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困扰中国乳企的最大问题已不再是产品质量,恢复消费信心成为当下中国乳业的最大任务。
最近的“冒牌奶粉”事件,将乳制品这一“敏感”食品再次推向舆论的风头浪尖。之所以“敏感”,是因为8年前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依然刺痛着国人的神经。
不可否认 “三聚氰胺”事件对消费者信心的重创,至今仍未完全愈合。中国乳业经过艰难的调整期之后,重建消费者对中国乳业的信心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4月8日,伊利、蒙牛、光明、辉山、贝因美、飞鹤国内六家本土优秀乳企代表和国家食药总局、工信部、质检总局、农业部等部委相关领导齐聚一堂,开诚布公,畅所欲言,为中国乳业发展献策献计。
这场乳业发展课题会,由瞭望智库、《财经国家周刊》、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主题为“重铸中国乳业消费信心”,作为“食品安全现状与监管对策闭门会”系列会议之一,在此次课题会上,瞭望智库还发布了“2016年中国乳业市场第一季度舆情报告”。
“重铸”、“重振”、“重建”是这场课题会上出现最频繁的词汇,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代表,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几个主题词,以此表达对中国乳业的关切和期盼。
乳业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三聚氰胺”事件8年过去了,中国乳制品的质量到底怎么样?出席本次课题会议的政府官员和行业专家都一致认为,目前,中国乳制品的质量是有保证的,并且在总体水平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并不差,中国乳业经过这几年企业和监管者的共同努力,在品质和安全上都有了很大提升。
乳制品产业链中,奶源是关键。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工程师朱宏任谈到,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乳业的洗牌开始看到成效,根据农业部的最新数字,奶牛规模化养殖的程度已经达到50%以上,比2008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小低散局面已得到扭转,奶牛的单产水平也在提高,全国30家养殖企业有130万的奶牛单产都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从硬件设备水平上来讲,中国乳制品企业也有底气。行业监管者和业界普遍认为,中国乳制品龙头企业的设备与国外相比只高不低,虽然我国乳业现代化建设起步晚,但投入更大,在设备方面下的功夫也更多。
“曾经给我们做设备的供应商,前两年几乎快破产,但去年我们问情况,说非常好,我们在国内已经不用快淘汰的产品,现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的订单很多,国内这些奶牛厂先进的设施设备是远超出国外水平的。”贝因美公司总经理黄焘如是说。
飞鹤乳业总裁助理魏静也表示,从企业本身角度来讲“打铁尚需自身硬”,品质是一个企业品牌承接非常关键的部分,没有良好的产品品质谈不上品牌的发展,更不敢去谈品牌的宣传,中国乳业曾在质量上跌倒过,但那是过去!
国家质检总局原总工程师刘兆彬也认为,中国乳制品是可追溯,可索赔的,质量能有保证,大家应该有信心。
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同时,国内乳企的国际化发展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伊利集团副总裁包智勇介绍说,这些年他们积极实施织网计划,包括覆盖资源体系、创新体系和市场体系,在荷兰建立海外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包括在新西兰建全球最大的一体化工业基地,利用全球资源做好中国奶业。
瞭望智库乳业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则显示:当前价格、原料、技术、标准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困扰中国乳企的最大问题不再是产品质量,恢复消费信心已成为当下中国乳业的最大任务。
中国乳业转型升级之困
中国乳业在质量品质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之困。
首先,国内乳品企业对产品细节管控不到位,以致总被动挨打。奶制品抽检中出现的问题,其实大部分并不在质量上,而多在标签标识等细节问题上。对此,工信部消费品司相关负责人指出,对去年乳制品抽检所做的统计,70%以上出的问题都在标签标识上,这应该得到重视。
其次,从监管部门到企业对乳制品市场的风险防控能力不高,风险应对水平低。最近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贝因美公司总经理黄焘表示,“贝因美是假冒产品的受害者,不希望受到第二次受害,但现在很明显第二次伤害已经产生。”
再次,中国乳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总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有达到全球先进水平的乳品企业,也有相对差的,这就是中国的现象。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有关负责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此外,创新能力也是制约转型升级的重要问题。显然,创新要从上到下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上来开展。刘兆彬注意到,“我们中国的种牛、种草,苜蓿草、三叶草都是靠进口,饲料、兽药都是制约条件。”
“我们短板是在上游,是在农业板块,大农业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短板。”辉山乳业副总裁王欣宇也认为,奶业创新的关口也要前移。
“由于我们的设备设施都是来自于国外的多,垄断的多,确实我们的成本也高。”对于加工设备工艺的创新,光明乳业副总裁唐新仁道出了国内乳企的心声。
重建消费信心需各界合力
“毒奶粉”、“假奶粉”标签一夜之间就能被贴上,但要重新找回消费者的信心,要走的路可能会更远更长。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重建消费者对中国乳业的信心,不仅在企业卖力去做,也要形成社会合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不在一朝一夕,而需多方久久为功。
“习总书记到伊利去考察,看到产品有上百道工序控制检验,都很吃惊,他没有想到我们企业对食品质量的控制会这么好,这些成绩总书记都没想到,说明我们媒体在社会上的宣传还不够。”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夏林表示,媒体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宣传告诉外界真实的中国乳业,中国乳品行业的信心,这实际上也W是全社会的信心。
“中国乳业其实就是一个大的生态圈,内圈里最核心是我们这些乳企伙伴,外圈是政府部门和产业链生产者,再往外就是公众和消费者,我们只能从里到外一点点影响,一点点来做。”蒙牛乳业副总裁翟嵋认为。
瞭望智库乳业研究中心主任宋亮表示,信心重建并不是一个短期内的事情,要做系统性的研究,瞭望智库乳业研究中心也会长期关注这个话题,并开展系列调研和课题研究,给中国乳业做好参谋工作。
