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轮回与时间的单向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un2008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名人们,真正有个性者寥寥无几,而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个。林贤治先生的《人间鲁迅》,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从权势判高下,而是深入一个个文字的鲜活灵魂,从笔墨纸砚间寻找真英雄的血性。这些血性,没有脱离人间的烟火,没有空中楼阁的学院做派,而是来自于现实的社会,柴米油盐与刺刀枪炮混杂的生存,淋漓鲜血与升平歌舞辉映的真实。
  
  历史的轮回感
  
  林贤治说:“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这句话如同一个失散多年的朋友,年长且睿智,未曾预料地送来一句偈语。巨人,时间,深度……这些厚重的语词所带来的感受,让人联想起林贤治在另一本书(《鲁迅的最后十年》)中不时将笔触宕开,专注于“专制”“独裁”“自由”等词汇。虽然《人间鲁迅》中没有多少显明的论述,然而那些隐曲其中的意蕴却透过了“时间的深度”而慢慢流溢。
  对真正的知识分子来说,那种在“捧杀”与“棒杀”间交替循环的历史轮回不免令人厌倦。每隔若干年就卷土重来的仇恨与腐败,在地球的不同角落此起彼伏,更是令人心生颤栗。然而时间却如深不见底的河流,日复一日流淌而丝毫不动声色。如果人类自己没有怜悯,如果知识分子失去良心,如果……时间不可逆转的流动会不会终究厌倦,而将卑微的人类与所谓的历史甩出视线,不再有轮回,不复有前行?
  这些现实的关怀与形而上学的思考,终将骛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铁屋子也好,唐吉诃德也好,敏锐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一定会担起社会的道义,即使文章敌不过枪炮,即使声音淹没于运动,他们的血性也一定会如“地火”般冲决而出。虽明知周遭是一个铁屋,仍如堂吉诃德般坚守渺茫的信念,为扭转那一次次悲哀的历史轮回,避免一回回重复的牺牲,而向几乎不可撼动的力量挑战。
  不敢妄言林贤治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然而他笔下巨人的无奈与悲哀,却真实地展现眼前。“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止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铺垫与厚饰,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正如谢泳所说,这个“中国近代以来惟一一个没有被新时代否定的知识分子形象”,他的悲剧“不在生前而在死后”。谢泳同时还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鲁迅以反专制为基本追求而却总是被专制利用?”这大概又是一种历史的轮回,使人感到几乎绝望的轮回。如果历史的延续与轮回永无止尽,那我们也将看不到永恒之中光明的所在了。
  
