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学习无兴趣,课堂效率低的实际情况,我以“271课堂”为特征的课堂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了理想教学效果。高三数学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我尽量做到知识复习系统化,重点知识习题化,习题训练考试化,实行“三三制”复习模式。:
一、基本知识梳理三步曲
“基础知识具有最强的稳定性,最长的时效性,最大的迁移性,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了基础就抓住了核心,抓住了关键”。夯实基础、熟练基础、贯通基础是我进行高三复习的基本抓手。
1、 (一)教师讲解知识结构
每章知识复习,在指导学生提前看书预习的基础上,教师系统整理列出知识结构图解,精讲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基本方法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明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知识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从整体上清晰一章知识的框架结构、纵横关系、关键环节。
2、 (二)学生归纳知识体系
老师的讲解,并不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为让学生把知识结构内化为认知结构,我采取的第二步骤是放手学生对知识的再学习、再整理、再提高。要求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归纳、概括、提炼一章内容。,小论文的内容包括:
①知识结构图; ②基本概念、定理、公式; ③基本题型列举; ④自己总结的规律。
学生亲自动手系统整理知识,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解决学生身上经常存在的眼高手低的现象,有利于克服学生放松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忽视行为。
(三)3、小组交流,拓展思路
学生个人对知识的整理,一方面因受时间、视野、积累等因素的局限,或存在欠缺,或存在疑难;另一方面,学生个人对知识的认识、理解、感悟也不乏一些真知灼见,为充分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充分展示学生的独到见解、精辟见地,我安排了第三个步骤,即小组交流,小组交流的主要内容:
一是小组内交流,解决个人遇到的个性问题,包括:知识理解、方法的运用、规律的概括、存在的遗漏等。
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各小组出现的共性问题。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陈述一个单元的概念、定理、公式、题型、方法,其他学生随时补充。交流之后教师适当评价、点播和补充。
通过学生亲经亲历,自我概括,交流完善,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和熟练程度当然也就可想而知。
二、重点知识强化三步曲
数学与其它学科一样,其中的一些重点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核心地位,对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融会知识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比如函数定义的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把握、三角函数图象的应用等。每章内容我都选择一个或两个重要的知识点的进行剖析,寻求突破。
(一)1、典型题目引路促理解
每章基本知识复习过后,根据确定的重点知识,精心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题目。先由学生独立运算,基本完成之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力求解决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并初步归纳、概括出此类题目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之后,各小组代表面向全班通报本本组同学出现的问题、已经解决的问题和仍存在的迷惑。小组代表叙述的疑难问题,交由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决,学生解决确有困难,教师不失时机的予以点播、提示、讲解、归纳。再后,进行重点题目的变式满分卷演练。这样经过学生“动手练习——小组讨论——全班研究——教师概括——满分卷训练”,基本能够保证每个学生对该类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有了一个清晰的记忆和掌握,对巩固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类似问题必会有重要帮助。
(二)2、定时训练促巩固
对一章的重点知识以典型题目的方式处理之后,随后跟上一节针对性的定时训练。训练试题,做到精心选择,主旨明确,题量适当,下课即收,及时批改。统计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设计好过关满分卷。定时训练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做题速度,还锻炼了学生的应试能力,一举三得。
(三)3、交流总结促提高
这一环节主要是解决定时训练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学流程安排:一是教师列出问题;二是小组围绕问题逐个研讨,教师巡回指点、解答学生的置疑;三是针对几个小组共同涉及的问题组织全班讨论,教师作好点评。四是学生个人纠错。五是完成定时训练后设计的过关满分卷。
三、单元检测三步曲
单元检测是检验知識巩固、知识灵活运用和发现问题、查缺补漏的重要手段,单元检测,发挥学生在考试检测中的主体性地位,变被动为主动,是我在教学上的一项重要尝试。
(一)1、编组试题
我认为,学生会做题,做对题是一种能力,而学生根据所复习内容组出有梯度、有特色、全面性、典型性的章节检测题是一种更高的能力。这既需要学生对章节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也需要学生对主要知识点涉及问题的理解,只能应对别人考和能考别人不是同一档次的能力。鉴于此,我单元检测命题权下放,每章结束,给学生两节课的时间统揽内容,分工合作,一个小组命一份测试题,要求在全面考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知识、突出重要题型,并在老师分发的纸上按标准卷的要求认真组织考试题和标准答案。通过老师与各小组组长评比,选出最优试卷,用于单元测试。命题小组成员不参入考试,在考试期间备课,准备阅卷和试卷讲评。
(二)2、组织考试
教师将选中的优秀试题整理印刷,组织考试。考完后由命题小组成员负责阅卷,统计分数,统计错题,分工讲评。应该说,学生自己命题,学生制订标准答案,学生阅卷、统计、讲评,锻炼了学生综合考虑问题、全面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站在了一个挑刺者的角度审视别的同学身上易犯错误,对自己的警示作用是别的方式无法取代的。 当然,学生总归是学生,学生与教师相比对知识的理解存在欠缺在所难免,为弥补学生命题的不足,结合检测存在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准备了单元检测纠错满分卷,进行强化检测。
