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正值女儿进入高三。班主任黄老师要大家确定一个目标大学,并用笔写在教室后的班刊里。
女儿经过反复思考,定下浙大为她的目标大学,并勇敢地写进了班刊。之后,她还在班会表了决心。有几个同学竟然很不服气地当即向她下战书:你若能考上浙大,我便要考复旦;我要考清华;我要考港大……
女儿当时虽很气,但她没反驳,只是一笑而过。她告诉我,她在心里对那些人说:“你们有嫉妒的自由,我有我说话的权利。”
说实话,我对女儿上浙大并没抱太大的希望。如果发挥正常,女儿能上个普通的一本也就不错了。我甚至还跟在本省二本院校当教授的弟弟说:如果实在不行,或者刚上一本线,女儿就上他们学校最好的专业也行。
弟弟也关注女儿,她每次的考试成绩他都上网查看过,知道一向大大咧咧、没把读书当回事的女儿,能上一本线的确是不错的事。于是,直肠子的他在女儿生病的那些日子里,跟女儿分析,如果能上他们学校最好的专业也将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料女儿听了自己舅舅的话,很受刺激。她打电话给我:她的目标大学是浙大,这是确定无疑的。舅舅竟然叫她上他们学校,这对在省重点中学读书的她简直是莫大的讽刺,她说自己一定会考个好成绩让舅舅刮目相看的。
女儿的话让我振奋。她从小到大,在我眼里都是很有志气的孩子。这让我想起了她上小学参加作文竞赛时的情景。
那还是她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选她去参加县里的作文竞赛。临参赛的前一晚把她叫过去,对她说:“这次作文竞赛本没你份的,只因有个同学请假了,不能按时参加,所以只能让你替代。”
记得当时女儿也像现在一样气愤不已,并扬言不做别人的替代品,还决定不去参加比赛了。她回来把事情的原委告知我后,我拍着手笑了起来。女儿很奇怪地问:“妈妈为什么不气愤?老师这么看不起我,难道你很有面子吗?”
对于女儿的质问,我并不恼。反而很平静地跟她解释:老师这么说是有理由的。
我的话勾起了女儿的好奇心。她反问我这是为什么。我便向她询问那个同学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
女儿承认老师提的那个同学有许多方面比她优秀,例如那同学做事比她细心,学习比她认真,书写比她工整……她一连说了那同学好多优点。
女儿不停地数着同学的优点,数着数着,不禁恍然大悟。她说她懂得老师那些话的意思了,老师并不是看不上她,而是在善意地提醒她:要认真审题,少写错别字,书写要工整。因为这些全是她平时最容易犯的毛病。她还承诺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
后来,女儿在那次竞赛中真的一举夺魁。
有时,一味的鼓励不一定能让孩子清醒,善意的暗示倒能让孩子浮躁的心沉静下来,仔细思考,及时调整自己,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挑战。
就这样,进入高三并已定好目标的女儿从我这儿得到了鼓舞。她同我分析3年来各门功课成绩的起伏,她发现了自己的成绩虽不很稳定,但总体趋势在进步。虽然不是跨越式的进步,但每次回落也不很明显。而各门功课中,语文成绩一直平平,起落在10分之内,算是稳定;数学直线上升,有一次竟然在班里一举夺魁,进入了年级前三,从这种趋势看,只要不粗心大意,数学在高考中有可能突破140;英语也不赖,虽算不上最好的,但在中等以上,考135不成问题;理综里,物理是强项,而其它两科都呈弱势。只要把这两科提上来,上个好点的一本不成问题。
经过分析后,她对语文、英语成绩的起落轻描淡写。我叫她再与班上其他同学进行横向比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我跟她说明:别的同学既然能当着你的面夸下海口,必定有他们的优势;而自家舅舅当面对你说那样的话,也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要实现既定的目标,不能光听好话,而忽略那些忠言。有时,对手的话也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孩子听完我的话,经过反复比较,终于清醒了:语文成绩就自身而言是稳定的,但就全班整体水平而言,只属中下,这一科还有必要加强;英语中听力不成问题,完形也有把握,但其中还有不少考点处于弱势,这些都有必要查漏补缺。至于生物和化学,那更不用说了,必须加大力度,全方位地提高。
清醒后的孩子开始不断找老师同学补习。我怕她心理压力过大,生活跟不上,提出要请假去陪读。因为她说过:有一半的父母在陪读。
我这想法刚出口,孩子竟断然拒绝了。她说读书还得自己读,考试也得自己考。我去陪读,她的心理压力反而会更大。在这种情况下读书她会读得很累很压抑,而非轻松愉快。
原来,是我理解错了。孩子的意思并不是要我去陪她,而是担心我去陪读。因为他们班还有一半的同学不要父母陪读的。
虽然心中时时牵挂,但若不是她打来电话,我们是不敢去打扰她的。我们都知道高考在即,孩子分秒必争。
成绩仍不稳定,一模全省排名几百,二模又退了几百个名次,班级排名已是中下了。这时,正好他们学校举行高三年级家长会。会后,我单独跟黄老师交流时,黄老师宽慰我,重本不成问题,二模他们学校都考得不理想。我一看成绩,没错,全校在全省的名次退了,但她在班级的名次也退了。跟化学老师与语文老师交流时,孩子提了不少具体问题。看来孩子的状态不错,头脑清醒,自我感觉良好,没半点消极的迹象。有“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大将风范。我为有这么镇定的女儿而暗自高兴。
但我的高兴劲儿还没过,刚告别所有的老师,女儿就把一个男生领到我面前,介绍说这就是一直在她身边鼓励她、帮助她的同班同学校草哥哥。
我一听懵了。难怪成绩跌得这么快,莫不是这两个小家伙在谈恋爱?我的眼睛在成绩单上飞速地搜寻着男孩的名字。不用搜,很快找到了。男生的成绩很好,在前十。是不是这小女孩自作多情,跌入情网而不能自拔?我决不允许这种时候这种情况在我的女儿身上发生!
