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身体发育开始由幼稚变为接近成人水平,同时在心理发展上也开始处于心理断乳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不断增强,并逐渐形成自身稳定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学校教育除了着力于高中学生的学习,对其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这需要教育工作者把握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对高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加以了解,并有的放矢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相关原理,有技巧地展开与高中生的沟通交流,使高中学生健康快乐地度过高中阶段。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高中学生 心理健康 沟通技巧
高中生阶段处于青春期发展的快速和质变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都得到了质的飞跃。从心理发展变化观之,高中生在这一阶段开始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促使他们独立思考与处理问题,并逐渐形成稳定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以及道德感与理智感等。因此,这一阶段对教育工作者来说相当重要,既需要教育工作者从总体上把握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也需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在高中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从而合理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针对性且有技巧性地与高中学生进行沟通。首先,在提出教师与高中生的沟通技巧之前,需要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高中生的心理特征。
一、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显得更加沉稳与成熟,但心理发展水平仍与成年人存在差别。因此高中生在面对自身的学习与生活问题时依然有无所适从感,这种心理特征也随着高中不同阶段发展变化。
(一)高中不同阶段学生的总体心理特征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一之后,在学习心理方面还没有完全适应高中学习生活。但另一方面高中的学习生活给他们一种新鲜感,因此一部分同学对高中学习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希望能在高一学习阶段在知识上有所收获。但由于高中知识与初中知识之间的跨度比较大,高中知识量也增多不少,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能在高一刚入学时就得到快速提升,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遇到困难。高一学生虽然开始有意识地摆脱对家长老师的依赖,但心理成熟度依然没有达到高水平。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学生一方面不愿意轻易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一方面内心又希望老师家长能加以辅导和排解。实际上此时学生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内隐的感情波动无法通过外部表现传达给家长老师,使得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困难。
到了高二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相较于高一有所放松。一方面学生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高三阶段离自己还比较遥远,因此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知识的学习,也没有表现出对学习的高昂兴趣。另外,在高二阶段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始显现,一些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开始对学习越加用心,而另一部分同学出现了偏科和学习吃力的现象。由于这一部分后进生的学习出现了困难,其内心产生了焦虑甚至自暴自弃的想法,因此教师必须在这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困难时期加以格外关注。
进入紧张的高三学习环节,高中生的心态已经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对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与处理方式。而在学习方面,学生之间的差异已经基本固定,同时由于高三阶段面临高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因此需要教师在整个高三阶段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对重点关注对象加以深入沟通。
(二)高中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展现的心理特征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要多于在各自家庭中的时间,所以除了日常的学习经历,高中生还必须在校园中经历生活,学会与其他同学和老师相处。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性格,其相处方式也不盡相同。一些学习优异的高中生因为自身学习条件优秀,所以不免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这对与其他同学的相处不利;另一些高中生由于学习水平欠佳,因此逐渐产生自卑心理,不敢或不愿意与其他优秀的同学相处,反而自暴自弃更加自卑,或是逐渐堕落并产生严重的孤独感。这种心理状态对高中生非常不利,甚至会深刻影响成人阶段的心理健康。此外,每个同学都会与其他同学成为朋友,而在处理与异性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上,高中生的心理状态并不完全成熟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高中阶段学生的性发育发展迅速,第二性征已经出现,此时学生对异性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希望与自己心仪的异性同学接触,因此高中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恋爱问题。高中生面对与异性相处问题,一方面感到激动兴奋,另一方面也困惑不解,因此也需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在高中阶段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师与高中生的沟通技巧
高中生心理特征总体上来说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叛意识,同时思想敏感且情感内敛。因此教师必须从教育心理学出发,适时适度地引导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便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每个高中生都会经历高中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存在不同的心理变化,同时每个高中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所以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应掌握普遍性与特殊性原则。
(一)教师与高中生沟通的前期准备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意为双方通过传递信息,达到互相影响的过程,沟通达到的效果应当是双方情感上的和谐共鸣。首先,教师在尝试与学生交流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工作,只有准备工作做到位,沟通交流的过程才会成功顺畅,否则只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不利于沟通工作的开展。在与学生沟通之前,教师需要采用观察法。观察法指通过观察被观察者的外部表现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可以运用于课堂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不时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并观察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学生的反应。例如教师在上课时提问某一位同学,但学生表现出不敢说话的行为,教师及时观察后进行重点关注与诊断,发现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是因为自卑原因,害怕在课堂中回答错误而受到其他学生的嘲笑。因此,观察法是教师展开与学生沟通必要的前期工作。在高中的每个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将自己的学习生活心得记录下来,一方面是为学生自己积累高中的珍贵记忆,一方面也为教师了解学生提供文件与资料。教师可以运用文件分析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有关文件进行分析,以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这种方法有助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有的放矢地针对不同学生采取相应的沟通技巧。 (二)针对高中生不同阶段展开沟通交流
