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世以来,地不爱宝,有着大量的唐代碑志出土,这些碑志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发展和书法风格特征有非常珍贵的参考价值,对于一些史料空缺的填补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更显得珍稀。笔者从《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挑选出唐代《李君妻薛氏墓志》一方,从其墓志志文信息和墓志书法风格进行分析,以显其珍贵的价值及地位。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墓志的内容和墓志的相关信息,梳理墓主家族世系和家族人物关系,第二部分分析墓志的书风,和汉隶作比较,以辨两个时期书风之异同,最后,笔者尝试对唐隶表达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河东薛氏;唐代;墓志;书法;隶书
引言
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出土的隶书墓志也逐渐增多,这些墓志大都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将从《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挑选出唐代《李君妻薛氏墓志》一方,尝试对墓志内容和墓志书风进行梳理和分析,以彰显其价值所在。
一、墓志及相关问题探析
(一)墓志出土情况及志文
1.墓志出土情况
《李君妻薛氏墓志》全称《大唐故河东县太君薛氏墓志铭并序》(见图一、图二),本志为唐代陇西李府君薛氏夫人墓志,出土地点为西安市南郊,现为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入藏时间为2012年10月12日,志石高宽均56厘米,厚10厘米,志盖高53厘米,宽54厘米,厚7.2厘米,志石四侧线刻卷草纹。志文23行,满行26字,字体隶书。盖题12字,4行,行3字,字体为篆书。墓志内容包括墓志主薛氏夫人的家族成员、生平经历、卒葬时间,撰志和书志人名等信息,对于填补史料的空缺和研究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书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2.墓志志文
志文如下:
大唐故河东县太君薛氏墓志铭并序
弟朝散大夫守尚书主客郎中怤撰
朝议郎行寿州寿春县丞直集贤殿上柱国阴冬曦书
太君河东薛氏,自轩后系庆,殷相建封,开国承家,世为甲族。曾祖怀安,皇庆州刺史。祖瑊,皇绛州刺史。父縚,皇礼部郎中、汾阴伯,勋高业盛,世开茅土。太君则汾阴伯第四女也。幼而聪敏,长资仁孝,年十五出适陇西李氏。府君则诸姑之子,敦旧好也。结褵受训,奉菷承严,礼著闺闱,德冠中外。年廿一,不幸府君先世。有男始孩,有女纔齓,哀恸邻里,辛酸路人,指皎日以示心,誓栢舟而守节。勤俭饰性,礼则周身,训子义方,克成名器,宜家庆集,遂启高门。青琐丹墀,入承恩于近侍;银章朱沃,出通贵于列卿。荣及慈亲,恩霑先世,追赠府君郑州刺史。制曰:垂代之名,播于前烈;承家之庆,貽于后昆。封太君,制曰:母因子贵,著自春秋,庆于时来,表夫忠孝。噫,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太君积善之致也,信矣夫。大历四年十月三日忽遘癘终于万年县广化里之私第,春秋六十五。哀哉,其月廿七日,权厝于城南凤栖原,與先茔次列。卜年末叶,合祔在寅,礼随时也。孤子昕,女宇文氏,崩天绝地,痛风林之不逮,泣血碎心,号穹苍之罔极。太君仁慈及物,德义在躬,好生之心,每霑麑卵,恤孤之惠,普及姻亲,天不憗遗,而有斯罚。怤衔悲积恋,未尽仲由之心,铭志传芳,谨述大家之德。铭曰:
汾阴积庆,厥生令德。出适陇西,威仪熠熠。栢舟先誓,匪石不移。
训子成立,恭惟姆师。合祔之年,已嗟今昔。传馨终古,莓苔贞石。
邠州金池府左果毅都尉同正宋珍刻字①
(二)墓志相关问题探析
1.墓主及薛氏家族简述
薛氏为历史之望族,世居河东汾阴(汾阴:“西汉置,属河东郡,治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庙前村北古城。”②)据《元和姓纂》记载:“薛,皇帝二十五子,一为任姓,裔孙奚仲居薛。至仲虺,为汤左相,代为侯伯,历三代,凡六十四世,周末为楚所灭,公子登仕楚,怀王赐师邑为大夫,以国为氏。曾祖卭生薛公鉴汉初献灭黥布策,受封千户。孙广德,御史大夫,元孙永汉,千乘太守。八代子兰,徐州别驾,为曹公所害,生永,遂归于蜀先主,官至蜀群太守,齐归晋,为光禄大夫。齐生懿,为光禄、河东太守。懿生三子:一名开,号北祖;雕,号南祖;兴,号西祖。元孙谨五子,又号为五房。西祖大房洪祚,绝。”③由此可知在秦汉之时,薛氏尚且不能算是名门望族,到三国时期,薛兰官任兖州别驾,被曹操所杀,其子薛永跟随刘备入蜀,为蜀郡太守,薛永之子薛齐在任蜀郡太守時,蜀国灭亡,薛齐降魏,官拜光禄大夫,始徙居河东汾阴之地,也就是后来的河东薛氏。由于子孙世代繁衍,人口众多,所以到薛齐的三个孙子时,薛氏就分为三支,北祖薛开为北支、南祖薛雕为南支、西祖薛兴为西支。
