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应多实施讨论机制

来源 :园丁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在小组或全班对教材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以达到互相启发,加深理解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章欣赏以及写作水平。而讨论正是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一种实践操练。所以,讨论机制的注入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以前,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冲击,许多学生都认为语文知识零散,没有其它科目好记,何况背了也不见得能考好。更令大部分学生望而生畏的是:作文似乎永远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样,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往往不及其它学科。然而,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它的的确确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应该成为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和教研工作者普遍探讨和关注的重要课题。窃以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某些问题的见解,如果老师将答案硬塞给学生,他们大脑收取的信息仅是一种表层的"形"的概念,没有启发他们"理"的思维。表面上似乎已经学到了,而实际上只是将"书本"呆板地放在了暂时记忆中,很难成为供自己运用的学问。这种被动的学习,随着讲授知识的增多,学生们就会倍感吃力,大脑处于疲惫的状态,越记越糊涂,更有甚者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
  讨论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对于一些枯燥和较难的问题,如果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交流、探讨,就会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自己的知识学习中。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开心,"教"与"学"的运转机制真正进入了良性循环,整个课堂学生兴趣盎然,言完而意未尽。在讲授《花市》一文时,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老农"、"年轻干部"、"卖花姑娘"等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他们经过片刻的思索后踊跃发言,争先恐后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课堂教学的热烈气氛,不仅使学生们学活了知识,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兴趣"这一"坎"就真正迈过了。
  2 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语文的自学能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这是传统的教师概念和教育动机。时至今日,"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异军突起。教,不仅只是教学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习方法,教师将"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开锁"。讨论正是学生将老师教给的知识实际应用的良好契机,是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语文知识只学了不去思索着运用,死板的知识识记将永远不会转化为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试着让他们自己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为他们在知识与运用之间架设一条隐性的桥梁。
  在讲授冰心的《小桔灯》时,我把整篇课文知识总结成了十大问题,让学生在预习课文之后讨论解答。问题如下:①本文作者是谁?请作出简要介绍。②文章开头第一句话有何作用,其中"这"指代什么?③第2段所写内容对全文有何意义?④作者是怎样从语言、外貌、行动方面描写小姑娘的?你从中发现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⑤文章第5段的两处环境描写对表现小姑娘有什么作用?⑥作者是如何描写小姑娘的家境的?这又表现了她什么性格?⑦请复述小桔灯的制作过程。⑧作者收下了小姑娘制作的小桔灯之后有何感想?⑨文章补叙小姑娘的父亲的经历,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⑩小姑娘与小桔灯有何意在联系?课堂预习后,学生们征对这十大问题展开了讨论。他们时而热火朝天的议论,时而又沉心宁静的思考。对于较难的④⑥⑨⑩等问题,我时而给他们做旁征博引的指导。在整堂课中,学生们真正放开了思维,"你"说错了"我"更正,"你"说少了"我"补充,"我"有意见"我"敢提,"我"有疑问"我"急问。最后,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终于解答了全部问题,从而也就圆满地完成了该课的教学任务。
  3 讨论法可以提高学生语文运用的综合能力
  课堂讨论是一种课堂上学生之间的思想和语言交流,这就要求学生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清晰,主旨要突出,题意要切中。对于中学低年级学生,这样要求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教师经常为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兴趣的激发下,学生们一定会极力发现自己学识的不足,继而会认真揣摩语言的运用,词语的搭配,规范自己思维的方向,力求言辞达意。讨论法更可取的一点是可以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立足别人的高见,明确自己的欠缺,从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讲授《皇帝的新装》时,我要求学生讨论归纲本文的中心。在讨论之中的发言中,一个学生的见解是:文章揭示了老大臣和皇帝的虚伪和愚蠢;另一个学生的意见是:文章揭示了老大臣的虚伪和皇帝的愚蠢,颂扬了小孩的天真无邪,无私无畏;还有一位学生的答案是:文章揭示了老大臣、皇帝在内的封建统治阶段的虚伪、圆滑、狡诈、愚蠢等本质特征,颂扬了天真牙牙、无私无畏的童心。显然,这三个同学的答案只有第三位同学的最完整。这一结果是通过学生们互相交流,彼此讨论而得出来的,是学生们自己学习的成果。
  总而言之,讨论法在中学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中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方法。然而,正如万事万物都应一分为二的特性,讨论法也有某些不足之处,那就是学生必须具备有关知识基础和一定的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要使这一局限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就得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导"字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是"教"与"学"的真正的完美的结合,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其他文献