  时间的单向性
  
  林贤治在《人间鲁迅》再版的研讨会上曾经说过:“说坏话是鲁迅的传统,批判就是说坏话。”他还说:“鲁迅这个名字,就是意味着要解放思想、无所顾忌。”时光流淌了将近一个世纪,鲁迅以笔墨为刀枪的年代已泛出古旧的颜色,然而他所希冀的自由,为之奋斗的理念,却迟迟没有到来。即使巨人也无法扭转时间的单向运动。鲁迅可以呐喊,可以彷徨,可以抨击耳闻目睹的一切丑恶,然而时间仍旧缓缓向前,仍旧给他的眼角添上皱纹,在他的两肺增加病痛。即使文字可以穿越时空,流传于今天汉语所及的每一块土地,然而巨人自己,仍旧不可避免地老病而逝。塞内卡说:“除了时间之外,我们一无所有。”如果灵魂真的存在,鲁迅的灵魂是否也会在“一无所有”的时间中感到寂寞?
  “一个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巨人的确是产生了,然而巨人可以超越时间而屹立么?时代的变迁,文化的改变,思想的隔膜,巨人果真能够“活在时间的深度里”么?卡夫卡说:“个人忍受着历史。”那么,巨人的产生是否就为了承受历史倾压给一个民族的痛?而历史的不断轮回,是否也就为了锻造一个个替罪的巨人?林先生虽然没有这样发问,然而他的字里行间却传达着类似的隐忧。
  鲁迅是一个“真正的巨人”。在时间的单向延续中,也许流洗出一个日渐清晰的凡人形象,也许蜕变为一个面目全非的偶像。这些并不取决于鲁迅自身的精神或文字,而在于后来者的阐释与解读。所以,鲁迅在死后是悲哀的。对于缺少理解力、缺乏判断力的人们而言,时间不过是一个连续的平面,虽无尽延展却异常单薄;惟有对清醒又懂得鉴别的人们,那些过往的巨人和文字才变得鲜活,能从时间的无尽绵延中立起身来,体现出历史的厚重与深度。
其他文献
12月15日,在题为“新机遇:国际市场的未来”国际会议上,英国出版商协会(Publishers Association,以下简称PA)宣布将于2009年1月起正式启用其“打击网络盗版门户网站”(CopyrightInfringement Portal)。由PA电子犯罪科(eCrime Unit)负责的这一门户网站,将着力为英国出版企业解决其享有的作品著作權受网络服务供应商(ISP)托管的网站所侵犯
期刊
作为一名“邦道文化”的老员工,小李(化名)的生活因为公司名称的改变也变化了太多,公司的办公地点变了,新的写字间要宽敞明亮很多,同事也增加了很多新面孔,引进了一些优秀人才……2008年,有更多的民营书业企业人员有着与小李一样的感受,因为,国有民营的合作逐步升温,无论外部环境还是内部因素都促使更多的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出版企业的出现。    民营策划企业:合作是趋势    辽宁出版传媒旗下万卷出版有限公司
期刊
杨文轩(北京弘文馆出版策划有限公司总编辑):解决产业层面问题  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尤其奥运期间,进出北京不便,所以2008年可以说是调整年、缓冲年。2007年在纸价上涨、网络阅读等诸因素冲击下,是快速下滑的一年,2008年处于相对停滞期间,明智的做法是控制规模和品种。当然,这是基于对整个市场的判断,现实情况是两极分化严重,大的愈大,小的愈小,像社科领域的一些知名出版公司在今年7、8月份就把全年计划
期刊
编者按:江苏大众书局已经度过6岁的生日,六年来,它以创新的业态成为书业的一抹亮色。作为书局的掌门人,吴俊乐总经理有着怎样的思考呢,本刊特推出对他的专访。    出版参考:请您描述一下江苏大众书局6年来走过的历程,能用一句话总结吗?  吴俊乐:传播文化、繁荣书业,打造民族书业第二品牌。  出版参考: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冲击下,近年来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出版业不景气,您认同这个观点吗?尤其是今年,在
期刊
目前,大多数地市级新闻网站属于新闻媒体创办,少数为宣传部门直接管理,一次性投入较多,因此,Web网站要求的后期技术跟进投入显得较为吃力。大多数地市级新闻类Web网站有三个定位 :新闻媒介、网络企业和网民互动。    地市级新闻类Web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定位不清。新闻媒体的本质是传播信息,发布新闻信息为第一要素,这意味着新闻网站的业务主体应该是以信息传播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和经营,在此基础
期刊
从1945年至1996年,日本出版行业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辉煌。而1997年以来,日本出版行业却开始了漫长的负增长历程。到了2007年,出版行业的销售总额由1996年的2.69万亿日元(1万日元约合700元人民币)下滑至2.083万亿日元,几乎接近2万亿日元这个出版人的心理底线。但是,日本电子图书出版市场却捷报频传,从2003年开始,年年都是呈100倍、200倍地增长。2007年电子图书出版市场规模上
期刊
2008年整个大中华市场,可真是一个上下起伏震荡的一年,接连带给人们震撼与惊奇错乱的感受。    内地:出版结构继续调整    中国内地出版市场,大致可以用几句话来说明:图书市场增长趋缓,产业政策着重体制,出版媒体集团整建,地方与境外区域双重竞争。  2007年内地图书业总产值为676亿,较前一年增长6.5%左右,《2008年中国传媒蓝皮书》预估,图书出版仍占中国传媒产业最大市场规模,但增长速度明
期刊
今年9月14日,《纽约杂志》(NewYork Magazine)刊登了一篇6000字的长文,题为《终结》(The End)。该文宣称,以兰登书屋、哈珀·柯林斯、西蒙与舒斯特等为代表的现行大众出版模式已经黔驴技穷,难以为继。作者后来解释,他用“终结”这个字眼,是要耸人听闻一下,以便激起大伙的讨论。  的确,去年12月开始,美国陷入自1930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图书出版业自
期刊
2008年12月30日下午,《出版参考》杂志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召开了2008年度编委会暨纪念《出版参考》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中国版协常务副主席杨德炎、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常振国、副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中国版协少读工委主任海飞、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原所长袁亮、《出版参考》主编陆本瑞、原《读书》主编沈昌文、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吴道弘、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
期刊
2008年4月11日,法国独立出版商于贝尔·尼森已年满83岁。一直以来,于贝尔·尼森不仅负责法国“南方行动”出版社(Actes Sud)的工作,而且他“为快乐而出书”,共发表了14部作品。  2008年春季,尼森的第14本作品问世,名为《令人心碎》(Les Déchirements)。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共300页。第14本小说中描述的内容与他的第1本小说《树的名称》(Le Nom de l’ar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