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名师是我们值得去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他们深刻领悟语文课程性质、正确把握语文教学规律、明锐捕捉教材教学价值,他们坚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风格,对语文教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以语文名师肖培东老师《皇帝的新装》为例,从教学内容、课堂设计、课堂语言等方面关注和研究“浅浅教学”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肖培东 《皇帝的新装》 课例评析
“我想浅浅地教语文,甚至教成你们心里的肤浅,我相信,浅到心底的文字,纯净地堆积起来,就是高度;我想浅浅地教语文,甚至教成你们眼里的低矮,我相信,矮到扎根的思想,真切地凝聚起来,就是厚度。”[1]众所周知,“浅浅”地教语文是肖培东老师一贯的教学风格,面对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太花哨、宽泛和浮于表面的现象,肖培东老师提出“浅浅地教语文”的理念,但是“浅”不意味着肤浅和浅薄,而是体现在教学设计清晰明了,教学内容简单易懂、教学语言简洁富有逻辑。本文以肖培东老师所执教《皇帝的新装》的课例进行评析,从教学内容、课堂设计、课堂语言等方面感受肖培东老师在“浅”中教出高度和厚度的智慧所在。
一.紧扣文体、浅浅地教
新课标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情感;阅读说明性的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教师要根据文体选择教学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文体特征和阅读方法,肖培东老师提出浅浅教学的背后,首先是在文本解读上关注文体,做到辩文识体,紧扣文体,深入文本,依体定教。
《皇帝的新装》是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寄寓着安徒生对世俗世界的讽刺与谴责和纯真回归的呼吁的童话,而童话“这一体”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夸张和想象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在肖培东老师的课例中,他根据童话最显著的特点来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首先以“夸张”为切入点,在导入之初让学生判断《皇帝的新装》的文体—童话,然后再向学生明确童话的最主要特征是想象和夸张,接着肖老师通过让学生从文本找出童话最夸张的细节通过朗读的形式去体會童话“夸张“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探究闹剧背后的原因,走进大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最后让学生改写课文结尾,明白童话的育人功能。肖老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紧扣文体、浅浅地教,不仅让学生学习“童话”的概念、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而且还让学生看到闹剧背后的社会意义,感受童话世界的真善美,真正的把童话教成童话。
二.立足设计、浅浅地学
一堂课就代表着一个教师的作品,你的设计怎么样,你的课堂便会呈现怎么样的效果。可见,一个好的课堂设计是有效进行教学的基础。肖培东老师浅浅教学的设计中讲究“简、实、活、新“四个方面,使学生在求简、求实、求活、求新的课堂中体悟浅浅教学的佳境,学得易且有趣。
1.简练的问题设计
在《皇帝的新装中》课例中,肖培东老师以四个简练不啰嗦的主问题贯穿了整节课的主线,第一问:“你怎么知道这是一篇童话?”问学生语文知识的经验,第二问:“你觉得文中最具夸张的地方在哪里?”这一问问学生文本内容,第三问:“你认为闹剧成功上演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第三问问学生人物心理,第四问:“你会怎么设计这篇童话?”最后问学生主观感受。这四个问题设计虽简练但却独具匠心,在回答第一问时,学生需要调动语文经验,建立学生与“这一篇”的链接,使他们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更好的认识童话的特征。在回答第二问时,学生需要感知文本,体会童话“夸张”的特点。在回答第三问时,学生需要深入文本分析人物特点从而探究原因。在回答第四问时,学生需要超越文本,发挥想象。学生在围绕这四个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也是与文本、教师、学生间对话的过程,简练有效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发散学生思维也能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探究主题。
2.真实的情境创设
在童话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情境能使学生置身于童话故事中,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皇帝的新装》的课例中,肖培东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夸张的童话味,再现当时的情境,从而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3.灵活的课堂环节
在肖培东老师的课中,在课堂环节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化,在设计上灵活且具有逻辑连续性,在每个环节中都充分体现以学生“学“的活动为基点,肖老师通过“认识童话文体特征——品读夸张细节,体会“夸张”特点——探究谁导演这场戏——探寻大人的内心世界——走进大人的“心——设计结尾,加深对童话的理解”这六个环节把童话的文体特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主题思想链接在一起,推动着教学目标的达成。
4.创新的设计思路
《皇帝的新装》在很多其他老师的教学实录中,大多数老师主要围绕“新装”或者“骗”展开,教学内容大多集中在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心理描写,而肖培东老师却认为,对于初中的学生,他们对这个故事的情节梳理完全没有难度,所以在肖培东老师一课中,他没有以简单的情节梳理和课文分析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是围绕文体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中的想象和夸张来探究这篇童话的主旨,在课堂最后让学生通过改写结尾的形式,以儿童的视角去续写童话,深化在世俗世界中保存童真的主题,肖培东老师的这一创新设计,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堂更高效富有活力。
