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慈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慈善事业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慈善事业无论在慈善意识、政府角色、慈善组织、激励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从市场经济的视角去探索其慈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改善不足,促进我区慈善事业的健康、有序地发展,使之真正发挥扶危济贫、协调社会发展的功能。
关键词:广西 慈善事业 市场经济 问题与对策
A study about philanthropy in Guangxi base on the view of market economy
LIANG, Xiu-yuan 1 CHEN,Shu-chao2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530006, China )
Abstract: Charity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s, and philanthrop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Guangxi is a combination of " old, little, edge, hill, poor ", its philanthropy has many problems in charitable consciousness, the government role, charity organizations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Explor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arities’ development in the view of market economy will be useful to improve insufficient, promote the philanthropy to develop healthily and orderly, and make it display the functions of helping to the relief of human and coordinating social development indeed.
Key Words: Guangxi; philanthrop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market economy
发展慈善事业,有助于新形势下调节利益分配、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慈善事业在保障和改善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居民、受灾群众、困境儿童等群体的基本生活起重大作用。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广西目前农村贫困人口为1012万人。对于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广西,慈善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要“救急”,更要“治本”。
一、慈善与慈善事业的概念
在英语中,“慈善”一词有两个对应的词,一是charity,另一个是philanthropy。Charity更强调针对穷人或困难群体的帮助和救济,而philanthropy则不限于仅仅帮助穷人,它有博爱的意思。“慈善”一词原是佛教用语,其原意为慈悲为怀、广种善果。我国古人也早有对慈善的内涵做过相关描述。“慈”是指长辈对晚辈的爱,引申为怜爱的意思。在孔颖达疏的《左传》中说:“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物也。”又说:“慈谓爱之深也”。许慎的《说文解字》也解释道:“慈,爱也”,“上爱下日慈”。“善”的本义是“吉祥、美好”,《说文解字》解释道:“善,吉也”。后来引申为和善、亲善、友好,如《管子·心术下》中所说:“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如戈兵”即是此意[1]。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慈善”指的是慈爱、善良、仁慈、富有同情心。
慈善事业即“社会广泛参与、慈善组织运作,由慈善募捐、项目实施、志愿服务、政策法规等要素组成连续、系统的社会慈善活动体系”[2]。 慈善事业是一种公益事业,同时也是社会的第三次分配,具有无偿性、双方无利益关系的特征。慈善行为是人们自愿实施的、不索取经济回报的行为,民间公益团体或公益组织则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平台,社会成员的资源捐献是慈善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些特点决定了慈善事业与政府机构组织的社会救助事业的本质区别。它不仅是扶危济困、安老助幼的良药,也是梳理社会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 市场经济体制下广西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具有悠久的慈善事业传统。从汉唐时期的寺院救济到明末清初同善会、广仁会、同仁会等民间慈善团体的出现,表明了我国慈善事业的源远流长。1994年4月,中华慈善总会依法登记成立,标志着有着悠久传统的中华慈善事业重生,自此我国的慈善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广西慈善总会作为中华慈善总会的会员而成立也意味着广西的慈善事业重现生机。近年来,广西的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据广西自治区民政厅2012年度慈善组织工作会议的报告,“2011年,广西慈善公益事业共募集款物2.23亿元,实施的公益项目达到3500多个,受益人数超过20万人”。然而,在经济与社会转型过程中,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西慈善事业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
(一)社会成员慈善意识不强
