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汉画像石:中国艺术的瑰宝4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_gz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舞百戏是汉代音乐、舞蹈和杂技艺术的总称。
  汉代的音乐既有宫廷宗庙的,也有民间的。据有关资料,汉画像石中出现的乐器不下十余种,有打击乐,也有管乐。这些乐器往往在一起演奏,组成一支较大的“交响”乐队,或为器乐协奏,或为舞蹈伴奏。
  南阳汉画像石中,舞蹈有七盘舞、建鼓舞、踏拊舞、长袖舞,舞者动作飘逸,给人以潇洒的美感。建鼓是一种大鼓。鼓身中间用高柱贯穿,树立在鼓架上。建鼓舞是一种男子双人舞。《鼓舞》中,两名舞者正围着建鼓欢跳。舞姿健美,呼应很好,构图均齐而有变化。踏拊舞,就是踏拊节而舞,是种女子独舞。《踏拊舞》中,舞者头顶饰物,手持两条飘带腾跃,如同’飞在半空,像是古印度的湿婆神,又像是敦煌飞天。
  舞蹈,这种用肢体来表现的艺术,被汉画像石形象地保留下来。
  “百戏”比起舞蹈,更为大众化。汉代的百戏,包括杂技、角抵、幻术等。
  汉代的杂技有倒立、弄壶(耍坛子)、耍杖、飞剑跳丸等,冲狭(钻圈)是其中的一种,今日的马戏表演中有时还可以看到这一古老的节目。表演者纵身穿过一个周围插满尖刀的小圈,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冲狭》画面中有两位女伎:一人冲过狭圈,刚刚落地;一人飞身跃起,准备穿越。这本来是一个惊险的动作,然而却被描画得如同舞蹈那样优美,让人感到她们技艺超凡,游刃有余。《乐舞百戏》则是杂技的小群像:左起第二人跳丸,左手跳十二丸;第三人口吐火焰;第四人一手倒立,另一手托物;第五人为奔走,即小丑。其余三人(左一右二)为伴奏者。
  “角抵戏”是汉代流行的一种竞技项目,有“人兽相斗…人人相搏”“兽兽相斗”三种。画像石上的角抵戏,都将场面刻画得异常逼真,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斗兽图》中,一个赤裸上身的武士,将全身都注于右臂上。左手将猛兽头按在身下;兽也不甘示弱,正在奋力挣扎。这种僵持,足够让人心跳加速。而《矛剑对击阻》,则是搏杀前的一瞬间:一人手持利剑,向前冲去;另一人扎着马步,端起长矛,准备迎战。下一瞬将是一阵怎样的你死我活的搏斗!
  这些“角抵戏”描绘的虽是游戏,却无法掩饰它的血腥。这或许是汉代贵族们尚武、嗜血的另一面。
  四生产劳动
  汉代,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在南阳出土的画像石中,真正描绘生产劳动,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很少,只有“耕耘图”“牵牛图”“捕鱼图”三块,各自拥有着独特魅力。
  《耕耘图》的正中央画一农夫,弯腰曲腿,上身赤裸,正在禾间锄地;画面右边一名女子,担着一个陶罐,想必是到田间送饭的农夫的妻子。画面左上方一只小鹿,似乎受了惊,正准备逃命。看那农夫的劳作,让人会想起后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但看那送饭的妻子,画面又给人以温馨之感。从农夫用的铁制农具、田间种的粟来说,我们知道——汉代时铁制农具大量使用,南阳是以种植粟为主。
  汉代有人力的精耕细作,还有中国最重要的耕作方式——牛耕。汉代时,牛不仅是一种可食用的家畜,更成为一种重要的劳动力。山东的汉画像石上就有《牛耕图》。南阳的《牵牛图》也说明牛在南阳的普及。一头耕牛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耕牛画得极好:犄角弯曲锋利,背部高隆,四肢强健有力,尽显力量之美,堪称画像石中最美、最传神的动物。
  《捕鱼图》画面主要是两座拱桥,桥下河面上有一般小船。船上两人,一人撑船,一人弯腰捕鱼。桥上站有两人,同时向下放网,捕到的鱼统统落入网中。近两千年前,南阳先民的捕鱼劳作就这样再现在我们眼前。
  农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中国是农耕民族起源的,农业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一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却最易被人忽略。因此,反映农业生产的画像石,在南阳汉画像石中异常珍贵。
  手工劳作内容在南阳已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难得一见,这里选录山东、江苏汉画像石各一块,作为补充,当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山东的《冶铁图》,左起四人在用大皮囊鼓风,接着四人在锻打,然后四人在检测产品,最右边是作坊的大门,有门卫把守。江苏的《纺织图》,左为纺线,右为织布,画中织女正转身接抱婴儿。一个细节,为画面平添了一份亲情。
其他文献
王仰之先生邀他的亲戚赵景贤先生来校对三年级学生作关于修辞学的讲演,已是学期考试快要开始的时候。时间是授课最末一星期的星期四下午三时,地点就在三年级教室。  自从前数日王先生在授课时报告这消息以后,学生们就非常高兴,巴不得这日期快到。有些学生且到图书室去借阅关于修辞学的书类,以期收得预备知识,听讲时可以格外容易了解。  届时,王先生陪了赵先生到教室来了。学生全体起立致敬。王先生叫志青、复初二人担任记
期刊