唐代名将薛仁贵就是河东薛氏南祖后人,而唐代大书法家薛稷,则和本墓志主同为河东薛氏西祖五房之薛瑚后人。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与《旧唐书·卷七十三》记载,经笔者梳理认为,薛稷应为河东薛氏西支之第十二世,墓志所记之薛怀安、薛縚分别为薛氏西支第十二世和第十三世,墓主人薛氏夫人当为西支第十四世。
因薛稷和薛氏夫人同为薛氏西支,现将他们家族世系整理如下:
(1).薛兴——薛涛——薛强——薛辩——薛谨——薛瑚——薛芳——薛蕃——薛处道——薛德充——薛怀安——薛瑊——薛縚——薛氏夫人
(2).薛兴——薛涛——薛强——薛辩——薛谨——薛瑚——薛聪——薛孝通——薛道衡——薛收——薛元超——薛稷
从家族世系,再结合薛稷生卒的年代来看,薛稷应为薛氏夫人的隔房祖父。
2.墓志主要信息及考证
据《薛儆墓志》载“曾大父德充,卢奴侯,相州刺史,祖怀安,赠庆州刺史。皇考瑊,赠绛州刺史。”④可知,其高祖薛德充,曾任卢奴侯,相州刺史等职,曾祖和祖父职位都为赠职而非实任。经笔者查阅资料,其中,薛德充《新唐书》中作德元,《薛儆墓志》中作德充,薛怀安《新唐书》中名为怀晏,而在《薛儆墓志》及本墓志中皆作怀安,可以补正史记载之不足。父薛縚,在《新唐书·宰相世家》有记载,其职为礼部郎中,与本墓志记载一致无二。但是薛縚“汾阴伯”爵位,则唐书并无记载,是本墓志首见,可以补正史人物履历之缺漏。 二、墓志书法浅析
(一)书风成因
该志书写时期在唐大历四年左右,唐代宗即位之时,正是在“安史之乱”之后,百废待兴之时。朱关田先生在《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中关于《唐代墓志》中说:“值代宗即位初年,时趋升平,诸多乱世权厝之柩,迁神崇邙,归葬先茔,孝子贤孙,亦莫不竭力丧事,然撰文铭石,多出简陋,刻工亦见草率,已不复可睹盛唐景象”⑤可见,当时时趋升平,许多权贵人家都大兴丧葬,为祖先立碑述传。
唐朝隶书真正的复兴是在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善书法,数体皆能,尤擅隶书,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家之一,唐玄宗“规模尚古”,尤其偏重隶书。他“工八分章草,丰茂英特,”⑥书法工整、字体肥厚、秀美多姿。在唐朝书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李隆基曾“诏作《字统》四十卷,专明隶书。”
⑦所以,“至开元年间,经唐玄宗登高一呼,顿时兴盛,丰碑大碣,几占一半。其结体运笔,规模大都出入魏碑,严整警策,丰丽圆厚,一改初唐意趣。”⑧由于唐玄宗的喜好和推行,在朝野上下,曾为一时的风气,众多书家都效仿之,“得人以应其求,如韩择木之徒是矣”,⑨涌现出很多的当时隶书名家,如徐浩、韩择木、史惟则、蔡友邻、李潮等隶书大家,他们一改初唐楷隶混杂,以楷书笔意写隶书的现象,隶书的法度已经完全恢复。但因唐代“尚法”观念,由楷书“尚法”的建立自然而然的转至对隶书“尚法”的影响,因此,唐代隶书没有汉隶那样稚拙有趣的风貌,为了追求统一整饬,字的大小太过于规整,失去了汉隶可爱活泼的气象。字法结体趋近方形,结构严谨,整齐划一,千篇一律,以楷书的结体字势作隶书,是唐隶的通病。清代人万经云:“汉多朴拙,唐则日趋光润;汉多错落,唐则专取整齐;汉多简便如真书,唐则偏增笔画如变体。神情气韵之间,迥不相同耳。”⑩此说法扼要肯切,一语道出汉隶与唐隶的不同之处。
(二)与汉隶书风比较
笔者挑选出本墓志中的典型的字例,用表格的形式和汉隶做对比,以辨两个时期书风异同之处。
从起笔来看,汉隶的起笔则是遵循了“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逆锋用笔,而在这些逆锋用笔中,由于书写者所处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地位,还有民族特色等影响。起笔也形成了不同的形状,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如多以方形切笔为主的《乙瑛碑》、《礼器碑》,方笔使得作品方正大气,刚劲沉稳。而以圆笔为主的《曹全碑》,则使得作品婉转妩媚,柔美婀娜。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李君妻薛氏墓志》起笔与汉隶中《曹全碑》一样,都是藏锋圆笔的起笔,起笔温润含蓄,不漏锋芒,所以本墓志书法的起笔很好的继承了汉隶中藏头圆笔的特点,在这一点上是恢复了隶书的古法,但起笔缺少了汉隶丰富的变化。《曹全碑》起笔方向和角度各不同,变化万千,非常丰富,显得稚拙可爱,而本墓志中的起笔则多了几分唐楷的干净利落,略显呆板。如上表中“主”“出”二字,在《曹全碑》中每一个入笔角度和切笔方向各有变化,而在本墓志中起笔则太过于程式化。
结语
