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职业教育课堂信息化教学评价研究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e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质量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基础性关键作用,而对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一定质量要求的判断就是教学评价。本文在分析信息化教学评价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出新型评价技术和工具支持的全方位全过程信息化教学评价策略,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中实施,有效提高了在线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教学评价
  贴合信息化教学环境特点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教学评价方式对于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环境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网络、移动应用等新技术促进着教学评价理念和方式的改变,也推动着职业教育课堂信息化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传统的教学评价工具和方法比较单一,且偏重于总结性评价,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评价,直到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才知道评价结果,难以发挥教学评价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和对学生状态的激励作用。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着眼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出先进信息技术支持的全方位全过程教学评价策略,真正做到教学与评价紧密结合、互相促进,使学生在参与教学评价活动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养,进而有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信息化教学评价研究现状与趋势
  (一)国家政策倡导教育评价改革
  随着互联网+时代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快速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丰富,网络学习空间逐步推广,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发展,教学评价方式也不断变革创新,基于新媒体新技术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成为政策导向的趋势。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健全职业学校评价,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教技〔2018〕3号)提出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教学模式,重构教学流程,并运用人工智能开展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和学业水平诊断,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多维度综合性智能评价,精准评估教与学的绩效,实现因材施教。
  (二)教学评价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评价是指运用一系列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手段评量教学过程的活动,以确定教学状况与教学期望的差距,确定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1]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即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最终的课堂教学质量及效果。[2]而信息化教学评价是指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运用一系列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对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测量和价值判断,为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根据,并保证教与学的效果。本文主要关注“学生的学”,探索“互联网+”环境下面向高职教育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有效教学评价模式。
  (三)信息化教学评价研究现状
  新媒体和新技术正在影响着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教与学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越来越流行,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生欢迎,教师和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之中,而是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多样化的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2018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确定了教育技术应用的九大关键趋势、九项重大挑战以及十二项重要发展,“立体化教材”“在线学习”“微课”和“翻转课堂”将于一年之内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普及,“人工智能”“信息可视化”等智能技术会在未来四至五年中得以推广,这些新趋势正在对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评价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互联网+”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国家战略的持续推动下,职业教育领域关于课堂教学改革和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正方兴未艾。2021年3月,在中国知网以“信息化教学”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相关研究论文达到27837条,研究内容覆盖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设计、绩效评价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丰富的研究成果表明当前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主流教学模式。以“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为主题进行搜索,相关结果有3447条,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研究集中在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以“信息化教学评价”为主题进行搜索,相关结果有354条,主要聚焦于评价理论、评价策略、评价工具、评价方法以及具体应用。以“大数据”+“教学评价”为主题进行搜索,相关结果达到769条,表明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更加科学全面的进行量化学习评价。通过这些未经数据清洗和筛选的粗略统计可以发现,新媒体新技术支持的信息化教学评价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职业教育”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
  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当前信息化教学评价相关研究越来越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将教学评价嵌入教学活动全过程,在确定评价方式方法的过程中更加重视企业和学生的参与,更加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常用的信息化教学评价和互动工具主要有扫码考勤、网络投票、在线调查问卷、电子档案袋、评价量规、学习契约、概念圖、在线测验和考试等,通过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可以实现教学评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便利了教师,也更大程度地吸引了学生的参与。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教学评价研究正成为热点,在评价方式方法和具体应用等方面做出很多有价值的实践成果,但是在评价理论、评价工具等基础研究方面的创新和发展还不够,今后需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和总结,提高研究内容的深度和理论价值。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学习需求调查
  为准确了解“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的信息化学习需求,以便更好地开展新媒体新技术支持的信息化教学评价,首先对我校电子信息专业群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高职学生对计算机类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信息化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专兼职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在线问卷、师生座谈会以及个别访谈等方式,针对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精心设计问题,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评价、互动交流等方面了解学生需求,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调查问卷共设置有21个题目,录入“问卷星”平台,通过网络、QQ、微信等新媒体手段推送,我校电子信息专业群大一、大二、大三各届学生合计129人填写,在先进技术支撑下,问卷有效回收率达100%,调查结果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一)数字化学习资源需求情况