那男生跟我打过招呼后,知趣地走开了。我的眼睛很凌厉地射向女儿。女儿当然明白这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可她不慌不忙地对我说:“妈妈,请不要用这种眼神看我。我们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我们纯粹只是学习上的伙伴。请你放心。”
我还是不能相信她的话,又严厉而尖锐地提起了二模的成绩。女儿解释考题中有不少她迷惑不解的东西,她只要把这些疑难解开了,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的。而那同学也的确帮了她不少忙。她带我走进教室,牵着我坐到她的座位旁,自己则从抽屉里将笔记本和错题集一本本地拿出来,其中还有那位男生的笔记。每个本子里基本上都有两种字迹,旁批和注释有的用勾,有的用叉,有的则用鲜红的问号。女儿说只要把带问号的解决了,她就能够在高考中取胜。
望着这一沓厚厚的本子,读着这些密密麻麻的字眼,审视着这些曾经熟悉而今却陌生的符号,我还有什么要怀疑的?唯有相信她,唯有完全放手,才能让她展翅高飞。如若我硬将她束缚在我身边,局限在我的视野和思维里,我——这位女儿最亲的人,最信任的母亲,也许会将她欲飞的翅膀折断,将她推入人生的谷底。
“只要你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不管成功与否,我都相信你。”我拍着她的小手,眼里充满了信任。
“谢谢你,我的好妈妈!”女儿的嘴唇适时地贴到我脸上,柔柔的,暖暖的。
高考如期而至,女儿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考场。成绩出来后,女儿飞向了她梦想的远方。责编/张立平[email protected]
女儿经过反复思考,定下浙大为她的目标大学,并勇敢地写进了班刊。之后,她还在班会表了决心。有几个同学竟然很不服气地当即向她下战书:你若能考上浙大,我便要考复旦;我要考清华;我要考港大……
女儿当时虽很气,但她没反驳,只是一笑而过。她告诉我,她在心里对那些人说:“你们有嫉妒的自由,我有我说话的权利。”
说实话,我对女儿上浙大并没抱太大的希望。如果发挥正常,女儿能上个普通的一本也就不错了。我甚至还跟在本省二本院校当教授的弟弟说:如果实在不行,或者刚上一本线,女儿就上他们学校最好的专业也行。
弟弟也关注女儿,她每次的考试成绩他都上网查看过,知道一向大大咧咧、没把读书当回事的女儿,能上一本线的确是不错的事。于是,直肠子的他在女儿生病的那些日子里,跟女儿分析,如果能上他们学校最好的专业也将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料女儿听了自己舅舅的话,很受刺激。她打电话给我:她的目标大学是浙大,这是确定无疑的。舅舅竟然叫她上他们学校,这对在省重点中学读书的她简直是莫大的讽刺,她说自己一定会考个好成绩让舅舅刮目相看的。
女儿的话让我振奋。她从小到大,在我眼里都是很有志气的孩子。这让我想起了她上小学参加作文竞赛时的情景。
那还是她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选她去参加县里的作文竞赛。临参赛的前一晚把她叫过去,对她说:“这次作文竞赛本没你份的,只因有个同学请假了,不能按时参加,所以只能让你替代。”
记得当时女儿也像现在一样气愤不已,并扬言不做别人的替代品,还决定不去参加比赛了。她回来把事情的原委告知我后,我拍着手笑了起来。女儿很奇怪地问:“妈妈为什么不气愤?老师这么看不起我,难道你很有面子吗?”
