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草原》的认识及教学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原》是一篇老课文,但用现在的眼光看,却能看出新意,那就是“美”。而美的内涵,表现在本文之中有两层:第一层是草原景美,第二层便是人美,这两层合在一起,即构成了和谐美。和谐,就体现在环境与人物的和谐,就体现在民族之间宛如一家人的亲睦、和谐。
  课堂之上,我主要是抓住“美”这一条线索来展开教学,做到扣情导读。
  一、欣赏草原的美景,和作者一起呼吸草原上清新的空气
  在教学中,我先是让学生听读,使学生初步感觉到草原的美丽,然后,我出示主要问题“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草原的美丽?”在这个问题引领下,学生展开探究性阅读,从而感受到草原美在天空,美在一碧千里,美在羊群,美在骏马。
  在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之后,我接着向学生抛出第二个探讨性的问题:“作者是怎样来写草原的美丽的呢?”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样几点:第一,细腻的描写,作者借助于细腻的笔触对草原的美景进行了详尽的描摹;第二,借助比喻、移情于物的手法,表现了草原上动物的灵性,作者的感情也因此表现得巧妙、淋漓;第三,作者直抒胸臆,直接展露自己的心理活动,陶醉、愉悦、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在进行完以上教学环节之后,感情朗读和背诵便水到渠成了。
  二、走进陈巴尔虎旗,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感受民族和睦的亲情
  这一部分教学,我是按照作者一行人访问的顺序来引领学生的。
  师: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行人所坐的汽车走进陈巴尔虎旗。第2自然段是访问的开始,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画出有关语句,体会一下。
  生:作者先介绍草原的辽阔。
  师:为什么还介绍草原呢?
  生:此刻作者已经向草原深处进发,但是还没有见到人烟,所以还是写草原。
  师:接着作者又写了什么?
  生:接下来作者写道:“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随着汽车继续向前行驶,作者感觉到他们一行人快要到目的地了。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生:河流——蒙古族同胞过着游牧生活,他们选择的地点一般得有河流,因为人和牲畜都需要水。
  生:“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约约有鞭子的轻响。”这一句显然在直接告诉读者他们快到陈巴尔虎旗了。
  师:通过朗读这几个句子,你还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儿很美妙。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这里的比喻很关,也很巧妙,“宛如玻璃”把小河的清澈、透明、平静、祥和写出来了。
  生:作者并没有直接写人,但是我们能清楚地感觉到人在活动,很妙。
  师:是的,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有水有草,河水清澈,草色青青,这是理想的牧场,作者写得也很精妙。接下来作者又写了什么呢?谁先来读一下?(生读)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把一大段话压缩成一两句话,这是一种挑战,也是语文能力。
  生:蒙古族同胞骑着马到几十里外的地方迎接作者一行人。
  师:能不能再压缩一下?变成几个字?压缩的时候只要抓住主要的事件,谁干的、怎样干的都可以省略掉。
  生:远迎客人。
  师:通过这样的描写,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到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师:还能感受到什么?
  生:作者写得很是飘逸潇洒。
  师:你真会感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
  生:我从作者的用词上感受到的。比如“襟飘带舞”“飞过来”“飞过小丘”。
  师:我们学着这位同学抓住词语来体会,这是一种好方法。咱们再读读这一部分,看看又有哪些词语吸引了你?你有什么新感受?
