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水彩画的飞速发展、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自水彩画传人中国到10届全国美展,中国水彩队伍不断壮大,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水彩画从工具材料、技法、观念、语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变化。而很多人对水彩的认识和了解还是停留在“轻音乐”、“小品”的层面上。
水彩专业教学应该客观地重新全面分析新形势下的中国水彩,更新观念,准确、客观把握当代中国水彩的发展方向。这样使学生对于中国水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确定明确的学习方向。
当代水彩的多元化发展,打破单一的水彩风格。水彩教学更应该为打开视野学习水彩新观念、语言、技术。同时向其他艺术形式学习精髓,使学生有勇气开拓创新,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
一、题材的重新定位
很多人一提到水彩就会想到小幅静物、风景写生,认为这就是水彩艺术的全部。由于水彩工具材料运用比较方便,所以在初学绘画的时候大多以水彩作为练习色彩的工具,并且没有对水彩艺术做全面的讲解,使得学生对水彩的认识很浅薄。
随着中国水彩画的多元化发展,水彩创作的内容、题材也有很大的发展,由侧重静物、风景等小题材、小画幅的短期作业向长期大型创作、长期作业发展。中国水彩的多元化面貌需要我们在水彩教学中重新审视创作题材的定位。由于很多学生对水彩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老的观念中,所以导致作品普遍带有小品性与习作性强的特点。学生需要最优秀、最前沿的水彩教材,现在很多学生还在使用10年前甚至更早的教材,这对水彩画的教学发展是很不利的。要摆脱这样的局面必须给学生新的认识,全面地分析中国水彩现状,引导学生重新定位水彩创作方向。
二、观念、语言的转变
水彩画,从画些抒情小品到表现重大社会内容的主题性创作,从只画些花卉、风景,到有深入刻画人物形象的大型创作,大大丰富了水彩画认知世界、把握世界的能力,这是百年水彩画的重大进步。
中国水彩画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这不仅是因为国画艺术的影响,代代相传的思想行为方式、艺术形态、文化共同的心理习惯等,都使中国水彩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中国水彩的发展在保持其精髓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中西方文化艺术的营养,在继承、融合、创新中进步。在此應保持水彩的优势,深入地、全面地对其它绘画艺术的特点进行研究,避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流于表面形式,我们要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去学习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创作观;从“形神论”中去理解外部现象和内在精神的关系。
从国画中吸收“神韵”,从版画中学习“形式”,从西方各艺术形式上吸收精髓的观念、语言、技巧来发展水彩,融会贯通、不断创新。
水彩队伍的发展壮大,绘画语言形式也发展的多种多样,水彩画家通过发挥自身特点继承、吸收、融合、创新打造出全新的水彩艺术风格。水彩专业学生不能把眼光只停留在水彩这个圈子里面,要大胆吸收国画、油画、版画等艺术的精髓,但不能不加选择地一味照搬,既要突破思想从艺术层面上去认识水彩,又要把握水彩自身特点,发挥水彩语言的魅力。教师更应正确与灵活多样的启发、引导与鼓励,使学生开拓思维,广泛借鉴融合,大胆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和丰富水彩作品的个性艺术语言。
三、材料的更新
材料的发展和进步,成为水彩艺术的发展的有力保障,同时水彩画发展的多元化也对水彩材料发展提出要求。
早期水彩画纸和颜料大都是国产的也有少量进口纸,纸的克数比较小、不易修改反复刻画、保存时间长了会淡淡变黄;颜料色彩饱和度不够、耐久性差等都制约着水彩画的发展。很多画家苦于一纸难求,同时也给水彩的品味造成了一定影响。随着中国水彩画队伍的发展壮大,来自国外的优质纸张和颜料也越来越多,国内的技术也不断提高,从纸张到颜料品质都越来越好,还出现了很多媒介材料,牛胆汁、各种胶、底料、遮挡液等。这些优质材料为水彩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还记得遮挡液出现之前,很多水彩画家,包括教科书上都使用过透明胶带,将透明胶带剪成各种需要的形状,粘在要留白的位置,留出需要的亮部。
同时,水彩的多元化发展对水彩的工具材料提出一些要求,画家想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念,必须要面对材料这一关。很多时候只有特定的材料才能实现艺术家的语言。并且不同材料可以开拓出一批全新的艺术效果。
四、技术的发展
水彩材料技法运用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有人认为水彩就应原汁原味;有人认为谁想发展就要敢于突破。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了解这些材料技法的独特之处。谈技术似乎有点老套,但是技术是一个画家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技术直接决定艺术家的定位,水彩界的技术发展之快是相当惊人的,多元化的氛围下,各种各样的技术也随之出现。例如著名水彩画家赵云龙、陶世虎、关维兴等他们扎实的造型集色彩功底,他们的作品不浮华,不流于形式,每张作品都值得好好学习。
所以在教学上要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水彩各种技术,扎扎实实完成每一张作品,认真系统研究每位画家不同风格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学习。
总之,水彩画学习应该是全方位的,从观念、语言、技巧等多方面学习,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种绘画艺术的学习,从中吸收精髓,探索水彩画语言,在多元化发展的水彩画环境中寻找合适的土壤。中国水彩多元化发展的环境里,教学观念应得到科学的调整,教师应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了解新观念、语言、技巧,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广泛借鉴融合,大胆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和丰富水彩作品的个性艺术语言。
