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频频出现一些修辞手法,但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解题技巧,在解答时只好胡乱猜测,尤其对比喻、比拟、对比更是容易混淆,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点。下面就谈一下比喻和比拟、比喻和对比的区别。
一、比喻和比拟的不同
比喻就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它有三种基本形式——明喻、暗喻、借喻;有三个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而比拟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有本体和拟体两个要素,具体区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区分:
1、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比喻重在“喻”,其目的在于为叙述的主体(本体)找一个形象的相似物(喻体);比拟重在“拟”,其目的在于用它物(拟体)的思想方行、性格特征等来表现本体,至于本体与拟体之间有无相似点则不论。例如: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新的,它长着。
(2)油蛉在这里低倡,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例(1)重在强调本体“春天”和喻体“娃娃”的相似性“新的,生长着”,用以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所以是比喻。例(2)重在强调本体“油蛉”、“蟋蟀”对拟体“人”的仿照性,把拟体“人”的活动“强加”给本体“油蛉”和“蟋蟀”,使其具有了人的特性,所以它是比拟句。
2、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但喻体必须出现;而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但拟体一般不出现。例如:
(3)另外的一个匪徒,趁着这个机会,侥幸地脱了身,顺着高梁地,像兔子似的向陈家庄奔去。(峻青《黎明的河边》)
(4)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
(5)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例(3)中本体“匪徒”和喻体“兔子”一主一从,并且都出现了,是比喻。例(4)中直接用“一髻儿白花”代替树尖上的小雪,即只出现喻体,本体没有出现,是比喻中的借喻。例(5)中“苇眉子”被当作人来描写,但拟体“人”并没有出现,只有将“苇眉子”赋予了人的动作行为。本体“苇眉子”和拟体“人”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是比拟句。
3、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从名词性词语的身份出现;而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成分则一般是描述性的,往往由动词性词语来充当。例如:
(6)我们急着去采那明珠似的山葡萄和雨伞状的蘑菇。
(7)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中静默着。
例(6)中喻体“明珠”、“雨伞”都以名词性词语的身份出现,是本性“山葡萄”、“雨伞”的相似之物,表示一种实体。例(7)中起比拟作的成分是“静默”,它是描述性的,是由动词性词语充当并陈述主语本体“房屋”,所以是比拟句。
二、对比和比喻的不同
对比是指表达某一事物时,用一个与之有相同点或相近点的本质相同的同类事物加以比较,使人们对该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等有一个更明晰的认识,其目的就在于变生疏为熟悉。而比喻通过打比方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把抽象的事物写得具体,使平淡的内容变得生动。这两者虽然都有“甲像乙”的格式,但仍有很大的差别。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要看相比的两事物是否同类同质:如果其性质相同,属一类事物,就是比较;否则是比喻。如:
(8)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样。(鲁讯《藤野先生》)
(9)“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的面前,眼光像两把刀,剌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鲁讯《药》)
例(8)中清国留学生解散辫子在头上盘起的发型,与小姑娘的发髻是本质相同的同类事物,即都是一种发型,通过比较,人们对清国留学生的发髻从形状到光亮度就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而对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的丑态也就活灵活现了,所以这是对比。例(9)中“眼光”和“两把刀”是本质完成不同的两种事情,这里的“两把刀”来比“眼光”,突出这个刽子手眼中凶眼、残暴、贪婪的特性,因此是比喻句。
2、要看两事物之间的可比点:比较的两事物具有相同或相近点,而比喻的两事物具有相似点。例如:
(10)那种感染,是凯旋的骑士对战马的感情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射手对良弓的感情。(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1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这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朱自清《荷塘月色》)
例(10)中骑士对战马的感情、射手对良弓的感情,与战士对纺车的感情是相同的,都是人们对帮助自己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工具的珍惜喜爱之情,这里拿人们较熟悉、较易感知的感情与战士对纺车的感情作比较,使我们容易体会出战士对纺车的感情中饱含着胜利豪情,是对比句。例(11)中白花与明珠、星星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但二者在形式、亮度等方面有点相似点,用明珠、星星相比,就把读者的想象从白花引到一粒粒明珠、“碧天里的星星”上去,于是这绿叶中平凡的白花,在联想中获得了美的魅力,因而这句是比喻句。