唐代隶书在继汉魏之后,又一次达到了高峰。一方面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使隶书走向繁荣;一方面唐隶那种雍容丰丽、端庄大气的风貌对元明清的历书发展起着重要的启下作用。
在我们今后的书法学习中,要注重古法传统的继承,不能受时代书风的影响,也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敢创新,不能一味守旧。
参考文献
[1] 唐 林宝 岑仲勉.《元和姓纂(附四校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4.5,
[2] 唐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6,
[3] 贺旭志 贺世庆.《中国历代官职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4,
[4]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
[5] 宋 欧阳修 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2,
[6] 宋 高承.《事物纪原·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9.4,
注释
① 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 下》【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7,第364页。
②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第1342页。
③ 唐 林宝 岑仲勉.《元和姓纂(附四校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4.5,第1537页。
④ 张庆捷 张童心.《唐代薛儆墓志考释》【J】.文物季刊,1997.3,
⑤ 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10,
⑥ 明·王士贞:《古今法书苑》
⑦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窦臮:《述书赋》上海:上海書画出版社,第871页。
⑧ 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10,第98页。
⑨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窦臮:《述书赋》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第871页。
⑩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窦臮:《述书赋》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第871页。
关键词:河东薛氏;唐代;墓志;书法;隶书
引言
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出土的隶书墓志也逐渐增多,这些墓志大都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将从《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挑选出唐代《李君妻薛氏墓志》一方,尝试对墓志内容和墓志书风进行梳理和分析,以彰显其价值所在。
一、墓志及相关问题探析
(一)墓志出土情况及志文
1.墓志出土情况
《李君妻薛氏墓志》全称《大唐故河东县太君薛氏墓志铭并序》(见图一、图二),本志为唐代陇西李府君薛氏夫人墓志,出土地点为西安市南郊,现为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入藏时间为2012年10月12日,志石高宽均56厘米,厚10厘米,志盖高53厘米,宽54厘米,厚7.2厘米,志石四侧线刻卷草纹。志文23行,满行26字,字体隶书。盖题12字,4行,行3字,字体为篆书。墓志内容包括墓志主薛氏夫人的家族成员、生平经历、卒葬时间,撰志和书志人名等信息,对于填补史料的空缺和研究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书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2.墓志志文
志文如下:
大唐故河东县太君薛氏墓志铭并序
弟朝散大夫守尚书主客郎中怤撰
朝议郎行寿州寿春县丞直集贤殿上柱国阴冬曦书