对于女儿的质问,我并不恼。反而很平静地跟她解释:老师这么说是有理由的。
我的话勾起了女儿的好奇心。她反问我这是为什么。我便向她询问那个同学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
女儿承认老师提的那个同学有许多方面比她优秀,例如那同学做事比她细心,学习比她认真,书写比她工整……她一连说了那同学好多优点。
女儿不停地数着同学的优点,数着数着,不禁恍然大悟。她说她懂得老师那些话的意思了,老师并不是看不上她,而是在善意地提醒她:要认真审题,少写错别字,书写要工整。因为这些全是她平时最容易犯的毛病。她还承诺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
后来,女儿在那次竞赛中真的一举夺魁。
有时,一味的鼓励不一定能让孩子清醒,善意的暗示倒能让孩子浮躁的心沉静下来,仔细思考,及时调整自己,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挑战。
就这样,进入高三并已定好目标的女儿从我这儿得到了鼓舞。她同我分析3年来各门功课成绩的起伏,她发现了自己的成绩虽不很稳定,但总体趋势在进步。虽然不是跨越式的进步,但每次回落也不很明显。而各门功课中,语文成绩一直平平,起落在10分之内,算是稳定;数学直线上升,有一次竟然在班里一举夺魁,进入了年级前三,从这种趋势看,只要不粗心大意,数学在高考中有可能突破140;英语也不赖,虽算不上最好的,但在中等以上,考135不成问题;理综里,物理是强项,而其它两科都呈弱势。只要把这两科提上来,上个好点的一本不成问题。
经过分析后,她对语文、英语成绩的起落轻描淡写。我叫她再与班上其他同学进行横向比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我跟她说明:别的同学既然能当着你的面夸下海口,必定有他们的优势;而自家舅舅当面对你说那样的话,也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要实现既定的目标,不能光听好话,而忽略那些忠言。有时,对手的话也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孩子听完我的话,经过反复比较,终于清醒了:语文成绩就自身而言是稳定的,但就全班整体水平而言,只属中下,这一科还有必要加强;英语中听力不成问题,完形也有把握,但其中还有不少考点处于弱势,这些都有必要查漏补缺。至于生物和化学,那更不用说了,必须加大力度,全方位地提高。
清醒后的孩子开始不断找老师同学补习。我怕她心理压力过大,生活跟不上,提出要请假去陪读。因为她说过:有一半的父母在陪读。
我这想法刚出口,孩子竟断然拒绝了。她说读书还得自己读,考试也得自己考。我去陪读,她的心理压力反而会更大。在这种情况下读书她会读得很累很压抑,而非轻松愉快。
原来,是我理解错了。孩子的意思并不是要我去陪她,而是担心我去陪读。因为他们班还有一半的同学不要父母陪读的。
虽然心中时时牵挂,但若不是她打来电话,我们是不敢去打扰她的。我们都知道高考在即,孩子分秒必争。
成绩仍不稳定,一模全省排名几百,二模又退了几百个名次,班级排名已是中下了。这时,正好他们学校举行高三年级家长会。会后,我单独跟黄老师交流时,黄老师宽慰我,重本不成问题,二模他们学校都考得不理想。我一看成绩,没错,全校在全省的名次退了,但她在班级的名次也退了。跟化学老师与语文老师交流时,孩子提了不少具体问题。看来孩子的状态不错,头脑清醒,自我感觉良好,没半点消极的迹象。有“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大将风范。我为有这么镇定的女儿而暗自高兴。
但我的高兴劲儿还没过,刚告别所有的老师,女儿就把一个男生领到我面前,介绍说这就是一直在她身边鼓励她、帮助她的同班同学校草哥哥。
我一听懵了。难怪成绩跌得这么快,莫不是这两个小家伙在谈恋爱?我的眼睛在成绩单上飞速地搜寻着男孩的名字。不用搜,很快找到了。男生的成绩很好,在前十。是不是这小女孩自作多情,跌入情网而不能自拔?我决不允许这种时候这种情况在我的女儿身上发生!
那男生跟我打过招呼后,知趣地走开了。我的眼睛很凌厉地射向女儿。女儿当然明白这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可她不慌不忙地对我说:“妈妈,请不要用这种眼神看我。我们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我们纯粹只是学习上的伙伴。请你放心。”
我还是不能相信她的话,又严厉而尖锐地提起了二模的成绩。女儿解释考题中有不少她迷惑不解的东西,她只要把这些疑难解开了,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的。而那同学也的确帮了她不少忙。她带我走进教室,牵着我坐到她的座位旁,自己则从抽屉里将笔记本和错题集一本本地拿出来,其中还有那位男生的笔记。每个本子里基本上都有两种字迹,旁批和注释有的用勾,有的用叉,有的则用鲜红的问号。女儿说只要把带问号的解决了,她就能够在高考中取胜。
望着这一沓厚厚的本子,读着这些密密麻麻的字眼,审视着这些曾经熟悉而今却陌生的符号,我还有什么要怀疑的?唯有相信她,唯有完全放手,才能让她展翅高飞。如若我硬将她束缚在我身边,局限在我的视野和思维里,我——这位女儿最亲的人,最信任的母亲,也许会将她欲飞的翅膀折断,将她推入人生的谷底。
“只要你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不管成功与否,我都相信你。”我拍着她的小手,眼里充满了信任。
“谢谢你,我的好妈妈!”女儿的嘴唇适时地贴到我脸上,柔柔的,暖暖的。
高考如期而至,女儿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考场。成绩出来后,女儿飞向了她梦想的远方。责编/张立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