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新任教师和成熟教师不同的专业发展需求,研修课程设计基于共性需求的公共研修课程目标和基于差异需求的年级研修课程目标,构建由年级课程和学科课程组成的研修总课程;学科课程包括学科素养、专题研讨、教学技能子课程,年级课程包括“学习者中心”、“教学内容中心”、“评价中心”子课程,涵盖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科视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技能”四方面。
關键词:地理教师;研修课程;针对性设计
北京市西城区教师的职后培训体系由教师研修课程、专家讲座、外出学习、校本教研共同构成。其中教师研修课程指由区县教研部门组织,将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和教研活动进行整合后,为在职教师设计的培训课程。由于研修课程是由专设机构和专业人员有计划、有组织、定期开展的培训活动,能够持续对教师不同阶段的发展起到辅助作用,所以在教师职后培训体系中有其独特地位,需要系统研究和设计。
笔者在设计和实施研修课程中发现,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以北京市西城区北片的中学地理教师为例,参加研修课程的教师总人数约160人,其中教龄5年以下30人左右,教龄5~20年70人左右,教龄20年以上60人左右,包括市、区级骨干教师38人。从教龄结构看,整体比较均衡,若以教龄5年为界,可将教师划分为新任教师(教龄5年以下)和成熟教师(教龄5年以上)两个群体,他们对研修课程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如何针对两个群体教师发展需求进行研修课程设计是对研修课程提出的重要挑战,也是进一步提高研修课程实施效果,提升中学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前提。本文依据教师职业发展规律,讨论北京市西城区中学地理教师研修课程开发中,基于两个群体教师不同需求的针对性设计。
一、地理教师研修课程的针对性设计
1.不同层次教师的差异性需求
新任教师——从书本走向实践。在进行新入职教师培训时可发现,新任教师普遍学历较高,学科能力和素养较强,尤其在研究生阶段许多教师都进行过某些领域的深入学习和研究,面对中学课堂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将所学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转化为适于并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过程。由于地理学科在初高中共五个年级开设,所以这种适应期在大多数教师身上会持续至少五年时间。
这个阶段的教师最主要需求是对中学教学的全面了解,包括教材的分析、重难点的处理、教学素材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用等。这些内容可较迅速地帮助新任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工作,同时可兼顾相关的课堂组织策略和教学评价手段的学习,较快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需求比较急切,目标较为明确,新任教师对待研修课程的态度都较为积极,参与热情高,活动中主要是倾听、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并积极在自身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
成熟教师——基于经验基础的提升。教龄5年以上的中学地理教师已完成至少一轮的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有一定把握,基本形成一套自己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的方式。随着教学经验的进一步积累,许多教师对于课堂上采用一定教学策略完成教学任务感觉游刃有余。这一阶段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各方面对学生成绩的要求,一旦学生成绩不太理想,很容易将其归因于学生,往往感觉自己的辛苦付出没有获得相应回报。
这一阶段教师对研修课程最主要的期待是能否从学习中获得新的启示,对于一些自己教学方面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是否能够有新的视角实现突破,更强调能否找到解决目前面对现实教学问题的办法以及新的教学增长点。
由于这一群体教师自身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面对研修课程的内容更多从实用性角度进行评判,既希望学习到更多的策略性知识,但又会基于经验带着审视、质疑的态度思考其可行性,往往直接影响到研修课程内容在教师教学实践中的落实和课堂教学的改进。
2.不同层次教师研修课程目标的设定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学者弗兰西丝·富勒(Fuller)认为,个人成为教师的这一历程是经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而逐渐递进的。但实践中上述教师关注点的转化有时难以自然实现,这也是许多教师进入发展“高原期”的原因,设定研修课程目标时,应有意识地根据教师发展规律和不同层次需求进行有目的性、差异性的规划,引导教师不断完善、逐级提升对学科教学、教师职业的认识,最终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共性需求——公共研修课程的目标。研修课程中的公共课程面对全体地理教师,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关注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储备、完善的知识,解决教师不同阶段可能面对的问题。
从知识角度分析,中学教师由于教学工作压力较大,较少接触新理念、新技术,尤其对学科的一些前沿研究成果知之更少;从教学角度分析,在对局部教学内容处理不断精熟、越来越策略化的同时,教师对于学科知识内在规律的整体思考、学科思维逻辑的严谨性等方面仍存在弱项,这些最终可能影响教师地理教学的把握能力和自身的发展潜力。