三.关注语言,浅浅地读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肖培东老师也认为“阅读具有双主体的主体间性”也就是阅读要关注文本语言,与文本对话。“阅读教学则具有多主体间性”也就是阅读教学要关注课堂语言,体现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 1.关注文本语言、读出细腻
关注文体语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我们在解读文本时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甚至是标点符号都不能轻易放过,抓住了言语形式就可以利用他的语言风格细细品读其中的内涵。
在《皇帝的新装》一课中,肖培东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抓住“都”“任何”“所有的”等关键字词,体会童话“夸张想象”的特点,使学生在深入语言文字中细腻地品读,从而获得最真切的感受。除此之外,肖培东老师还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标点符号的作用,如“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美丽!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在这一连串的感叹号中让学生用夸张的语气进行品读,进而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2.关注课堂语言,读出精彩
教学语言是每个教师在课堂上不可缺少的内容,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也是表达思想的手段。就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课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可见,课堂语言更是一门艺术,它是学生促进学习的资源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保障。
在肖培东老师的《皇帝的新装中》中,他在课堂中简洁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使学生学得通透,读出精彩。例如在课前导入环节,肖老师用简洁不拖沓的方式导入,开门见山明确学习的课文。在课堂评价中,肖老师针对学生对文体特征的回答作出评价语也是简洁却又具体的:“你看,你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童话的特点全都说出来了,这就是学习的力量”。这短短的一句话,不仅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了肯定,还鼓励了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所作的努力。除此之外,肖培东的课堂语言富有逻辑性,在让学生展示童话特点后,马上用语言引导学生在文本找出相关的细节特点,从而把学生从文体的特征过渡到文本的学习上,使学生打开文本,走进童话。
肖培东老师的“浅浅地教”看似乎浅浅却深邃,碧波深处有珍奇。“浅浅地教”是教师深刻领悟语文课程性质、正确把握语文教学规律、明锐捕捉教材教学价值、是对学生发展方向起积极引导作用而展开地深入浅出的教学。就如语文教育大家钱梦龙老师所评价的:“在语文教学中被各种貌似‘深刻’的‘理论’折腾得面目全非的当下,培东的教学看起来似乎显得‘浅’了,但正是因为这种‘浅’,却深入到了语文教学的精髓、真谛、本源。”[2]可见“浅浅地”三个字虽然简单,但其所蕴含的内容一点也不“浅”,在“浅浅教学”的背后是回归语文的根本—“老老实实地教”才能使学生切切实实地学。
参考文献
[1]肖培东.《教育的美好姿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51.
[2]刘秀银.“浅浅”地教童话——肖培东《皇帝的新装》课例评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26):51-53.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肖培东 《皇帝的新装》 课例评析
“我想浅浅地教语文,甚至教成你们心里的肤浅,我相信,浅到心底的文字,纯净地堆积起来,就是高度;我想浅浅地教语文,甚至教成你们眼里的低矮,我相信,矮到扎根的思想,真切地凝聚起来,就是厚度。”[1]众所周知,“浅浅”地教语文是肖培东老师一贯的教学风格,面对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太花哨、宽泛和浮于表面的现象,肖培东老师提出“浅浅地教语文”的理念,但是“浅”不意味着肤浅和浅薄,而是体现在教学设计清晰明了,教学内容简单易懂、教学语言简洁富有逻辑。本文以肖培东老师所执教《皇帝的新装》的课例进行评析,从教学内容、课堂设计、课堂语言等方面感受肖培东老师在“浅”中教出高度和厚度的智慧所在。
一.紧扣文体、浅浅地教
新课标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情感;阅读说明性的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教师要根据文体选择教学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文体特征和阅读方法,肖培东老师提出浅浅教学的背后,首先是在文本解读上关注文体,做到辩文识体,紧扣文体,深入文本,依体定教。
《皇帝的新装》是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寄寓着安徒生对世俗世界的讽刺与谴责和纯真回归的呼吁的童话,而童话“这一体”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夸张和想象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在肖培东老师的课例中,他根据童话最显著的特点来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首先以“夸张”为切入点,在导入之初让学生判断《皇帝的新装》的文体—童话,然后再向学生明确童话的最主要特征是想象和夸张,接着肖老师通过让学生从文本找出童话最夸张的细节通过朗读的形式去体會童话“夸张“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探究闹剧背后的原因,走进大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最后让学生改写课文结尾,明白童话的育人功能。肖老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紧扣文体、浅浅地教,不仅让学生学习“童话”的概念、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而且还让学生看到闹剧背后的社会意义,感受童话世界的真善美,真正的把童话教成童话。
二.立足设计、浅浅地学
一堂课就代表着一个教师的作品,你的设计怎么样,你的课堂便会呈现怎么样的效果。可见,一个好的课堂设计是有效进行教学的基础。肖培东老师浅浅教学的设计中讲究“简、实、活、新“四个方面,使学生在求简、求实、求活、求新的课堂中体悟浅浅教学的佳境,学得易且有趣。
1.简练的问题设计
