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志怪小說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志怪”二字来源于《庄子》,顾名思义,这类小说记载的就是那些神鬼怪异之事。细究先人对奇闻异事的记述,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先秦的《汲冢琐语》《山海经》,志怪雏形初备,及至汉代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假托名人的作品,如东方朔的《神异经》、班固的《汉武帝故事》,这类故事的真正创作者已不能闻其详,小说或是基于先秦志怪的情节扩展开来,或是将历史与幻想糅合一体。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发展成熟,代表作首推《搜神记》,其作者为东晋史学家干宝。
干宝在《搜神记序》里写道他作此书是有感而发,有两件事情促使他下定了创作的决心。一件事情是干宝父亲有一个非常宠爱的侍婢,其母颇为嫉妒,时过不久,其亲去世,其母将侍婢推入墓穴,活殉其父,以解心头之恨。当时干宝兄弟年纪尚幼,并不十分明白母亲为何如此为之,亦无深究。后十余年,干宝母亲去世,双亲合葬,开启父亲墓穴后,发现当年被活殉的侍婢伏在他父亲的棺木之上,并未化为白骨,于是用车载回家中,一日之后,侍婢竟然苏醒,说干宝父亲在地下照顾她饮食日常,恩情一如平日。侍婢苏醒后即可预料吉凶祸福,颇为灵验,后又嫁人生子,不见异样。另一件事情是干宝的哥哥干庆病重,气息全无,但是身体经过三天依旧温热。当时有一个道术了得的吴真人认为干庆命不至此,于是沐浴更衣躺到干庆旁边,宛若死状。一夜之后,两人俱生。干庆描述所见,说吴真人在地府之中为他争辩,于是他得以生还。“宝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癨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三十卷。”当然,这只是传闻,根本不符合科学,干宝创作《搜神记》从时代背景看,是因为佛道思想盛行,从个人兴趣看,他极其喜爱神仙志怪之类,同时作为史学家,他也有博览群书的便利条件。志怪不能入正史,佛道兴盛,鬼怪之事被视为与人事等同,干宝作为史家,也为鬼物奇闻作传,自称撰写此书的目的是“发明神道之不诬”,相信鬼怪神异的存在,并为之作书以证其真实性。
《韩凭妻》可以说是《搜神记》的一篇代表之作。宋康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在位47年,除了骄奢淫逸欺诈百姓,好像也没干什么别的事。他的门人韩凭娶妻何氏,面貌极美,康王夺何氏,并用苦役折磨韩凭。何氏用隐语给丈夫传递书信,明死志,韩凭与妻子心有灵犀,收信后不久即自杀身死。而何氏寻死则没有那么容易,在宫人的监视之下,自残很难做到,于是她暗地里将自己的衣服弄得绡薄易碎,在与康王登高台时举身跃下,身边的人去拉她,可衣物不经拉扯断裂了,何氏坠落而死。她在衣带中留下遗书,自愿赴死,只希望能与丈夫合葬。康王大怒,让人将韩凭夫妇分而葬之,坟冢相望,还得意地说:“若能两坟合为一处,我就不再阻拦。”很快,两棵大梓树从坟顶生出,十天长到一抱粗,枝干交错、树根盘结,一对鸳鸯栖于树上,终日交颈悲鸣,十分感人。宋人十分同情这对夫妇,于是称其为“相思树”。
倾心相爱的一对夫妇,留下来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半现实半神异,现实之处一是对宋康王这个暴君暴行的描写,他的荒诞残暴导致了韩凭夫妇的悲剧;二是韩凭夫妇无力抵抗强权,只能以死抗争。神异之处则在于两棵梓树交错缠绕,冢虽不能合也要相依相伴。现实和想象在此交汇了。坚贞不渝的爱情是人们最向往的至纯至真的感情,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无奈,会使其光辉褪色,留下遗憾。也因为如此,人们才会更加热衷于追求这种纯善之美,借作品中的艺术性生发得到“替代性”的满足,特别是浪漫主义的结尾,那缠绵在一处的相思树,寄托了无数人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相思树不仅仅是爱情的象征,这棵树中还蕴藏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古人言,“杀父仇、夺妻恨”不共戴天,可韩凭一个小小的舍人没有办法与国君抗争,他所做的只能是自杀。这种反抗看似无力,却是他反抗精神发挥的极致。夫妇相约赴死,可没有基本权利与社会地位的女人,连赴死都没那么容易,她的心中有的只是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宋康王的仇恨,她的反抗也更为激烈和曲折,费尽心机终于殉情。反抗是用肉体消亡作为代价的,何其惨烈!而最惨烈的当属不能合葬的二人在另一个世界的抚慰拥抱,相思树作为爱情的意象,长长久久地留在了中国文坛。民间流传何氏一跃而下、殒身不恤的高台叫作“青陵台”,相传何氏所作歌谣: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
这首歌谣也被经常被后世文人赋予更深刻的寓意。
这样的好故事《搜神记》里还有很多,《三王墓》《董永》等等,虽然短小,但故事情节完整,叙事生动,也加入了很多艺术手法,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突出人物性格。
