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_bright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的课程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思路,同时给出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与单元的局部教学设计方案,并对教学效果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一级B教程;项目教学;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周翔(1978-),男,江苏江都人,江苏省江都市职业教育集团办公室科长,讲师;张艮(1979-),女,江苏江都人,江苏省江都市职业教育集团,讲师。(江苏 扬州 2252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061-02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着我国在各个领域中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前景。因此,我们应根据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以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构建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同时,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融入各专业课程中,以避免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各专业应用严重脱节的现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以下简称一级B教程)是江苏省江都市职业教育集团全体中职、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利用项目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有效性。
  一、项目教学法简介
  项目教学法是近年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我们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项目教学法是针对所讲授课程的整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问题设计一个整体的教学项目,即先做基于项目的整体教学方案设计,之后,对整体教学项目进行分解,设计子项目,每个教学单元或教学模块围绕整体项目设计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之间相互联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多种方式搜索整理资料,然后确定项目的实施方案,直到解决问题,它是一种探究学习的过程。
  二、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一级B教程教学设计
  1.课程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一级B教程课程的特点和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本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技能性的特点。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拓宽知识面,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所有学生成为既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课程内容分析
  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在内容上,我们要求学生深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对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及其技术有整体意识,找到计算机与本专业应用的结合点,为今后用本专业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计算机应用技能。计算机应用技能包括利用常用软件的应用技能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查找和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即通过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电子邮件、网页浏览器等常用软件的学习与使用,最终培养学生应用常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技能来达到信息查询、信息资源的管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三个层面的要求,即操作能力、应用开发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操作能力是指最基本的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开发能力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本专业领域中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将计算机技术与本专业知识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研究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以项目为单位分解一级B教程考试大纲,根据一级B教程考试大纲要求将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分为具有情景的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3.教学模块的项目化设计
  (1)项目式教学的整体教学方案设计。
  结合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我们给出了项目式教学的整体教学方案,如表2所示。
  
  (2)项目式教学的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针对整体教学方案的设计,对每一单元给出相应的单元教学方案设计,如图1所示(以Word操作基本编辑技术中的《班级墙报》模块为例)。
  
  
  三、教学反馈及建议
  (1)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极大的促进推动作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建构主义教学观念,同时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乏味和教学效果不佳等不良现象。
  (2)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涉及教学内容宽、范围广,教师是资源的建设者,对教师自身知识的深度、宽度和广度都有更深更高的要求,并对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
  (3)项目教学法比较适用于小班化的教学,在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团队意识、团队精神,其中团队合作培养最为关键,学生的相互协作,以及与教师的互相配合都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重要因素。
  (4)项目教学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课程,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难度较大,可行性不高;项目教学法比较适用于具有实践技能的课程,如专业综合课、实验实习课、大型作业、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课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十分有效。
  (5)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利弊同在,如何发挥利之长、避免弊之短是我们在使用项目教学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来考虑实施的可行性。
  四、开展项目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1.学生角色定位
  (1)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其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教师则以教为主,而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是一个项目(任务)的实施者,必须主动参与,学生以做为主,在做中学,整个学习过程应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
  (2)学生由个人学习转变为团队合作。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学生是独立学习的个体,而项目教学法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协作来完成项目任务,它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并使学生尽快适应了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3)学生由学知识转变为做项目的探究过程。通过做项目完成项目作品并达到教学目标。由交平面作业转变为建立个人学习电子档案,通过电子学习档案考察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2.教师角色定位
  (1)项目教学资源的供应者。项目教学资源是项目教学法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石,教师角色的重心应由讲解员转变为资源的提供者。项目教学法虽注重实践和操作,但并不否定理论,而是结合工作任务来讲解理论,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根据项目课程理论的研究,应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技能和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应在学生产生这两类问题时切入“必需、够用、实用”的理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事先准备好充分的项目教学资源。
  (2)项目选择的引导者。项目的选取与项目的设计是项目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的角色由“讲授”转为“引导”。项目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与爱好自行设计,同时,教师要提供相应的案例或模板,并提供相应的支撑框架。
  (3)项目实施的监督者。项目实施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监督项目进展,并使项目按制定的项目计划顺利实施。在实施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督导”、“点化”的作用,针对教学班级,教师的管理主要是“点”的管理;针对项目小组,项目工作任务需要细化,教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细心、耐心,对学生要有信心和爱心。
  (4)项目成果的评审者。项目教学法原则上要求每个小组最终形成一个成果或者一个具体的作品,项目成果或作品是项目小组成员经过努力,共同协作完成的,是努力和智慧的结晶。教师要以鼓励和赞扬为主,中肯地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项目教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学生可以锻炼各种能力,因此,评审重在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在项目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以及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都要给予充分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学生的兴趣、成功与失败的体验、勇于创新与乐于实践、与人和谐相处等多方面综合素质,这可以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达到自动成长的目的。评审中坚持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即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相结合。
  3.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配套
  要真正实施项目教学,必须保证每个项目的内容在一个教学单位内,如果教学需要在连续的6个课时或4个课时内完成,就必须以项目为单位分解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并重新组合和整合。传统教学授课计划、教案的编制和撰写一般都有固定的模式,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授课计划的制定、项目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的结合都需要有相应的任务配套,教学内容如何与真实的项目进行结合,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一种新的挑战,这一切都是值得我们探究和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周燕霞.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体系设计的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6):56-59.
