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西部,贵州高原。黔北之西,“绿洲红城”习水。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其中三渡是在这里打响的。
滔滔赤水放歌,十万大山起舞。
扶贫战鼓擂动,习水全民皆兵。
这片3128平方公里的火红热土,在80年后的今天,国家扶贫战略的强劲东风,阵阵吹拂。习水山乡,“红”“绿”共舞,同步小康激情点燃,新时期的“四渡赤水”大决战,精彩上演。
愧!“红城”有“赤贫”
贵州习水,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貌切割,落差极大,人称“十万大山”。
当年红军长征转战于这里,“四渡赤水”出奇兵,著名的青杠坡战役就发生在土城镇,诞生了众多共和国的元帅和将军,这片被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土地,让习水成为名副其实的“红城”。
放眼习水,24个乡镇(区)、239个村(居),74万人,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褶皱里,典型的贫困山区,典型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十二五”以来,习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扶贫开发系列工作部署,带领全县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实现县级和15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贫困乡镇发生率从2011年的60.8%下降至13%,贫困人口发生率从35.4%下降到18.4%,减少贫困人口14.33万。
尽管2014年习水县的小康预测程度已达88.5%,但“三项核心指标”中,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7082元,离9000元目标值差近2000元,成为当前率先实现小康的最大短板。
近观习水,贫困人口“量大、面广、程度深”的状况依然十分突出,全县还有桑木、寨坝、仙源3个镇乡、127个贫困村、3.21万户贫困户、11.95万贫困人口未脱贫,贫困人口发生率18.4%,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毋庸置疑,习水县的贫困人口绝对量、贫困村总数及贫困发生率和贫困村占比,在遵義市都是数一数二的。青杠坡烈士陵园近万英烈目光如炬,我们感觉如芒刺背。不让最后的贫困乡亲脱贫,我们何以面对这片红色的土地?
干!我们要争第一
“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头等发展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一切归零的底气、一马当先的勇气、一寸不让的锐气、一律押上的豪气,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率先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扶贫脱贫攻坚战,为全省脱贫攻坚当先锋、打头阵、做示范!”
2015年12月13日,全县脱贫攻坚大会召开,中共习水县委吹响冲锋号。
“2016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减少贫困人口近10万人, 3个贫困乡镇和12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一切重新开始,一律全部押上,一刻也不松懈,一寸也不让步。”
“十面合围,攻坚拔寨,确保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是习水县委向全县74万人民的庄严承诺。
仰望前方,仰望一种精神的高度。责任、担当、倒逼、加压。
梳理问题,正视困难,结合中央、省、市精神要求,我们在比较、分析、考量、研判的基础上,提出了“21669”战略思路:用两年时间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加快小康“六项行动”计划,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
把脉难点,切准“病根”,我们绘制了集中攻坚、巩固提升时间表:2016年实现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2017年对所有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巩固提升,确保2018年在全市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紧盯目标,紧握方向,我们找准路径:摸清“底子”着力解决“扶持谁”,结好“对子”着力解决“谁来扶”,开对“方子”着力解决“怎么扶”,把关“口子”着力解决“怎么退”。
中央抓扶贫,贵州补短板,习水迎机遇。
站在习水县东北部寨坝镇一个叫中坝的山岭上远眺,山城重庆的都市风景历历在目。
春天来了,与山城重庆一衣带水的习水,开放改革满眼春风。“靠城吃城”,突出重庆“主战场”,构建产业新体系,抓住重庆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在东部和东北部构建新兴产业聚集区,依托习水的区位、资源、文化、生态优势,致力打造承载重庆教育、医疗、科研、养生功能的卫星城市,积极承接重庆资本外溢和产业转移,让更多产业项目落户习水,实现与重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春天来了,欠开放、欠开发、欠发达的习水,国家政策的“含金量”超乎想象。上海普陀区对口帮扶,省直部门党建帮扶,中石油集团帮扶,市委班子定点挂帮,市直部门结对帮扶,契机无限,希望无限。只要我们人心齐,泰山移,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干,我们一起出发。
干,我们争做第一。
拼!攻坚拔寨
交通,是制约习水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
毕其功于一役,2015年以来,全县围绕交通大建设带动大扶贫而兴建、改造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通村油路总长约2000公里,总投资超过30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7.5倍。
2016年,全县规划布局建设的县乡道、通村油路、小康路达2919公里,总投资超过60亿元。眼下,上万工人奋战一线,战天斗地。
脱贫攻坚鼓角争鸣,攻坚拔寨的不只是交通。
