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好好说话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夫妻之间:这辈子,我爱说,你爱听。
  谁才是陪你到底的那个人?是他。在孩子到来之前,你们的二人世界充满甜蜜,幸福的悄悄话充满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当孩子出生之后,有些妈妈只顾着照顾宝宝,无形中冷落了身边的那个他。
  妈妈们经常会说:“我爱我老公,但我更爱我的宝贝!”尤其是刚出生的宝宝,需要妈妈24小时无微不至的关怀,很多妈妈因此和爸爸分房睡觉,每天见面的时间少之又少,一天说的话加起来可能也不超过十句。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情感交流的,当你和丈夫之间的沟通次数变成个位数字,当你和丈夫之间的对话变得简短、生硬,时不时充满火药味时,你需要反省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妈妈们要明白,父母终究会先我们而去,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也会过上独立的生活。只有丈夫,才是陪你一辈子的那个人,和他好好说话,才能过上有趣的人生。
  三人世界里,你依然是我的最佳伴侣吗?
  小宝贝的到来,彻底打破了二人世界的平静与安逸。每天,妈妈都要满足宝宝无时无刻的需求,心里也时刻充满着宝宝的欢声笑语,爸爸无形中就被冷落一边。妈妈在与宝贝甜言蜜语的时候,是否听到爸爸的内心呼唤。
  姗姗爸爸:我与老婆的聊天方式从线下变成线上。
  我和姗姗妈妈是第一次做父母,面对这前世的小情人,我的心瞬间被暖化了,姗姗妈更是宣誓要把最好的爱都给她。从姗姗回到家的那一刻起,我就被“逐出”房门,“发配”到书房去睡觉。每天早上上班之前,辛苦一晚上的姗姗妈还没起来。下班我回到家后,姗姗妈忙着给宝贝喂奶、洗澡和哄睡。我们两人根本没时间说上几句话。我一有点事找她,她就说:“哄睡觉呢,微信说。不着急的话,明天电话说!”这画风不对吧!
  心理学家如是說:
  线上说话是不能代替线下说话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多种方式,其中,面对面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夫妻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不仅能明晰对方的话语,还能看到面部表情,有肢体的接触,这些都是夫妻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感情的重要纽带。孩子固然重要,丈夫也不可或缺。姗姗爸爸不是手机里的那个他,希望姗姗妈妈能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姗姗爸爸一起带孩子,说说话吧。
  囡囡爸爸:生产后,我的那个她变了一个人囡囡刚出生的头三个月,我和囡囡妈妈的关系变得非常糟糕。以前那个温柔可爱的老婆不见了,面对嗷嗷待哺的宝宝,面对双方父母和月嫂,我和囡囡妈妈每天正儿八经说句话的机会都没有了,唯一的交流沟通全部用来吵架。说起来,吵架的缘由多是由老一辈的育儿方式引起。老婆为了宝宝,“升级”成了“战斗机”,我们总在对抗、较劲,我真的觉得很累。
  心理学家如是说:
  恩爱甜美的二人世界,一下子变成人口结构复杂的多人世界,相信其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时间来适应。找时间恢复二人世界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一起去附近的咖啡厅喝上一杯咖啡,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回忆往昔甜蜜,谈谈当下育儿观点的症结所在。妻子尊重丈夫,丈夫理解妻子,在平等的基础上沟通,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你爱他,就会与他一辈子好好说话。
  找准丈夫与孩子的家庭定位
  老公与孩子,你更爱谁?相信很多妈妈一下子难以回答。其实,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是“都爱”。但这两种爱是不同的,龙应台在《目送》里曾经写过:“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
  而夫妻之间的爱,则是志同道合的心灵契合,是电光火石之后的温情脉脉,更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勇气与决心。为什么很多女性一旦变为母亲,眼里只有孩子,只愿意和孩子说话,却忽略了丈夫的存在。这是因为,她们没有将丈夫加入到育儿的生活中来,他们自己也没有继续融入丈夫的生活中去。
  寻找你们之间的共同话题
  当共同话题越来越少,面对曾经最熟悉的他,你会发现可说的话越来越少,夫妻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乏善可陈。一旦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就会被你上升成为大问题,并用咄咄逼人的方式与丈夫沟通。不说话,一说就吵架,这不是“爱”的沟通方式。回想一下,二人世界时,你们会怎么做?一起去看场电影吧,或者让他参与带孩子的过程,也可以带着孩子来一次温馨的旅行,甚至只是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泡一壶茶好好聊聊天,都是不错的选择。
  他,才是陪你到底的那个人啊!