  生:我感觉到了一个“热”字,一是热情,二是热闹。比如,这样一些词语:男女老少,群马疾驰,欢呼着,飞驰着,欢呼声,马蹄声。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下面请大家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文章中去,好好地读一读。
  第3自然段,从“包外见面”感受蒙汉之间的和睦:
  1.抓“多”和“远”字。引导学生通过“多”字来体会前来欢迎的蒙古同胞的多,以及热闹、喧哗的场面,如:马多,车多,人多。当学生领悟到了这样热闹的场面时,我再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不是就在这座蒙古包、陈巴尔虎旗驻地附近居住”这样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抓住“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这个句子,通过“这一拨人是乘着(坐着)________从几十里外的__________来看我们的;那一拨人是乘着(坐着)________从几十里外的________来看我们的”这样的句式来进行说话训练,从而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2.抓动作。引导学生借助作者的描写,抓住他们下车、下马见面的表现——握手,笑,而且是“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想象“握个不停,不停地握手”的热烈场面,感受“笑个不停,不停地笑”的开心画面,并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模拟来加深体验。
  第4自然段,画面想象,从“包内款待”感受蒙汉之间的团结:
  1.观看食物图片,言语介绍:我先展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等食物图片,然后,让学生看图片说话,并借助于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这些食品在蒙古族待客过程中的地位。
  2.欣赏蒙古族同胞敬酒、温尔克姑娘唱歌的图片,然后组织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以上两项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蒙古同胞给予作者一行人最高的接待规格,是最高礼宾待遇,从而感受其溢满的热情。
  第5自然段,感受场面,从依依惜别中感受蒙汉之间的情谊:我组织学生做一名观众来观看这一场面,感受这一份深情厚谊。
  1.看表演,想象说话:我先让学生找到课文中人物表演的节目,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些节目进行说话,在学生的头脑里盘活每个节目,把文字转化成真实的表演。具体的方式是借助于课前查阅的资料,一边听老师和同学的介绍,一边想象。
  2.想画面,角色置换:我抓住“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一句展开教学,因为这一句很有想象的空间。我动情地引导学生:“这句子中有画面,也有声音;有表情,有动作;有‘握手再握手’,也有说了声再见又说再见;有流变的霞光,也有一步三回头的留恋场景……这里面有你,也有他(我的手先后指向同学):他要上车返回北京了,你会怎样做?你会怎么样对他说?”当几对学生练习说话之后,我又对着同学们说道:“他要骑上大马回到他的羊群马栏边去了,你会怎样做?你又会怎么说?”当几对同学完成说话之后,我接着出示:“蒙汉两族同胞_________,怎么忍心________呢?在_________之下,在_________之上,他们________!真是蒙汉情深_______,________!”
  角色的置换,使得学生走进了那个特定的场景,变成了难分难舍的同胞之中的一个了,作者、那群人之中的每一个人的感情便会满满地荡漾在学生的心问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友谊之花已在学生的心田怒放。
  在完成了上面的朗读感悟之后,我抓住草原美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上人物的美丽。
  师:作者在文章之中花费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他们访问陈巴尔虎旗的经过,那么为什么在开头写了草原的关gg?
  生:大草原就是美丽的舞台。
  生:大草原的美丽和在草原上生活、活动的人们的美丽是和谐的,交相辉映,就像美丽的花朵得有绿叶衬托一样。
  生:景美,人关,和谐美。
  师:同学们的理解很好,很到位。我们再想想,仅仅是人物和环境之间具有和谐的美丽吗?还有什么地方也能体现这种和谐之美呢?
  生:人与人之间是和谐的!
  师:再说具体一些。
  生:民族与民族之间,蒙古族与汉族之间,这一切都是和谐的。
  师:是呀,草原上的一切都是美丽的,关得生动,美得具体,关得和谐,关得令人流连往返,所以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毅然决然将文章的题目定为《草原》。
  (作者单位:邳州市运师附小)
其他文献
一个段落是按照一定顺序写的,句与句的顺序不能颠倒,句子之间有时还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这样的段落叫承接结构的段落。  一、教学目标  1.能运用习得的图式识别承接结构的段落。  2.能运用习得的图式写一段承接结构的段落。  二、任务分析  目标1属于图式的理解。其学习条件是:(1)学生初步掌握承接结构段落图式;(2)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典型的段落;(3)学生要理解所出示段落的内容意义。  目标2属于图
阅读图式,是我们建构图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学心理学认为,“教”只是帮助学生“学”.“教”之所以出现一些比较固定的步骤,并表现出一定的序列性,完全是由于它所帮助
茧丝绸产业一直是我市的传统产业,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均发挥过积极作用。重庆作为蚕茧主产省市之一,在我国的茧丝绸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三北6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施肥量均比对照碳铵产生的效果好,其中处理C(4 kg/39m2)的产量最高,达到914.56 kg/66
讨论了采用静液压-机械传动方式的斗容在1m3以下的铲运机制动系统原理、结构及缺陷,提出了更加合理的制动系统原理并应用到0.4~1.0m3铲运机上,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The princ
人类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这个世界的本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就是人类不断探索追寻自我的过程,其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蕴藏着潜在的隐患,人工智能方兴未艾,正逐步向设计领域渗
本论文从我国内外贸一体化的大环境出发,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重庆MMC公司核心能力的识别与培育问题。通过对重庆MMC公司核心能力的分析,有助于清晰认识该公司的核心优势,针对
本文以苏教版一年级教材《小河与青草》一课为例,来谈谈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使我们的课充满语文味.一、琅琅书声,读出“语文昧”[案例1]师:(映示小草的第一次话):谁来读
一、“趣”字当头,让学生爱读  1.课文引趣。学生由幼儿园刚进入小学一年级,一切事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新奇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向他们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奇闻趣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  2.故事激趣。低年级的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选择有趣的、符合儿童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故事中精彩、
14-3-3 proteins are phosphoserine-binding proteins that regulate the activities of a wide array of targets via direct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and may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