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示:
●温家宝总理对淮南矿业集团积极推进老矿转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到技术密集型、从粗壮劳动力转到高素质员工队伍、从粗放管理转到科学管理给予高度评价:“淮南煤矿这几年在瓦斯治理和安全生产上是全国学习的一个榜样。煤矿处在关键的转型时期,新型煤炭企业应该是技术密集型,应该是有技术能力的工人为主体,管理应该是集约的而不是粗放的。”
●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评价说:“地企统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也是在新形势下资源型城市建设与发展模式的全新探索。”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评价说:“实施市矿统筹、共建和谐矿区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家煤监局、煤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联合调研组认为:“地企统筹发展基本代表了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素有“华东煤都”之称的淮南矿区地处华东经济区腹地,安徽省中北部,横跨淮南市和阜阳市,煤炭资源量占华东地区的50%、安徽省的74%,是我国规划建设的13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又是我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之一。到“十二五”,淮南矿业集团将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国家级新型能源基地,原煤产量将突破1亿吨,电力送出将达到1000万千瓦。
2003年以来,淮南矿业集团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考虑企业在发展中的社会责任,主动融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于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地企关系,与淮南市政府共同提出了“统筹产业发展、统筹城市发展、统筹乡村发展、统筹社会发展、统筹环境治理和共建和谐矿区”的市矿发展战略,最终目标是建设美好的新矿城、新矿区和新村镇。
统筹产业发展确立战略目标
淮南矿业集团在确立了“发展先进生产力,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发展模式的同时,积极推进老矿转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到技术密集型,从粗壮劳动力转到高素质员工队伍,从粗放管理转到科学管理。温家宝总理曾给予高度评价:“淮南煤矿这几年在瓦斯治理和安全生产上是全国学习的一个榜样。煤矿处在关键的转型时期,新型煤炭企业应该是技术密集型,应该是有技术能力的工人为主体,管理应该是集约的而不是粗放的。”
发展先进生产力。淮南矿业集团用4年时间建成了5个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新型煤矿,同时对老矿井进行技改,到2008年将生产原煤8000万吨。按照新型体制运作的煤电一体化电厂,采用超临界机组,单机容量60万千瓦,田集电厂已向上海送电,凤台电厂将在2008年建成发电。
保护生命。淮南矿业集团坚持“高投入、高素质、严管理、强技术、重利用”的原则,分步治理瓦斯,有效控制了重大事故,10年来未发生瓦斯爆炸事故,2006年百万吨死亡率为0.18。2005年,国家在淮南召开现场会,推广淮南煤矿的瓦斯治理经验,国家发改委还批准在淮南建立了煤矿瓦斯防治国家工程中心。
保护资源。4年前,淮南矿业集团就成立了资源环境部,组建了100人的专业队伍。在国家和安徽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保持了我国东南部惟一一块整装煤田的完整性。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使矿井回采率达到60%、采区85%、工作面90%以上。
保护环境。淮南矿业集团已建成了国内外首座低能度瓦斯发电站,并通过国家验收,到2010年将发电10万千瓦。民用燃气输配能力为23万立方米,可供应11万户居民用气。电厂、洗煤厂用水实现闭路循环零排放,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率在60%左右,到2010年将达到96%。
统筹城市发展 科学规划新区
从2003年开始,淮南矿业集团就启动了煤炭行业规模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危房治理工程。5年时间建设安居工程500万平方米,新建33个住宅小区,2000栋住宅楼,拆迁安置约4.5万户,使原有住房人均居住面积由原来的6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每人17.3平方米,户均面积有原来的35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80多平方米。
泉大地区是建国前就开采已报废30多年的老矿区,面积22平方千米,一直没有治理。2006年6月,国家发改委将其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支撑项目,通过注入50亿元治理资金,将建成以“山、水、林、居”为特征的中国煤矿城市宜居示范工程。
统筹乡村发展 实现城乡和谐
淮南矿业集团坚持规划优先、保护资源和环境优先、符合和争取国家政策优先的原则,地方和企业共同出资建设新村镇,实现城乡和谐、共同发展的目标。
从2002年开始,淮南矿业集团在颖上县迪沟镇成功地进行了统筹乡村发展的试点。目前,迪沟镇城镇区面积已扩大到4.5平方千米,总建筑面积64.76万平方米,沉陷区搬迁已入住2391户,每户居住面积108.6平方米,人均收入由原来的400元增加到现在的2500元。
按照市矿统筹规划,淮南矿业集团在2006年至2008年3年间,新村镇建设将涉及10个乡镇,135个自然村,2.3万户村民。新村镇选址15处,占地9369亩,可安置23358户,节约土地8000亩。
统筹社会发展 优化配置资源
社会职能和辅业分离。淮南矿业集团移交社会职能3.8万人,辅业分离改制7000人,企业给予政策以外的支持资金20亿元,同时在产品市场,发展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
淮南煤矿科技和职业教育在为本企业服务的同时,还服务省内及全国煤炭行业。矿井瓦斯治理与利用、深厚冲击层建井等“五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淮南矿业集团建有博士后流动站,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向社会招生3000多人,安全培训7000人,技师学院每年培养工人技师200人;从企业分离组建的动华置业公司在册员工4000人,物业服务面积1200万平方米。2006年,经营总收入2.75亿元,同比增加1亿元。到2010年,该公司将建成省、市一流的大型现代化综合类物业公司。
统筹环境治理 编制治理规划
淮南矿业集团在治理小环境的同时,还大幅度治理山川河流。淮河流经矿区,在淮河干流、支流上有矿井12对,这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从1993年起,国家每年支持8000万元用于淮河大堤维护。从2000年以后,淮河维护费用由企业负担。到2006年年底,淮南矿业集团用于淮河维护工程累计投入资金7.66亿元。
为保证淮河安全、确保国家级大型煤炭基地安全开采、最大限度地解放河流压煤,淮南矿业集团自2005年以来就实施了市矿统筹发展战略,以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减少资金浪费。在实施治淮工程中,要动态看淮河、动态治淮河、动态用淮河。目前,安徽省政府已编制了《淮南新型能源基地与淮河水系治理统筹规划》。
实践证明,市矿统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形式,是地方政府履行经济职能方式的一种创新。
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评价说:“地企统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也是在新形势下资源型城市建设与发展模式的全新探索。”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在淮南矿区考察期间,充分肯定了市矿统筹、共建和谐矿区的做法。他指出:“这一经验和你们的许多做法值得在全国推广,你们把沉陷区搬迁安置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加以统筹,有机结合,是一个非常好的经验,应当很好地总结。”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家煤监局、煤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联合调研组认为:地企统筹发展基本代表了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的道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