电商扶贫作证:仅用50天时间,习水县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建成县级运营中心及58个高标准村淘站点。运营当天取得村淘开业当日单量、开业村均单量、开业单点村单量三个全国第一,在“双十一”当天与全国8000多个村淘站点比拼中,创下了全省第一、全国第七的佳绩。 拼了,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克。
拼了,2016年投资3亿多元的水利建设,其中新建20人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达100处,实施小水窖1603口,重点覆盖127个贫困村,解决 9.48万人饮水困难。
拼了,计划投资8300万元的电力设施、投资2.5亿元的电信设施和20982户危房改造……
拼了,拼了,前所未有的一个个扶贫项目,在山的这边,山的那边,改变着山河面貌。
向贫穷亮剑,向贫困宣战。
要确保取得实实在在、不含水分的脱贫成效,“尽非常之责、用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创非常之绩”,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按照“五个一批”和市委提出的“八个精准”要求,2016年习水县计划实施的涉及路、水、电、信、房、教育、医疗、产业等各类扶贫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要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完成如此庞大的攻坚任务,没有一套科学有力的工作机制,没有“扣扣子”“担担子”“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没有用心用情用力的工作劲头,怎能确保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
2015年12月,县委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发展、就业扶持、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医疗救助、金融扶贫、社会保障、社会力量、少数民族特困地区扶贫、党建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教育12个专项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任总指挥,12名县级领导挂帅“纵队司令”,相关部门分工协作,联合作战。
一切围绕脱贫攻坚,一切服务脱贫攻坚,一切服从脱贫攻坚,把所有的心思凝聚到脱贫攻坚上来。县委书记把办公室搬到脱贫攻坚指挥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出征,阵前指挥,高密调度。仅2015年12月份,县四套班子领导深入贫困乡村、贫困农户密集调研,一个月时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下乡走村串户超过20次,召开常委会、全县干部大会,研究部署脱贫攻坚战略专题会议达10余次;一个月时间,县、乡、村、组各级召开脱贫誓师大会、院坝会700多场次。
一时间,领导干部争当排头兵,党群一心发力冲锋,全县8000多党员干部与3.21万贫困农户“结亲”,市县150个单位、县内91家企业与所有贫困村结对帮扶,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向大扶贫集结……
冲!十面合围
风起了,帆正悬,十面合围,全面进攻,十万火急。
思想观念落后、民生欠账大、产业结构单一、生存条件差,近2万人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诸如此类的贫困现状告诉我们,“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如何增强自身的内生动力和外部加速力,县委提出了思想扶贫脱穷志、易地搬迁搬穷窝、基础攻坚改穷路、产业扶贫调穷业、生态扶贫治穷坡、医疗扶贫医穷病、教育扶贫断穷根、美丽乡村换穷貌、社保兜底保穷人、党建扶贫强穷村“十面合围治十穷”的“习水路径”。
思想扶贫脱穷志。25支巡回宣讲团活跃在农家院落,送法律,送政策,送温暖;群众会、农民夜校、道德讲堂,走千家进万户;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问政”,宣传教育,破除“等、靠、要”思想,引导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为攻坚鼓与呼,为拔寨擂和鸣。
易地搬迁搬穷窝。2016年大年刚过,来自十里八乡的首批3000多名贫困乡亲组成的“选房团”,满怀希望,进城“抢”得洋房630余套,乐开了心窝。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自然村寨实行整村整寨搬迁,将移民新村建设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房建设、农村集中建房等项目相结合,优先搬迁贫困户。2016年15230人將走出大山,到县城5个安置点、 10个产业园区、18个集镇安置点安居乐业。
基础攻坚改穷路。以“改穷路”为主导,围绕“六个小康建设”行动计划,在改进路水电信为关键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走出一条脱贫攻坚的“阳光大道”,让“路畅、水通、灯亮、房美”梦圆贫困乡亲。
产业扶贫调穷业。重点实施“两个100万工程”——年存出栏100万头生猪、100万只黔北麻羊,以猪、牛、羊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化扶贫蓄势发力,打造贵州生态畜牧第一县。希望集团、东明牧业、嘉荣牧业、万牛牧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入驻习水,两个“1+1+10”产业扶贫模式逐浪潮高。希望集团30万头生猪产业化循环生态养殖园区“公司(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精准识别贫困户10户”的精准脱贫“生猪代养”扶贫模式,让300户肯干农民建起了家庭农场,并正在带动1500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几万到10多万元不等。东明牧业50只黔北麻羊保种繁育模式全面推开,正成为习水县产业就业扶贫的新宠。与此同时,发展加工、旅游、劳务经济等优势产业,力争用两年时间,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家庭旅馆700户以上,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
生态扶贫治穷坡。力争三年时间生态补偿脱贫13132人;美丽乡村换穷貌,通过“四在农家”提档升级,让山更青、水更秀、天更蓝、地更绿。
我们深信,贫困,不是习水永久的符号!
我们坚信,落后,不是习水永久的标签!