(三)3、交流总结
一是纠错,依据标准答案,小组讨论与学生个人反思相结合,进一步解决每个同学存在的问题。在此,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对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强调,对需要引起重视的规律、方法进行总结。
二是补考,根据题目的难度,一般我确定120分左右为过关线,不达线的同学利用自习时间补考,补考试题由教师编组,直至9成以上学生过关。
三是评价,在12个小组中按平均分确定前六名为优胜小组,对优胜小组和考试满分的同学进行表扬。顺便说明,我在大部分的课堂上都有即时奖励,满分卷奖一红心圆,优胜小组奖一小红旗,独到见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奖一红五星,最优试卷奖一红三角。虽然是高中学生,一句赞赏,一颗红星照样唤起他们心底的热情,点燃他们竞争向上的激情。
“教师导学,小组合作,交流提高,提升巩固”是我进行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创设和谐、合作、寬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发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内在的心理需求,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自我表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效率,是我进行实验探索的初衷。
但在我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求解问题
譬如,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一个显著的外在表现是教师讲的少了,但教师讲的少并不等于忽视教师的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中要防止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完全错误的”。所以,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显艺术、更显章法。教师必须善于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堂上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发现学生学习的缺失,及时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对学生提出的富有创意、超出预设的问题作出恰当的解释或引导,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课堂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譬如,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动与静如何结合?动能生智,静能生慧,学习说到底是学生个体的脑力劳动,要求思维活跃,但思维更需要理性的思考,两方面相辅相成。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掌控好两者的节奏,该动则动,该静则静,动静结合,有起有伏。防止课堂作秀和课堂教学的游戏化倾向。
再譬如,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个人学习怎样结合?学生个性的异质性,教师实际的多样性,学校文化的差异性,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复杂的命题,改革需要因地制宜,课堂要实现新课程方案提出的三维目标,还需付出艰苦的努力。
一、基本知识梳理三步曲
“基础知识具有最强的稳定性,最长的时效性,最大的迁移性,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了基础就抓住了核心,抓住了关键”。夯实基础、熟练基础、贯通基础是我进行高三复习的基本抓手。
1、 (一)教师讲解知识结构
每章知识复习,在指导学生提前看书预习的基础上,教师系统整理列出知识结构图解,精讲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基本方法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明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知识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从整体上清晰一章知识的框架结构、纵横关系、关键环节。
2、 (二)学生归纳知识体系
老师的讲解,并不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为让学生把知识结构内化为认知结构,我采取的第二步骤是放手学生对知识的再学习、再整理、再提高。要求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归纳、概括、提炼一章内容。,小论文的内容包括:
①知识结构图; ②基本概念、定理、公式; ③基本题型列举; ④自己总结的规律。
学生亲自动手系统整理知识,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解决学生身上经常存在的眼高手低的现象,有利于克服学生放松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忽视行为。
(三)3、小组交流,拓展思路
学生个人对知识的整理,一方面因受时间、视野、积累等因素的局限,或存在欠缺,或存在疑难;另一方面,学生个人对知识的认识、理解、感悟也不乏一些真知灼见,为充分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充分展示学生的独到见解、精辟见地,我安排了第三个步骤,即小组交流,小组交流的主要内容:
一是小组内交流,解决个人遇到的个性问题,包括:知识理解、方法的运用、规律的概括、存在的遗漏等。
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各小组出现的共性问题。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陈述一个单元的概念、定理、公式、题型、方法,其他学生随时补充。交流之后教师适当评价、点播和补充。
通过学生亲经亲历,自我概括,交流完善,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和熟练程度当然也就可想而知。
二、重点知识强化三步曲
数学与其它学科一样,其中的一些重点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核心地位,对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融会知识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比如函数定义的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把握、三角函数图象的应用等。每章内容我都选择一个或两个重要的知识点的进行剖析,寻求突破。
(一)1、典型题目引路促理解