在《皇帝的新装中》课例中,肖培东老师以四个简练不啰嗦的主问题贯穿了整节课的主线,第一问:“你怎么知道这是一篇童话?”问学生语文知识的经验,第二问:“你觉得文中最具夸张的地方在哪里?”这一问问学生文本内容,第三问:“你认为闹剧成功上演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第三问问学生人物心理,第四问:“你会怎么设计这篇童话?”最后问学生主观感受。这四个问题设计虽简练但却独具匠心,在回答第一问时,学生需要调动语文经验,建立学生与“这一篇”的链接,使他们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更好的认识童话的特征。在回答第二问时,学生需要感知文本,体会童话“夸张”的特点。在回答第三问时,学生需要深入文本分析人物特点从而探究原因。在回答第四问时,学生需要超越文本,发挥想象。学生在围绕这四个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也是与文本、教师、学生间对话的过程,简练有效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发散学生思维也能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探究主题。
2.真实的情境创设
在童话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情境能使学生置身于童话故事中,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皇帝的新装》的课例中,肖培东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夸张的童话味,再现当时的情境,从而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3.灵活的课堂环节
在肖培东老师的课中,在课堂环节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化,在设计上灵活且具有逻辑连续性,在每个环节中都充分体现以学生“学“的活动为基点,肖老师通过“认识童话文体特征——品读夸张细节,体会“夸张”特点——探究谁导演这场戏——探寻大人的内心世界——走进大人的“心——设计结尾,加深对童话的理解”这六个环节把童话的文体特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主题思想链接在一起,推动着教学目标的达成。
4.创新的设计思路
《皇帝的新装》在很多其他老师的教学实录中,大多数老师主要围绕“新装”或者“骗”展开,教学内容大多集中在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心理描写,而肖培东老师却认为,对于初中的学生,他们对这个故事的情节梳理完全没有难度,所以在肖培东老师一课中,他没有以简单的情节梳理和课文分析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是围绕文体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中的想象和夸张来探究这篇童话的主旨,在课堂最后让学生通过改写结尾的形式,以儿童的视角去续写童话,深化在世俗世界中保存童真的主题,肖培东老师的这一创新设计,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堂更高效富有活力。
三.关注语言,浅浅地读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肖培东老师也认为“阅读具有双主体的主体间性”也就是阅读要关注文本语言,与文本对话。“阅读教学则具有多主体间性”也就是阅读教学要关注课堂语言,体现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 1.关注文本语言、读出细腻
关注文体语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我们在解读文本时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甚至是标点符号都不能轻易放过,抓住了言语形式就可以利用他的语言风格细细品读其中的内涵。
在《皇帝的新装》一课中,肖培东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抓住“都”“任何”“所有的”等关键字词,体会童话“夸张想象”的特点,使学生在深入语言文字中细腻地品读,从而获得最真切的感受。除此之外,肖培东老师还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标点符号的作用,如“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美丽!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在这一连串的感叹号中让学生用夸张的语气进行品读,进而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2.关注课堂语言,读出精彩
教学语言是每个教师在课堂上不可缺少的内容,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也是表达思想的手段。就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课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可见,课堂语言更是一门艺术,它是学生促进学习的资源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保障。
在肖培东老师的《皇帝的新装中》中,他在课堂中简洁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使学生学得通透,读出精彩。例如在课前导入环节,肖老师用简洁不拖沓的方式导入,开门见山明确学习的课文。在课堂评价中,肖老师针对学生对文体特征的回答作出评价语也是简洁却又具体的:“你看,你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童话的特点全都说出来了,这就是学习的力量”。这短短的一句话,不仅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了肯定,还鼓励了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所作的努力。除此之外,肖培东的课堂语言富有逻辑性,在让学生展示童话特点后,马上用语言引导学生在文本找出相关的细节特点,从而把学生从文体的特征过渡到文本的学习上,使学生打开文本,走进童话。
肖培东老师的“浅浅地教”看似乎浅浅却深邃,碧波深处有珍奇。“浅浅地教”是教师深刻领悟语文课程性质、正确把握语文教学规律、明锐捕捉教材教学价值、是对学生发展方向起积极引导作用而展开地深入浅出的教学。就如语文教育大家钱梦龙老师所评价的:“在语文教学中被各种貌似‘深刻’的‘理论’折腾得面目全非的当下,培东的教学看起来似乎显得‘浅’了,但正是因为这种‘浅’,却深入到了语文教学的精髓、真谛、本源。”[2]可见“浅浅地”三个字虽然简单,但其所蕴含的内容一点也不“浅”,在“浅浅教学”的背后是回归语文的根本—“老老实实地教”才能使学生切切实实地学。
参考文献
[1]肖培东.《教育的美好姿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51.
[2]刘秀银.“浅浅”地教童话——肖培东《皇帝的新装》课例评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26):51-53.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