  夫妻关系是家庭大树的根基,亲子关系是枝叶。在爱的关系上,丈夫一定是第一位的,如果夫妻之间零交流,或者将吵架等同于交流,那么,这棵家庭之树必然成长不好。珍惜他吧,也许他笨嘴笨舌,也许他面对宝宝手足无措,但他,才是陪你到底的那个人。
  与孩子之间:好好说话,是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
  当宝贝刚来到时,你一定说过要做最温柔的妈妈;但随着宝贝日渐长大,调皮捣蛋层出不穷,当你的耐心被逐渐耗尽时,你会不会变成大吼大叫的那种妈妈。在温柔与强制之间,你究竟该怎样和孩子说话?
  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丝丝妈妈:面对孩子的选择性失聪,我快崩溃了
  几天前,我和闺密结伴带着宝贝去东京迪士尼游玩。原本美好的旅行,我却被丝丝折磨得快要崩溃:干净不干净的东西都要摸一摸,吃饭不咽就在嘴里含着,有勺子不用光用手,磨磨蹭蹭不快走,要她睡觉时偏不睡……闺密天天在说:“丝丝,不可以……不可以……”但丝丝完全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面对丝丝的选择性失聪,我快崩溃了。
  心理学家如是说:没有孩子时刻是天使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没有孩子时刻是天使,也没有孩子时刻是小恶魔。即便是一直比较好带的孩子,也会有段时间看起来很不可理喻。所以,不要羡慕别人家有听话的好孩子,你家的孩子不听话,可能只是不听你的话而已。为什么不听你的话,那是因为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有问题。   以暴制暴不是好方法
  在孩子吵闹时,父母一定要明白的就是脾气暴躁的说教反而会适得其反。比如说当你的孩子在饭店里用餐时,周围是比较安静的,但你的孩子突然发出尖叫,引起周围人的不满。如果此时你难掩暴躁地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往往会无视。比较好的做法是,父母可以伸出食指放在嘴边,并发出“嘘”。孩子都有很强烈的模仿愿望,当孩子的注意力被这个姿势吸引过来时,你再用缓慢却有重音的声音直接抛出重点:“在餐厅大声吵闹,是不礼貌的行为。”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沟通方式
  说到沟通方式,绝对不是千篇一律的。如果你的孩子很有时间概念,不妨用制作时间表的形式来规定一些事情;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比赛的形式,不妨和孩子比赛谁收拾玩具所用的时间最短;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吃冰激凌,不妨和孩子约定:只要一周读三本绘本的任务能顺利完成,周末可以奖励一个小小的草莓冰激凌。沟通方式不止说话一种,这些方式都是“好好说话”的辅助形式。
  不要说教,尽量短、平、快
  很多妈妈,容易“以爱之名”给孩子讲道理。而且往往一讲就是半个小时以上,但孩子的注意力只有5分钟而已,怎么能听得进去?长达半个小时的“演讲”,信息量太大,孩子的专注点原本就不在你的话上,反而会在你不允许的那些事情上,对他来说,你絮絮叨叨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像是节奏平和的背景音乐,很难引起他的共鸣,而且还有可能随着时间的延长让孩子忘记你教育他的初衷了。
  说清楚要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到底应该用征求的语气好还是用直接的指令好,不同语境下的答案不同。但如果你想明确告诉孩子怎样做是对的,最好使用直接指令,即告诉孩子该怎样做,以便于孩子理解并执行。如当你的孩子坐在地上玩时,你最好不要说:“不要坐在地上!”也不要说:“你觉得应该坐在哪里好?”而是直接说:“宝贝,坐到凳子上面玩吧!”
  怎么听,孩子才会说?
  彤彤妈妈:我的烦恼是,彤彤不喜欢和我分享内心的秘密。
  有一次,我带着彤彤去公园玩,天气非常热,我们在游乐场排队时各买了一个冰激凌,彤彤兴奋地举着冰激凌说:“妈妈,快看,我的是香草味的,上面还有小星星形状的巧克力,看起来像一座巧克力小山呢。妈妈,你快看啊!”而此刻,我却正焦急地催促着她:“快点吃,快点吃。你看,快化了!”和我们一块去的闺密说:“看,你和彤彤的关注点根本不在一个点上!她怎么会愿意和你分享秘密?”
  心理学家如是说:用心的倾听最重要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说话啰啰唆唆,不必太当回事,装作在听就好了。但孩子是敏感的,当孩子问:“妈妈,你在听吗?”这说明孩子已经发现你在敷衍了事了。大人都不喜欢别人对他敷衍了事,更何况是孩子呢?