慈善社会化必须以慈善意识的内化为基础。美国的慈善活动之所以遍布美国乃至全球各个角落,是因为其国民具有强烈的慈善意识,认为慈善不仅仅是富人的义务,而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目前,广西各阶层社会成员慈善意识较弱,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志愿活动较少。就在校大学生而言,一般只在三月的“雷锋月”参加志愿活动,如扫大街、植树、到养老院探望老人等。当日活动过后,又要等到第二年的“雷锋月”了,志愿活动只是走过场,缺乏持续性。二是不知如何捐助。捐助的方式可以是捐款,也可捐物。一般情况下,大家只会把钱投进募捐箱。例如,把钱投进超市、商场或药店内的募捐箱。又或者,当有大灾难或者大事情发生时,各政府机构、社区、学校或其他社会组织等会举行相应的募捐活动,这种情况下募捐效果比较明显。然而,当没有大灾难的时候,大家却不知如何捐助。目前,广西全区各县(市、区)民政局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均设有捐赠接收机构,捐赠衣物的公民、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可就近到当地捐赠接收站捐赠食物。实际上,很多人不知道这些捐赠接收站在哪里。三是认为慈善只是有钱人的专利。广西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潜在地使物质的追求成为众多人的首要目标,而忽视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二)政府角色的定位不明确
慈善事业是民营社会性救助事业,所以慈善组织应该享有充分的独立性。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存在很多半官方的慈善法人,如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表面上是民营性质的慈善组织,却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和倾斜。广西出现类似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制度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合法的慈善机构登记注册要挂靠一个业务主管单位,导致官办慈善现象更加严重,同时也导致民间慈善团体登记存在诸多困难。在市场化体制下,慈善组织在法制框架下运行,政府通过税收政策鼓励社会办慈善,并出台相关法律支持慈善组织。政府与慈善组织之间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也是一种合作关系[3]。政府对慈善组织实行严格的“双重管理”制度,即要求除了找到一个政府机关或者党政部门作为“业务主管”之外,还必须在民政部门登记,尽管有助于慈善组织规范运行,但在更大程度上造成政府对慈善组织的过多干预,影响慈善事业的自主性发展。
(三)慈善组织内部治理不够严谨
广西目前的民间组织主要有三种:一是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二是依据《基金会管理办法》(1988)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基金会,三是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8)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而从事慈善事业的主要是广西慈善总会和具有慈善性质的基金会。慈善组织内部治理不科学主要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慈善组织行政化问题。这与慈善组织缺乏独立的法人地位有很大关系。业务主管机关对慈善组织的事务享有很大的权力,尤其是选举与任免、工作调动、职称评定、组织机构内部的调整方面,慈善法人中的权利制约机制失效。二是权力导致腐败,公信力不足。绝对权力绝对产生腐败,这句话不但适用于政治领域,也同样适用于社会公益领域。市场经济体制中,充分竞争是有效配置资源的最佳手段。由于缺乏竞争,官办慈善机构往往优先募集到资金,绝对的优越性容易导致这些慈善机构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低下。另外,慈善机构必须要有主管单位,这使得其容易受到上级主管者的干预,不排除会出现行政指令挪用款项的现象。善款的来源、运用和去向等信息不透明,导致慈善机构和捐助活动的公信力不足。
(四)激励机制不足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慈善机构成功募集的慈善资金催化剂,包括直接激励(政府资助)和税收优惠。关于税收激励机制,理论界有种说法是:一个成熟的社会都会给予公民和企业两种选择:公民和企业可以将自己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税收交给政府,然后通过“税收—财政—公共支出”的途径用于公益事业或者福利事业;同时,公民和企业也可以将自己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捐款捐献给慈善事业,通过“社会捐款—慈善基金—慈善事业”的途径用于公益事业或福利事业。[4]目前,广西本土还没有针对慈善事业特别激励的专门办法,主要还是国家颁布的适用性法律,如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还得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则规定: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超过部分仍需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此外,享受全额免税的只是捐给国家特许慈善机构的捐款。这与市场经济强调的主体平等性想违背,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大多数中小慈善机构和公众的捐助热情。在国家《慈善法》尚未出台的背景下,许多省市纷纷推出了《慈善事业促进条例》,推动地方慈善事业的发展。广西为民族自治区,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性,也应尽快推出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相关条例,以多样化的形式鼓励个人、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五)外部监督力量薄弱