总之,比喻和比拟、对比有很大差别,我们要正确辩识这三者,就不能以一概全、妄加猜测,而要深入分析、比较理解、抓住特征。只要掌握了它们的规律,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比喻和比拟的不同
比喻就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它有三种基本形式——明喻、暗喻、借喻;有三个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而比拟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有本体和拟体两个要素,具体区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区分:
1、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比喻重在“喻”,其目的在于为叙述的主体(本体)找一个形象的相似物(喻体);比拟重在“拟”,其目的在于用它物(拟体)的思想方行、性格特征等来表现本体,至于本体与拟体之间有无相似点则不论。例如: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新的,它长着。
(2)油蛉在这里低倡,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例(1)重在强调本体“春天”和喻体“娃娃”的相似性“新的,生长着”,用以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所以是比喻。例(2)重在强调本体“油蛉”、“蟋蟀”对拟体“人”的仿照性,把拟体“人”的活动“强加”给本体“油蛉”和“蟋蟀”,使其具有了人的特性,所以它是比拟句。
2、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但喻体必须出现;而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但拟体一般不出现。例如:
(3)另外的一个匪徒,趁着这个机会,侥幸地脱了身,顺着高梁地,像兔子似的向陈家庄奔去。(峻青《黎明的河边》)
(4)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
(5)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例(3)中本体“匪徒”和喻体“兔子”一主一从,并且都出现了,是比喻。例(4)中直接用“一髻儿白花”代替树尖上的小雪,即只出现喻体,本体没有出现,是比喻中的借喻。例(5)中“苇眉子”被当作人来描写,但拟体“人”并没有出现,只有将“苇眉子”赋予了人的动作行为。本体“苇眉子”和拟体“人”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是比拟句。
3、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从名词性词语的身份出现;而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成分则一般是描述性的,往往由动词性词语来充当。例如:
(6)我们急着去采那明珠似的山葡萄和雨伞状的蘑菇。
(7)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中静默着。
例(6)中喻体“明珠”、“雨伞”都以名词性词语的身份出现,是本性“山葡萄”、“雨伞”的相似之物,表示一种实体。例(7)中起比拟作的成分是“静默”,它是描述性的,是由动词性词语充当并陈述主语本体“房屋”,所以是比拟句。
二、对比和比喻的不同
对比是指表达某一事物时,用一个与之有相同点或相近点的本质相同的同类事物加以比较,使人们对该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等有一个更明晰的认识,其目的就在于变生疏为熟悉。而比喻通过打比方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把抽象的事物写得具体,使平淡的内容变得生动。这两者虽然都有“甲像乙”的格式,但仍有很大的差别。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要看相比的两事物是否同类同质:如果其性质相同,属一类事物,就是比较;否则是比喻。如:
(8)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样。(鲁讯《藤野先生》)
(9)“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的面前,眼光像两把刀,剌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鲁讯《药》)
例(8)中清国留学生解散辫子在头上盘起的发型,与小姑娘的发髻是本质相同的同类事物,即都是一种发型,通过比较,人们对清国留学生的发髻从形状到光亮度就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而对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的丑态也就活灵活现了,所以这是对比。例(9)中“眼光”和“两把刀”是本质完成不同的两种事情,这里的“两把刀”来比“眼光”,突出这个刽子手眼中凶眼、残暴、贪婪的特性,因此是比喻句。
2、要看两事物之间的可比点:比较的两事物具有相同或相近点,而比喻的两事物具有相似点。例如:
(10)那种感染,是凯旋的骑士对战马的感情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射手对良弓的感情。(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1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这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朱自清《荷塘月色》)
例(10)中骑士对战马的感情、射手对良弓的感情,与战士对纺车的感情是相同的,都是人们对帮助自己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工具的珍惜喜爱之情,这里拿人们较熟悉、较易感知的感情与战士对纺车的感情作比较,使我们容易体会出战士对纺车的感情中饱含着胜利豪情,是对比句。例(11)中白花与明珠、星星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但二者在形式、亮度等方面有点相似点,用明珠、星星相比,就把读者的想象从白花引到一粒粒明珠、“碧天里的星星”上去,于是这绿叶中平凡的白花,在联想中获得了美的魅力,因而这句是比喻句。
总之,比喻和比拟、对比有很大差别,我们要正确辩识这三者,就不能以一概全、妄加猜测,而要深入分析、比较理解、抓住特征。只要掌握了它们的规律,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