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阶段,在沟通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点。高一阶段高中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高中环境的陌生,并与其他同学的交往、老师的交往存在陌生感。这一阶段教师不妨避开与学生的正面交流,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这样一方面逐渐消除了学生的戒备心理,同时也能为教师提供研究资料,深入分析、诊断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
在高二阶段学生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但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始慢慢显现,一些后进生出现了焦虑迷茫心理,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深入访谈法进行沟通。深入访谈法要求调查者在访谈的过程中无需按照预定的问题机械提问,而被调查者也无需按照备选答案进行作答,而是就某一主题与被调查者进行自由、深入的交谈。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当中也无需加以刻意引导,以便快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而是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日常的交流。在打开学生心扉、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之后,学生自然愿意与教师分享生活学习的困惑与快乐。教师此时可以针对学生所反应的问题针对性地加以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障碍。
到了高三阶段,学生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焦虑问题,教师此时应当尽量地与每一位学生进行沟通。在沟通时应当注意场合,尽量安排单独的环境,使学生放松心情。同时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倾听并加以安慰的肢体语言,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關怀。
(三)针对不同高中生展开沟通交流
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如何针对每个学生进行沟通就需要教师运用沟通智慧,把握好与学生沟通的环节。对于内向的学生,教师应当选择一个安静但不拘谨的场合,并且在沟通中不应过于严肃,而是采取亲切的口吻,从日常生活内容入手开始进行沟通,以便缓解学生的压力。还有一部分学生属于特殊群体,他们有的可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的可能遭遇了生活当中的变故,因此这一部分学生其心理异常脆弱敏感。教师与这些学生交流时应当重点观察与关注,运用个案研究法对这组人群进行专门研究。例如班上一位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在班级中表现十分内向,此时教师应对其重点关注,必要时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学生家长沟通,并了解造成学生内向的主要原因。教师了解到学生内向是因为在单亲家庭环境中缺乏关爱且感到压抑,因此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之后进行重点关注,适时适度地与学生沟通,应当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而不是一开始就涉及与家庭等有关的问题,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敏感心理。总之与每个学生的沟通,教师应当把握普遍与特殊、适时与适度原则,顺利展开与学生的沟通。
三、小结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处于加速时期,心理特征上倾向于摆脱父母长辈的束缚,并逐渐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但仍处于成熟期前的不稳定阶段。高中生每个阶段的心理状态存在变化,同时每个学生也存在不同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师应当把握普遍与特殊原则,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适时展开与不同学生的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注意细节问题,使学生放松心态、敞开心扉,真正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达到与学生有效沟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梁月红.浅谈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心理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22.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高中学生 心理健康 沟通技巧
高中生阶段处于青春期发展的快速和质变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都得到了质的飞跃。从心理发展变化观之,高中生在这一阶段开始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促使他们独立思考与处理问题,并逐渐形成稳定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以及道德感与理智感等。因此,这一阶段对教育工作者来说相当重要,既需要教育工作者从总体上把握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也需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在高中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从而合理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针对性且有技巧性地与高中学生进行沟通。首先,在提出教师与高中生的沟通技巧之前,需要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高中生的心理特征。
一、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显得更加沉稳与成熟,但心理发展水平仍与成年人存在差别。因此高中生在面对自身的学习与生活问题时依然有无所适从感,这种心理特征也随着高中不同阶段发展变化。
(一)高中不同阶段学生的总体心理特征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一之后,在学习心理方面还没有完全适应高中学习生活。但另一方面高中的学习生活给他们一种新鲜感,因此一部分同学对高中学习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希望能在高一学习阶段在知识上有所收获。但由于高中知识与初中知识之间的跨度比较大,高中知识量也增多不少,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能在高一刚入学时就得到快速提升,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遇到困难。高一学生虽然开始有意识地摆脱对家长老师的依赖,但心理成熟度依然没有达到高水平。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学生一方面不愿意轻易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一方面内心又希望老师家长能加以辅导和排解。实际上此时学生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内隐的感情波动无法通过外部表现传达给家长老师,使得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困难。
到了高二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相较于高一有所放松。一方面学生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高三阶段离自己还比较遥远,因此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知识的学习,也没有表现出对学习的高昂兴趣。另外,在高二阶段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始显现,一些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开始对学习越加用心,而另一部分同学出现了偏科和学习吃力的现象。由于这一部分后进生的学习出现了困难,其内心产生了焦虑甚至自暴自弃的想法,因此教师必须在这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困难时期加以格外关注。
进入紧张的高三学习环节,高中生的心态已经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对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与处理方式。而在学习方面,学生之间的差异已经基本固定,同时由于高三阶段面临高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因此需要教师在整个高三阶段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对重点关注对象加以深入沟通。