慈善组织的外部监督力量有两种: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正式约束指的是针对慈善组织所颁布的法律法规或条例等,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慈善组织行为的性质,具有较强的约束力。非正式约束指的是社会道德、公众与传媒等力量对慈善组织所形成的外在压力,没有强制性,但这种无形的约束却是一股不可缺乏的监督力量。慈善事业对我国大陆而言还是一个新事物,其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与慈善捐赠相关的法律有《基金会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慈善法》的缺失导致慈善事业难以规范运行。当前的法制环境下,广西慈善组织也面临着正式约束不足的问题。同时,如前文所述,慈善理念难以深入人心,公众监督弱化也是的外部监督力量更加薄弱。网络与传媒对慈善事业的关注程度不够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非正式约束的发挥。
三、促进广西慈善事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慈善理论的研究,普及宣传工作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者,对慈善事业初步发展的广西而言则更为重要。加强慈善理论的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进行本土化的探讨,有利于确定慈善事业发展的方向。为此,可以成立一个“慈善研究基金”,用于鼓励各大高校或学者做慈善理论方面的研究。另外,还要加强慈善理念的宣传和普及,鼓励基层慈善。慈善是在道德基础上的升华,其根本是自利利他,利益公众。慈善的宣传工作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如何捐赠、为谁捐赠、为何捐赠、捐赠有何益处,尤其是对基层民众宣传,讲解得越详细越好。针对青少年,还可采取慈善教育的方式。慈善教育最好是从幼儿园开始,传授我国优良的慈善思想,并通过有标志的形式进行表彰,如学校给帮助别人的小学生颁发“慈善徽章”或公开表扬。高校设有各种学生组织的社团,则为慈善宣传提供更广泛的平台。广西慈善总会可以定期和各大高校某些社团联合组织宣传活动,招募志愿者。亚里士多德说过:“人重复做什么,他就是什么。所以优秀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个行动。”可持续性的慈善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宣传普及亦是如此。
(二)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慈善机构运行
政府对慈善事业的干预模式、干预程度往往决定了慈善事业的发展方式。在许多国家,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对慈善事业给予支持,如英国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政府主导的新加坡慈善事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益组织的日渐成熟,政府应从目前的控制性角色抽离。由于转型期的政府没有能力完全从财政拨款上面直接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主要通过其他形式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如政府职能转移、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及界定与保护公益产权,并辅之以财政支持。政府职能转移的实质在于政府与慈善组织之间的职能重新调整与整合,充分运用行政委托的方式,将不应由政府保留但现阶段无法立即通过立法调整的政府职能予以及时转移[5]。税收优惠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针对目前的情况,政府与立法机关应及时完善现有税收优惠政策,消除优惠歧视,提高诱惑比例,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配套措施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公共服务交由更有效率的非盈利组织提供,不但引入了竞争机制,也有助于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发展。公益产权的界定与维护决定了公益财富归谁所有,是慈善机构规范运行不可或缺的条件。慈善捐赠中牵涉到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三个方面,捐赠资产的归属需要有法律予以明确规定。市场经济条件下,明确产权有助于提高效益与效率,更有利于促使慈善机构规范运行。
(三)加强慈善组织能力建设,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
如果说慈善组织行政化是转型期政府制度安排的结果,那么慈善机构公信力的高低则在很大程度上由慈善机构自身的要素和结构、运行机制的完善程度决定。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给慈善事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显示了慈善组织公信力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提高公信力,慈善组织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才队伍建设。完备的工作人员队伍是慈善事业得意有效实行的保证。为保证从业人员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持久的慈善心理,慈善组织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选拔与培养热衷于慈善事业的人才,加强志愿队伍专业化建设,促使慈善事业快速有效发展。二是透明机制建设。随着人们理念的进步,“阳光政府”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肯定。同样,“阳光慈善”也更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慈善组织的核心工作即捐赠的接受、捐赠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捐赠的最终去向,这一流程必须公开透明,让公众相信捐赠的物品、钱财最终去了哪里。三是内部管理机制建设。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能有效使各种经济行为有序进行,也得益于各种规范条例、法律的规制作用。所以,慈善组织自身有序的管理是其健康发展的基础。为防止慈善组织内部出现混乱的状态,必须完善慈善组织内部管理机制的建设: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基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过程;协助审计部门进行年度审计和专项审计;全文公布当年的年度报告;建立内部奖惩机制,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
