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xim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概述
  
  课程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资源的定义是:“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从定义来看,课程资源所包含的内容和范畴日趋广泛,这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②”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是一切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有关乡土历史的课程与教学信息的素材和手段。乡土历史的范围可大可小,小则仅指本村、本社区的历史,大则包括一省或一个地区的历史,本文主要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以武汉地区辛亥革命史教学为例来探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武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期的历史积淀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为中学历史教学留下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说一部武汉城市发展史就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本文仅以武汉市辛亥革命史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有选择地开发和利用武汉地区乡土历史课程资源。
  
  二、武汉市辛亥革命史课程资源的收集和开发
  
  (一)物质资源的充分开发
  物质资源是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大致把物质资源划分为文本类、音像类、实物类等。
  武汉市有关辛亥革命的文本类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原始文字材料,包括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外报刊资料,军政府时期的法规、政令、文告,辛亥革命参与者的书信、电报等。二是回忆录,回忆录的取材可以取自武昌起义的亲历者、见证历史的武汉市民、以及当时镇压起义的革命对象。三是论文、专著,作为首义之区的武汉,聚集了大批专门从事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学者、专家,武汉地区也成为中国著名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心之一。四是老照片、老地图等,它们真实地记录了历史,有助于学生形象地了解辛亥前后武汉社会的全貌。
  音像类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主要是指视听类的课程资源,包括视频资源和音频资源两大类。如摄于辛亥革命前后的纪录片,武昌起义亲历者的录音、录像材料,历次大型纪念辛亥革命活动中的音视材料,现当代拍摄的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等。
  武汉市有关辛亥革命的实物类课程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武汉市高校集中,各大高校图书馆都保存有一定数量的与辛亥革命相关的书籍、资料、档案等。历史遗址遗迹比较著名的就有文学社和共进会机关遗址、工程营旧址、楚望台、起义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等。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等都是中学历史教学在课堂之外的学习园地。实物资源中还有一部分可以直接“走进”课堂,例如货币、书信、报纸、徽章等。
  (二)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③”在开发和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历史教师应有的作用。同时,还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中去。家庭也是课程资源开发重要的人力资源。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经历,学生通过照片,实物以及家长和亲属等,有利于了解家庭的历史和社会的变迁。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④。
  从事乡土历史研究的学者、专家以及历史当事人、见证人、知情人等社会各界人士能够为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是人力课程资源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以辛亥革命为例,虽然辛亥革命的当事人、见证人绝大多数已经离开人世,但是这些当事人、见证人的后代很大一部分生活在武汉,他们从父辈那里了解到辛亥革命那段历史,我们可以从这些人口中间接地学习辛亥革命史。此外,武汉市集中了大批专门从事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机构,铸就了大量在辛亥革命史研究方面卓有成效的专家、学者。
  (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有效发掘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中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非物质文化资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怀,并把爱家乡的情怀上升为爱祖国的感情,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素材。
  武汉拥有融汇多元文化的优势和特质。辛亥革命的首义文化、武汉人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如果能很好地融入到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去,对于树立学生爱武汉、爱祖国、爱历史的情感是大有裨益的。武昌首义距今已近百年,但首义英烈们的英勇事迹却如史诗般名垂史册,深深激励着后人。
  
  三、武汉市辛亥革命史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建设
  
  (一)辛亥革命史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其爆发和成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探寻武昌起义的原因。其一,武汉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地区,这使得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他们成为革命党的骨干。资本主义发展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结合武汉港的变迁、张之洞都鄂以及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等来进行讲解。其二,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当地人民不断掀起的反帝斗争为武昌起义奠定了群众基础。1858年汉口开埠后,英、俄、法、德等国纷纷在汉设立租界,建立了12个外国领事馆。这些建筑见证了武汉开埠以来帝国主义侵略武汉的历史,为我们开展历史教学提供了真实的素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江汉关大楼等标志性建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历史的共鸣。
  武昌起义的爆发和过程可以结合历史地图、图片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具有典型性和纪念意义的图片,如为学生呈现出一副《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首先要求学生对应标出重要的地点,如红楼、楚望台、起义门等,然后鼓励学生通过地图描述起义的经过。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联想到现实,认识到历史上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原来曾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着手建立革命政权,资产阶级新政权——湖北军政府宣告成立。学生对于湖北军政府成立和各省响应革命的理解是很抽象的,也不容易记忆。如何加深学生印象,如何把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不妨将“实物”带进课堂!如湖北军政府成立之后,于民国元年开始发行军政府造“湖北铜币”,民国元年、三年、五年等都有发行。“湖北铜币”历史感极强,乡土气息浓厚,容易使学生产生乡土情结。
  (二)辛亥革命史课程资源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⑤。我们在开发和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同时,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以由学生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自由选择,应着力探究本土化的课题,因地制宜,挖掘乡土课程资源,以增强课题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以武汉市为例,可供学生选择的辛亥革命史研究课题有很多。例如“辛亥革命成败的探讨”、“黎元洪的评价问题”、“武昌起义与武汉市民文化”等。课题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其学术研究价值,更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依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而确定,使选题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确定课题之后,教师应当在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以有益的指导。可以选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诸如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
  (三)辛亥革命史课程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新课程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本理念。
  历史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素材非常丰富,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比较多样化,例如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
  这种新颖的实践课程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真正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为了让学生对辛亥革命有更加具体、深刻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让学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的真实。再如,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探寻历史足迹,感怀辛亥记忆”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根据当年武昌起义爆发经过,重走首义之路,感受首义文化。
  总之,无论是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内容的丰富性和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性,还是当前课程改革对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出的新要求,都决定我们应当而且必须重视开发和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
  
