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ure_s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课即“对对子”,是我国旧时私塾先生教学生学习词句、练习做诗的一种方式,蔡元培在《我在教学界的经验》中说:“对课与现在的造句法相近。大约有一字到四字,先生出上联,学生想出下联来。不但名词要对名词,静词要对静词,动词要对动词;而且每一种词里面,又要取其品行相近的……”如果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能引入对课,定会耳目一新,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实际教学中,为了做好铺垫,笔者在引导学生“对对子”前,先给学生讲了相关的有趣的故事:鲁迅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非常用功,先生教学生“对对子”,出的上联是“独角兽”,这时,鲁迅不慌不忙地答道:“比目鱼。”先生非常高兴,连连称赞:“好!好!好!”
  同样是写清风、杨柳,苏东坡写的是:“清风摇杨柳,淡月映梅花”;黄庭坚写的是:“清风舞杨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写的是:“清风扶杨柳,淡月失梅花”;厲思钧写的是:“清风吻杨柳,淡月嗅梅花”。
  …………
  这些诗句对仗工整,出神入化,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一个个跃跃欲试。于是,笔者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对对子”,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教导学生:
  1.对词语:比如老师说“风”,学生对“雨”“云”“雷”;老师说“湖”,学生对“江”“河”“海”;老师说“春风”,学生对“秋雨”“冬雪”;老师说“女娲补天”,学生对“大禹治水”“嫦娥奔月”。
  2.对诗句:老师说“白日依山尽”,学生对“黄河入海流”;老师说“鸟宿池边树”,学生对“僧敲月下门”;老师说“窗含西岭千秋雪”,学生对“门泊东吴万里船”。
  3.对课文:老师说郑振铎的《猫》,学生对梁实秋的《鸟》;老师说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学生对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一石击起千层浪”,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突然来了灵感,针对阜阳当地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在黑板上写下一副对联:“文峰塔颍河水塔耸水醇富含千秋古韵;京九路生态园路畅园美喜迎八方宾朋。”当时教室里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笔者高兴地问:“同学们能不能说出对仗工整的对联?”学生一个个紧蹙眉头,不一会儿,教室沸腾了:“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吃过黄连苦,方知蜜糖甜”“胸怀大志向,腹有满经纶”……同学们妙语连珠,让笔者惊叹不已。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收效非常明显:
  1.增强了师生互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迷迷糊糊,对课这种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了进来,勾起了同学们的求知欲望。
  2.引导了学生锤炼语言。汉语言博大精深,特别是诗词、对联往往一字传神,学生通过反复推敲,真正感受到了祖国语言的魅力。
  3.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笔者在设计对课的时候,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敢于发言,挑战自我,当他们的回答得到认可时,无疑坚定了他们的信心。
  4.弘扬了传统文化。身处信息时代,学生往往只关注手机、电脑,淡化了汉字的书写和品味,《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汉字英雄》等电视节目,其宗旨都是要找回我们的传统文化,对课亦然。
  总之,对课让学生眼前一亮,意兴盎然,既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又帮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增长了知识,可谓事半功倍,有效激活了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安徽阜阳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其他文献
◆三、表达滋养心性的真情之美  在考生笔下,红围巾成了传递亲情、伴“我”左右的温暖信物:  奶奶老了,再也没有能力为我织一条新围巾了,我感慨时光催人老,奶奶却一直笑,笑我长高了,笑我长大了……红围巾,陪伴了我十三年,犹如一座输送情感的桥,将亲情不断地传递过来,就像一件信物,传递着这份知己的爱。  菖蒲,是奶奶与“我”心灵交汇的载体:  与母亲拾阶而上,追寻青苔的痕迹,回到那熟悉的小院。迎面便是随风
期刊