第一、 弘扬三种精神,培养队伍    “构建适于改革的生态环境”,确实如此。课改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活动,需要一支肯吃苦、敢拼搏的教师队伍。瓜埠镇教师历来不缺吃苦精神,教师很注意自己的教学名声。为此我在瓜埠镇积极引导教师推广“合作、拼搏、奉献”这三种精神。集体备课、学科协调、级部整合、后勤保障、学校管理,无不体现出合作、拼搏、奉献意识,从而形成一只有力的干部队伍、班主任队伍和精干的教师队伍。    
期刊
一、定向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听全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听完后思考:口技表演者摹拟了怎样的场面情节和哪些声音?(课后研讨与练习一)请学生简单列举描摹声音词。随后屏幕显示:(1)一家四口深夜由睡到醒,由醒到睡的图文和描摹声音的词列举。(2)深夜从失火到救火的图文和描摹声音的词列举。  2.让学生自看自读课文注释:了解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教师提示:借助注释和查阅工具书是文言文自主学习的
期刊
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工作一直存在着这样三个问题:一是德育工作者专业化水平过低;二是对于德育的研究重视不够;三是社会支持配合得远远不够。我觉得要从根本上解决广大青少年长期存在的德育问题,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渠道入手:  第一,以课堂教学教育为主渠道,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
期刊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增多,特别是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使学生获取的信息倍增,接触的思想也多种多样。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加之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极感兴趣,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被年长者们痛批的非主流思想和表现,我们有些教师也谈“非”色变。其实,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学生们出现一些非主流思想纯属正常,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非主流思想,以便教育工作的更好开展。  要做到不
期刊
一、亲情的缺失    中学生正处在情感的断乳期、性格变化的转折期。由于监护人年纪老、身体差对孩子的约束力往往比较差,祖孙思想观念差距又大,沟通很难;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更无地方倾诉。留守生们的快乐他们不关注,烦恼他们不倾听,困惑他们不理解,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得留守学生远离了父母亲的关爱,这使得孩子严重缺失健康的重要因素——亲情,并且给孩子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其主要表现有:1、亲情观念淡薄。 2、
期刊
我们能用来教学的时间是很有限的,上作文课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把语文课与作文教学联系起来,让作文教学渗透到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去,引导学生从优秀的课文中学习写作技巧。     一、 朗读优美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好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语言流畅,表达清晰。对要状写的人、事、物,能用流畅、恰当的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
期刊
一、为写作储备厚实的素材    美国作家詹姆斯·霍华德说:“写作能力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让学生头脑中有足够的写作素材,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广积累、多储备写作素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积累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基础。多媒体的广泛运用,让写作素材的积累和储备犹如探囊取物。如学习《孙权劝学》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期刊
要学好语文,就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有了较好的语感,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启迪、审美乐趣。那么,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下面简要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加强指导训练学生的语感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去学习,在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只要老师能够精心的指导和训练,会让学生的语感有着稳步的提升。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教学实践中点滴经验的总结,提出了数学素质教育应该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新观点,并从结合学生实际,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发现规律,适时正确引导使抽象概念形象具体化,学会创造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等四个方面,如何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数学 ; 教学;体会    数学是科学的工具,在人类物质文明的
期刊
所谓创造,通俗地讲,就是做出世界上还不曾有的事情,或做出自己没有见到过的事情。就这种意义而言,独立地做出一道习题,就应该看成是一种创造;把学习过的知识加以改进,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创造;如此等等。所以说,创造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事情,只要你留意,就会有创造。  一般说来,创造性最根本的特点,在于一个“新”字,即:敢于打破旧的框框,标新立异;敢于批判改造旧的概念,建立新的概念;敢于冲破旧的轨道,开辟新的道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