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我国第三方物流业以及职教物流专业的发展现状出发,指出了职教物流人才教育与第三方物流业快速发展中存在的矛盾,针对这些矛盾提出了职教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日益融入WTO体系,第三方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第三方物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物流人才的需求方面。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是培养一线物流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培养现代物流人才、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一)从业人员素质
物流企业员工的素质决定了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所以物流企业挑选优秀的员工并进行特定的培训是保证优质、稳定的服务质量的必要途径。高素质的员工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十分重要。
随着物流业整体技术的提升,特别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专业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企业物流人员的构成上来看,虽然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群体数量具有较大规模,但是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上海和北京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快并且相对领先的地区,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占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不过是21%和19%,国内其他地区的比例更低,而其中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更是微乎其微。企业物流人才的发展,是企业物流战略实施的关键要素。物流企业对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物流专门人才需求尤为迫切。
(二)客户服务水平
到目前为止,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除少数企业以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在物流过程中,多数企业难以做到在预定时间送货,并经常出现断货、对客户的响应不及时等问题。从而造成物流组织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低,配送成本高,客户满意度差,盈利能力低,严重影响了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中国仓储协会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物流企业在服务工程中单据准确率为96.4%,运输及时率为86.7%,货损率为2.2%。
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从我国工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满意度上看,有近四成的工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感到一般或不满意,说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尚不能尽如人意,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三)信息系统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系统日益成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瓶颈”。据有关调查,我国只有39%的物流供给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而且这所谓的信息系统,大部分并不是面向客户信息服务,而是物流企业自身进行仓储、运输单据处理、财务计算等的工具而已。这说明我国物流企业的服务意识和客户意识不高。
物流企业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信息化水平低。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自动化信息程度低,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踪等服务。
二、我国职教物流专业发展现状
(一)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
随着“物流”观念的深入,职教为了顺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纷纷开设了物流专业,但是由于物流教育理论并不成熟,不少学校开设物流专业,都是建立在各自对物流专业的认识、各自所侧重的物流门类、环节和本校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的,再加上没有真正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因此课程设置比较盲目和片面,且与实际脱节,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物流教育起步比较晚,不但物流人才培养体系还很不健全,而且培养物流人才的师资力量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严重不足。很多职校开设物流专业比较仓促,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不尽如人意。职校从事物流教育的教师,很多是没有受过物流专业教育,有物流专业理论功底或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物流教师寥寥无几。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补充渠道不畅,特别是教师的实践能力较缺乏。许多教师是从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转行而来或兼职授课,缺乏系统的物流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同时,物流专业教师到物流企业、物流行业实习锻炼或接受专业培训的时间较少,加上物流实验室等实训场地的缺乏,造成了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模式,使得物流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实践教学环节先天不足
众所周知,教育也是有教育规律的。不同的学历教育有不同的定位,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不同的培养方法,如研究生教育应重视理论研究与方法,本科生教育应着重素质、基础与知识面的协调发展,职教教育应注重技能与实践。
职教的物流专业尤其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顺应市场就业需求,迅速转化角色。而物流实验室的或实践基地建设内容比较多,投入大、周期长,尤其是自动化立仓库的实验室,大多并非以物流专业为核心专业的院校,物流专业都是仓促开设的,在这方面的投入更是不足。因此我国的一些职校,尚未建立系统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校内无实训模块,校外无实习基地,教学计划里的实践课时,根本得不到执行,流于形式。
三、职教物流人才教育与第三方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矛盾
从以上对物流发展现状和职教物流专业建设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三方企业迫切需要专业物流人才来推进企业的改革,而职教物流专业的教育现状又出现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这就形成了职校物流人才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以下矛盾。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数量需求与学校现有培养规模的矛盾
物流人才是第三方物流企業变革的动力。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的不断推进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固有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的转变,都有赖于物流人才的引进。快速发展的第三方物流业对专业化物流人才有大量需求。据权威机构调查,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目前缺口达300余万,到2010年后每年至少需要30万~40万物流人才。而目前职业教育能够培养的高素质的物流化人才数量还非常有限,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职教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与物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是第三方物流产业蓬勃兴起,显示对现代物流人才需求日增,另一方面是物流专业的学生并不能顺利被企业接纳吸收,产生这一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培养学生物流理论水平不高,动手能力不强,导致学生综合素质欠缺。 学校制定的物流专业的教学计划缺少适用性,设置的课程缺乏科学性与实用性。
(三)人才结构的矛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企业对专业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我国企业物流人员的构成上来看,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接受过正规物流专业教育、良好物流技能培训的人员比重低,所以职教的物流教育应该侧重技能和实践,而目前物流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还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技能培训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且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企业往往需要对物流专业毕业生进行二次培训。