国庆后开学的第一天,新班主任老师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问学生家庭作业完成得怎样,很多的学生都回答说:“完成了作业。”有一名男生低头不语,于是,老师走到这名学生身边,问他是不是没有完成作业,这名学生没有说话,点了点头。老师接着问这名学生:“大家都很好地完成了作业,你怎么没有完成呢?是作业多吗?还是有什么原因耽误了你完成作业?……”老师和他说了半天的话,他依旧一句话都不说。老师最后说:“那把你的家长找来
期刊
偶翻网页,看见某地一小学的教研活动室里张贴着这样一幅醒目的标语:“忠诚党的教育事業”,总觉得别扭。我们常见的说法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但是百度一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这句话,找到的相关结果竟然约有2800000个,诸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践行爱的责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优秀的人民教师”……  《新华字典》对“忠诚”的解释是:尽心竭力,忠心无私。是形容词。《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六版)
期刊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下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作业、考试、课程等多方面进行管理规范,意见提出,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内容、严格按课表组织教学等。  意见要求,在作业设置方面,严格控制每日作业总量和时间,增强作业实际成效,根据学生学业基础布置作业,不布置超越课程标准规定和学生学力要求的作业,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强烈、浓厚的兴趣:正因对绘画的兴趣,著名画家齐白石历经磨炼,锲而不舍,大器晚成,40多岁成名,70岁时他画的虾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贝多芬从小酷爱音乐,经过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才有用心血与生命谱写的一曲曲不朽乐章,为后人所传颂;对数学的兴趣使身居斗室的陈景润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不停地推理、
期刊
不少作品中的人物从一出场开始,直到辞世,其性格终始不变。其个性特征虽然显得十分鲜明,但总给人以单调、乏味的感觉。  例如诸葛亮,从“隆中对”时拟订出的“三分天下”的设想,到火烧博望坡时的第一次实战亮相,都展示了其超人的智慧、过人的谋略。之后一路写下去,“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乃至设计死后让马岱斩杀魏延,都是智慧的化身。他殚精竭虑,忠心报蜀,其情其志,其才其谋,的确为人景仰。但从他一出场开始,就给
期刊
笔者将一类特殊的作文材料命名为讨论式材料,这类作文材料的主要特点有: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观点共存于材料之中,或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围绕同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然而在写这种类型的材料作文时,学生常“偏离题意”,不能精准立意。在笔者看来,把握住这类作文有两大关键点,一是确定话题,二是参与讨论。  一、确定话题  日常生活中的讨论是一种组织行为,首先要有参与讨论的人员,其次要有相对固定
期刊
三品景味,赏意境之美  诗词之美,美在有景味,寓情于景景含情,情景交融意境生。诗词之所以美,是因为作者在描写客观景物的同时寄寓了当时自己的感受,使诗情与画意高度融合,形成了独特而又美丽的意境。我们在欣赏诗词时,不仅要善于把握诗中的物象和意象,更要探寻诗词所营造的意境,欣赏诗词的意境之美。根据诗词意境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诗词的意境分为雄浑壮阔、恬淡自然、清幽孤寂、新丽明快等种类。  边塞诗词意境大多属
期刊
校园,是梦想起航的地方,正因有了校园的浸润,我们的人生才多了光鲜靓丽的点缀。书和校园邂逅,如同寺庙里萦柱绕梁的暮鼓晨钟,朗朗的书声是校园里的天籁,是菁菁校园的魂灵。  一、移花接木巧激趣  《朗读者》火了,火的更是“朗诵”!它让我们享受了一场关于“朗诵”的文化盛宴,带我们感受了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诉营造的美感,如同枯蔫的生命恰逢刚好的阳光雨露,看似静态文字一旦被赋予用心用情的诵读,即刻表现出令人
期刊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孩子们,南方的冬天已经来了,天气也越来越冷了。看,大家都穿上了棉衣棉裤,早上到学校的时候,也戴上了手套,围上了围脖。那么,此时的北方,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大家请看这些图片。(PPT出示配乐图片)这里北方的松花江畔的图片,同学们从中看到了什么?  预设:冰。评价语:噢,你认为挂在树上的是冰。  预设:雪。评价语:提到北方的冬天我们就会想到“冰天雪地”一词。(换一个学生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