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教师的自我教育的研究已提到了首当其冲的位置。但由于理论研究水平和现实条件的缺乏,教师自我教育遇到了不少的问题,这是高效课堂的拦路虎,我们必须认识它,了解它,解决它。
一、认识不足;
认识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当前在教师的自我教育中,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人们认识不足,主要有:
1.理论基础缺失
教育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一般指的是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在人们的观念中,总是把教育作为一种外部施加的活动。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成倍增多,教育的压力不断增大,教育成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压的过程。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学术五车,知识渊博的大知识分子,所以人们在选择教师时,总是对其原有的学历和知识有较高的规定。其实,任何外部因素都不能直接对个体施加影响,由于自我具有普遍独立性与能动性,外部知识总要通过个体认知、内化,并促进个体自我调控,最终才能发展自我,也就是说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自我教育。教师也一样,其实教师虽然学历高,原有的知识水平不低,但在实践教学中都是一些过时,不适应的知识,要适应现实教育,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追求,也就是不断进行自教育。但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自我教育在我国的研究与发展都是滞后的。从历史上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孟子有很多教育主张体现了自我教育思想,但因为历史的原因,自我教育思想最终因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而逐渐湮灭。建国以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自我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实践都处于后进状态。
2.思想认识糊涂
人的行为总是受思想认识的支配。思想认识是人们对事物所形成的看法。它是现实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这种反映表明着思维的结果。思想认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信念、理想、情感、意志等意识形式形成的直接基础,但它的形成和发展又受信念、理想、情感、意志等意识形式的制约。此外,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一个人如何工作,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工作,最终都取决于他的思想。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那么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好。教师要能有效进行自我教育,首先就必须对自我教育有深刻的认识,真正认识到自我教育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主要是他我教育,甚至是注入式教育,接受知识不是一种如饥似渴的自觉行为,而是被动接受,有的甚至很反感,很厌恶,加之目前对自我教育的研究也比较少,各级对自我教育的要求也不明确,所以很多教师不知道什么是自我教育,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自教育,更不知道怎样进行自我教育,甚至认为,自我教育是“多事”,是“操空心”,是“自找苦吃”,是劳而无功之举。
3.传统观念影响
传统教育观念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按《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的事情。19世纪后半期,中国人开始兴办新式教育,现代汉语中“教育”一词的通行,与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中国教育由“以学为本”向“以教为本”的现代性转变。人们常说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归根结底,传统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施加影响,实际上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没有自主性,没有主动性。这种与自我教育相悖的教育观念长期影响着中国教育,影响着学生,自我教育的观念很难形成,教师自我教育更是一张白纸。
二、投入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自我教育的投入很感不足,适应不了现实的需要,主要有:
1. 繁重的工作使教师学习精力不足
教师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繁重的工作,教师虽然表面上只有那么几节课,每年有两个大假期,显得很清闲,其实,这几节课的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备课,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看作业,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研究学生,教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师心上的工作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教师工作的繁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繁重的作业,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大多数都在搞大量的机械作业,领导逼着留作业,家长逼着看作业,老师两头受气的在批改作业里非常疲劳。二是名目繁多的考试,因为现在的考试是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办法,因此,加强管理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加强考试,于是各种花样繁多的考试粉墨登场,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老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场,看卷,着实忙。三是复杂的学生问题,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复杂,这就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太多的艰难,面对社会众多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要求老师一个个解决,老师搜肠刮肚,心里劳累,不言而喻。 教师工作的繁重更多的还是体现在下课后,心理的沉重负担上,这种工作的无形延续让教师全天侯工作,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备的。这种工作看不见,摸不着。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相对紧张,学生班级人数比较少,教师的课程比较多,加上名目繁多的各种活动,教师的负担就更繁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根本没有精力进行自我教育,实际上教育部门正常安排的一些常规培训都走了过堂,仅为完成任务,没有多少实效。由于精力不足,教师对自我教育表现为:或是没有兴趣,或是即使有兴趣也抽不出时间,再者即使抽出时间进行学习也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2.家庭的拖累使教师学习时间不足
