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时间,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主动精神和自主意识。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教师再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实效性增强。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
  一、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既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又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1.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变无疑为有疑。
  刚开始,学生常常读后无疑,教师可在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有选择地让学生的思维在某句上定格,发现问题。如读了“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后,问:看到这种现象有疑问吗?又如读了“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后,让学生针对这句提出问题。
  2.授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并针对预习提出要求。
  边读边想,尝试读懂课文,记下没弄懂的问题,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和自己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明确的要求避免了自读的肤浅性,促使学生把“读”和“思”结合起来,把读引向深层。探索属于读书,使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更易发现问题。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份出现,营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出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的动脑与思考,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4.多示范,多比较,使学生善问。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一个人的手指也有长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就不同,如学生在自学《“绿色的办公室”》时,提出这些问题:①办公室为什么是绿色的?②列宁为什么化装成割草工人?③列宁锅里煮的是什么东西?④列宁为什么要隐藏起来?⑤为什么要盖个人字形的草棚,而不盖其他形状的?这些问题,有的提得较好,有研讨的必要,有的很幼稚,无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哪些问题提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让他们认识到提问要围绕中心,应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5.教给学生质疑的途径。
  在培养质疑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找出途径。
  (1)对题目提出疑问。如《劳动最有滋味》——为什么说劳动最有滋味?《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植物,它的“脚”是指什么呢?
  (2)对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如“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三味书屋》)“坚定的信念”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对词语的选择运用提出疑问。如上述《“绿色的办公室”》中对“隐蔽”、“化装”、“躺”几个词的运用提出疑问。
  (4)对重复语句提出疑问。如“多么幸福,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泼水节!”(《难忘的泼水节》)为什么要重复说“1961年的泼水节”?
  (5)对句式的选择提出疑问。如:“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不说成“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哇!”(《难忘的泼水节》)
  (6)对打比方提出疑问。如“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有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三味书屋》)“字”为什么会又像花骨朵,又像火把呢?
  (7)对反义词的运用提出疑问。如《温暖》一文中,“深秋的早晨是寒冷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为什么是寒冷的,又是温暖的呢?
  (8)对人物的行为提出疑问。如《苦柚》一文中,卖柚子的小姑娘为什么说自己的柚子确实不好吃,苦味很浓?伯父为什么明知柚子苦,还要买下呢?
  (9)对标点符号提出疑问。如《“绿色的办公室”》的课题为什么要加上引导?
  (10)对时代背景提出疑问。如上述《“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列宁为什么要化装成割草工人,当时的社会情况是怎样的?
  (11)对不明白的现象提出疑问。如为什么水中的石笋在阳光照射下能像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不同的色彩?(《五彩石》)
  (12)对景物的描写提出疑问。如《曼谷的小象》一文中,为什么要先描写近郊的景色呢?
  (13)对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提出疑问。如《五彩石》一文中,为什么第一段要写传说中的瑶池。
  总之,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向“自能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应予以重视。
其他文献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但是多年的语文学习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就目前课堂教学改革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但由于对课堂理念的理解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等原因,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形式化、低效化甚至无效现象。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课堂教学是否富有生机,关系着教学的
目的:探讨冠心病应用益气活血汤治疗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0月作为研究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9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
摘 要: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后反思 “五要”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后)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它对每位教
摘 要: 学情分析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某一内容前的真实状态或对学生已有经验进行分析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及其发展变化,灵活地调整教学的宏观思路或具体策略,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某一内容前的真实状态或对学生已有经验进行分析的过程。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学习内容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自主思考。本文阐述了何为质疑能力及其培养方式。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质疑能力 培养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和老师仿佛是戏剧的主角,彼此配合着一问一答。揭示新课题时的质疑环节更像是精心而设,环环相扣,甚至一些老师并不愿意让学生质疑学习,怕学生把课文问“散”了,很难组织教学。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习上以接受为主
目的:研究钙敏感受体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应用25.5mmol/L葡萄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制
摘 要: 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老师最关注的话题。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效果差、效率低的困境。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形式,以期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完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和思想都在逐步成熟,在写作上也会有较深入的认识和想法。但是,紧张的学习往往让学生忽视写作。那么,更广、更深的高中作文教学就需要教师激发自己全部的热情,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使学生的写作水平稳步提升。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做到方法多样,多管齐下。  一、明确作文的重要性  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40%,60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但其潜在的重要性却容易被人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