(四)培育多元监督主体,加强外部监督
由于利益诱导及自身的行政性特点,单靠慈善组织自身矫正与监督自己的行为时不可取的,还必须建立有效地外部监督机制。在传统意以上,公益组织主要接受来自于政府部门的监管,即每年一次的年检。但现在,随着新闻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出现,给予了公众更多参与慈善与表达意愿的渠道。近年来,多条慈善丑闻都是通过媒体与网络被暴露出来,并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可见其重要性。但是,媒体报道与网络传达见效快、影响大的特点有事也会去的相反的效果。慈善丑闻的出现有可能会引起公众情绪化的心理,如“郭美美事件后,近三月慈善组织受捐额骤降八成” ,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现代慈善事业中政府的合理角色就是正确引导和监督慈善事业的发展,除了颁布针对慈善组织的各项法规外,还可成立专门的、独立的和公正的机构对非盈利组织进行综合管理,它统一负责非盈利组织的登记注册和监督。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公众的价值理念和权责意识,例如专职人员的工资支付和慈善行政的开支是必要的。慈善需要博爱与公正,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慈善应该理性和有序。培育多元的监督主体,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慈善团体的信心、守法、影响力和责任以及公共利益。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2011106081204M395)
注释:
[1]京华时报: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监测数据也显示,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公众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大幅降低,今年3至5月,全国慈善组织共接收捐款62.6亿元,但6至8月,全国慈善组织共接收捐赠8.4亿元,降幅达到86.6%, 2011年09月14日。
参考文献:
[1]张福林.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OL].资源网,2010-9-7 ;
[2]宋宗合.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OL].公益慈善论坛http://www.loongzo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6977,2012-3-8,01:54;
[3]丁元竹.中国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第76页;
[4]施昌奎.转型期慈善事业运行管理模式[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第13页;
[5]谢志平.关系、限度、制度:转型中国的政府与慈善组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34-235.
关键词:广西 慈善事业 市场经济 问题与对策
A study about philanthropy in Guangxi base on the view of market economy
LIANG, Xiu-yuan 1 CHEN,Shu-chao2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530006, China )
Abstract: Charity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s, and philanthrop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Guangxi is a combination of " old, little, edge, hill, poor ", its philanthropy has many problems in charitable consciousness, the government role, charity organizations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Explor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arities’ development in the view of market economy will be useful to improve insufficient, promote the philanthropy to develop healthily and orderly, and make it display the functions of helping to the relief of human and coordinating social development indeed.
Key Words: Guangxi; philanthrop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market economy
发展慈善事业,有助于新形势下调节利益分配、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慈善事业在保障和改善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居民、受灾群众、困境儿童等群体的基本生活起重大作用。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广西目前农村贫困人口为1012万人。对于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广西,慈善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要“救急”,更要“治本”。
一、慈善与慈善事业的概念