  [2]于冰.如何将项目教学法与中职计算机课程有机整合[J].职业,2009,(12):41-42.
  [3]杨凡颖,等.浅谈高职动画专业的项目引入式教学[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25,30.
  [4]刘宇静.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的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04-106.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软件人才培养是提高软件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为了培养符合技术及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软件人才,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就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CDIO教育理念;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毋小省(1974-),女,河南沁阳人,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孙君顶(1975-),男,河南南阳人,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河南焦作454003)   基金项目: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也逐渐加快。许多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已经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本国教师的培训采取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模式,英国的PGCE项目已经成为英国教师培训的主流模式,美国的PDS模式受到本国学者的日益关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负责本国大部分教师的培训工作,它设置的课程包含了所有教师岗位。通过分析这些新型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培训教师的模式,
期刊
摘要:提出通过分析现场图片、收集分类资料并录入计算机系统中,通过模糊查询等计算机功能来实现对现场技术资料的分类,利用系统远程调用实现对现场工作的模拟运行和技术指导,从而确保检修现场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10kV;现场检修;图文分析  作者简介:赵晨旭(1975-),男,内蒙古临河人,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巴彦淖尔电业局巴彦供电分局,工程师;张海军(1972-),男,内蒙古临河人,内蒙古电力(集团
期刊
摘要:主要介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意义及思路,并阐述了“网络信息化”平台的优越性和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利用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综合性的学习模式以及便利的辅导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辅助教学;传统教学  作者简介:李慧(1976-),女,湖北随州人,北京
期刊
摘要:研究生是将来要到一个未知领域去独立工作的人,是我国创新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因此,如何提高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体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分析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因素出发,提出改变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环境因素或者增加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因素的方案,希望能够为提高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我国学界整体的创新实力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环境因素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产业结构正在进行快速调整和优化升级,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新技术的发展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新技术的第一实践者。高新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高等职业教育融入新技术是社会的需要、学生成才的需要,也是解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需要,文章详细论述了高等职业教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原有机械类专业的知识内涵正在不断地改变。详细地介绍了国外机械类专业发展趋势和特点,指出了国内机械类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并就我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机械类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机械类专业;建设与实践  作者简介:银金光(1962-),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周家日(1988-)
期刊
摘要: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的模式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多种类型,各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或改造。地方本科院校中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在公选课开设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的模式也应有所区分。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公选课;课程体系;模式  作者简介:乐志强(1982-),男,河南商城人,江西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江西南昌330045)朱秋月(1981-),女,湖
期刊
摘要:“运动控制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物实验和虚拟实验是学生充分领会、理解教材内容并最终掌握的必要手段。相比较而言,虚拟实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运动控制系统”虚拟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旨在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直观的学习平台,以帮助学生切实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运动控制系统;M
期刊
摘要:作为信息安全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密码学”为信息安全提供了深刻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应用实践。时下,不同教师对该课程的教材选择和内容定位等方面,有非常不同的理解。文章就该问题从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标准、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拓展教学等几个环节进行探讨,期望为同行和密码相关专业的教学提供密码学公开领域的讨论和参考。  关键词:密码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桑永宣(1982-),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