太君河东薛氏,自轩后系庆,殷相建封,开国承家,世为甲族。曾祖怀安,皇庆州刺史。祖瑊,皇绛州刺史。父縚,皇礼部郎中、汾阴伯,勋高业盛,世开茅土。太君则汾阴伯第四女也。幼而聪敏,长资仁孝,年十五出适陇西李氏。府君则诸姑之子,敦旧好也。结褵受训,奉菷承严,礼著闺闱,德冠中外。年廿一,不幸府君先世。有男始孩,有女纔齓,哀恸邻里,辛酸路人,指皎日以示心,誓栢舟而守节。勤俭饰性,礼则周身,训子义方,克成名器,宜家庆集,遂启高门。青琐丹墀,入承恩于近侍;银章朱沃,出通贵于列卿。荣及慈亲,恩霑先世,追赠府君郑州刺史。制曰:垂代之名,播于前烈;承家之庆,貽于后昆。封太君,制曰:母因子贵,著自春秋,庆于时来,表夫忠孝。噫,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太君积善之致也,信矣夫。大历四年十月三日忽遘癘终于万年县广化里之私第,春秋六十五。哀哉,其月廿七日,权厝于城南凤栖原,與先茔次列。卜年末叶,合祔在寅,礼随时也。孤子昕,女宇文氏,崩天绝地,痛风林之不逮,泣血碎心,号穹苍之罔极。太君仁慈及物,德义在躬,好生之心,每霑麑卵,恤孤之惠,普及姻亲,天不憗遗,而有斯罚。怤衔悲积恋,未尽仲由之心,铭志传芳,谨述大家之德。铭曰:
汾阴积庆,厥生令德。出适陇西,威仪熠熠。栢舟先誓,匪石不移。
训子成立,恭惟姆师。合祔之年,已嗟今昔。传馨终古,莓苔贞石。
邠州金池府左果毅都尉同正宋珍刻字①
(二)墓志相关问题探析
1.墓主及薛氏家族简述
薛氏为历史之望族,世居河东汾阴(汾阴:“西汉置,属河东郡,治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庙前村北古城。”②)据《元和姓纂》记载:“薛,皇帝二十五子,一为任姓,裔孙奚仲居薛。至仲虺,为汤左相,代为侯伯,历三代,凡六十四世,周末为楚所灭,公子登仕楚,怀王赐师邑为大夫,以国为氏。曾祖卭生薛公鉴汉初献灭黥布策,受封千户。孙广德,御史大夫,元孙永汉,千乘太守。八代子兰,徐州别驾,为曹公所害,生永,遂归于蜀先主,官至蜀群太守,齐归晋,为光禄大夫。齐生懿,为光禄、河东太守。懿生三子:一名开,号北祖;雕,号南祖;兴,号西祖。元孙谨五子,又号为五房。西祖大房洪祚,绝。”③由此可知在秦汉之时,薛氏尚且不能算是名门望族,到三国时期,薛兰官任兖州别驾,被曹操所杀,其子薛永跟随刘备入蜀,为蜀郡太守,薛永之子薛齐在任蜀郡太守時,蜀国灭亡,薛齐降魏,官拜光禄大夫,始徙居河东汾阴之地,也就是后来的河东薛氏。由于子孙世代繁衍,人口众多,所以到薛齐的三个孙子时,薛氏就分为三支,北祖薛开为北支、南祖薛雕为南支、西祖薛兴为西支。
唐代名将薛仁贵就是河东薛氏南祖后人,而唐代大书法家薛稷,则和本墓志主同为河东薛氏西祖五房之薛瑚后人。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与《旧唐书·卷七十三》记载,经笔者梳理认为,薛稷应为河东薛氏西支之第十二世,墓志所记之薛怀安、薛縚分别为薛氏西支第十二世和第十三世,墓主人薛氏夫人当为西支第十四世。
因薛稷和薛氏夫人同为薛氏西支,现将他们家族世系整理如下:
(1).薛兴——薛涛——薛强——薛辩——薛谨——薛瑚——薛芳——薛蕃——薛处道——薛德充——薛怀安——薛瑊——薛縚——薛氏夫人
(2).薛兴——薛涛——薛强——薛辩——薛谨——薛瑚——薛聪——薛孝通——薛道衡——薛收——薛元超——薛稷
从家族世系,再结合薛稷生卒的年代来看,薛稷应为薛氏夫人的隔房祖父。
2.墓志主要信息及考证
据《薛儆墓志》载“曾大父德充,卢奴侯,相州刺史,祖怀安,赠庆州刺史。皇考瑊,赠绛州刺史。”④可知,其高祖薛德充,曾任卢奴侯,相州刺史等职,曾祖和祖父职位都为赠职而非实任。经笔者查阅资料,其中,薛德充《新唐书》中作德元,《薛儆墓志》中作德充,薛怀安《新唐书》中名为怀晏,而在《薛儆墓志》及本墓志中皆作怀安,可以补正史记载之不足。父薛縚,在《新唐书·宰相世家》有记载,其职为礼部郎中,与本墓志记载一致无二。但是薛縚“汾阴伯”爵位,则唐书并无记载,是本墓志首见,可以补正史人物履历之缺漏。 二、墓志书法浅析
(一)书风成因
该志书写时期在唐大历四年左右,唐代宗即位之时,正是在“安史之乱”之后,百废待兴之时。朱关田先生在《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中关于《唐代墓志》中说:“值代宗即位初年,时趋升平,诸多乱世权厝之柩,迁神崇邙,归葬先茔,孝子贤孙,亦莫不竭力丧事,然撰文铭石,多出简陋,刻工亦见草率,已不复可睹盛唐景象”⑤可见,当时时趋升平,许多权贵人家都大兴丧葬,为祖先立碑述传。
唐朝隶书真正的复兴是在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善书法,数体皆能,尤擅隶书,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家之一,唐玄宗“规模尚古”,尤其偏重隶书。他“工八分章草,丰茂英特,”⑥书法工整、字体肥厚、秀美多姿。在唐朝书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李隆基曾“诏作《字统》四十卷,专明隶书。”
