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孕激素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三组患者100mg/d、200mg/d、300mg/d孕激素治疗,观察不同剂量孕激素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结果A、B、C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96.7%,96.7%,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13.3%,26.7%,B、C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显著提高(P<0.05),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随着剂量的升高,患者的不良反应增多,临床应尽量对患者采用低剂量孕激素治疗,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孕激素;剂量;临床效果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发生紊乱而导致患者出现不规则子宫出血的疾病。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对患者的健康具有不良影响。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孕激素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然而不同剂量的孕激素治疗效果不同。所以,对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三组患者100mg/d、200mg/d、300mg/d孕激素治疗,观察不同剂量孕激素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21~55岁,平均(36.4±4.5)岁,患者的停经时间为2~6个月,平均停经时间为(3.5±1.0)月。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血清孕酮水平均低于9.51nmol/L,B超检查显示所有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超过0.5em。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的入选标准为:所有患者均符合第6版《妇产科学》中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诊断评价标准;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且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及精神系统疾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
1.2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安宫黄体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33020715)药物为片剂,2mg/片。对三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孕激素进行治疗,方法为:对于A组患者,给予其100mg/d药物治疗,在每天晚上临睡前给其口服100mg安宫黄体酮治疗;对于B组患者,给予其200mg/d药物治疗,在每天早上及晚上临睡前分别给其口服100mg安宫黄体酮治疗;对于c组患者,给予其300mg/d药物治疗,在每天早上及晚上临睡前分别给其口服150mg安宫黄体酮治疗。对三组患者持续治疗10d,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观察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在停药后,患者出现撤药性出血,月经出血量评分及子宫内膜厚度均在正常范围;有效:在停药后,患者出现撤药性出血,但月经出血量未达到正常水平,且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正常厚度;无效:在停药后,患者未出现撤药性出血,且子宫内膜厚度无减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A、B、c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96.7%,96.7%,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比较
B、c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13.3%,26.7%,B、c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剂量的增大,患者的不良反应也在增多。见表3。
3讨论
在临床上,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该病是青春期及更年期女性的常见疾病和好发疾病。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的激素分泌稳定,其月经周期就会正常,然而在其激素分泌紊乱的情况下,女性就容易出现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尤其是一些女性伴有排卵障碍,常会导致其孕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其子宫内膜不能进行正常脱落而造成月经无规律,这就称为无排卵型月经失调。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压力逐渐增大,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导致多种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发病率上升尤为明显。该病不仅容易造成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影响其正常工作及生活,而且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不利。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病因主要为孕激素分泌紊乱或分泌不足,故临床上常对此类患者采用孕激素治疗。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些不良反应。所以,找到能够有效治疗疾病且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少的给药剂量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目前,黄体酮是常用的孕激素之一,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黄体酮是由人体卵巢的黄体所分泌的一种激素,该激素对患者的子宫内膜具有较大影响,其可以促使处于增生期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的子宫内膜,并促使子宫内膜发生蜕膜变样,达到萎缩及脱离的目的,最终起到保护子宫内膜及良好的止血效果。
为探讨不同剂量孕激素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分别给予100mg/d、200mg/d、300mg/d孕激素治疗,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效果相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剂量的增大,患者出现恶性呕吐、腹痛及眩晕等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本研究说明,不同剂量的孕激素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小剂量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可以尽量对患者采用小剂量药物治疗,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本研究为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在临床上的孕激素用药剂量的选择提供了一些参考,为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因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样本量较小,所以日后可积累更多的病例样本用以进行剂量选择的深入研究,以更好更充分地说明剂量选择对患者治疗的影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关键词]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孕激素;剂量;临床效果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发生紊乱而导致患者出现不规则子宫出血的疾病。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对患者的健康具有不良影响。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孕激素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然而不同剂量的孕激素治疗效果不同。所以,对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三组患者100mg/d、200mg/d、300mg/d孕激素治疗,观察不同剂量孕激素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21~55岁,平均(36.4±4.5)岁,患者的停经时间为2~6个月,平均停经时间为(3.5±1.0)月。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血清孕酮水平均低于9.51nmol/L,B超检查显示所有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超过0.5em。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的入选标准为:所有患者均符合第6版《妇产科学》中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诊断评价标准;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且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及精神系统疾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
1.2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安宫黄体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33020715)药物为片剂,2mg/片。对三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孕激素进行治疗,方法为:对于A组患者,给予其100mg/d药物治疗,在每天晚上临睡前给其口服100mg安宫黄体酮治疗;对于B组患者,给予其200mg/d药物治疗,在每天早上及晚上临睡前分别给其口服100mg安宫黄体酮治疗;对于c组患者,给予其300mg/d药物治疗,在每天早上及晚上临睡前分别给其口服150mg安宫黄体酮治疗。对三组患者持续治疗10d,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观察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在停药后,患者出现撤药性出血,月经出血量评分及子宫内膜厚度均在正常范围;有效:在停药后,患者出现撤药性出血,但月经出血量未达到正常水平,且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正常厚度;无效:在停药后,患者未出现撤药性出血,且子宫内膜厚度无减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A、B、c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96.7%,96.7%,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比较
B、c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13.3%,26.7%,B、c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剂量的增大,患者的不良反应也在增多。见表3。
3讨论
在临床上,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该病是青春期及更年期女性的常见疾病和好发疾病。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的激素分泌稳定,其月经周期就会正常,然而在其激素分泌紊乱的情况下,女性就容易出现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尤其是一些女性伴有排卵障碍,常会导致其孕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其子宫内膜不能进行正常脱落而造成月经无规律,这就称为无排卵型月经失调。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压力逐渐增大,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导致多种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发病率上升尤为明显。该病不仅容易造成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影响其正常工作及生活,而且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不利。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病因主要为孕激素分泌紊乱或分泌不足,故临床上常对此类患者采用孕激素治疗。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些不良反应。所以,找到能够有效治疗疾病且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少的给药剂量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目前,黄体酮是常用的孕激素之一,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黄体酮是由人体卵巢的黄体所分泌的一种激素,该激素对患者的子宫内膜具有较大影响,其可以促使处于增生期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的子宫内膜,并促使子宫内膜发生蜕膜变样,达到萎缩及脱离的目的,最终起到保护子宫内膜及良好的止血效果。
为探讨不同剂量孕激素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分别给予100mg/d、200mg/d、300mg/d孕激素治疗,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效果相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剂量的增大,患者出现恶性呕吐、腹痛及眩晕等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本研究说明,不同剂量的孕激素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小剂量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可以尽量对患者采用小剂量药物治疗,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本研究为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在临床上的孕激素用药剂量的选择提供了一些参考,为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因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样本量较小,所以日后可积累更多的病例样本用以进行剂量选择的深入研究,以更好更充分地说明剂量选择对患者治疗的影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