在英语中,“慈善”一词有两个对应的词,一是charity,另一个是philanthropy。Charity更强调针对穷人或困难群体的帮助和救济,而philanthropy则不限于仅仅帮助穷人,它有博爱的意思。“慈善”一词原是佛教用语,其原意为慈悲为怀、广种善果。我国古人也早有对慈善的内涵做过相关描述。“慈”是指长辈对晚辈的爱,引申为怜爱的意思。在孔颖达疏的《左传》中说:“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物也。”又说:“慈谓爱之深也”。许慎的《说文解字》也解释道:“慈,爱也”,“上爱下日慈”。“善”的本义是“吉祥、美好”,《说文解字》解释道:“善,吉也”。后来引申为和善、亲善、友好,如《管子·心术下》中所说:“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如戈兵”即是此意[1]。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慈善”指的是慈爱、善良、仁慈、富有同情心。
慈善事业即“社会广泛参与、慈善组织运作,由慈善募捐、项目实施、志愿服务、政策法规等要素组成连续、系统的社会慈善活动体系”[2]。 慈善事业是一种公益事业,同时也是社会的第三次分配,具有无偿性、双方无利益关系的特征。慈善行为是人们自愿实施的、不索取经济回报的行为,民间公益团体或公益组织则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平台,社会成员的资源捐献是慈善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些特点决定了慈善事业与政府机构组织的社会救助事业的本质区别。它不仅是扶危济困、安老助幼的良药,也是梳理社会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 市场经济体制下广西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具有悠久的慈善事业传统。从汉唐时期的寺院救济到明末清初同善会、广仁会、同仁会等民间慈善团体的出现,表明了我国慈善事业的源远流长。1994年4月,中华慈善总会依法登记成立,标志着有着悠久传统的中华慈善事业重生,自此我国的慈善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广西慈善总会作为中华慈善总会的会员而成立也意味着广西的慈善事业重现生机。近年来,广西的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据广西自治区民政厅2012年度慈善组织工作会议的报告,“2011年,广西慈善公益事业共募集款物2.23亿元,实施的公益项目达到3500多个,受益人数超过20万人”。然而,在经济与社会转型过程中,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西慈善事业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
(一)社会成员慈善意识不强
慈善社会化必须以慈善意识的内化为基础。美国的慈善活动之所以遍布美国乃至全球各个角落,是因为其国民具有强烈的慈善意识,认为慈善不仅仅是富人的义务,而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目前,广西各阶层社会成员慈善意识较弱,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志愿活动较少。就在校大学生而言,一般只在三月的“雷锋月”参加志愿活动,如扫大街、植树、到养老院探望老人等。当日活动过后,又要等到第二年的“雷锋月”了,志愿活动只是走过场,缺乏持续性。二是不知如何捐助。捐助的方式可以是捐款,也可捐物。一般情况下,大家只会把钱投进募捐箱。例如,把钱投进超市、商场或药店内的募捐箱。又或者,当有大灾难或者大事情发生时,各政府机构、社区、学校或其他社会组织等会举行相应的募捐活动,这种情况下募捐效果比较明显。然而,当没有大灾难的时候,大家却不知如何捐助。目前,广西全区各县(市、区)民政局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均设有捐赠接收机构,捐赠衣物的公民、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可就近到当地捐赠接收站捐赠食物。实际上,很多人不知道这些捐赠接收站在哪里。三是认为慈善只是有钱人的专利。广西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潜在地使物质的追求成为众多人的首要目标,而忽视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二)政府角色的定位不明确
慈善事业是民营社会性救助事业,所以慈善组织应该享有充分的独立性。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存在很多半官方的慈善法人,如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表面上是民营性质的慈善组织,却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和倾斜。广西出现类似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制度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合法的慈善机构登记注册要挂靠一个业务主管单位,导致官办慈善现象更加严重,同时也导致民间慈善团体登记存在诸多困难。在市场化体制下,慈善组织在法制框架下运行,政府通过税收政策鼓励社会办慈善,并出台相关法律支持慈善组织。政府与慈善组织之间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也是一种合作关系[3]。政府对慈善组织实行严格的“双重管理”制度,即要求除了找到一个政府机关或者党政部门作为“业务主管”之外,还必须在民政部门登记,尽管有助于慈善组织规范运行,但在更大程度上造成政府对慈善组织的过多干预,影响慈善事业的自主性发展。
(三)慈善组织内部治理不够严谨
广西目前的民间组织主要有三种:一是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二是依据《基金会管理办法》(1988)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基金会,三是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8)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而从事慈善事业的主要是广西慈善总会和具有慈善性质的基金会。慈善组织内部治理不科学主要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慈善组织行政化问题。这与慈善组织缺乏独立的法人地位有很大关系。业务主管机关对慈善组织的事务享有很大的权力,尤其是选举与任免、工作调动、职称评定、组织机构内部的调整方面,慈善法人中的权利制约机制失效。二是权力导致腐败,公信力不足。绝对权力绝对产生腐败,这句话不但适用于政治领域,也同样适用于社会公益领域。市场经济体制中,充分竞争是有效配置资源的最佳手段。由于缺乏竞争,官办慈善机构往往优先募集到资金,绝对的优越性容易导致这些慈善机构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低下。另外,慈善机构必须要有主管单位,这使得其容易受到上级主管者的干预,不排除会出现行政指令挪用款项的现象。善款的来源、运用和去向等信息不透明,导致慈善机构和捐助活动的公信力不足。
