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的推进,创新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创新教育被人们推到了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地位。
【关键词】 大学外语 创造性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11-01
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正如西方教育所推荐的“全人教育”的“全人”是包含了人的情感、人格、思维、知识等多个方面的素质教育 ,而创新教育中的创新,尽管其中也具有情感、人格等因素,但它主要的侧重点仍然是思维方面的问题,因此,创新仅仅是代表一个人思维方面的一种品质和属性,是思维方面的十分重要的品质和属性。具备了思维方面的创新品质仍然还不能代表一个全方面的素质,更不能以创新教育来取代素质教育。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人们对创新教育所寄予的过高的认识甚至错误的认识中看出创新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毫无疑问,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或成分,虽然不能说创新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但完全可以说,没有创新教育就说不上素质教育,这种说法在逻辑上也是合理的。
创造性培养在我国的现代教育教学研究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在创造性教育培养的实践上更是如此。在创造性的培养上,创造性的学习环境的创建是最基本又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创造性的环境就无创造性可言,即使有创造和创新的萌芽,那么这样的创造或创新也会被扼杀在缺乏创造性的环境里,在这方面,古今中外的事例不胜枚举。
创造性人格是具有创造性的知、情、意的统一。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及特征仅仅是创造性人格的一个方面,因此,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思维方法的训练,更主要的是一种综合的高水平的人格教育。创造性的培养为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外语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容,有很多教学内容甚至可以直接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在外语教学课堂上,同一标题的作文,同一主题的对话,同一段落的译文,在一个班上可以产生几十种不同的操作结果的版本,但这些不同的版本都可能是正确的或合理的。这种情况客观上为外语教学的创造性教学留存了具有发挥的空间。创造性思维除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和方法之外,还存在创造性思维特征的问题,美国创造心理学家托兰斯,在吉尔福特的通过智力结构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的特征,而这其中的流畅性特征,指的是个体在回答问题时,能从不同的角度做多种表达,这正好是外语教学作为语言学习和运用的特征。
结合已有的人们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成果,以及外语教学的特点,外语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
1 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被认为是创造性的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此,对发散思维的训练受到特别注重,发散思维训练是国内外训练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发散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是:用途扩散,即形量多设想用途;结构扩散,设想出结构的各种可能性;形态扩散,即设想出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方法扩散,即设想出某个问题的尽量多的解决方法。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尽量利用教学条件,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词汇教学上,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外语词汇来表达相应的意思。鼓励学生对某些词汇的多种形式和用法的掌握,鼓励学生在外语方面的灵活多样的运用和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是创造性的必要成分,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想象可以通过自我设计训练、推测训练、假想训练等方式进行培养。在外语教学中,可考虑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种贺卡,让学生自行去考虑贺卡的构形、颜色、内容、语词等方面的问题,最后进行评比,重点考虑其创新成分。在推测训练上,可以利用既有的阅读材料和老师给定的阅读材料来让学生进行某件事物的某些方面的推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
在外语课堂上,可采取以下方法:利用课本材料进行推测训练,如推测故事结局,可能的发展或有关作者的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利用教师预先准备的一件工艺品或音乐或一个小标题、小段文字,让学生去描绘潜在的可能的内容和思想;利用图片或动画情景,让学生去推测相关的实际内容。这样,既不影响创造思维的训练,又不影响外语教学,反而进一步促进外语的教学,并能丰富外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3 注重创造性思维策略的运用和对学生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具体体现在一些思维策略方面。发散思维仅仅是其中的最为显著和突出的一种而已,实际上,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思维策略与创造性思维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例如,头脑风暴法,就是利用集体内在相互之间的影响尽量自由地就某个问题发表各自不同见解的一种方法、策略。
外语教学中有不少讨论课,教师可考虑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大胆表达其想法。另外,还有类比思考策略,即进行相似性比较;对立思考策略,即从完全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移植思考策略,即把某个问题情景的规律引用到另一问题情景中,移植的主要途径有规律移植、方法移植、功能移植等;分合思考策略,即从思考对象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去考虑问题。
