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准设问来提升学习深度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fv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严谨思维逻辑的重要课程,但是其难度较大,这是因为学生只是学了知识,却不能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加以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精准设问,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相关知识,做到真正、深度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文章拟结合《小数加减法》教学实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精准设计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探究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数加减法;精准设问;深度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对课堂上讲解的数学知识基本上都已经掌握,但是当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会表现得束手无策。这是由于讲解数学知识过程中,教师没有针对相应的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精准设问,学生对相应的数学知识没有进行深度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知识细致深化教学问题,做到精准设问,让学生全面、深刻、细致理解知识并能根据所学进行运用。
  一、问题指向應契合教学目标
  问题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是精准设问的前提和保障。一节课中教师所有的提问都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层层设问,步步为营,在与学生的问答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新知,掌握技能,发展数学思维。
  (一)核心问题主导课堂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堂课的核心问题,可以使教学过程紧扣目标展开,而不受课堂上突发问题的影响。以“小数加减法”一课为例,针对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怎样设计框架问题才能在达成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积极地数学学习情感?因此我们尝试以下的设计:
  《小数加减法》一课框架问题
  ★引入:“说说你对小数有哪些认识?”
  ★展开:“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有序提出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4.4+3.608,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4.4-3.608,被减数的小数部分比减数少,怎么办?”
  ★巩固:(口算)选几题问“你怎么算的?”
  (分层练习)“2吨60千克+750千克,用小数计算,先要做什么?”
  ★小结:“学习了小数加减法,说说在进行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有了这样的核心问题设计,教师就能组织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深度学习和探究。
  (二)问题分支突破重点
  在核心问题主导下,紧扣目标设计“问题分支”,在层层递进的“问”中推进课堂学习,能够化解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给学生的思维搭建一定的“台阶”,在有坡度思考中达成目标,发展能力。
  例如:“小数加减法”一课中,围绕“4.4-3.608,被减数的小数部分比减数少,怎么办?”这一主要问题,教师可以预设以下“问题分支”:
  预设1:如果学生出现如下错误:
  可以这样设计:“这样正确吗?你怎么知道?”(引出验算的方法)
  “计算4.4-3.608,第一步是哪一位上的数学相减?被减数的千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办?为什么可以在4.4的后面添上0?”
  预设2: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是能够正确计算的,可以这样设计:“竖式中的4.4怎么变成了4.400?这样变化可以吗?你为什么要这样改变?”
  一个好的问题应该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核心”问题和“问题分支”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探究的较好策略。
  二、问题设计要符合思维发展
  (一)依据教学目标把握设问区域
  课堂上如果教师的设问区域过大,会让学生找不到思考的点,回答问题容易“天马行空”,思维没有方向。相反,如果设问区域过小,会限制学生思维的空间,进而容易产生高频率的设问或追问,使课堂教学看上去像“一问一答”式的“急行军”。所以,设计问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整体指导。
  例如“小数加减法”中,教师在出示主题图后,可以这样设问:
  师:“把你写好的算式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有遗漏的同学请补上,准备好和全班同学交流。(请一组汇报),谁能来评价一下这个小组的结果?”
  师:“按照怎样的方法可以很快把所有算式写完?”(指导有序思考方法)
  师:“这些算式,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义吗?和你的同桌说说。”
  (二)依据学生学情把握设问频率
  有效的课堂问答就像一曲好的音乐,节奏时紧时松,时快时慢。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停顿“留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到底停顿多少时间可以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差异程度两方面去思考。
  师生问答中的停顿,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重视课堂上的停顿,给学生的独立思考留出合适的时间和空间。
  三、深度追问宜导向认知建构
  追问是课堂问答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方式,它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性品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有着重要意义。有效的课堂追问能够引导学生思维积极向教学目标驶进,启发学生主动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一)在出现错误之处追问——巧妙纠错
  学生在课堂中出现差错是不足为奇的,这时教师不应以一个“错”字完成对学生的评价,或是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应正确解读学生的错误,弄清错误发生的原因,把握合理的纠错时机和正确的纠错方法。
  例如:小数加减法课例的引入环节,这一环节设计的目标是复习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为学生后面学习新知作迁移铺垫。
  师:“3.4+3.6怎么计算?”
