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兰博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a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你是怎样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赵强的才智的?
  佘:“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我一直恪守的一个原则。在这个基础上,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我强迫自己努力做到有“识人之智,容人之量,用人之术”。
  记:你给了他多大的管理权力?
  佘:我和赵强的相处,随着时间、情感和沟通的积累,已不仅仅是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而正在成为相濡以沫的合作伙伴。
  记:对他制定的营销策略你是否认可?
  佘:其实,公司的营销策略不是哪一个人制定的。从去年9月的价格战、今年2月的技术战,一直到今年6月的普及风暴,包括广告投放的战略计划,都是我和赵强充分沟通和讨论之后确定的,而且还要反复征询其他高层管理人员的意见。所以,准确地说,赵强是制定营销策略的“牵头人”。这方面,他做得很到位。
  记:对赵强的思想、创意、眼光、头脑,及对市场的认识有什么具体评价?
  佘:赵强是个能让我放心的人。可以说,他的“空降”,让我能够抽出身来一门心思钻技术,营销方面的事务我基本不插手了。
  记:对企业而言,使用“空降兵”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佘:我认为,使用“空降兵”,至少有三大好处:第一,“空降兵”是外脑,他“空降”之后的位置决定他有给企业注入新思想、新风格的能力。他所带来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也许能给企业和企业里的员工带来最好的效果。第二,“空降兵”由于是外来力量,他受本公司的影响会很小,他看问题会比较全面,企业的毛病、企业的长处,以他“空降兵”的眼光,可以看出八九不离十。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尤其是长久战略的制定,有着本企业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作用。第三,“空降兵”通常都是有一定能力又有一些实战经验的人,他们不缺行业经验,更不缺策划创意,他们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可以说,从他降落到企业那一刻起,他的荣辱、成败,就与企业紧紧联在了一起,他除了成功,别无选择。所以,他们还有对企业的忠诚(这一点很重要)。对一个合格的“空降兵”来说,行业经验、策划能力、对企业的忠诚,一个都不会少。
  记:军事上的空降兵以善于打硬仗,勇于牺牲而著称,但他们也容易给人以孤军奋战的印象,那么企业“空降兵”是否这样?
  佘:我不这样看。“空降兵”不是孤军奋战的,至少企业高层会给他支持,这是第一。第二,退一步讲,就算这个“空降兵”初到企业时是一个“孤军”,而当他在度过磨合期后还是“孤军”一个,那他的沟通能力也就太有问题了。一个跟人沟通都有问题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高层领导者?真正的“空降兵”不管“降”在哪里,他的周围都会很快地形成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善于打硬仗的决不是“空降兵”自身,而应该是他和他手下的这支能打能拼、富于“牺牲”的队伍。“空降兵”的最可贵之处,不在于他是能以一敌万的“兰博”,而在于他能带出一支以一抵十的精兵强将。
  记:“空降兵”在现阶段的中国是否还是一种“稀缺资源”?
  佘:现阶段的中国,的确还缺少相当重量级的“空降兵”,屈指数数,能数得上的还真是不多,就我个人来说,正儿八经的“空降兵”,我能说上名字的,除了屈云波,就是我们的赵强了。而我知道的企业里,需要“空降兵”的,实在是太多了。
  记:联系国外相关行业现状,请你谈谈“空降兵”这一新的经济现象与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关系?