(四)激励机制不足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慈善机构成功募集的慈善资金催化剂,包括直接激励(政府资助)和税收优惠。关于税收激励机制,理论界有种说法是:一个成熟的社会都会给予公民和企业两种选择:公民和企业可以将自己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税收交给政府,然后通过“税收—财政—公共支出”的途径用于公益事业或者福利事业;同时,公民和企业也可以将自己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捐款捐献给慈善事业,通过“社会捐款—慈善基金—慈善事业”的途径用于公益事业或福利事业。[4]目前,广西本土还没有针对慈善事业特别激励的专门办法,主要还是国家颁布的适用性法律,如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还得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则规定: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超过部分仍需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此外,享受全额免税的只是捐给国家特许慈善机构的捐款。这与市场经济强调的主体平等性想违背,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大多数中小慈善机构和公众的捐助热情。在国家《慈善法》尚未出台的背景下,许多省市纷纷推出了《慈善事业促进条例》,推动地方慈善事业的发展。广西为民族自治区,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性,也应尽快推出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相关条例,以多样化的形式鼓励个人、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五)外部监督力量薄弱
慈善组织的外部监督力量有两种: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正式约束指的是针对慈善组织所颁布的法律法规或条例等,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慈善组织行为的性质,具有较强的约束力。非正式约束指的是社会道德、公众与传媒等力量对慈善组织所形成的外在压力,没有强制性,但这种无形的约束却是一股不可缺乏的监督力量。慈善事业对我国大陆而言还是一个新事物,其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与慈善捐赠相关的法律有《基金会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慈善法》的缺失导致慈善事业难以规范运行。当前的法制环境下,广西慈善组织也面临着正式约束不足的问题。同时,如前文所述,慈善理念难以深入人心,公众监督弱化也是的外部监督力量更加薄弱。网络与传媒对慈善事业的关注程度不够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非正式约束的发挥。
三、促进广西慈善事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慈善理论的研究,普及宣传工作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者,对慈善事业初步发展的广西而言则更为重要。加强慈善理论的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进行本土化的探讨,有利于确定慈善事业发展的方向。为此,可以成立一个“慈善研究基金”,用于鼓励各大高校或学者做慈善理论方面的研究。另外,还要加强慈善理念的宣传和普及,鼓励基层慈善。慈善是在道德基础上的升华,其根本是自利利他,利益公众。慈善的宣传工作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如何捐赠、为谁捐赠、为何捐赠、捐赠有何益处,尤其是对基层民众宣传,讲解得越详细越好。针对青少年,还可采取慈善教育的方式。慈善教育最好是从幼儿园开始,传授我国优良的慈善思想,并通过有标志的形式进行表彰,如学校给帮助别人的小学生颁发“慈善徽章”或公开表扬。高校设有各种学生组织的社团,则为慈善宣传提供更广泛的平台。广西慈善总会可以定期和各大高校某些社团联合组织宣传活动,招募志愿者。亚里士多德说过:“人重复做什么,他就是什么。所以优秀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个行动。”可持续性的慈善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宣传普及亦是如此。
(二)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慈善机构运行
政府对慈善事业的干预模式、干预程度往往决定了慈善事业的发展方式。在许多国家,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对慈善事业给予支持,如英国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政府主导的新加坡慈善事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益组织的日渐成熟,政府应从目前的控制性角色抽离。由于转型期的政府没有能力完全从财政拨款上面直接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主要通过其他形式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如政府职能转移、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及界定与保护公益产权,并辅之以财政支持。政府职能转移的实质在于政府与慈善组织之间的职能重新调整与整合,充分运用行政委托的方式,将不应由政府保留但现阶段无法立即通过立法调整的政府职能予以及时转移[5]。税收优惠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针对目前的情况,政府与立法机关应及时完善现有税收优惠政策,消除优惠歧视,提高诱惑比例,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配套措施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公共服务交由更有效率的非盈利组织提供,不但引入了竞争机制,也有助于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发展。公益产权的界定与维护决定了公益财富归谁所有,是慈善机构规范运行不可或缺的条件。慈善捐赠中牵涉到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三个方面,捐赠资产的归属需要有法律予以明确规定。市场经济条件下,明确产权有助于提高效益与效率,更有利于促使慈善机构规范运行。