  与老一辈之间:用好好说话搭起跨界沟通的桥梁
  《围炉夜话》里曾有“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之说,此中的“不论迹”是指不将某一种行为作为孝的唯一标准,而在于子女的内心是否有孝意。在日常的生活中,沟通是父母与子女的重要相处方式,也是“孝”的重要含义之一。面对你的孩子,你能思考说话的艺术;在面对你的父母时,你的说话方式又是否需要改进呢?你真的会和父母好好沟通吗?
  长大了,你依旧是父母最爱的那个孩子
  啾啾妈妈:为什么我总与妈妈说不到一块去?
  我是家里的独生女儿,父母将所有的爱倾注在我的身上。我生下啾啾之后,妈妈和爸爸马上来我家里帮忙。以前每次回娘家,我都能体会到作为女儿的幸福。但随着父母在我家的久住,矛盾却日渐显现了:妈妈将家里的生活方式完全改成了她最习惯的那种,我和啾啾爸非常不适应;妈妈还喜欢不厌其烦地唠叨我们带孩子的方式,言下之意就是说我和啾啾爸带的不好。每次和妈妈讨论起这些问题,我们总是不欢而散。
  心理学家如是说:尊重彼此,是沟通的前提
  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做事情和说话的前提都建立在“我是为你好”这一基础之上,但父母往往忘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基础,那就是“尊重彼此”。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寻找结合点,而不是矫枉过正,这才是啾啾妈和啾啾姥姥能好好说话的重要条件。
  爱是好好说话,更是陪伴与相守的见证
  “为你好”不等于“我爱你”
  之所以在与老一辈父母沟通时,出现问题,很大原因是在于“我是为你好”这5个字。上一代父母认为,我所说的话是为你好,而你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虽然你明了其中父母的爱意,但却不能接受打着“为你好”的名义,事无巨细地要求你。要想实现你与父母的陪伴与相守,你需要和父母解释“我爱你”和“为你好”之间的区别,真正的爱,是有度的,不是一味地将自己的孩子永远当成孩子,而是尊重与理解。
  我们有责任减少他们为我们的过度操心
  孝顺父母是法律上的责任,也是情感上的责任。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父母更需要精神层面的关爱。当他们老了,再也无法给予儿女更多关照时,他们会“心慌”,言语中会变得更为啰唆。此时此刻,我们不能一味地反驳他们,而是要主动与他们沟通,一是缓解他们内心的焦虑,让他们知道我们有能力活得好;二是让他们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比如在某些事情上征求征求他们的意见,听听他们的想法。
  时间不多,请从现在开始好好说话吧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说,等我回去一定和父母好好聊聊天吧。但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都是远离父母在外打拼,如果你能立即拿起电话,或是打开视频聊天,和父母好好说说话,问问父母的近况,说说自己最近遇见的趣事,如果你的孩子在身边,让孩子甜甜地叫一声“爷爷,奶奶”,相信你的父母立即能体会到温情与暖意。
  适时引导,但不要刻意引导
  孩子的“絮叨”往往没有太强的逻辑性,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作为用心倾听的你,可以适时地引导,从他会说短句开始,不断鼓励他自己去说,去表达。家长可以问:“今天你在花园里看到了什么呀?”“今天在幼儿园和谁玩了?玩什么了?”孩子和大人一样,希望能得到别人的重视并认真地聆听。
  互相呼应才是真正的沟通
  大部分孩子遇到困难或是情绪不好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倾诉对象是自己的父母,當你的孩子不愿意和你说时,你需要提高警惕了。首先,你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的事都是小事,当孩子哭着告诉你她的玩具被抢了的时候,如果你只是一笑了之,那就不要怪孩子再也不和你分享小秘密了。此刻,你应该说:“我特别理解你难受的感觉,妈妈小时候的玩具娃娃被人抢了以后,妈妈也哭了呢!”情绪上的共鸣能鼓励孩子继续和你分享事情,因为她知道你真正在听。
其他文献
在美国孩子看来,触屏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他们对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看法本身就很多元:它们既是知识学习所必需的一部分,也是一种信息获取工具,同时还能进行休闲娱乐。  家里的触屏情况  女儿3岁,主要在平板电脑上看动画片和玩拼图等小游戏。  儿子6岁,会用平板电脑看科技教育性质的讲座,使用不同App进行学习,比如用“skyguide”学习太空中不同星星的位置等,平时也会使用电脑查资料。  我們