  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对于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数据化过程性学习评价的实施至关重要。通过调查发现,我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师比较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目前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电子课件、教学素材和项目案例,45.9%的学生认为这些教学资源已经比较好的满足了自己的学习需要,但是仍有10.66%的学生认为教学资源不足;由于计算机类课程实操性比较强,学生最希望教师增加提供或者优化完善的教学资源是操作演示视频或动画、虚拟仿真教学软件以及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有13.95%的学生希望教师多开发并使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展教学,将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提供到网络教学平台上。
  (二)多元教学模式喜爱情况
  对于繁复的概念、原理和艰深的语法、公式等理论性内容,30.23%的学生希望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课件、视频、动画、网络课程等资源给学生自学,教师进行读书指导和辅导答疑;不过仍有相当一定比例的同学认为教师的讲授、师生的互动以及游戏、实训练习等实践性方法也必不可少。对于编程、组网、平面设计、硬件配置與管理等实操性内容,希望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学生比例进一步加大,达到37.98%。
  相比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然后按指令做实训的教学模式,接近70%的学生比较愿意接受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教学资源给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协作学习,甚至可以进校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则主要发挥组织、指导、答疑等辅助功能。
  (三)学习中存在的困难
  对于学生在课内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排在首位的因素是“缺乏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耐心和毅力,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放弃,课外很少预习、复习和自主钻研”,其次是“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学习难度太大,自己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难以达到”。
  34.8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自学能力和自制力一般或者不大好;当课堂上发生玩手机、上网、睡觉、走神等情况的时候,最大的原因在于“自己的自制力不足容易开小差”,其次是“学习内容太难听不懂”。
  由上述调查反映出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比较欠缺,而计算机类课程对学生的数学功底、逻辑思维能力、耐心、毅力、刻苦钻研精神等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很大挑战,急需深入研究探索更适合高职学生能力水平和计算机类课程内容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以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职业教育课堂信息化教学评价策略
  (一)多方参与全过程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评价,“互联网+”环境下职业教育课堂的教学评价指标、方法、方案等应当由学生、老师、专家、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研讨制定,多方征求意见,并在教学评价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持续改进优化。同时,信息化教学评价应当覆盖课前、课中、课后以及线上、线下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注意过程性数据的收集、记录和分析,以便更科学、更全面地体现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学习成效。
  (二)注重优质资源建设和评价工具选择
  “互联网+”环境下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移动学习工具等支持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越来越普及,因此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越来越重要,每门课程都应当建立网络课程或者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电子课件、实训指导书、典型案例等基本教学资源和教学文件上传,并提供微课、微视频、动画、生产案例、优秀作品等丰富的拓展资源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配合在线考勤、网络投票、在线讨论、调查问卷、作业提交系统等互动交流功能,提供概念图、思维导图、数字徽章、电子学档、评价量规、大数据技术等新型信息化评价工具,以满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各环节的评价需求。
  (三)教学评价融入信息化教学各环节
  高职计算机类课程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等先进职教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在充分调研本校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信息化学习需求等情况的前提下,精选资源、巧设活动、加强指引、及时评价,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课前提供在线教学资源、下发学习任务书,采用思维导图、调查问卷、网络投票、课前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以便教师和学生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与学;课中理论讲授、实训练习、作品展示等,采用概念图、评价量规、数字徽章、在线测试系统等进行形成性评价,即时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后实训作业、课外作品等采用作业提交系统、在线考试系统等进行总结性评价,检验学生对整个项目或章节知识点、技能点的掌握情况。最后,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电子学档,完整记录和保存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通过学习分析技术等复查信息化教学评价过程,不断优化改进评价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与效果
  近两年,我校电子信息专业群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和新媒体新技术支持的全方位全过程教学评价,建成校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微课程3门、网络课程7门,覆盖大部分专业课程,校内外共享应用累计访问量达20多万人次。依托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和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手段,专业教师积极开展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促进网络教学平台和移动终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效实现了网络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个性化学习方式和信息化教学评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本系学生在近三年的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获得国赛二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2项,省赛二等奖、三等奖30多项;在2019—2020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学生团队还获得立项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项目2项,以及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十余项。专业教学团队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先后出版教材4本,荣获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省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以及校级比赛三等以上奖项4项,2人次获得年度考核优秀等次,4人次获得教学优秀奖,4人获得“赛莱拉”创新奖教金,5人获得蓝桥杯软件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人获得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多项教改课题获得省级、学会级和校级立项,出版网络技术支持的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的学术专著1部、取得软件著作权和专利3项,电子信息专业群日益发展成为师资素质优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校内高水平专业群。
  五、结语
  “互联网+”环境下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和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推进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破解学习难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和成长的良好平台。学校需要加强智慧校园建设,为学生提供理想的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同时要加强在线学习行为分析和网络教学管理方面,通过学习过程大数据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监控和辅导督促,保障在线学习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文瑾.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评价[J].当代教育论坛,2005(20):1920.