(三)加强慈善组织能力建设,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
如果说慈善组织行政化是转型期政府制度安排的结果,那么慈善机构公信力的高低则在很大程度上由慈善机构自身的要素和结构、运行机制的完善程度决定。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给慈善事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显示了慈善组织公信力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提高公信力,慈善组织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才队伍建设。完备的工作人员队伍是慈善事业得意有效实行的保证。为保证从业人员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持久的慈善心理,慈善组织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选拔与培养热衷于慈善事业的人才,加强志愿队伍专业化建设,促使慈善事业快速有效发展。二是透明机制建设。随着人们理念的进步,“阳光政府”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肯定。同样,“阳光慈善”也更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慈善组织的核心工作即捐赠的接受、捐赠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捐赠的最终去向,这一流程必须公开透明,让公众相信捐赠的物品、钱财最终去了哪里。三是内部管理机制建设。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能有效使各种经济行为有序进行,也得益于各种规范条例、法律的规制作用。所以,慈善组织自身有序的管理是其健康发展的基础。为防止慈善组织内部出现混乱的状态,必须完善慈善组织内部管理机制的建设: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基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过程;协助审计部门进行年度审计和专项审计;全文公布当年的年度报告;建立内部奖惩机制,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
(四)培育多元监督主体,加强外部监督
由于利益诱导及自身的行政性特点,单靠慈善组织自身矫正与监督自己的行为时不可取的,还必须建立有效地外部监督机制。在传统意以上,公益组织主要接受来自于政府部门的监管,即每年一次的年检。但现在,随着新闻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出现,给予了公众更多参与慈善与表达意愿的渠道。近年来,多条慈善丑闻都是通过媒体与网络被暴露出来,并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可见其重要性。但是,媒体报道与网络传达见效快、影响大的特点有事也会去的相反的效果。慈善丑闻的出现有可能会引起公众情绪化的心理,如“郭美美事件后,近三月慈善组织受捐额骤降八成” ,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现代慈善事业中政府的合理角色就是正确引导和监督慈善事业的发展,除了颁布针对慈善组织的各项法规外,还可成立专门的、独立的和公正的机构对非盈利组织进行综合管理,它统一负责非盈利组织的登记注册和监督。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公众的价值理念和权责意识,例如专职人员的工资支付和慈善行政的开支是必要的。慈善需要博爱与公正,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慈善应该理性和有序。培育多元的监督主体,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慈善团体的信心、守法、影响力和责任以及公共利益。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2011106081204M395)
注释:
[1]京华时报: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监测数据也显示,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公众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大幅降低,今年3至5月,全国慈善组织共接收捐款62.6亿元,但6至8月,全国慈善组织共接收捐赠8.4亿元,降幅达到86.6%, 2011年09月14日。
参考文献:
[1]张福林.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OL].资源网,2010-9-7 ;
[2]宋宗合.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OL].公益慈善论坛http://www.loongzo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6977,2012-3-8,01:54;
[3]丁元竹.中国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第76页;
[4]施昌奎.转型期慈善事业运行管理模式[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第13页;
[5]谢志平.关系、限度、制度:转型中国的政府与慈善组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