教师工作很繁忙,每天不到六点就起床,忙答车去学校上班,到了学校就得上课备课看作业,处理学生问题,一刻也没得闲,如果有什么中心活动,那就更不用说了,机乎要把自已分开来使用,晚上回到家已是五点多钟,家务事一大堆,要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还要准备明天的课,还有作业没有看完,忙完这些事已是深夜了。好容易盼到一个星期天,要准备这一星期的柴米油盐,孩子的文具用品等,还要完成这一周来未看完的作业,如作文等,还得准备备课资料,特别像多媒体素材等,加之由于工资待遇低,家庭条件差而缺这少那的要耽误很多不必要的时间,这就是教师一年到头总是忙忙碌碌,一时也不得闲,如果计划性不是很强的人,还会经常出错,经常出问题。并且近年来由于经济待遇低,教师工资已无法养活一个男子汉了,招聘的教师一般都是女性了,女人的计划性和反应速度一般都不如男性,加上女人自身的事情又比男人多。这就体现得更忙,在这样忙乱的工作家务的拖累下,教师还有什么时间来进行自我教育呢?教师自我教育时间投入太少,当然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3.条件的缺乏使教师学习资源不足
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包括信息、人员、资料、设备和技术等。一般可分为两类: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如教科书、语言实验室等;非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或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如戏剧、博物馆等
由于我国是穷国家办大教育,加之改革开放的重点是发展经济,且我国近现代有不重视教育科研的观念,社会学校对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很少,有的甚至为零。就连图书馆,阅览室所呈现的资料一般都是小说和高考中考资料等,教师成长和发展这方面的资料很难找到,而且教师守着那一点微溥的工资也舍不得去购买学习资料。所以有时候教师即使有时间和精力想学一点东西,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资料,也很难达到学习目的。
三、知行不一
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行便是知。行,是行动,是实践,是亲身体验。知,顾名思义就是知识,在这里应该是动词,学习理论知识。陶先生强调“亲知”,即从“行”中得来,亲身得来;而不仅仅是“闻知”,从师得来,或从书本得来。
知行合一实践上就是要理论联系实践,也就是学以致用。
现实中教师的自我教育很难做到知行合一,知行不一的现象很严重。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一工作与自己的爱好不同,有的人酷爱音乐,但学校分配他教语文,他可能把自己的学习精力集中在音乐中,所以他的自我教育对他的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帮助。二是工作变动很大,学习的积累对工作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中小学教师专业对口很难做到,而且有的教师还得经常变换课程,往往是学这教那,长期忙于拥护。三是条件差,资料不全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工作和成长的素材。有的人虽然很好学,也学了很多东西,但由于内容未加选择,头发胡子一把抓。结果还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四理论不能联系实践。有的人虽然读了很多书,也懂得很多道理,但不能运用于实践,成了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一、认识不足;
认识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当前在教师的自我教育中,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人们认识不足,主要有:
1.理论基础缺失
教育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一般指的是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在人们的观念中,总是把教育作为一种外部施加的活动。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成倍增多,教育的压力不断增大,教育成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压的过程。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学术五车,知识渊博的大知识分子,所以人们在选择教师时,总是对其原有的学历和知识有较高的规定。其实,任何外部因素都不能直接对个体施加影响,由于自我具有普遍独立性与能动性,外部知识总要通过个体认知、内化,并促进个体自我调控,最终才能发展自我,也就是说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自我教育。教师也一样,其实教师虽然学历高,原有的知识水平不低,但在实践教学中都是一些过时,不适应的知识,要适应现实教育,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追求,也就是不断进行自教育。但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自我教育在我国的研究与发展都是滞后的。从历史上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孟子有很多教育主张体现了自我教育思想,但因为历史的原因,自我教育思想最终因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而逐渐湮灭。建国以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自我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实践都处于后进状态。
2.思想认识糊涂
人的行为总是受思想认识的支配。思想认识是人们对事物所形成的看法。它是现实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这种反映表明着思维的结果。思想认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信念、理想、情感、意志等意识形式形成的直接基础,但它的形成和发展又受信念、理想、情感、意志等意识形式的制约。此外,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一个人如何工作,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工作,最终都取决于他的思想。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那么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好。教师要能有效进行自我教育,首先就必须对自我教育有深刻的认识,真正认识到自我教育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主要是他我教育,甚至是注入式教育,接受知识不是一种如饥似渴的自觉行为,而是被动接受,有的甚至很反感,很厌恶,加之目前对自我教育的研究也比较少,各级对自我教育的要求也不明确,所以很多教师不知道什么是自我教育,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自教育,更不知道怎样进行自我教育,甚至认为,自我教育是“多事”,是“操空心”,是“自找苦吃”,是劳而无功之举。
