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登上讲台的那一刻开始,自己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探索、创新,力争做到高效课堂,把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随着教育的改革,近几年的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是自己有了目标,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与此同时,学校也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平台,从“构建初中高效课堂”课题小组的成立到如今,真是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探索,獻计献策,围绕“高效课堂”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在一步步提高,课堂也由原来的“低效”到“有效”到现在的“高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完善课堂,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现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
一、做好课堂的前沿工作——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使课堂高效,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首先备课标,因为课标是上课的依据,应该改变只看教材不看课标的不良习惯,应该把课标熟记于心;其次备教材,教材是师生进行共同学习的平台,老师要配合各种资源,并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重难点了解的历历在目,力求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再次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因为教学总是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在课间应多与学生平等亲切地交流,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因此说“备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仅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做到一丝不苟,备学生更要心细,要掌握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争取做到让每位学生都有兴趣,有收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而又精心的备课,才能把握好课堂中的分分秒秒,为高效课堂做好准备。
二、打好课堂这一战场——上课
上好每节课,尤其是音乐课,突出每个实验阶段的不同内容,旨在保证学生音乐知识的渐进和衔接。一部交响曲,一部歌舞剧,可谓是一个博大的情感海洋,一堂音乐课即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音乐教师要用自己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情感,把教学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在音乐美中陶冶情操。要想达到高效的课堂,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1.要关注学生的动态。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改,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教唱《走进西藏》时,结合我校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插图、投影,先让学生了解西藏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再欣赏藏族的民间舞蹈,让学生对藏族的文化及音乐有了深刻印象后,再学习歌曲,只有真正了解才能激发兴趣,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快。
2、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
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首先课堂语言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要抑扬顿挫,要风趣幽默。这需要教师自己的感情投入,要进入角色,眼睛有神、动作有力,课堂要像相声演员那样设计些“包袱”,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学习。如果仅用某一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听觉、视觉上的疲劳,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在课堂活动中遵循这个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高效课堂。
3、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个体差异不同,我们的教学要有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美国人乔以斯说:“没有一种模式为适合所有的学习类型或学习风格而设计的”。因为不同学科的课,结构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同一学科,不同类型的课,结构也不一样,还有的教学目标不一样,教学设计的内容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技巧。我们老师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及教材的内容目的,才有不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不拘一格,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拘泥于某种形式而随意乱搬乱套,不能把课堂教学固定在某一固定不变的模式里,应该对症下药,将各种积极有效的要素组成最佳组合,以发挥课堂教学的应有效应。
4、要传授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音乐课,要传授一些方法,如在学习有关大合唱中的分“声部”知识时,很多同学会问:“《黄河大合唱》中分声部唱法,产生原理是什么?”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倡导学生运用自己所知道的乐理知识去讨论各种音乐现象的特点,这样不但知识得到了深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
总之,课堂45分钟分分必争,分配好时间,提高学生兴趣。在整堂课中还要多用“相信你,一定行”,“你是最棒的”,“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掌声,喝彩声融入课堂中,让学生“乐着学,学着乐,”整个课堂,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在互动中,学好新知,巩固旧知,环环相扣。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新知,彻底改变以前的“老师厌教,学生厌学”的不良现象。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还应借助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思维,增加学生想象力。上课做到要真动、全动、互动,真正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高效的课堂。
三、抓好最后一个环节——反思
精心的备课,用心的上课中,总免不了还是有些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再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方法,对症下药、完善自我、完善课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之间要互换信息,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不足,共同总结,“集思广益”。同时,要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找出上课过程中的不足,给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避免重复性错误的发生,为备课又提供了新的素材。
让我们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一、做好课堂的前沿工作——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使课堂高效,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首先备课标,因为课标是上课的依据,应该改变只看教材不看课标的不良习惯,应该把课标熟记于心;其次备教材,教材是师生进行共同学习的平台,老师要配合各种资源,并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重难点了解的历历在目,力求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再次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因为教学总是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在课间应多与学生平等亲切地交流,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因此说“备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仅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做到一丝不苟,备学生更要心细,要掌握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争取做到让每位学生都有兴趣,有收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而又精心的备课,才能把握好课堂中的分分秒秒,为高效课堂做好准备。
二、打好课堂这一战场——上课
上好每节课,尤其是音乐课,突出每个实验阶段的不同内容,旨在保证学生音乐知识的渐进和衔接。一部交响曲,一部歌舞剧,可谓是一个博大的情感海洋,一堂音乐课即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音乐教师要用自己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情感,把教学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在音乐美中陶冶情操。要想达到高效的课堂,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1.要关注学生的动态。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改,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教唱《走进西藏》时,结合我校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插图、投影,先让学生了解西藏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再欣赏藏族的民间舞蹈,让学生对藏族的文化及音乐有了深刻印象后,再学习歌曲,只有真正了解才能激发兴趣,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快。
2、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
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首先课堂语言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要抑扬顿挫,要风趣幽默。这需要教师自己的感情投入,要进入角色,眼睛有神、动作有力,课堂要像相声演员那样设计些“包袱”,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学习。如果仅用某一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听觉、视觉上的疲劳,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在课堂活动中遵循这个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高效课堂。
3、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个体差异不同,我们的教学要有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美国人乔以斯说:“没有一种模式为适合所有的学习类型或学习风格而设计的”。因为不同学科的课,结构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同一学科,不同类型的课,结构也不一样,还有的教学目标不一样,教学设计的内容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技巧。我们老师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及教材的内容目的,才有不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不拘一格,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拘泥于某种形式而随意乱搬乱套,不能把课堂教学固定在某一固定不变的模式里,应该对症下药,将各种积极有效的要素组成最佳组合,以发挥课堂教学的应有效应。
4、要传授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音乐课,要传授一些方法,如在学习有关大合唱中的分“声部”知识时,很多同学会问:“《黄河大合唱》中分声部唱法,产生原理是什么?”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倡导学生运用自己所知道的乐理知识去讨论各种音乐现象的特点,这样不但知识得到了深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
总之,课堂45分钟分分必争,分配好时间,提高学生兴趣。在整堂课中还要多用“相信你,一定行”,“你是最棒的”,“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掌声,喝彩声融入课堂中,让学生“乐着学,学着乐,”整个课堂,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在互动中,学好新知,巩固旧知,环环相扣。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新知,彻底改变以前的“老师厌教,学生厌学”的不良现象。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还应借助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思维,增加学生想象力。上课做到要真动、全动、互动,真正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高效的课堂。
三、抓好最后一个环节——反思
精心的备课,用心的上课中,总免不了还是有些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再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方法,对症下药、完善自我、完善课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之间要互换信息,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不足,共同总结,“集思广益”。同时,要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找出上课过程中的不足,给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避免重复性错误的发生,为备课又提供了新的素材。
让我们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