我们必信,脱贫,必是习水同步小康的代名词!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其中三渡是在这里打响的。
滔滔赤水放歌,十万大山起舞。
扶贫战鼓擂动,习水全民皆兵。
这片3128平方公里的火红热土,在80年后的今天,国家扶贫战略的强劲东风,阵阵吹拂。习水山乡,“红”“绿”共舞,同步小康激情点燃,新时期的“四渡赤水”大决战,精彩上演。
愧!“红城”有“赤贫”
贵州习水,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貌切割,落差极大,人称“十万大山”。
当年红军长征转战于这里,“四渡赤水”出奇兵,著名的青杠坡战役就发生在土城镇,诞生了众多共和国的元帅和将军,这片被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土地,让习水成为名副其实的“红城”。
放眼习水,24个乡镇(区)、239个村(居),74万人,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褶皱里,典型的贫困山区,典型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十二五”以来,习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扶贫开发系列工作部署,带领全县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实现县级和15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贫困乡镇发生率从2011年的60.8%下降至13%,贫困人口发生率从35.4%下降到18.4%,减少贫困人口14.33万。
尽管2014年习水县的小康预测程度已达88.5%,但“三项核心指标”中,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7082元,离9000元目标值差近2000元,成为当前率先实现小康的最大短板。
近观习水,贫困人口“量大、面广、程度深”的状况依然十分突出,全县还有桑木、寨坝、仙源3个镇乡、127个贫困村、3.21万户贫困户、11.95万贫困人口未脱贫,贫困人口发生率18.4%,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毋庸置疑,习水县的贫困人口绝对量、贫困村总数及贫困发生率和贫困村占比,在遵義市都是数一数二的。青杠坡烈士陵园近万英烈目光如炬,我们感觉如芒刺背。不让最后的贫困乡亲脱贫,我们何以面对这片红色的土地?
干!我们要争第一
“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头等发展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一切归零的底气、一马当先的勇气、一寸不让的锐气、一律押上的豪气,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率先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扶贫脱贫攻坚战,为全省脱贫攻坚当先锋、打头阵、做示范!”
2015年12月13日,全县脱贫攻坚大会召开,中共习水县委吹响冲锋号。
“2016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减少贫困人口近10万人, 3个贫困乡镇和12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一切重新开始,一律全部押上,一刻也不松懈,一寸也不让步。”
“十面合围,攻坚拔寨,确保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是习水县委向全县74万人民的庄严承诺。
仰望前方,仰望一种精神的高度。责任、担当、倒逼、加压。
梳理问题,正视困难,结合中央、省、市精神要求,我们在比较、分析、考量、研判的基础上,提出了“21669”战略思路:用两年时间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加快小康“六项行动”计划,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
把脉难点,切准“病根”,我们绘制了集中攻坚、巩固提升时间表:2016年实现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2017年对所有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巩固提升,确保2018年在全市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紧盯目标,紧握方向,我们找准路径:摸清“底子”着力解决“扶持谁”,结好“对子”着力解决“谁来扶”,开对“方子”着力解决“怎么扶”,把关“口子”着力解决“怎么退”。
中央抓扶贫,贵州补短板,习水迎机遇。
站在习水县东北部寨坝镇一个叫中坝的山岭上远眺,山城重庆的都市风景历历在目。
春天来了,与山城重庆一衣带水的习水,开放改革满眼春风。“靠城吃城”,突出重庆“主战场”,构建产业新体系,抓住重庆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在东部和东北部构建新兴产业聚集区,依托习水的区位、资源、文化、生态优势,致力打造承载重庆教育、医疗、科研、养生功能的卫星城市,积极承接重庆资本外溢和产业转移,让更多产业项目落户习水,实现与重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春天来了,欠开放、欠开发、欠发达的习水,国家政策的“含金量”超乎想象。上海普陀区对口帮扶,省直部门党建帮扶,中石油集团帮扶,市委班子定点挂帮,市直部门结对帮扶,契机无限,希望无限。只要我们人心齐,泰山移,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干,我们一起出发。
干,我们争做第一。
拼!攻坚拔寨
交通,是制约习水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
毕其功于一役,2015年以来,全县围绕交通大建设带动大扶贫而兴建、改造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通村油路总长约2000公里,总投资超过30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7.5倍。
2016年,全县规划布局建设的县乡道、通村油路、小康路达2919公里,总投资超过60亿元。眼下,上万工人奋战一线,战天斗地。
脱贫攻坚鼓角争鸣,攻坚拔寨的不只是交通。
电商扶贫作证:仅用50天时间,习水县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建成县级运营中心及58个高标准村淘站点。运营当天取得村淘开业当日单量、开业村均单量、开业单点村单量三个全国第一,在“双十一”当天与全国8000多个村淘站点比拼中,创下了全省第一、全国第七的佳绩。 拼了,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克。