  生D:“先加小数,4加6等于10,满十进一。”
  师追问(让生D说完,不打断):“先加小数部分,为什么4和6相加?”(引出相同计数单位相加)
  (针对结果6.0)师追问:“这个结果还可以更简单点吗?”   这样的追问能够及时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进行纠正,同时又保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得问答更加轻松和有效。
  (二)在缺乏深度之处追问——水到渠成
  学生在学习思考中,思维遇到障碍和矛盾,不能进一步地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得回答缺乏深度。此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追问和引导,及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开拓思路,突破难点,并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进一步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因此,在学生思考欠缺深度时,要通过一环扣一环的追问,将问题不仅指向学生思维的深度,使其能知其一,又能知其二;而且指向学生思维的过程,使其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
  例如:《小数加减法》课例中,学生独立尝试计算“4.4+3.608和3.608+2.65”,两位学生板演并与全班交流(站在讲台前)
  学生板书:3.608
  +4.400
  8.008
  师追问:“为什么要给4.4添上0?”
  生:“可以使计算简便。”“数位就不会对错。”
  师拿出一位算错学生的作业(3.608+4.4=8.08)追问:“他的错误在哪里?”
  (出现错误的同学自己回答):因为4.4后面没有0占位,所以数位对错了,漏写了一个0。师追问:“给4.4的末尾补齐与3.608位数相同的0,有什么好处?”抓住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层层追问,让学生深刻理解“计算小数加法一定要相同数学上的数相加,数位要对齐。”追问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水到渠成,師生间的问答更加深刻。
  (三)在比较异同之处追问——融会贯通
  每一个的知识和方法的习得一定与前面已有知识和方法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很多时候学生的思考往往相对独立,教师要善于利用追问,抓住知识与方法之间的联系,在比较异同中帮助学生将新知识进行归类、合并,促进学生整个思维体系的建构,使所学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
  例如:《小数加减法》一课,教师在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时,教师追问:“这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加法的意义是?”在学生交流小数加法的笔算方法时,教师追问:“他们在计算时都关注了什么?”在让学生梳理小数加法和加法的计算方法时,教师追问:“小数加法和减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做好精准问题设计的工作意义重大,不仅能够实现教学的既定目标,更能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课堂教学中精准的设问不仅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还可以教会学生质疑,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良好的判断能力,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庄玲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学周刊,2015(03).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盖北镇中心小学,绍兴31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建设质量是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的关键,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因此,文章对该类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方案研究与实践的策略:加强教师对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视;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互动;打造较为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环境;使学习能力成为课程建设的核心,以期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与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专业课程建设;方案研究  一、小学语
期刊
编者按:本刊从2000年起开辟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栏目,旨在为探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一个研究平台。几年来,从丰富的稿源中遴选刊载了百余篇高质量的稿件,虽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如何突破应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的瓶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知识结构的有机联系、学习素质的养成及有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模式等问题。     东亚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中多采用“营造氛围,激趣导入”“以读促思、以读促悟”“迁移学法,学以致用”的课堂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自主巩固新学法。如此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能力。笔者在二、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多采取体验式阅读教学,在不断的探索中,慢慢摸索出“小学低年段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课堂模式,改变传统课堂中的灌输式教学。笔者以部编版三年级课文《秋天的雨》为例,展示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将
期刊
摘 要:在认识面积教学中,面积概念是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中,常用面积单位的概念逐渐清晰。“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课的教学还需要调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再次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  关键词: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实践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面积单位的起始课,也是
期刊
摘 要:随着劳动教育的深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劳动教育情境和素材。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充分利用,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堂之中,实现数学和劳动教育相结合。文章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为例,诠释了数学课堂中应如何渗透劳动教育。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
期刊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在开放式研究性美术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快乐的游戏中学习,既能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又能在欢乐的情景中观察,让美术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开放式课堂;教学研究  美术的审美本质决定了它对人们有着美化人的心灵、美化生活的意义与作用。因此,通
期刊
摘 要:劳动教育是加快构建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学校背景为基础,通过准确的目标定位与内容建构,实践任务驱动下的志愿服务与特色创建,探索双线推进的评价体系,全面推进劳动教育,收到了极佳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志愿服务;特色创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是学生发展的不竭动力。笔者根据兴趣培养的适应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提出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求知欲”“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等策略,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适应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培养策略  在小学阶段,运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改革的必然。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教材内容,保证教学高效开展,而且要利用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充分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寻找教育契机,延伸教学空间,发挥低年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造性,助推小学低年段数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人教版从二年级开始每册安排一个单元的“数学广角”,集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新手教师,这类课型的教学无疑是一项大挑战。文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为例,谈谈研课期间遇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的经历以及由此获得的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推理;教学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