同时,可发现引导教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尤其对于成熟教师,更有利于解决他们在现实教学中产生的许多困惑。虽然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内容在师范教育期间有所接触,但因缺乏实践经验,对许多内容不易理解、逐渐淡忘。随着教师在教学中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尤其是自身对知识理解的加深,容易忽视对学生学习困惑的关注,认知心理学等理论的引入可有效帮助教师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再次认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新理解教学设计的意义。
为此,中学地理研修课程设计“地理学科素养课程”、“信息技术素养课程”、“学习心理在教学中的应用”等重在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的公共课程。
差异需求——年级研修课程的目标。地理年级研修课程的总目标设计为:地理教师一方面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及教材对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中进一步实践和交流。 年级研修课程中,新任教师重在全面提升教学能力,成熟教师关注教学问题的解决。对新任教师而言,重点关注两个角度:一是地理教学的有效实施,涉及规范地依据地理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过程,熟练利用各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学科语言规范,教学实施逻辑严谨;二是熟悉地理课程评价方式,把握地理课程评价基本理念和原则,理解地理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课堂及时反馈与落实的策略。对成熟教师而言,年级研修课程实施的起点是找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共同关注并需要解决的问题,争取在对现有地理教学内容理解基础上,逐步加深对地理本质的意义建构,掌握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更有效地设计教学。
3.达成目标的过程设计
公共研修课程在设计中主要采取专题讲座、外出考察等形式,充分考虑教师学习的特点,即学习目的明确性和对学习实效性的预期,通过之前与讲座者的细致沟通或对参观路线的精心设计,将教师最关注、与工作最相关的内容集中呈现,起到引发思考、开拓视野之目的。
年级研修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不同层次教师需求的差异,设计不同的实施路径。针对新任教师的课程,充分关注他们的认知起点,以聆听骨干教师讲座、与同期教师研讨交流为主,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同时,多补充实践案例,重在归纳总结有效教学策略,同时,配合学校实行的师带徒制度,强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落实和磨练。
由于成熟教师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实践经验和生源背景,课程实施关键在于将这些经验转化为对教学更深层规律的认识,课程更多采用主题式、参与式等研讨形式。其核心在于利用教师共同关注的主题内容,创造机会,引导成熟教师之间共同分享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教训,将个体经验转化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帮助教师客观审视、重新判定自身惯常的认识和既有的经验并引发新的思考。
二、北京市西城区中学地理教师研修课程实例
在北京市西城区中学地理研修课程设计过程中,面对教师有限的集中学习时间,课程总体思路是针对教师专业发展中最关注的问题,设计少而精、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1.总体课程结构
从面对全体、尊重需求的角度出发,中学地理教师研修课程总体由年级、学科研修课程两大部分组成,图1涵盖教师专业发展四方面内容:学科视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技能。
2.学科研修课程
面对全区地理教师开设,从教师发展角度分为“学科素养”、“专题研讨”、“教学技能”三门子课程,学科素养子课程强调开拓学科视野,了解最新教学理论;专题研讨子课程针对地理某专业方向进行深入研讨,教学技能子课程重在提升教师专项教学技能。
3.年级研修课程
主要面对在不同年级任教的地理教师,课程包括分别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内容为中心”、“评价为中心”设计的三个子课程,主要内容是以该年级所教授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强化教学内容的深入剖析及教学策略的研讨。考虑到发展需求的差异,三个子课程对不同层次教师的落脚点各有侧重。
学科研修课程与年级研修课程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学科研修课程学习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需在年级研修课程中推广和实践,年级研修课程研讨的问题也需要学科研修课程提供更丰富的理论知识来解决。
研修课程的整体设计注重建立研修内容与学习者既有教学经验的联系,通过关注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教师反思自身既有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行为,通过与学习同伴、培训教师的互动,产生更为深刻的体验,也就是以外在的研修促进内在的自觉,从而逐步改变其旧有教学观念与行为,真正实现课堂的改善和提高。同时,考虑到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利于带动整体教师队伍素質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美]布兰思福特,约翰·D.等编著.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1.