乐华在利华铁工厂的训练班里渐渐被认为高才生,受到几个指导教师的奖赞。这原不是什么可异的事。一般练习生大都是高小毕业的程度,有几个连高小也没有毕业;而乐华却在中学里读了一年半,并且平时不是马马虎虎的,自然会在侪辈里头露出头角来了。他所画的图样有好几幅堂皇地悬挂在教室里;遇到需作记录或者报告的时候,指导教师又常常指派着他。因此,在同学的眼光里,他差不多是次于教师的可以请教的人物。几个用功一点的人便包围
期刊
公元前206年,汉朝建立,史称西汉。西汉是继秦之后建立起来的又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  经历了汉初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期,经济逐步恢复。冶铁业、水利业、农业的发展和繁荣,为汉画像石的兴起和流行奠定了基础;而铸铁脱碳钢件的出现,又为它雕刻工艺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从西汉到东汉,中华民族迎来了大书一笔的时代,汉画像石就是这一时期众多灿烂成果中的一个。  汉画像石不仅是艺术的产物,也是历史
期刊
在2011年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阶段,广大考生,你是否还在书山中跋涉,在题海中漫游,在考试的浮云中飘荡?众多的教师,你是否仍在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地疯狂印卷、拼命讲题,忙得“不亦乐乎”呢?表面的繁忙是否抓住了高考语文之纲?外在的苦累是否抓住了高考语文之宗?  根据笔者多年的高三备考实践和经验,这样做是徒劳微功、事倍功半,甚至是适得其反的?那么,怎样才能在高考备考的最黄金时期点石成金、事半功倍、如愿以偿呢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地中考语文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考查,尤其注重对学生阅读现代文能力的考查。因此,加强现代文阅读的训练力度,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阅读技巧显得越来越重要。  纵观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语文阅读考查题,多以课外现代文为主,记叙文、哲理散文、说明文、议论文,每份试卷至少出现其中的两种文体。每篇文章几乎都称得上文质兼美,表现出强烈的
期刊
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如何射好临门一脚,使高考语文能够正常或超水平发挥,应考战术十分关键。考生应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功课。  首先,研读考纲。这是高考根本性的“大法”,是命题的依据,是应考的指南,如果对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范围都稀里糊涂的,复习就势必没有明确指向,甚至会出现南辕北辙、重点、难点不分,或会发生抓小放大的情况。  第二,用好课本。课本,乃是高考命题的“蓝本”,包括现
期刊
你说你喜欢手指灵巧地在琴键上跳动的感觉,喜欢梦想带着音符跳舞的喜悦。也许是天妒英才,一步步走向事业巅峰的你,遭遇了耳聋。你怒吼着:“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绝不能使我屈服!”于是,一首《命运交响曲》令世界叹服。贝多芬,你的梦想在音乐中起舞!  翻开《史记》,轻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却怎么也想不到你承受着怎样的苦楚。是为了梦吧?为了圆自己的梦,也为了圆中华的梦,你毅然走进历史的长河。是梦
期刊
春天把花开过就告别了,如今落红满地,我却等待又流连。  ——题记  风吹起那浪花般交织的童年,而她的笑容在泪水中摇摇晃晃,成为我生命中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春天到了,我站在那片充满回忆的大草坪。深吸,那是大自然的气息。就在此刻,我仰望着天空,看见天上那些幸福飘扬的风筝,我的心颤动了,这不得不使我忆起那梦一般的童年。  我和姐姐在春光下放风筝。  天是那样蔚蓝,云是那样洁白。  那是一个美好的晴天,
期刊
我对自己少年特别是小学时的读书生活,总有一种亲切感。因为一直在文学的江湖里讨饭吃,渐渐地也有了倚老卖老的年龄资格。于是我就会给当今的少年回忆自己少年时的读书光景。  那时还是在“文革”期间。早几年,那些老知青们回忆上山下乡的日子,有个说法叫做青春无悔。在情感上这容易理解,但理智思考一下,这样的青春还是正常的吗?所谓吾生亦晚,上山下乡时,我还刚开始读小学,正是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时候。说到上学读书,现在
期刊
我们先猜一条谜语:  三四五,像把弓,十五十六正威风;  人人说我三十寿,二十八九便送终。  答案是“月”。谜语叙述了月亮圆缺变化的情况:农历初一月亮是看不见的,到初三、初四或初五月亮弯弯像弓,到十五或十六时就圆圆亮亮;人们常说到三十月亮渐渐在夜空消失,但实际上月亮在二十八或二十九已消失。  在中国人的内心里,月是有生命的,她的圆缺变化正是天下有情人的生命运动。“月”是弯弯月牙儿的象形,中间有短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