春节,该回家了,宝宝该收压岁钱了,全家都在最热烈地疼爱着这个唯一的孩子了……可是,这些事好像有时候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美好,有很多烦恼和心理不平衡夹杂其间。  来看看她的烦恼是不是也是你的烦恼,我们在官方微信上(微信号:fumubidu01)征集到的这些办法和经验是不是能帮你解围,我们的解读是不是能帮你换个角度看烦恼?  烦恼1去谁家过年  烦恼人 :小鲸鱼妈,儿子 2 岁  从结婚到现在,春节时去谁
中国的农历新年被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旅游部看作是让大量中国游客前往印尼旅游的动力。中国是印尼最主要的旅游市场之一。从2015年1月至11月份的数据显示,印尼一共接待中国游客1,044,341人次。这个数据已经创造历史新高同时打破了100万人次的标线。  要打破中国游客前往印尼的记录,还是很有挑战性的。2015年2月份,从中国前往印尼旅游的游客人数达到137,181人次,是历史性最高的人数。也就是说,印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经历麻烦、困难、困扰,才有可能成长。面对孩子成长时表现出的各类问题,父母不妨换个思路,也许就柳暗花明了。  “我的孩子专注力太差。”“我家娃做事太磨蹭。”“别提我家这个,学啥都是三分钟热度,愁死人了。”“孩子老爱撒谎,真是要命。”……  当孩子出现这些表现时,很多父母都会担忧,陷在因问题而苦恼、费尽心思找问题根源的旋涡里。此时,如果父母的观念转个弯——“孩子身上这些令人担忧的表现并
丽的产假快要休完了,她想带宝宝回一趟老家,给从未见过宝宝的姥姥和姥爷看看小宝宝。可再过一个多星期,就该带宝宝去接种疫苗了,怎么办?丽丽想跟医生商量给宝宝提前接种疫苗,医生却告诉她,不可以提前接种,否则可能会影响疫苗免疫效果。  1、可以提前接种疫苗吗?  不可以。  只有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才能获得最佳的免疫效果,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随意提前或推后接种时间都是不可取的。  有些心急的父母早早带孩
小宝宝的主要营养来源就是奶,所以,宝宝吃奶吃得怎么样是家长最关注的问题。  妈妈们对于喂宝宝吃奶,真是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听听她们都在为什么发愁?    要不要继续喂母乳?左右为难  嘟嘟妈是母乳喂养的坚决拥护者,母乳喂养坚持了一年,虽然母乳偏少,她仍打算喂到宝宝2岁。但是婆婆不干了:“宝宝吃别的东西都很好,你的奶又不多,还不如赶紧断了呢,否则宝宝的生长都要受影响,会长得比别的宝宝瘦小。”嘟嘟妈真是
避免乳头被咬的6个贴心建议  长牙会导致宝宝的牙床肿胀、发痒,宝宝需要通过咬东西来缓解不适,玩具、妈妈的手指以及乳头都可能遭殃。  1让宝宝含接住大部分乳晕可避免被咬伤  新妈妈學习母乳喂养时,医护人员强调最多的就是宝宝含接乳房的姿势,宝宝和妈妈的体位一定要正确。那么在宝宝长牙期间更要注意宝宝含接乳房的姿势,一定要让宝宝张大嘴巴含接住妈妈的大部分乳晕,千万不能只含着妈妈的乳头,如果只含着妈妈的乳头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启发文化)  推荐理由:寒冷的冬天降临,阴沉沉的天气,很久没见过太阳的狗狗面包师都很想念它。于是狗狗面包师渴望给陷入忧郁的小镇带来温暖,她要烤一个像真正的太阳一样金灿灿的面包!烤炉中的面包热气升腾,空气里满是甜香,所有人都被吸引着跑出家门,来分享这美妙的面包。  作者埃莉莎· 克莱文,从未受过正统艺术教育,在教书多年后,决定开始创作“自己的书”。她认为:会创作图画书是因为自己从
薛烨博士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大学咨询与教育心理研究系任教,他有一本著作《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中国,日本和美国》。在他深入地访谈研究“三国学前教育”之后,到底认为哪种教育更胜一筹呢?于是,我们约会薛烨博士,谈到“三国育儿”这个话题。  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解决幼儿园孩子之间纠纷或者打架这样的事情上,中国、美国、日本三个国家老师是怎样做的。  中国  中国老师比较常见的做法是会及时地处理:直截了当,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员,毕业于日本千叶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日美中韩四国青少年的比较调查研究。  多年之前,教育家孙云晓的一篇纪实中日两国孩子在内蒙古夏令营不同表现的报告文学作品《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20多年过去了,中日两国在孩子教育的状态上,又有哪些“较量”呢?来自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的研究员胡霞老师用数据为我们呈现出中国家庭教育的特点及欠缺。  让我们最感兴趣的是胡霞老师展示的数据中对比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