四、物流教学的改革策略
为了有效的协调职教物流教学与企业需求的矛盾,顺应第三方物流高速发展的趋势,有必要对现有的物流教学进行改革。改革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根据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要求,制定物流专业培养计划
物流专业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应该进行深入的社会调研,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物流从业人员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
物流企业需要动手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实用型人才。教学计划应以培养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根据学科系统的逻辑性,重新安排教学计划和课程顺序,在保证核心课程完整性的基础上,对重叠交叉的内容坚决进行删减,以形成较高的教学效率,同时安排足够多的为实训、实践课时。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重视学生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加强物流管理教学,必须要强化实验基地和实验室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如开设“物流运输实务”、“物流配送实务”、“分拣技术”、“叉车操作培训”、“单据操作”等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一定要组织学生到校外物流企业参观实习或顶岗实习,可让同学们熟悉和了解物流行业的工作流程、未来可能工作的环境以及物流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相关要求,从而提高对专业的认同感,热爱专业,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也有利于对理论教学的理解,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工作能力。
另外,逐步实施“双证书”制度,使学生获得从业资格,积累就业资本,并注意对学生进行择业、就业指导,为学生就业搭建一个宽广的舞台,使学生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就业过程中真正展现自己最佳的品质与水平。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组建高水平教学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在培养物流人才中举足轻重。物流师资的建设一方面要在数量上补充师资队伍,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提高物流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学校可对现有的专业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物流师等专业资格考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另外聘请从业经验丰富的物流专业人士,积极把企业中有丰富物流管理经验并具有授课能力的一线运营管理人员请上课堂,聘为兼职教师或请来学校给学生做关于企业运营管理的讲座,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
物流专业的兴起,是自上而下的动作,作为一名讲授物流课程的普通教师,始终怀着希望,希望我所教授的课程,能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真正兴旺起来,将已经取得的教学成果能更深入地探究下去,使我校能走在该专业发展的前列。
五、小结
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发展的东风,职校进行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是有必要的、及时的,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既有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也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之泰.新编现代物流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22.39-42.
[2]王健.我國物流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2006(2).
[3]高和鸿,郝建彤.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的现和趋势[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日益融入WTO体系,第三方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第三方物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物流人才的需求方面。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是培养一线物流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培养现代物流人才、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一)从业人员素质
物流企业员工的素质决定了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所以物流企业挑选优秀的员工并进行特定的培训是保证优质、稳定的服务质量的必要途径。高素质的员工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十分重要。
随着物流业整体技术的提升,特别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专业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企业物流人员的构成上来看,虽然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群体数量具有较大规模,但是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上海和北京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快并且相对领先的地区,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占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不过是21%和19%,国内其他地区的比例更低,而其中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更是微乎其微。企业物流人才的发展,是企业物流战略实施的关键要素。物流企业对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物流专门人才需求尤为迫切。
(二)客户服务水平
到目前为止,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除少数企业以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在物流过程中,多数企业难以做到在预定时间送货,并经常出现断货、对客户的响应不及时等问题。从而造成物流组织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低,配送成本高,客户满意度差,盈利能力低,严重影响了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中国仓储协会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物流企业在服务工程中单据准确率为96.4%,运输及时率为86.7%,货损率为2.2%。
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从我国工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满意度上看,有近四成的工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感到一般或不满意,说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尚不能尽如人意,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三)信息系统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系统日益成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瓶颈”。据有关调查,我国只有39%的物流供给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而且这所谓的信息系统,大部分并不是面向客户信息服务,而是物流企业自身进行仓储、运输单据处理、财务计算等的工具而已。这说明我国物流企业的服务意识和客户意识不高。
物流企业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信息化水平低。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自动化信息程度低,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踪等服务。
二、我国职教物流专业发展现状
(一)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