[2]高勤丽执笔.成人学习课程的规划与实施[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8.
關键词:地理教师;研修课程;针对性设计
北京市西城区教师的职后培训体系由教师研修课程、专家讲座、外出学习、校本教研共同构成。其中教师研修课程指由区县教研部门组织,将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和教研活动进行整合后,为在职教师设计的培训课程。由于研修课程是由专设机构和专业人员有计划、有组织、定期开展的培训活动,能够持续对教师不同阶段的发展起到辅助作用,所以在教师职后培训体系中有其独特地位,需要系统研究和设计。
笔者在设计和实施研修课程中发现,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以北京市西城区北片的中学地理教师为例,参加研修课程的教师总人数约160人,其中教龄5年以下30人左右,教龄5~20年70人左右,教龄20年以上60人左右,包括市、区级骨干教师38人。从教龄结构看,整体比较均衡,若以教龄5年为界,可将教师划分为新任教师(教龄5年以下)和成熟教师(教龄5年以上)两个群体,他们对研修课程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如何针对两个群体教师发展需求进行研修课程设计是对研修课程提出的重要挑战,也是进一步提高研修课程实施效果,提升中学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前提。本文依据教师职业发展规律,讨论北京市西城区中学地理教师研修课程开发中,基于两个群体教师不同需求的针对性设计。
一、地理教师研修课程的针对性设计
1.不同层次教师的差异性需求
新任教师——从书本走向实践。在进行新入职教师培训时可发现,新任教师普遍学历较高,学科能力和素养较强,尤其在研究生阶段许多教师都进行过某些领域的深入学习和研究,面对中学课堂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将所学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转化为适于并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过程。由于地理学科在初高中共五个年级开设,所以这种适应期在大多数教师身上会持续至少五年时间。
这个阶段的教师最主要需求是对中学教学的全面了解,包括教材的分析、重难点的处理、教学素材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用等。这些内容可较迅速地帮助新任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工作,同时可兼顾相关的课堂组织策略和教学评价手段的学习,较快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需求比较急切,目标较为明确,新任教师对待研修课程的态度都较为积极,参与热情高,活动中主要是倾听、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并积极在自身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
成熟教师——基于经验基础的提升。教龄5年以上的中学地理教师已完成至少一轮的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有一定把握,基本形成一套自己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的方式。随着教学经验的进一步积累,许多教师对于课堂上采用一定教学策略完成教学任务感觉游刃有余。这一阶段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各方面对学生成绩的要求,一旦学生成绩不太理想,很容易将其归因于学生,往往感觉自己的辛苦付出没有获得相应回报。
这一阶段教师对研修课程最主要的期待是能否从学习中获得新的启示,对于一些自己教学方面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是否能够有新的视角实现突破,更强调能否找到解决目前面对现实教学问题的办法以及新的教学增长点。
由于这一群体教师自身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面对研修课程的内容更多从实用性角度进行评判,既希望学习到更多的策略性知识,但又会基于经验带着审视、质疑的态度思考其可行性,往往直接影响到研修课程内容在教师教学实践中的落实和课堂教学的改进。
2.不同层次教师研修课程目标的设定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学者弗兰西丝·富勒(Fuller)认为,个人成为教师的这一历程是经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而逐渐递进的。但实践中上述教师关注点的转化有时难以自然实现,这也是许多教师进入发展“高原期”的原因,设定研修课程目标时,应有意识地根据教师发展规律和不同层次需求进行有目的性、差异性的规划,引导教师不断完善、逐级提升对学科教学、教师职业的认识,最终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共性需求——公共研修课程的目标。研修课程中的公共课程面对全体地理教师,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关注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储备、完善的知识,解决教师不同阶段可能面对的问题。
从知识角度分析,中学教师由于教学工作压力较大,较少接触新理念、新技术,尤其对学科的一些前沿研究成果知之更少;从教学角度分析,在对局部教学内容处理不断精熟、越来越策略化的同时,教师对于学科知识内在规律的整体思考、学科思维逻辑的严谨性等方面仍存在弱项,这些最终可能影响教师地理教学的把握能力和自身的发展潜力。