3.传统观念影响
传统教育观念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按《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的事情。19世纪后半期,中国人开始兴办新式教育,现代汉语中“教育”一词的通行,与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中国教育由“以学为本”向“以教为本”的现代性转变。人们常说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归根结底,传统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施加影响,实际上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没有自主性,没有主动性。这种与自我教育相悖的教育观念长期影响着中国教育,影响着学生,自我教育的观念很难形成,教师自我教育更是一张白纸。
二、投入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自我教育的投入很感不足,适应不了现实的需要,主要有:
1. 繁重的工作使教师学习精力不足
教师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繁重的工作,教师虽然表面上只有那么几节课,每年有两个大假期,显得很清闲,其实,这几节课的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备课,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看作业,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研究学生,教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师心上的工作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教师工作的繁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繁重的作业,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大多数都在搞大量的机械作业,领导逼着留作业,家长逼着看作业,老师两头受气的在批改作业里非常疲劳。二是名目繁多的考试,因为现在的考试是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办法,因此,加强管理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加强考试,于是各种花样繁多的考试粉墨登场,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老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场,看卷,着实忙。三是复杂的学生问题,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复杂,这就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太多的艰难,面对社会众多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要求老师一个个解决,老师搜肠刮肚,心里劳累,不言而喻。 教师工作的繁重更多的还是体现在下课后,心理的沉重负担上,这种工作的无形延续让教师全天侯工作,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备的。这种工作看不见,摸不着。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相对紧张,学生班级人数比较少,教师的课程比较多,加上名目繁多的各种活动,教师的负担就更繁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根本没有精力进行自我教育,实际上教育部门正常安排的一些常规培训都走了过堂,仅为完成任务,没有多少实效。由于精力不足,教师对自我教育表现为:或是没有兴趣,或是即使有兴趣也抽不出时间,再者即使抽出时间进行学习也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2.家庭的拖累使教师学习时间不足
教师工作很繁忙,每天不到六点就起床,忙答车去学校上班,到了学校就得上课备课看作业,处理学生问题,一刻也没得闲,如果有什么中心活动,那就更不用说了,机乎要把自已分开来使用,晚上回到家已是五点多钟,家务事一大堆,要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还要准备明天的课,还有作业没有看完,忙完这些事已是深夜了。好容易盼到一个星期天,要准备这一星期的柴米油盐,孩子的文具用品等,还要完成这一周来未看完的作业,如作文等,还得准备备课资料,特别像多媒体素材等,加之由于工资待遇低,家庭条件差而缺这少那的要耽误很多不必要的时间,这就是教师一年到头总是忙忙碌碌,一时也不得闲,如果计划性不是很强的人,还会经常出错,经常出问题。并且近年来由于经济待遇低,教师工资已无法养活一个男子汉了,招聘的教师一般都是女性了,女人的计划性和反应速度一般都不如男性,加上女人自身的事情又比男人多。这就体现得更忙,在这样忙乱的工作家务的拖累下,教师还有什么时间来进行自我教育呢?教师自我教育时间投入太少,当然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3.条件的缺乏使教师学习资源不足
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包括信息、人员、资料、设备和技术等。一般可分为两类: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如教科书、语言实验室等;非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或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如戏剧、博物馆等
由于我国是穷国家办大教育,加之改革开放的重点是发展经济,且我国近现代有不重视教育科研的观念,社会学校对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很少,有的甚至为零。就连图书馆,阅览室所呈现的资料一般都是小说和高考中考资料等,教师成长和发展这方面的资料很难找到,而且教师守着那一点微溥的工资也舍不得去购买学习资料。所以有时候教师即使有时间和精力想学一点东西,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资料,也很难达到学习目的。
三、知行不一
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行便是知。行,是行动,是实践,是亲身体验。知,顾名思义就是知识,在这里应该是动词,学习理论知识。陶先生强调“亲知”,即从“行”中得来,亲身得来;而不仅仅是“闻知”,从师得来,或从书本得来。
知行合一实践上就是要理论联系实践,也就是学以致用。
现实中教师的自我教育很难做到知行合一,知行不一的现象很严重。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一工作与自己的爱好不同,有的人酷爱音乐,但学校分配他教语文,他可能把自己的学习精力集中在音乐中,所以他的自我教育对他的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帮助。二是工作变动很大,学习的积累对工作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中小学教师专业对口很难做到,而且有的教师还得经常变换课程,往往是学这教那,长期忙于拥护。三是条件差,资料不全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工作和成长的素材。有的人虽然很好学,也学了很多东西,但由于内容未加选择,头发胡子一把抓。结果还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四理论不能联系实践。有的人虽然读了很多书,也懂得很多道理,但不能运用于实践,成了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