(二)高中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展现的心理特征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要多于在各自家庭中的时间,所以除了日常的学习经历,高中生还必须在校园中经历生活,学会与其他同学和老师相处。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性格,其相处方式也不盡相同。一些学习优异的高中生因为自身学习条件优秀,所以不免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这对与其他同学的相处不利;另一些高中生由于学习水平欠佳,因此逐渐产生自卑心理,不敢或不愿意与其他优秀的同学相处,反而自暴自弃更加自卑,或是逐渐堕落并产生严重的孤独感。这种心理状态对高中生非常不利,甚至会深刻影响成人阶段的心理健康。此外,每个同学都会与其他同学成为朋友,而在处理与异性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上,高中生的心理状态并不完全成熟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高中阶段学生的性发育发展迅速,第二性征已经出现,此时学生对异性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希望与自己心仪的异性同学接触,因此高中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恋爱问题。高中生面对与异性相处问题,一方面感到激动兴奋,另一方面也困惑不解,因此也需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在高中阶段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师与高中生的沟通技巧
高中生心理特征总体上来说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叛意识,同时思想敏感且情感内敛。因此教师必须从教育心理学出发,适时适度地引导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便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每个高中生都会经历高中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存在不同的心理变化,同时每个高中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所以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应掌握普遍性与特殊性原则。
(一)教师与高中生沟通的前期准备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意为双方通过传递信息,达到互相影响的过程,沟通达到的效果应当是双方情感上的和谐共鸣。首先,教师在尝试与学生交流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工作,只有准备工作做到位,沟通交流的过程才会成功顺畅,否则只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不利于沟通工作的开展。在与学生沟通之前,教师需要采用观察法。观察法指通过观察被观察者的外部表现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可以运用于课堂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不时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并观察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学生的反应。例如教师在上课时提问某一位同学,但学生表现出不敢说话的行为,教师及时观察后进行重点关注与诊断,发现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是因为自卑原因,害怕在课堂中回答错误而受到其他学生的嘲笑。因此,观察法是教师展开与学生沟通必要的前期工作。在高中的每个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将自己的学习生活心得记录下来,一方面是为学生自己积累高中的珍贵记忆,一方面也为教师了解学生提供文件与资料。教师可以运用文件分析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有关文件进行分析,以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这种方法有助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有的放矢地针对不同学生采取相应的沟通技巧。 (二)针对高中生不同阶段展开沟通交流
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阶段,在沟通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点。高一阶段高中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高中环境的陌生,并与其他同学的交往、老师的交往存在陌生感。这一阶段教师不妨避开与学生的正面交流,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这样一方面逐渐消除了学生的戒备心理,同时也能为教师提供研究资料,深入分析、诊断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
在高二阶段学生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但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始慢慢显现,一些后进生出现了焦虑迷茫心理,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深入访谈法进行沟通。深入访谈法要求调查者在访谈的过程中无需按照预定的问题机械提问,而被调查者也无需按照备选答案进行作答,而是就某一主题与被调查者进行自由、深入的交谈。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当中也无需加以刻意引导,以便快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而是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日常的交流。在打开学生心扉、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之后,学生自然愿意与教师分享生活学习的困惑与快乐。教师此时可以针对学生所反应的问题针对性地加以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障碍。
到了高三阶段,学生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焦虑问题,教师此时应当尽量地与每一位学生进行沟通。在沟通时应当注意场合,尽量安排单独的环境,使学生放松心情。同时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倾听并加以安慰的肢体语言,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關怀。
(三)针对不同高中生展开沟通交流
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如何针对每个学生进行沟通就需要教师运用沟通智慧,把握好与学生沟通的环节。对于内向的学生,教师应当选择一个安静但不拘谨的场合,并且在沟通中不应过于严肃,而是采取亲切的口吻,从日常生活内容入手开始进行沟通,以便缓解学生的压力。还有一部分学生属于特殊群体,他们有的可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的可能遭遇了生活当中的变故,因此这一部分学生其心理异常脆弱敏感。教师与这些学生交流时应当重点观察与关注,运用个案研究法对这组人群进行专门研究。例如班上一位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在班级中表现十分内向,此时教师应对其重点关注,必要时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学生家长沟通,并了解造成学生内向的主要原因。教师了解到学生内向是因为在单亲家庭环境中缺乏关爱且感到压抑,因此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之后进行重点关注,适时适度地与学生沟通,应当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而不是一开始就涉及与家庭等有关的问题,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敏感心理。总之与每个学生的沟通,教师应当把握普遍与特殊、适时与适度原则,顺利展开与学生的沟通。
三、小结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处于加速时期,心理特征上倾向于摆脱父母长辈的束缚,并逐渐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但仍处于成熟期前的不稳定阶段。高中生每个阶段的心理状态存在变化,同时每个学生也存在不同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师应当把握普遍与特殊原则,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适时展开与不同学生的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注意细节问题,使学生放松心态、敞开心扉,真正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达到与学生有效沟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梁月红.浅谈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心理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