同时,可发现引导教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尤其对于成熟教师,更有利于解决他们在现实教学中产生的许多困惑。虽然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内容在师范教育期间有所接触,但因缺乏实践经验,对许多内容不易理解、逐渐淡忘。随着教师在教学中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尤其是自身对知识理解的加深,容易忽视对学生学习困惑的关注,认知心理学等理论的引入可有效帮助教师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再次认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新理解教学设计的意义。
为此,中学地理研修课程设计“地理学科素养课程”、“信息技术素养课程”、“学习心理在教学中的应用”等重在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的公共课程。
差异需求——年级研修课程的目标。地理年级研修课程的总目标设计为:地理教师一方面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及教材对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中进一步实践和交流。 年级研修课程中,新任教师重在全面提升教学能力,成熟教师关注教学问题的解决。对新任教师而言,重点关注两个角度:一是地理教学的有效实施,涉及规范地依据地理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过程,熟练利用各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学科语言规范,教学实施逻辑严谨;二是熟悉地理课程评价方式,把握地理课程评价基本理念和原则,理解地理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课堂及时反馈与落实的策略。对成熟教师而言,年级研修课程实施的起点是找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共同关注并需要解决的问题,争取在对现有地理教学内容理解基础上,逐步加深对地理本质的意义建构,掌握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更有效地设计教学。
3.达成目标的过程设计
公共研修课程在设计中主要采取专题讲座、外出考察等形式,充分考虑教师学习的特点,即学习目的明确性和对学习实效性的预期,通过之前与讲座者的细致沟通或对参观路线的精心设计,将教师最关注、与工作最相关的内容集中呈现,起到引发思考、开拓视野之目的。
年级研修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不同层次教师需求的差异,设计不同的实施路径。针对新任教师的课程,充分关注他们的认知起点,以聆听骨干教师讲座、与同期教师研讨交流为主,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同时,多补充实践案例,重在归纳总结有效教学策略,同时,配合学校实行的师带徒制度,强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落实和磨练。
由于成熟教师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实践经验和生源背景,课程实施关键在于将这些经验转化为对教学更深层规律的认识,课程更多采用主题式、参与式等研讨形式。其核心在于利用教师共同关注的主题内容,创造机会,引导成熟教师之间共同分享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教训,将个体经验转化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帮助教师客观审视、重新判定自身惯常的认识和既有的经验并引发新的思考。
二、北京市西城区中学地理教师研修课程实例
在北京市西城区中学地理研修课程设计过程中,面对教师有限的集中学习时间,课程总体思路是针对教师专业发展中最关注的问题,设计少而精、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1.总体课程结构
从面对全体、尊重需求的角度出发,中学地理教师研修课程总体由年级、学科研修课程两大部分组成,图1涵盖教师专业发展四方面内容:学科视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技能。
2.学科研修课程
面对全区地理教师开设,从教师发展角度分为“学科素养”、“专题研讨”、“教学技能”三门子课程,学科素养子课程强调开拓学科视野,了解最新教学理论;专题研讨子课程针对地理某专业方向进行深入研讨,教学技能子课程重在提升教师专项教学技能。
3.年级研修课程
主要面对在不同年级任教的地理教师,课程包括分别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内容为中心”、“评价为中心”设计的三个子课程,主要内容是以该年级所教授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强化教学内容的深入剖析及教学策略的研讨。考虑到发展需求的差异,三个子课程对不同层次教师的落脚点各有侧重。
学科研修课程与年级研修课程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学科研修课程学习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需在年级研修课程中推广和实践,年级研修课程研讨的问题也需要学科研修课程提供更丰富的理论知识来解决。
研修课程的整体设计注重建立研修内容与学习者既有教学经验的联系,通过关注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教师反思自身既有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行为,通过与学习同伴、培训教师的互动,产生更为深刻的体验,也就是以外在的研修促进内在的自觉,从而逐步改变其旧有教学观念与行为,真正实现课堂的改善和提高。同时,考虑到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利于带动整体教师队伍素質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美]布兰思福特,约翰·D.等编著.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1.
[2]高勤丽执笔.成人学习课程的规划与实施[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