每章基本知识复习过后,根据确定的重点知识,精心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题目。先由学生独立运算,基本完成之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力求解决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并初步归纳、概括出此类题目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之后,各小组代表面向全班通报本本组同学出现的问题、已经解决的问题和仍存在的迷惑。小组代表叙述的疑难问题,交由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决,学生解决确有困难,教师不失时机的予以点播、提示、讲解、归纳。再后,进行重点题目的变式满分卷演练。这样经过学生“动手练习——小组讨论——全班研究——教师概括——满分卷训练”,基本能够保证每个学生对该类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有了一个清晰的记忆和掌握,对巩固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类似问题必会有重要帮助。
(二)2、定时训练促巩固
对一章的重点知识以典型题目的方式处理之后,随后跟上一节针对性的定时训练。训练试题,做到精心选择,主旨明确,题量适当,下课即收,及时批改。统计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设计好过关满分卷。定时训练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做题速度,还锻炼了学生的应试能力,一举三得。
(三)3、交流总结促提高
这一环节主要是解决定时训练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学流程安排:一是教师列出问题;二是小组围绕问题逐个研讨,教师巡回指点、解答学生的置疑;三是针对几个小组共同涉及的问题组织全班讨论,教师作好点评。四是学生个人纠错。五是完成定时训练后设计的过关满分卷。
三、单元检测三步曲
单元检测是检验知識巩固、知识灵活运用和发现问题、查缺补漏的重要手段,单元检测,发挥学生在考试检测中的主体性地位,变被动为主动,是我在教学上的一项重要尝试。
(一)1、编组试题
我认为,学生会做题,做对题是一种能力,而学生根据所复习内容组出有梯度、有特色、全面性、典型性的章节检测题是一种更高的能力。这既需要学生对章节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也需要学生对主要知识点涉及问题的理解,只能应对别人考和能考别人不是同一档次的能力。鉴于此,我单元检测命题权下放,每章结束,给学生两节课的时间统揽内容,分工合作,一个小组命一份测试题,要求在全面考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知识、突出重要题型,并在老师分发的纸上按标准卷的要求认真组织考试题和标准答案。通过老师与各小组组长评比,选出最优试卷,用于单元测试。命题小组成员不参入考试,在考试期间备课,准备阅卷和试卷讲评。
(二)2、组织考试
教师将选中的优秀试题整理印刷,组织考试。考完后由命题小组成员负责阅卷,统计分数,统计错题,分工讲评。应该说,学生自己命题,学生制订标准答案,学生阅卷、统计、讲评,锻炼了学生综合考虑问题、全面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站在了一个挑刺者的角度审视别的同学身上易犯错误,对自己的警示作用是别的方式无法取代的。 当然,学生总归是学生,学生与教师相比对知识的理解存在欠缺在所难免,为弥补学生命题的不足,结合检测存在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准备了单元检测纠错满分卷,进行强化检测。
(三)3、交流总结
一是纠错,依据标准答案,小组讨论与学生个人反思相结合,进一步解决每个同学存在的问题。在此,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对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强调,对需要引起重视的规律、方法进行总结。
二是补考,根据题目的难度,一般我确定120分左右为过关线,不达线的同学利用自习时间补考,补考试题由教师编组,直至9成以上学生过关。
三是评价,在12个小组中按平均分确定前六名为优胜小组,对优胜小组和考试满分的同学进行表扬。顺便说明,我在大部分的课堂上都有即时奖励,满分卷奖一红心圆,优胜小组奖一小红旗,独到见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奖一红五星,最优试卷奖一红三角。虽然是高中学生,一句赞赏,一颗红星照样唤起他们心底的热情,点燃他们竞争向上的激情。
“教师导学,小组合作,交流提高,提升巩固”是我进行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创设和谐、合作、寬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发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内在的心理需求,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自我表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效率,是我进行实验探索的初衷。
但在我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求解问题
譬如,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一个显著的外在表现是教师讲的少了,但教师讲的少并不等于忽视教师的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中要防止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完全错误的”。所以,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显艺术、更显章法。教师必须善于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堂上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发现学生学习的缺失,及时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对学生提出的富有创意、超出预设的问题作出恰当的解释或引导,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课堂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譬如,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动与静如何结合?动能生智,静能生慧,学习说到底是学生个体的脑力劳动,要求思维活跃,但思维更需要理性的思考,两方面相辅相成。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掌控好两者的节奏,该动则动,该静则静,动静结合,有起有伏。防止课堂作秀和课堂教学的游戏化倾向。
再譬如,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个人学习怎样结合?学生个性的异质性,教师实际的多样性,学校文化的差异性,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复杂的命题,改革需要因地制宜,课堂要实现新课程方案提出的三维目标,还需付出艰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