  注释:
   ① “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②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③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④ 冯长运:《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6页。
   ⑤ 钱宏达:《谈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2期,第48页。
  
   参考文献:
  [1]皮明庥.武汉通览[M].武汉出版社,1988.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史[M].人民出版社,1980.
   [4]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其他文献
大学生的职业评价及其选择取向直接影响其职业价值取向,并进而影响着人才资源的合理分布和流向。因此,积极关注当代大学生职业评价与价值取向,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选取陕西省5所地方院校1000名(每所大学随机抽取西部籍学生200 名)在校学生作为样本,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访谈、座谈、文献调查等。共收回有效问卷916份,回收率91.
期刊
高等工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工程发展需要的未来工程师。工程训练中心作为高等学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学生进行工程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基地,不仅应成为大学生们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平台,同时也应成为他们开展创新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的平台,要充分发挥工程训练中心在教学、科研和培训服务方面的三大功能。要构建多模块、开放型工程训练体系,为人才培养服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对传统工程
期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都是人,对人的认识,尤其是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因此,全面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对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的探讨。其中最经典的论述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
期刊
一、战略人力资源审计的界定    目前业界对人力资源审计的定义还不很一致,但存在基本共识。这里引用杨伟国的定义:战略人力资源审计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审计学交叉发展的一个新兴领域,它是指按照特定的标准,采用综合性的研究分析方法,对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分析与评估,为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与技术明确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机理,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向与思路,从而为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社会科学是从传统的人文科学中分化出来的,它至今还带有人文学科的痕迹。但是社会科学是一种科学研究,它的形成与发展受到自然科学的极大鼓舞,基本出发点是:社会及人类行为也可以像自然现象那样由“科学”来研究;其根本任务是客观地描述和分析社会(袁方,1995:14)。由于社会现象的特殊性,这项任务往往成为一个难题。社会科学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理论思维过程,也是一种文化和意识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社会的文化价
期刊
一、“和谐”口号的滥用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决策导向以来,“和谐”一词就成为平凡世界的宠儿,但眼下“和谐”一词如此之滥用实在令人触目惊心,像在“和谐社会”的母语下就衍生出了许多“和谐小社会”,例如和谐工厂、和谐森林、和谐校园、和谐广场、和谐家庭等以和谐冠名的标语。但是在这些用“和谐”冠名的小社会有没有真正做得很和谐的呢?且不说现在的“和谐广场”、“和谐校园”怎么样。单就中国自古以
期刊
一、提出问题  随着体育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艺术体操运动如雨后春笋般受到广大女性的追逐但是艺术体操作为奥运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以及表演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艺术体操社会事业的中坚力量,体育院校的艺术体操专项运动员承担着我国艺术体操事业的发展责任和今后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选材工作。搞好体育院校艺术体操运动员选材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对武汉体育学院艺术体操运
期刊
一、中学化学教师赋予的使命    我国未来的教育趋势,是着眼于发展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着眼于提高劳动者技术水平,改变当前的教育格局,完成新世纪的教育任务,教师界的考验尤为严峻。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课题、当今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而教师资源的优化,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知识的加强,是全面改善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在当今世界的许
期刊
一年级小学生见多识广,虽然识字还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产生强烈的表达和写作的欲望;一年级的孩子想象力特别丰富,敢想敢写,充满了童真童趣,别具韵味。  我在一年级的写话起步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一句话起步,逐步提高要求,循序渐进    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结束后,为了巩固所学汉字,并同时巩固汉语拼音,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用当堂学的生字先口头组词,再用组的词口头造句,然后将造的句子写出来。写
期刊
据美国《时代》周刊引用最新的脑部研究报告指出: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并非智商,而是情感。因为能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人,拥有更多的成功机遇,较易做出成绩。情绪是以人的需要和主观态度为中介的心理活动。因此体育教学应满足学生的正常心理需要,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一、建立和谐课堂,使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教育正像其他的社会过程一样,它的成效依靠交往。”兴趣是一种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