最近的“冒牌奶粉”事件,将乳制品这一“敏感”食品再次推向舆论的风头浪尖。之所以“敏感”,是因为8年前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依然刺痛着国人的神经。
不可否认 “三聚氰胺”事件对消费者信心的重创,至今仍未完全愈合。中国乳业经过艰难的调整期之后,重建消费者对中国乳业的信心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4月8日,伊利、蒙牛、光明、辉山、贝因美、飞鹤国内六家本土优秀乳企代表和国家食药总局、工信部、质检总局、农业部等部委相关领导齐聚一堂,开诚布公,畅所欲言,为中国乳业发展献策献计。
这场乳业发展课题会,由瞭望智库、《财经国家周刊》、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主题为“重铸中国乳业消费信心”,作为“食品安全现状与监管对策闭门会”系列会议之一,在此次课题会上,瞭望智库还发布了“2016年中国乳业市场第一季度舆情报告”。
“重铸”、“重振”、“重建”是这场课题会上出现最频繁的词汇,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代表,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几个主题词,以此表达对中国乳业的关切和期盼。
乳业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三聚氰胺”事件8年过去了,中国乳制品的质量到底怎么样?出席本次课题会议的政府官员和行业专家都一致认为,目前,中国乳制品的质量是有保证的,并且在总体水平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并不差,中国乳业经过这几年企业和监管者的共同努力,在品质和安全上都有了很大提升。
乳制品产业链中,奶源是关键。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工程师朱宏任谈到,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乳业的洗牌开始看到成效,根据农业部的最新数字,奶牛规模化养殖的程度已经达到50%以上,比2008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小低散局面已得到扭转,奶牛的单产水平也在提高,全国30家养殖企业有130万的奶牛单产都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从硬件设备水平上来讲,中国乳制品企业也有底气。行业监管者和业界普遍认为,中国乳制品龙头企业的设备与国外相比只高不低,虽然我国乳业现代化建设起步晚,但投入更大,在设备方面下的功夫也更多。
“曾经给我们做设备的供应商,前两年几乎快破产,但去年我们问情况,说非常好,我们在国内已经不用快淘汰的产品,现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的订单很多,国内这些奶牛厂先进的设施设备是远超出国外水平的。”贝因美公司总经理黄焘如是说。
飞鹤乳业总裁助理魏静也表示,从企业本身角度来讲“打铁尚需自身硬”,品质是一个企业品牌承接非常关键的部分,没有良好的产品品质谈不上品牌的发展,更不敢去谈品牌的宣传,中国乳业曾在质量上跌倒过,但那是过去!
国家质检总局原总工程师刘兆彬也认为,中国乳制品是可追溯,可索赔的,质量能有保证,大家应该有信心。
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同时,国内乳企的国际化发展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伊利集团副总裁包智勇介绍说,这些年他们积极实施织网计划,包括覆盖资源体系、创新体系和市场体系,在荷兰建立海外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包括在新西兰建全球最大的一体化工业基地,利用全球资源做好中国奶业。
瞭望智库乳业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则显示:当前价格、原料、技术、标准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困扰中国乳企的最大问题不再是产品质量,恢复消费信心已成为当下中国乳业的最大任务。
中国乳业转型升级之困
中国乳业在质量品质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之困。
首先,国内乳品企业对产品细节管控不到位,以致总被动挨打。奶制品抽检中出现的问题,其实大部分并不在质量上,而多在标签标识等细节问题上。对此,工信部消费品司相关负责人指出,对去年乳制品抽检所做的统计,70%以上出的问题都在标签标识上,这应该得到重视。
其次,从监管部门到企业对乳制品市场的风险防控能力不高,风险应对水平低。最近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贝因美公司总经理黄焘表示,“贝因美是假冒产品的受害者,不希望受到第二次受害,但现在很明显第二次伤害已经产生。”
再次,中国乳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总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有达到全球先进水平的乳品企业,也有相对差的,这就是中国的现象。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有关负责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此外,创新能力也是制约转型升级的重要问题。显然,创新要从上到下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上来开展。刘兆彬注意到,“我们中国的种牛、种草,苜蓿草、三叶草都是靠进口,饲料、兽药都是制约条件。”
“我们短板是在上游,是在农业板块,大农业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短板。”辉山乳业副总裁王欣宇也认为,奶业创新的关口也要前移。
“由于我们的设备设施都是来自于国外的多,垄断的多,确实我们的成本也高。”对于加工设备工艺的创新,光明乳业副总裁唐新仁道出了国内乳企的心声。
重建消费信心需各界合力
“毒奶粉”、“假奶粉”标签一夜之间就能被贴上,但要重新找回消费者的信心,要走的路可能会更远更长。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重建消费者对中国乳业的信心,不仅在企业卖力去做,也要形成社会合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不在一朝一夕,而需多方久久为功。
“习总书记到伊利去考察,看到产品有上百道工序控制检验,都很吃惊,他没有想到我们企业对食品质量的控制会这么好,这些成绩总书记都没想到,说明我们媒体在社会上的宣传还不够。”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夏林表示,媒体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宣传告诉外界真实的中国乳业,中国乳品行业的信心,这实际上也W是全社会的信心。
“中国乳业其实就是一个大的生态圈,内圈里最核心是我们这些乳企伙伴,外圈是政府部门和产业链生产者,再往外就是公众和消费者,我们只能从里到外一点点影响,一点点来做。”蒙牛乳业副总裁翟嵋认为。
瞭望智库乳业研究中心主任宋亮表示,信心重建并不是一个短期内的事情,要做系统性的研究,瞭望智库乳业研究中心也会长期关注这个话题,并开展系列调研和课题研究,给中国乳业做好参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