水彩专业教学应该客观地重新全面分析新形势下的中国水彩,更新观念,准确、客观把握当代中国水彩的发展方向。这样使学生对于中国水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确定明确的学习方向。
当代水彩的多元化发展,打破单一的水彩风格。水彩教学更应该为打开视野学习水彩新观念、语言、技术。同时向其他艺术形式学习精髓,使学生有勇气开拓创新,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
一、题材的重新定位
很多人一提到水彩就会想到小幅静物、风景写生,认为这就是水彩艺术的全部。由于水彩工具材料运用比较方便,所以在初学绘画的时候大多以水彩作为练习色彩的工具,并且没有对水彩艺术做全面的讲解,使得学生对水彩的认识很浅薄。
随着中国水彩画的多元化发展,水彩创作的内容、题材也有很大的发展,由侧重静物、风景等小题材、小画幅的短期作业向长期大型创作、长期作业发展。中国水彩的多元化面貌需要我们在水彩教学中重新审视创作题材的定位。由于很多学生对水彩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老的观念中,所以导致作品普遍带有小品性与习作性强的特点。学生需要最优秀、最前沿的水彩教材,现在很多学生还在使用10年前甚至更早的教材,这对水彩画的教学发展是很不利的。要摆脱这样的局面必须给学生新的认识,全面地分析中国水彩现状,引导学生重新定位水彩创作方向。
二、观念、语言的转变
水彩画,从画些抒情小品到表现重大社会内容的主题性创作,从只画些花卉、风景,到有深入刻画人物形象的大型创作,大大丰富了水彩画认知世界、把握世界的能力,这是百年水彩画的重大进步。
中国水彩画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这不仅是因为国画艺术的影响,代代相传的思想行为方式、艺术形态、文化共同的心理习惯等,都使中国水彩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中国水彩的发展在保持其精髓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中西方文化艺术的营养,在继承、融合、创新中进步。在此應保持水彩的优势,深入地、全面地对其它绘画艺术的特点进行研究,避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流于表面形式,我们要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去学习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创作观;从“形神论”中去理解外部现象和内在精神的关系。
从国画中吸收“神韵”,从版画中学习“形式”,从西方各艺术形式上吸收精髓的观念、语言、技巧来发展水彩,融会贯通、不断创新。
水彩队伍的发展壮大,绘画语言形式也发展的多种多样,水彩画家通过发挥自身特点继承、吸收、融合、创新打造出全新的水彩艺术风格。水彩专业学生不能把眼光只停留在水彩这个圈子里面,要大胆吸收国画、油画、版画等艺术的精髓,但不能不加选择地一味照搬,既要突破思想从艺术层面上去认识水彩,又要把握水彩自身特点,发挥水彩语言的魅力。教师更应正确与灵活多样的启发、引导与鼓励,使学生开拓思维,广泛借鉴融合,大胆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和丰富水彩作品的个性艺术语言。
三、材料的更新
材料的发展和进步,成为水彩艺术的发展的有力保障,同时水彩画发展的多元化也对水彩材料发展提出要求。
早期水彩画纸和颜料大都是国产的也有少量进口纸,纸的克数比较小、不易修改反复刻画、保存时间长了会淡淡变黄;颜料色彩饱和度不够、耐久性差等都制约着水彩画的发展。很多画家苦于一纸难求,同时也给水彩的品味造成了一定影响。随着中国水彩画队伍的发展壮大,来自国外的优质纸张和颜料也越来越多,国内的技术也不断提高,从纸张到颜料品质都越来越好,还出现了很多媒介材料,牛胆汁、各种胶、底料、遮挡液等。这些优质材料为水彩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还记得遮挡液出现之前,很多水彩画家,包括教科书上都使用过透明胶带,将透明胶带剪成各种需要的形状,粘在要留白的位置,留出需要的亮部。
同时,水彩的多元化发展对水彩的工具材料提出一些要求,画家想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念,必须要面对材料这一关。很多时候只有特定的材料才能实现艺术家的语言。并且不同材料可以开拓出一批全新的艺术效果。
四、技术的发展
水彩材料技法运用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有人认为水彩就应原汁原味;有人认为谁想发展就要敢于突破。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了解这些材料技法的独特之处。谈技术似乎有点老套,但是技术是一个画家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技术直接决定艺术家的定位,水彩界的技术发展之快是相当惊人的,多元化的氛围下,各种各样的技术也随之出现。例如著名水彩画家赵云龙、陶世虎、关维兴等他们扎实的造型集色彩功底,他们的作品不浮华,不流于形式,每张作品都值得好好学习。
所以在教学上要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水彩各种技术,扎扎实实完成每一张作品,认真系统研究每位画家不同风格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学习。
总之,水彩画学习应该是全方位的,从观念、语言、技巧等多方面学习,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种绘画艺术的学习,从中吸收精髓,探索水彩画语言,在多元化发展的水彩画环境中寻找合适的土壤。中国水彩多元化发展的环境里,教学观念应得到科学的调整,教师应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了解新观念、语言、技巧,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广泛借鉴融合,大胆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和丰富水彩作品的个性艺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