随着“物流”观念的深入,职教为了顺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纷纷开设了物流专业,但是由于物流教育理论并不成熟,不少学校开设物流专业,都是建立在各自对物流专业的认识、各自所侧重的物流门类、环节和本校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的,再加上没有真正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因此课程设置比较盲目和片面,且与实际脱节,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物流教育起步比较晚,不但物流人才培养体系还很不健全,而且培养物流人才的师资力量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严重不足。很多职校开设物流专业比较仓促,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不尽如人意。职校从事物流教育的教师,很多是没有受过物流专业教育,有物流专业理论功底或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物流教师寥寥无几。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补充渠道不畅,特别是教师的实践能力较缺乏。许多教师是从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转行而来或兼职授课,缺乏系统的物流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同时,物流专业教师到物流企业、物流行业实习锻炼或接受专业培训的时间较少,加上物流实验室等实训场地的缺乏,造成了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模式,使得物流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实践教学环节先天不足
众所周知,教育也是有教育规律的。不同的学历教育有不同的定位,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不同的培养方法,如研究生教育应重视理论研究与方法,本科生教育应着重素质、基础与知识面的协调发展,职教教育应注重技能与实践。
职教的物流专业尤其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顺应市场就业需求,迅速转化角色。而物流实验室的或实践基地建设内容比较多,投入大、周期长,尤其是自动化立仓库的实验室,大多并非以物流专业为核心专业的院校,物流专业都是仓促开设的,在这方面的投入更是不足。因此我国的一些职校,尚未建立系统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校内无实训模块,校外无实习基地,教学计划里的实践课时,根本得不到执行,流于形式。
三、职教物流人才教育与第三方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矛盾
从以上对物流发展现状和职教物流专业建设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三方企业迫切需要专业物流人才来推进企业的改革,而职教物流专业的教育现状又出现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这就形成了职校物流人才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以下矛盾。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数量需求与学校现有培养规模的矛盾
物流人才是第三方物流企業变革的动力。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的不断推进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固有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的转变,都有赖于物流人才的引进。快速发展的第三方物流业对专业化物流人才有大量需求。据权威机构调查,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目前缺口达300余万,到2010年后每年至少需要30万~40万物流人才。而目前职业教育能够培养的高素质的物流化人才数量还非常有限,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职教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与物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是第三方物流产业蓬勃兴起,显示对现代物流人才需求日增,另一方面是物流专业的学生并不能顺利被企业接纳吸收,产生这一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培养学生物流理论水平不高,动手能力不强,导致学生综合素质欠缺。 学校制定的物流专业的教学计划缺少适用性,设置的课程缺乏科学性与实用性。
(三)人才结构的矛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企业对专业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我国企业物流人员的构成上来看,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接受过正规物流专业教育、良好物流技能培训的人员比重低,所以职教的物流教育应该侧重技能和实践,而目前物流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还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技能培训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且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企业往往需要对物流专业毕业生进行二次培训。
四、物流教学的改革策略
为了有效的协调职教物流教学与企业需求的矛盾,顺应第三方物流高速发展的趋势,有必要对现有的物流教学进行改革。改革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根据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要求,制定物流专业培养计划
物流专业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应该进行深入的社会调研,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物流从业人员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
物流企业需要动手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实用型人才。教学计划应以培养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根据学科系统的逻辑性,重新安排教学计划和课程顺序,在保证核心课程完整性的基础上,对重叠交叉的内容坚决进行删减,以形成较高的教学效率,同时安排足够多的为实训、实践课时。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重视学生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加强物流管理教学,必须要强化实验基地和实验室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如开设“物流运输实务”、“物流配送实务”、“分拣技术”、“叉车操作培训”、“单据操作”等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一定要组织学生到校外物流企业参观实习或顶岗实习,可让同学们熟悉和了解物流行业的工作流程、未来可能工作的环境以及物流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相关要求,从而提高对专业的认同感,热爱专业,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也有利于对理论教学的理解,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工作能力。
另外,逐步实施“双证书”制度,使学生获得从业资格,积累就业资本,并注意对学生进行择业、就业指导,为学生就业搭建一个宽广的舞台,使学生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就业过程中真正展现自己最佳的品质与水平。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组建高水平教学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在培养物流人才中举足轻重。物流师资的建设一方面要在数量上补充师资队伍,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提高物流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学校可对现有的专业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物流师等专业资格考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另外聘请从业经验丰富的物流专业人士,积极把企业中有丰富物流管理经验并具有授课能力的一线运营管理人员请上课堂,聘为兼职教师或请来学校给学生做关于企业运营管理的讲座,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
物流专业的兴起,是自上而下的动作,作为一名讲授物流课程的普通教师,始终怀着希望,希望我所教授的课程,能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真正兴旺起来,将已经取得的教学成果能更深入地探究下去,使我校能走在该专业发展的前列。
五、小结
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发展的东风,职校进行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是有必要的、及时的,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既有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也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之泰.新编现代物流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22.39-42.
[2]王健.我國物流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2006(2).
[3]高和鸿,郝建彤.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的现和趋势[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