《搜神记》的时代落后性毋庸置言,文学创作的自主性也不具备,但它广征博收,客观上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尤其是民间传说故事,虽为“残丛小语”,但有丰富的想象,有鲜明的形象,叙事简洁、语言朴素、情节完整,艺术表现手段也加入其中。书中许多内容不断为后代的传奇、话本所取用,续作、仿作之书层出不穷。魏晋南北朝是志怪小说的黄金时代,它直接孕育了唐传奇小说,宋话本小说中的烟粉、灵怪、神仙诸种,明清章回小说中的神魔一类都深受影响。
干宝在《搜神记序》里写道他作此书是有感而发,有两件事情促使他下定了创作的决心。一件事情是干宝父亲有一个非常宠爱的侍婢,其母颇为嫉妒,时过不久,其亲去世,其母将侍婢推入墓穴,活殉其父,以解心头之恨。当时干宝兄弟年纪尚幼,并不十分明白母亲为何如此为之,亦无深究。后十余年,干宝母亲去世,双亲合葬,开启父亲墓穴后,发现当年被活殉的侍婢伏在他父亲的棺木之上,并未化为白骨,于是用车载回家中,一日之后,侍婢竟然苏醒,说干宝父亲在地下照顾她饮食日常,恩情一如平日。侍婢苏醒后即可预料吉凶祸福,颇为灵验,后又嫁人生子,不见异样。另一件事情是干宝的哥哥干庆病重,气息全无,但是身体经过三天依旧温热。当时有一个道术了得的吴真人认为干庆命不至此,于是沐浴更衣躺到干庆旁边,宛若死状。一夜之后,两人俱生。干庆描述所见,说吴真人在地府之中为他争辩,于是他得以生还。“宝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癨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三十卷。”当然,这只是传闻,根本不符合科学,干宝创作《搜神记》从时代背景看,是因为佛道思想盛行,从个人兴趣看,他极其喜爱神仙志怪之类,同时作为史学家,他也有博览群书的便利条件。志怪不能入正史,佛道兴盛,鬼怪之事被视为与人事等同,干宝作为史家,也为鬼物奇闻作传,自称撰写此书的目的是“发明神道之不诬”,相信鬼怪神异的存在,并为之作书以证其真实性。
《韩凭妻》可以说是《搜神记》的一篇代表之作。宋康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在位47年,除了骄奢淫逸欺诈百姓,好像也没干什么别的事。他的门人韩凭娶妻何氏,面貌极美,康王夺何氏,并用苦役折磨韩凭。何氏用隐语给丈夫传递书信,明死志,韩凭与妻子心有灵犀,收信后不久即自杀身死。而何氏寻死则没有那么容易,在宫人的监视之下,自残很难做到,于是她暗地里将自己的衣服弄得绡薄易碎,在与康王登高台时举身跃下,身边的人去拉她,可衣物不经拉扯断裂了,何氏坠落而死。她在衣带中留下遗书,自愿赴死,只希望能与丈夫合葬。康王大怒,让人将韩凭夫妇分而葬之,坟冢相望,还得意地说:“若能两坟合为一处,我就不再阻拦。”很快,两棵大梓树从坟顶生出,十天长到一抱粗,枝干交错、树根盘结,一对鸳鸯栖于树上,终日交颈悲鸣,十分感人。宋人十分同情这对夫妇,于是称其为“相思树”。
倾心相爱的一对夫妇,留下来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半现实半神异,现实之处一是对宋康王这个暴君暴行的描写,他的荒诞残暴导致了韩凭夫妇的悲剧;二是韩凭夫妇无力抵抗强权,只能以死抗争。神异之处则在于两棵梓树交错缠绕,冢虽不能合也要相依相伴。现实和想象在此交汇了。坚贞不渝的爱情是人们最向往的至纯至真的感情,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无奈,会使其光辉褪色,留下遗憾。也因为如此,人们才会更加热衷于追求这种纯善之美,借作品中的艺术性生发得到“替代性”的满足,特别是浪漫主义的结尾,那缠绵在一处的相思树,寄托了无数人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相思树不仅仅是爱情的象征,这棵树中还蕴藏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古人言,“杀父仇、夺妻恨”不共戴天,可韩凭一个小小的舍人没有办法与国君抗争,他所做的只能是自杀。这种反抗看似无力,却是他反抗精神发挥的极致。夫妇相约赴死,可没有基本权利与社会地位的女人,连赴死都没那么容易,她的心中有的只是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宋康王的仇恨,她的反抗也更为激烈和曲折,费尽心机终于殉情。反抗是用肉体消亡作为代价的,何其惨烈!而最惨烈的当属不能合葬的二人在另一个世界的抚慰拥抱,相思树作为爱情的意象,长长久久地留在了中国文坛。民间流传何氏一跃而下、殒身不恤的高台叫作“青陵台”,相传何氏所作歌谣: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
这首歌谣也被经常被后世文人赋予更深刻的寓意。
这样的好故事《搜神记》里还有很多,《三王墓》《董永》等等,虽然短小,但故事情节完整,叙事生动,也加入了很多艺术手法,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突出人物性格。
《搜神记》的时代落后性毋庸置言,文学创作的自主性也不具备,但它广征博收,客观上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尤其是民间传说故事,虽为“残丛小语”,但有丰富的想象,有鲜明的形象,叙事简洁、语言朴素、情节完整,艺术表现手段也加入其中。书中许多内容不断为后代的传奇、话本所取用,续作、仿作之书层出不穷。魏晋南北朝是志怪小说的黄金时代,它直接孕育了唐传奇小说,宋话本小说中的烟粉、灵怪、神仙诸种,明清章回小说中的神魔一类都深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