  佘:我个人认为,“空降兵”这种现象,有它的历史渊源,也有它的现实原因。现在中国大多数企业的掌舵人,一般都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他们有足够的拼搏精神,也有办企业的丰富经验,但是,不客气地说,他们在正规教育方面,大多有着先天的不足。这是历史使然——由于“文革”,他们没读到书。然而他们又是幸运的,他们风华正茂时刚好又是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于是他们中有能力有眼光的人迅速地崛起了,在别人还没来得及抓住机会的时候,他们成功了。但是成功是需要不断加油的,在各行各业竞争加剧、国外同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局势下,他们所需要的最好的燃料,就是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操能力,同时也不乏实战经验的“空降兵”。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买房的恐惧,卖房的更恐惧。  北京房地产开发商的恐惧主要是源自于房地产市场的巨大的压力:现在楼盘供应量总体过大,放量时间过于集中,有特点的楼盘少。在市场的一片战战兢兢声中,北京市中原房地产经纪公司却爆出了一个大新闻——该公司代理的中关村韦伯时代写字楼项目,从去年10月11日开盘,到今年3月25日在北京西苑饭店签订合同为止,短短的166天时间内,创造了总成交面积5万余平方米的业绩。  中原
期刊
一直以来,关于国际间人才争夺愈演愈烈的话题,在我国不外衍生出司空见惯的两种景观:一方面,每年国家辛辛苦苦培养出的高校毕业生,有大批优秀分子在深造的“旗帜”下流往美、欧诸国,造成大量人才流失;另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向国外“招贤纳才”也逐渐家常起来,洋专家、洋经理,甚至高层政府部门的洋顾问纷纷在我国安营扎寨。  然而,今年9月初中央及北京部分媒体关于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颜宏竞聘世界气象组织
期刊
前后不过6年,凯德置地在北京的发展遇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局面。  90年代中期, 凯德置地的前身初到北京寻找发展机会,可以说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由于“当时政策的透明度太差,审批环节复杂,市场远不够成熟,让人觉得心里没底,于是只得望而却步。”“于是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另外一个更具活力的城市——上海,8年来,集团在上海成功地开发了近十个项目,囊括大型住宅区、服务性公寓、写字楼和商业等开发品种,凭借品牌的优
期刊
举办世界性技术峰会向来是全球500强企业巨头的专利,因为也只有它们才拥有盟主般的主导某种技术或标准的实力。  2002年12月3日,联想集团在北京首次举办了自己的信息技术峰会,开创了国内IT企业做东倡导产业技术方向与标准的先例。杨元庆在这次峰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关联”的概念,传递出实现计算、通信和家电融合的技术构想。  与其他前来捧场的跨国公司代表负责业务与市场者居多不同,英特尔公司派出了掌控技术研
期刊
只在北京停留两天的林惠春,一早沏好了一壶绿茶,心中遗憾的是恐怕这次又没有时间和丁亮好好聊一聊了。对于国际化,他们两个聊的很多。  要打开国际市场,就要出去走一走,转一转,这是共识。林惠春对两个国家印象很深,一个是印度,一个是爱尔兰。  印度是软件大国,特点就是软件加工的大规模生产,一支软件队伍有上千甚至上万的工作人员,他们几人共用一台电脑,一天三班倒,24小时轮流编程。一个项目经理可以清晰地安排一
期刊
李启煊总是迎接新的挑战。1980年参加贝尔实验室,在AT&T时机会不错,但中国的广阔前景被他所看重,1991年来到中国做市场,这时砖头块似的摩托罗拉手机被称为“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征。1995年摩托罗拉移动系统事业部要搞研发队伍,又是李启煊挑头,其后才有微软、爱立信、诺基亚蜂拥而至。他将只有它1个人的队伍带到离开时的300多人,他是中国少有的将CMM认证从CMM1带到CMM5的人(CMM的全称是软
期刊
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中国家电业,从来都不曾缺少新闻,无论是杀得人仰马翻的彩电行业,还是在盗版盘这张凉席上虚火的VCD厂商,抑或每年一度随天气一起发烧的空调业,都能为喧嚣的媒体供应丰富的炒作猛料。在中国即将“入世”的关口,这个产业从人力资源到产品格局的重新洗牌在所难免。与此同时,近十几年来依傍家电日渐做大的销售商,因试图强化自身在市场中的话语权而不断纠缠其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原飞歌空调(合肥)实
期刊
打掉骨子里的“得过且过”。  “早上4点钟给你打电话,让你改程序,烦不烦?真想把它给掐了!”  然而就是这样的客户造就了创智的不凡。  宛如西天取经的孙悟空,每遭遇一次“油煎扒皮”,功力就长了一块。“如果客户马马虎虎,那我们的水平也马马虎虎;如果客户觉着你不错,你会发现你的能力在下降。”   对于丁亮来说,没有麻烦,就没有了乐趣。苛刻的客户是他的“最爱”。  “我们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方案是什么?
期刊
三年前的一个下午,他和一个IT界的朋友坐在一起喝茶。茶喝完了,他也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这个决定从此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也改变了一个当时正处于变革中的企业。那个企业叫做“方正”,这个人就是李汉生。  1999年5月,方正集团作出了一个在IT业界引起极大反响的决定,从外企中国惠普公司请来李汉生担任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的总裁,李汉生成为中国IT业从外企走入国企的第一人。  1999年7月,提出“E-med
期刊
李波笑称自己是个“卖药”的,在管理咨询业里摸爬滚打了9 年多,也许不再满足于“为人做嫁衣”的现状,今年初,他杀进商场,成了浪潮集团通软公司麾下的一名“空降兵”。    第一次亲密接触  记者(以下简称记):从管理咨询业到企业的CEO,这中间有什么故事吗?  李波(以下简称李):1999年,我认识了浪潮通软的总裁王虎。那时浪潮通软正面临着从财务软件向企业管理软件的全面转型,需要引进新的管理团队来带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