总之,学生的创造性不仅是可以进行教学干预的,而且还能够与外语教学这门学科教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受益。这样,既满足了微观的学科教学目标的需要,又满足了宏观的教育目标的需要,在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慧琴,李晋.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关键词】 大学外语 创造性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11-01
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正如西方教育所推荐的“全人教育”的“全人”是包含了人的情感、人格、思维、知识等多个方面的素质教育 ,而创新教育中的创新,尽管其中也具有情感、人格等因素,但它主要的侧重点仍然是思维方面的问题,因此,创新仅仅是代表一个人思维方面的一种品质和属性,是思维方面的十分重要的品质和属性。具备了思维方面的创新品质仍然还不能代表一个全方面的素质,更不能以创新教育来取代素质教育。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人们对创新教育所寄予的过高的认识甚至错误的认识中看出创新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毫无疑问,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或成分,虽然不能说创新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但完全可以说,没有创新教育就说不上素质教育,这种说法在逻辑上也是合理的。
创造性培养在我国的现代教育教学研究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在创造性教育培养的实践上更是如此。在创造性的培养上,创造性的学习环境的创建是最基本又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创造性的环境就无创造性可言,即使有创造和创新的萌芽,那么这样的创造或创新也会被扼杀在缺乏创造性的环境里,在这方面,古今中外的事例不胜枚举。
创造性人格是具有创造性的知、情、意的统一。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及特征仅仅是创造性人格的一个方面,因此,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思维方法的训练,更主要的是一种综合的高水平的人格教育。创造性的培养为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外语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容,有很多教学内容甚至可以直接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在外语教学课堂上,同一标题的作文,同一主题的对话,同一段落的译文,在一个班上可以产生几十种不同的操作结果的版本,但这些不同的版本都可能是正确的或合理的。这种情况客观上为外语教学的创造性教学留存了具有发挥的空间。创造性思维除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和方法之外,还存在创造性思维特征的问题,美国创造心理学家托兰斯,在吉尔福特的通过智力结构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的特征,而这其中的流畅性特征,指的是个体在回答问题时,能从不同的角度做多种表达,这正好是外语教学作为语言学习和运用的特征。
结合已有的人们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成果,以及外语教学的特点,外语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
1 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被认为是创造性的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此,对发散思维的训练受到特别注重,发散思维训练是国内外训练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发散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是:用途扩散,即形量多设想用途;结构扩散,设想出结构的各种可能性;形态扩散,即设想出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方法扩散,即设想出某个问题的尽量多的解决方法。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尽量利用教学条件,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词汇教学上,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外语词汇来表达相应的意思。鼓励学生对某些词汇的多种形式和用法的掌握,鼓励学生在外语方面的灵活多样的运用和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是创造性的必要成分,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想象可以通过自我设计训练、推测训练、假想训练等方式进行培养。在外语教学中,可考虑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种贺卡,让学生自行去考虑贺卡的构形、颜色、内容、语词等方面的问题,最后进行评比,重点考虑其创新成分。在推测训练上,可以利用既有的阅读材料和老师给定的阅读材料来让学生进行某件事物的某些方面的推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
在外语课堂上,可采取以下方法:利用课本材料进行推测训练,如推测故事结局,可能的发展或有关作者的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利用教师预先准备的一件工艺品或音乐或一个小标题、小段文字,让学生去描绘潜在的可能的内容和思想;利用图片或动画情景,让学生去推测相关的实际内容。这样,既不影响创造思维的训练,又不影响外语教学,反而进一步促进外语的教学,并能丰富外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3 注重创造性思维策略的运用和对学生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具体体现在一些思维策略方面。发散思维仅仅是其中的最为显著和突出的一种而已,实际上,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思维策略与创造性思维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例如,头脑风暴法,就是利用集体内在相互之间的影响尽量自由地就某个问题发表各自不同见解的一种方法、策略。
外语教学中有不少讨论课,教师可考虑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大胆表达其想法。另外,还有类比思考策略,即进行相似性比较;对立思考策略,即从完全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移植思考策略,即把某个问题情景的规律引用到另一问题情景中,移植的主要途径有规律移植、方法移植、功能移植等;分合思考策略,即从思考对象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去考虑问题。
总之,学生的创造性不仅是可以进行教学干预的,而且还能够与外语教学这门学科教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受益。这样,既满足了微观的学科教学目标的需要,又满足了宏观的教育目标的需要,在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慧琴,李晋.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