拼了,2016年投资3亿多元的水利建设,其中新建20人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达100处,实施小水窖1603口,重点覆盖127个贫困村,解决 9.48万人饮水困难。
拼了,计划投资8300万元的电力设施、投资2.5亿元的电信设施和20982户危房改造……
拼了,拼了,前所未有的一个个扶贫项目,在山的这边,山的那边,改变着山河面貌。
向贫穷亮剑,向贫困宣战。
要确保取得实实在在、不含水分的脱贫成效,“尽非常之责、用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创非常之绩”,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按照“五个一批”和市委提出的“八个精准”要求,2016年习水县计划实施的涉及路、水、电、信、房、教育、医疗、产业等各类扶贫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要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完成如此庞大的攻坚任务,没有一套科学有力的工作机制,没有“扣扣子”“担担子”“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没有用心用情用力的工作劲头,怎能确保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
2015年12月,县委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发展、就业扶持、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医疗救助、金融扶贫、社会保障、社会力量、少数民族特困地区扶贫、党建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教育12个专项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任总指挥,12名县级领导挂帅“纵队司令”,相关部门分工协作,联合作战。
一切围绕脱贫攻坚,一切服务脱贫攻坚,一切服从脱贫攻坚,把所有的心思凝聚到脱贫攻坚上来。县委书记把办公室搬到脱贫攻坚指挥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出征,阵前指挥,高密调度。仅2015年12月份,县四套班子领导深入贫困乡村、贫困农户密集调研,一个月时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下乡走村串户超过20次,召开常委会、全县干部大会,研究部署脱贫攻坚战略专题会议达10余次;一个月时间,县、乡、村、组各级召开脱贫誓师大会、院坝会700多场次。
一时间,领导干部争当排头兵,党群一心发力冲锋,全县8000多党员干部与3.21万贫困农户“结亲”,市县150个单位、县内91家企业与所有贫困村结对帮扶,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向大扶贫集结……
冲!十面合围
风起了,帆正悬,十面合围,全面进攻,十万火急。
思想观念落后、民生欠账大、产业结构单一、生存条件差,近2万人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诸如此类的贫困现状告诉我们,“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如何增强自身的内生动力和外部加速力,县委提出了思想扶贫脱穷志、易地搬迁搬穷窝、基础攻坚改穷路、产业扶贫调穷业、生态扶贫治穷坡、医疗扶贫医穷病、教育扶贫断穷根、美丽乡村换穷貌、社保兜底保穷人、党建扶贫强穷村“十面合围治十穷”的“习水路径”。
思想扶贫脱穷志。25支巡回宣讲团活跃在农家院落,送法律,送政策,送温暖;群众会、农民夜校、道德讲堂,走千家进万户;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问政”,宣传教育,破除“等、靠、要”思想,引导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为攻坚鼓与呼,为拔寨擂和鸣。
易地搬迁搬穷窝。2016年大年刚过,来自十里八乡的首批3000多名贫困乡亲组成的“选房团”,满怀希望,进城“抢”得洋房630余套,乐开了心窝。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自然村寨实行整村整寨搬迁,将移民新村建设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房建设、农村集中建房等项目相结合,优先搬迁贫困户。2016年15230人將走出大山,到县城5个安置点、 10个产业园区、18个集镇安置点安居乐业。
基础攻坚改穷路。以“改穷路”为主导,围绕“六个小康建设”行动计划,在改进路水电信为关键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走出一条脱贫攻坚的“阳光大道”,让“路畅、水通、灯亮、房美”梦圆贫困乡亲。
产业扶贫调穷业。重点实施“两个100万工程”——年存出栏100万头生猪、100万只黔北麻羊,以猪、牛、羊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化扶贫蓄势发力,打造贵州生态畜牧第一县。希望集团、东明牧业、嘉荣牧业、万牛牧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入驻习水,两个“1+1+10”产业扶贫模式逐浪潮高。希望集团30万头生猪产业化循环生态养殖园区“公司(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精准识别贫困户10户”的精准脱贫“生猪代养”扶贫模式,让300户肯干农民建起了家庭农场,并正在带动1500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几万到10多万元不等。东明牧业50只黔北麻羊保种繁育模式全面推开,正成为习水县产业就业扶贫的新宠。与此同时,发展加工、旅游、劳务经济等优势产业,力争用两年时间,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家庭旅馆700户以上,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
生态扶贫治穷坡。力争三年时间生态补偿脱贫13132人;美丽乡村换穷貌,通过“四在农家”提档升级,让山更青、水更秀、天更蓝、地更绿。
我们深信,贫困,不是习水永久的符号!
我们坚信,落后,不是习水永久的标签!
我们必信,脱贫,必是习水同步小康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