⑦所以,“至开元年间,经唐玄宗登高一呼,顿时兴盛,丰碑大碣,几占一半。其结体运笔,规模大都出入魏碑,严整警策,丰丽圆厚,一改初唐意趣。”⑧由于唐玄宗的喜好和推行,在朝野上下,曾为一时的风气,众多书家都效仿之,“得人以应其求,如韩择木之徒是矣”,⑨涌现出很多的当时隶书名家,如徐浩、韩择木、史惟则、蔡友邻、李潮等隶书大家,他们一改初唐楷隶混杂,以楷书笔意写隶书的现象,隶书的法度已经完全恢复。但因唐代“尚法”观念,由楷书“尚法”的建立自然而然的转至对隶书“尚法”的影响,因此,唐代隶书没有汉隶那样稚拙有趣的风貌,为了追求统一整饬,字的大小太过于规整,失去了汉隶可爱活泼的气象。字法结体趋近方形,结构严谨,整齐划一,千篇一律,以楷书的结体字势作隶书,是唐隶的通病。清代人万经云:“汉多朴拙,唐则日趋光润;汉多错落,唐则专取整齐;汉多简便如真书,唐则偏增笔画如变体。神情气韵之间,迥不相同耳。”⑩此说法扼要肯切,一语道出汉隶与唐隶的不同之处。
(二)与汉隶书风比较
笔者挑选出本墓志中的典型的字例,用表格的形式和汉隶做对比,以辨两个时期书风异同之处。
从起笔来看,汉隶的起笔则是遵循了“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逆锋用笔,而在这些逆锋用笔中,由于书写者所处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地位,还有民族特色等影响。起笔也形成了不同的形状,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如多以方形切笔为主的《乙瑛碑》、《礼器碑》,方笔使得作品方正大气,刚劲沉稳。而以圆笔为主的《曹全碑》,则使得作品婉转妩媚,柔美婀娜。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李君妻薛氏墓志》起笔与汉隶中《曹全碑》一样,都是藏锋圆笔的起笔,起笔温润含蓄,不漏锋芒,所以本墓志书法的起笔很好的继承了汉隶中藏头圆笔的特点,在这一点上是恢复了隶书的古法,但起笔缺少了汉隶丰富的变化。《曹全碑》起笔方向和角度各不同,变化万千,非常丰富,显得稚拙可爱,而本墓志中的起笔则多了几分唐楷的干净利落,略显呆板。如上表中“主”“出”二字,在《曹全碑》中每一个入笔角度和切笔方向各有变化,而在本墓志中起笔则太过于程式化。
结语
唐代隶书在继汉魏之后,又一次达到了高峰。一方面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使隶书走向繁荣;一方面唐隶那种雍容丰丽、端庄大气的风貌对元明清的历书发展起着重要的启下作用。
在我们今后的书法学习中,要注重古法传统的继承,不能受时代书风的影响,也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敢创新,不能一味守旧。
参考文献
[1] 唐 林宝 岑仲勉.《元和姓纂(附四校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4.5,
[2] 唐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6,
[3] 贺旭志 贺世庆.《中国历代官职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4,
[4]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
[5] 宋 欧阳修 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2,
[6] 宋 高承.《事物纪原·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9.4,
注释
① 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 下》【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7,第364页。
②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第1342页。
③ 唐 林宝 岑仲勉.《元和姓纂(附四校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4.5,第1537页。
④ 张庆捷 张童心.《唐代薛儆墓志考释》【J】.文物季刊,1997.3,
⑤ 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10,
⑥ 明·王士贞:《古今法书苑》
⑦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窦臮:《述书赋》上海:上海書画出版社,第871页。
⑧ 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10,第98页。
⑨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窦臮:《述书赋》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第871页。
⑩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窦臮:《述书赋》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第8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