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预后分析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om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理参数的关系及预后分析。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湖南省脑科医院急诊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分为时限正常组(≤110 ms,NG组)和时限延长组(>110 ms,EG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病理参数间的差异,分析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急性心肌梗死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入组患者134例,EG组73例,NG组61例。EG组血浆中N-末端脑钠肽前体(N-proBNP)水平显著高于NG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NG组(P<0.05),且EG组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血浆中的N-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981,P<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979,P<0.001)。EG组Killip心功能分级Ⅰ级患者占比少于NG组(P<0.05),Ⅱ级与Ⅲ级患者占比明显多于NG组(P<0.05),两组中Ⅳ级患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组患者恶性心血管事件(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心源性死亡、再梗死率及总发生率)发生率明显高于NG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浆N-proBNP升高、LVEF下降、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延长、高Killip心功能分级均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EG患者较NG患者心功能更差,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miR-33的变化,分析miR-33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AFLD患者(NAFLD组)、于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T2DM组)、伴NAFLD的T2DM患者(NAFLD合并T2DM组),各25例。收集研究对象的
目的探讨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技术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科收治的合并有胆汁性肝硬化的89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常规手术组,B组为应用输尿管硬镜、钬激光技术组,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手术时间较A组少[(302.6±96.7)min vs (349.2±105.6)min,P<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源性小细胞外囊泡(sEV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并培养人脐带MSCs,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MSCs源性sEVs。采用Nanosight分析sEVs粒径,透射电子显微镜下鉴定sEVs形态;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EVs表面标志物CD9、CD81和CD63蛋白的表达。取48只SPF级7周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颅内动脉瘤(IA)破裂危险因素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6例IA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通过CTA后处理图像分析动脉瘤形态学参数:数目、位置、形态、最大径、瘤体高度/瘤颈宽度、瘤体最大径/近端载瘤动脉直径、血流入射角。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IA破裂的形态学危险因素,并绘制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血清胱抑素C(CC)水平影响,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9例疑诊OSAS的CHF患者,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标准,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呼吸暂停)和对照组(无呼吸暂停),观察组分为轻中度、重度两组,入院后收集左室射血分数(LVEF)、N端前脑钠素(NT-proBNP)及CC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CHF合
目的探讨HEART评分联合心肌梗死三项床旁检测在急诊胸痛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急诊胸痛患者310例,入院时均进行了HEART评分评估,并检测了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310例患者中,最终确诊为心源性胸痛患者232例,非心源性胸痛患者78例;心源性胸痛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
目的比较不同眼内灌注液对视网膜组织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取人角膜内皮细胞(HCEC)、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和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分为正常对照组、平衡盐灌洗液(BSS)组和复方电解质眼内灌注液(CEIIS)组,分别在含体积分数10%DMEM/F12培养基、BSS和CEIIS中培养12、24、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培养细胞的增生A值;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目的探讨甲状腺摄碘率和99Tcm显像与Graves甲亢131I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Graves甲亢患者,按甲状腺24 h摄碘率分为A组(≤50%)、B组(50%~80%)、C组(≥80%),按照摄碘率曲线趋势分为高峰前移组(6 h/24 h摄碘率比值>1)和无高峰前移组(6 h/24 h摄碘率比值≤1),根据甲状腺99Tcm显像质量分为1组(≤30 g)、2组(30~60 g)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T2DM患者160例(T2DM组),其中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4例,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6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25-(OH)D3水平,采用Pearson相
目的采用结构拼图观察糖尿病患者全视网膜光凝(PRP)前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NP)的变化,探讨PRP对SNP的损伤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9年4—11月纳入拟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PRP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Ⅳ期的患者57例114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水平-垂直激光组和垂直-水平激光组。其中水平-垂直激光组29例29眼,光凝顺序为颞侧-鼻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