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主体性教学法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x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已经为广大教师接受,顽固地坚守传统教法的老师已不多见,但在实施主体性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着操作程序模糊的困惑。不少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走“满堂灌”或“满堂问”的老路,存在着“想归想、说归说、做归做”数者难以协调统一的情况,为此,我想结合新课标理念我自己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谈一谈高中语文主体性教学法。
  
  一、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突出其主体性
  
   主体性是以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具体指的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并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活其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主动参与,以自身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体验和感受历史过程、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为特征,以促进主体认知、情感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的课堂实践。
  (一)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来突出学生主体性,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铭记在心。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经过努力获取的知识才能记得清而且长久难忘。
  (二)通过相互讨论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我们知道,一个人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后仍是一个苹果,但是每人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就变两种或多种思想,而且在交换讨论中,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或问题)的认识。
  (三)通过分组活动突出学生主体性,分组讨论可以发挥群体优势,相互问可以学习,借鉴,取长补短,而且有一定的竞争性。
  (四)通过启发教学来突出学生主体性。古人说:“不愤不悱,不启不发”。通过教师的相机点拔,可以架接学生的思维通道,从而避免学生因为找不到问题的解答途径而丧失信心。
  (五)通过引导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教师“教”的目的是要学生能够借助所学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因此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二、师生在主体性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主导并不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为主体也不是始终由学生单方面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活动起来,以活动促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做到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这需要教师尊重学习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考、动手操作、平等做人的权利以及自由发展的空间还给学生,同时创设有利于学生主体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活动,落实“双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并及时反馈自主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使之感受到一种成功体验。教师要不断引导帮助,鼓励学生,从而使学生各方面得到最佳发展。作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则要积极主动参与,虚心接受老师的引导,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未知的东西,举手发言,质疑解难,不断开拓进取,从而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一)科学制定目标:要符合教与学的实际,体现主体性教学宗旨;
  (二)动态处理教材:要求寻找最佳切入口,发展创新思维,具体从四方面入手 a、找准突破口;b、对教材内容再创造;c、换一种角度思考教材中的结论;d、对教材内容重组,比较优劣。
  (三)灵活调控课堂:注意学生情绪反应,关注课堂气氛变化,以便及时调控。
  (四)合理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消化吸收并能迁移拓展。
  
  三、以设问导学式和课堂讨论式来实现主体性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拘泥于某种教学策略,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为主旨,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创造和采用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教学与模式,如设问导学式、课堂讨论式、合作学习式、分组活动式等。
  (一)设问导学式
  设问导学式即教师提出预定的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上积极思维回答老师的问题,借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形式,它是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运用设问导学的方法,从而导入新课、学习、巩固、小结等环节都体现问题式教学的特征,它的基本要求是课堂教学问题化、问题设计科学化、解决问题民主化,它所追求的境界是学生自主答问。 这种模式的操作程序,大致为提出问题——阅读思考——检查调控——归纳整理——强化巩固——当堂达标。具体来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每节课的知识结构及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逐一揭示课堂设计的学习问题,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并亲自领悟其中的道理,去饱尝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控学习进程,然后检查学习情况,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形成正确答案,为确保知识点、能力点的落实,再进行强化训练,直至当堂达标。
  (二)课堂讨论式
  课堂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操作程序大致分为如下几步:
  1、指导自学。让学生在了解和熟悉教材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进入主动思维状态。
  2、学生质疑。由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对一些感兴趣或弄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提问,而对学生忽视的一些重点问题,则由老师启发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作为讨论的内容。
  3、课堂讨论。这是一堂课的关键所在,讨论由老师或学生拟定,讨论时要注意:(1)讨论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2)讨论要有恰当的组织形式。(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课堂讨论的关键所在。
其他文献
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一、鼓励学生“我会学”     “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累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
期刊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于多数人都认为“枯燥乏味、教者难教、学者无趣”的数学来说尤显重要。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有了“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主动地探索发现生活中数学的奥秘。下面就我的教学经验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趣”之法。    一、故事激趣法    “爱听故事”,“爱看动画”可以说是每个小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适时地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力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合作交流,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问题是探究的发端,学会提问是探究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则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善
期刊
内容摘要:“举一反三”指举出一件事,就可以触类旁通,类举出许多同类的事理来。用在教学中,即通过开导、启发的方法教会学生经常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顺着自己的思路解决问题,逐渐做到一通百通。老师讲例子,讲方法,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多动脑,多思考。  关键词:举一反三 高中语文 主人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
期刊
历史是一门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学科,如果我们只注重了它深刻的一面而忽视了它丰富多采的一面,只注重了它严肃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生动活泼的一面,则往往会使学生对历史产生退缩、畏难、回避的情绪,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充分调动各种有效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而创设学习历史的情境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必要手段。那么,如何营造积极的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行
期刊
“情境教学”是以研究学生心理着眼,从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着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启发式教学。它的特点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生动活泼的情境作为揭示事物内在本质、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寓深刻的教育于良好的情境之中。教师的工作是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意志,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寻求正确结论,以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的目的。本人以物理教学为例,归纳一些情
期刊
多媒体计算机的集成性和控制性,信息媒体的多元化、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它具有突破时空,增加范围,扩大容量的特点,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并借助声、光、电、形、色、图的神奇配合,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全脑开发、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有效途径。从教学方式或手段来看,它有别于传统教学。它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
期刊
一、在化学教学中贯彻全面发展原则    全面发展原则也可称为目的性和方向性原则,因为它规定了化学教学的目的和方向。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负有为社会培养优良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的双重任务。  全面发展原则有时被称为教育性原则。因为广义的教育,包括知识技能教育、智能发展和思想品质教育等三个方面,而“全面发展”包括了这三方面的内容。要贯彻实行全面发展原则,在当前要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升学
期刊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兴趣时,他就把自己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和趋向于某种事物上,同时也对该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各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完成课的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进行目的性教育    兴趣与一个人的追求有关,追求是人们用积极行动经过努力争取达到的某种目的,练习有明确的需要,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