  [2]卢立涛,梁威,沈茜.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反思与改进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2(06):4347.
  [3]段汝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校在线实验教学平台设计[J].微型电脑应用,2020,36(12):4547.
  [4]乔洁,何淼,史海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设计[J].科技风,2021(08):7273.
  基金项目:2018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DJG2019166);广东青年职业学院2018—2020年度科研基金课题(编号:YB201804);广东省高职教育信息技术教指委2018年教改项目(编号:XXJZW2018033);广东青年职业学院2019年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编号:X20190302)
  作者简介:段汝林(1984—),男,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技术、职业技术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时代,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教学模型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与时俱进,应对和提高新形势下的教学方式及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师急需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翻转课堂、合理利用APP教学及创客教学法,对教学方式及对新形势下教学模式反思,力求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为提高教学水平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模式;教学反思;培养  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大数据时
摘要:伴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实力的双创型人才成为教育培养的新目标。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资源愈发凸显其重要性。作为研究数据的学科,统计学专业也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提出教学内容、方法、目标的“三新”教学改革思路,通过课内调整课程结构,引入项目驱动,优化教学内容,课外引入实践平台,系统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使其具备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成为掌握大数据处理
摘要:新媒体营销课程发展速度快、实践技术性强的特点,使得传统讲授教学方式不再适用。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新媒体营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任务驱动+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运营实践”的教学模式,实施“多阶段、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营销;混合式;教学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消费者的媒介接触习惯,新媒体也逐渐成为企业开展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基础建设中最重要的工程之一,它对人民百姓的生产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土木水利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展开教育教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构成了数字化、信息化的世界,它在我国水利工程中的运用也愈加广泛。所以教师应该注重信息技术在水利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要让每一个从事水利专业的人都能够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创
摘要: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大力推动的民生工程,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逐步深入,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因此,本文首先对老旧小区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提出了相对应的改造措施,为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际成效和质量水平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老旧小区改造
摘要:针对传统大型振动筛箱侧板易折断、振动量大、隔振效果差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反共振振动筛的设计思想,通过建立反共振振动筛力学模型实现动力学分析,从而提升筛箱的稳定性控制。本文基于PID控制策略来控制反共振振动筛幅值的稳定性,并通过优化方法模拟调幅系统,进行仿真测试,经测试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明显效果,能够促使幅值稳定控制效果满意,以得到反共振振动筛的响应幅值。  关键词:反共振振动筛;振幅稳定
摘要: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理性选择。文章基于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参与与延展,结合案例教学在数学类课程中的应用,提出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发展及双主体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教学实施方法,其中第一课堂采用“实际应用引发问题、问题引导理论阐析、理论指导模型教学、模型应用项目实施”的策略,第二课堂采用“项目实施提炼问题、问题求解构建模型、模型应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的基础学科,脂代谢是生物化学课程中的难点也是重点,知识点繁多,尤其是甘油三酯分解代谢途径复杂,难于理解.随着手机、平板电子产品的普及,混合式教学越来越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欢迎,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本文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甘油三酯的氧化分解代谢进行了专门的教学设计,课堂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由最新研究导入新课,围绕热门关注点和临床案例进行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能力,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多元评价.
摘要:铜陵白姜作为铜陵的“八宝”之一,是地理标志产品,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其叶翠茎红,个大汁多,状如佛手,品质精良。白姜的效用颇丰,生产工艺自成一格且历史悠久,文化内蕴丰富多彩,已经成为安徽省家喻户晓的珍品,晋升为别具特色的地方名片。本研究旨在探析铜陵白姜的种植与加工技术,并为推进白姜产业的高品质、高规格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铜陵白姜;种植;加工技术  Studyonplantinga
摘要:通过对安康市1953—2009年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数据的分析,阐述了近57年来安康市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安康市年平均气温呈现比较稳定的趋势,其变化波动性一般,但其年降水量却逐渐走低,与此同时相对湿度保持稳定。  关键词:安康市;气候变化;分析  AnalysisofclimaticcharacteristicsofAnkangcityinrecent57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