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灰坝村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所在的大田张姓家族是在明代中叶迁来石灰坝村居住的,数百年来,几百人聚居在一起,保持着睦邻亲善的家风,延续着孝友传家、崇文重教的良好村风。
石灰坝村也是我走上革命道路后最初从事革命工作的地方,是与五华人民一同创建红色历史的场所。在这里,全村的父老乡亲共同参与见证了五华地区的红色历程——
石灰坝村里建立了南水地区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1941年春,县委组织我们一批五华一中的学生钟光汉、张铭鼎、钟挺英、钟莲香、张素梅等5人来到石灰坝住在我家,和本村进步青年张俊乔、张春祺、张天赐等人。利用村里三年一次的大醮会,在村中的大榕树下公演抗日话剧,演唱抗日歌曲。此次活动持续了3天,轰动了四乡八邻,让偏远静寂的山村听到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声音。随后,受乡亲父老的委托,我们借势聘来了五华一中的地下党员薛弼珊、薛冠洲和刘辉学在育文学校任教,在教书中传播进步思想,培训发展党员。1941年6月,薛弼珊和我,与村里的张俊乔、张开文、张石源一起组成了党支部,薛弼珊任书记,我们一起在石灰坝竖起了革命斗争的红旗。
石灰坝村是我党后东干部的培训基地。1941年,为加强后东各县区党的建设,后东特委在育文学校举办了所属各县区委书记、党员干部训练班,为期15天,参加学习的有30多人。特委组织部长钟俊贤为班主任,特委书记梁威林、宣传部长饶璜湘亲自为训练班干部讲课,参加讨论,回答疑难问题。育文学校成为后东地区重要的工作据点,骏兴楼则成为梁、饶两位领导的居住点。
1946年,后东特委在村里的双螺石举办了五华青年干部训练班,为期半个多月,参加培训的有30多人。青干班由特委副特派员钟俊贤主持,当时我是五华县委书记,担任班主任,钟光汉、钟良、钟寰为班委成员。
石灰坝村更是我党后东抗日武装的后方基地。1943年春,后东特委组织部长钟俊贤来到村里,传达后东特委的指示,要在这里设立秘密中心交通站。于是,村里的经华楼被确定为后东的中心交通站。屋主张绍宗、居住在经华楼的张俊乔、张石源及其家人,以为国担忧扛责的一腔热忱,担负起来往于我党后东交通线上的各县交通员食宿、联络、安保工作。几年中,居住在经华楼的数十口人守口如瓶,保证了来往于石灰坝的数百名东江游击区同志和交通员的安全。后东特委的领导如梁威林、饶璜湘、钟俊贤、金阳等都先后多次在我家住。甚至一些因工作条件所限,无法带孩子奔赴前线的,还把年幼的孩子留在这里抚养:如在1944年冬,当时在五华一中教书的地下党员夏冰和吴祖光、黄怀平夫妇因奉命急于奔赴东纵前线,无法把两个孩了带去,大的五岁,小的才一岁半,留给我母亲抚养这两个孩子一年半时间。
1944年夏,为抵御日寇入侵,石灰坝人拿出了作为基金储存的“蒸偿谷”300担,请来转水青塘围的打枪师傅吴佰康、吴妙祥等人,在虎井村的榨油坊开炉造枪。历时半年,我们用土法打造了30多支七九步枪和若干支土打左轮枪,装配组建了石灰坝的青年抗日武装队伍。
1946年4月,东江纵队奉命北撤,留下了一批轻重机枪和步枪等武器,交给石灰坝人秘密掩藏,石灰坝人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妥善地掩藏了这些武器。一年后,这批武器完好无损地全部交还给东江人民抗征总队。
1947年6月,五华建立了代号为“华熊队”的武工队。石灰坝成了“华熊队”的基地,各个自然村都有联络点,只要部队需要,全村民居每间屋都可以住进去,石灰坝的一大批青年都加入了武工队。红色武装所带来的威慑力,致使原来驻扎在石灰坝的国民党福汶乡乡公所也不得不迁移到汶水“避难”。
石灰坝还曾是中共后东特委机关的驻地。1946年2月,为保证后东特委机关的安全,后东特委书记梁威林、副书记钟俊贤、宣传部长黄中强等人带领特委机关和电台、《星火报》报社五、六十人,分批星夜翻过七目嶂,秘密转移进石灰坝。后东特委机关在虎井村驻扎了两个多月,特委书记梁威林、秘书长兼青年部长卓扬、组织部长钟俊贤、宣传部长黄中强、武装部长郑群、电台台长钟应时都曾先后在石灰坝住过。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特委的领导和边区工委的工作人员进出石灰坝,但石灰坝的上千群众始终严守着党的机关秘密,保障了机关的安全。
历经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血与火的考验,石灰坝成为了一块红色的土地,这红色的历史让我们这批曾经在此战斗过生活过的老战士永远不能忘怀,我们毕生眷恋着这块土地,怀念着这里的人民,怀念在这里牺牲的战友,这里有我们的战友张海、张开文、张石源。
因为这段红色的历史,1989年省、市、县人民政府授予福兴村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今天,还命名骏兴楼为“五华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教育基地举办有“大田石灰坝革命堡垒村村史”、“中共后东特委旧址”、“战谊与乡情”等三个展览。我们请长布镇内的热心公益事业的知名企业家缪寿良、张伟文、张远华、张建良、张定文、张金权等对三个展馆的布展给予赞助,对他们关心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热情表示衷心感谢。希望我们的后人通过这些展览,以此解读石灰坝,亲近福兴村,继而爱我们的人民,爱我们的祖国,把爱国主义的精神传承下去。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鼓励后辈广大青年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一精神是渗透在中华大地的每个村寨、每个民众的村史家史中,通过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故事,我们深深感受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追求民族独立、维护国家尊严的坚强意志,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光辉业绩,衷心希望我们这个教育基地成为激发人们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了解我们国家艰难坚韧历程、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课堂。
石灰坝村也是我走上革命道路后最初从事革命工作的地方,是与五华人民一同创建红色历史的场所。在这里,全村的父老乡亲共同参与见证了五华地区的红色历程——
石灰坝村里建立了南水地区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1941年春,县委组织我们一批五华一中的学生钟光汉、张铭鼎、钟挺英、钟莲香、张素梅等5人来到石灰坝住在我家,和本村进步青年张俊乔、张春祺、张天赐等人。利用村里三年一次的大醮会,在村中的大榕树下公演抗日话剧,演唱抗日歌曲。此次活动持续了3天,轰动了四乡八邻,让偏远静寂的山村听到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声音。随后,受乡亲父老的委托,我们借势聘来了五华一中的地下党员薛弼珊、薛冠洲和刘辉学在育文学校任教,在教书中传播进步思想,培训发展党员。1941年6月,薛弼珊和我,与村里的张俊乔、张开文、张石源一起组成了党支部,薛弼珊任书记,我们一起在石灰坝竖起了革命斗争的红旗。
石灰坝村是我党后东干部的培训基地。1941年,为加强后东各县区党的建设,后东特委在育文学校举办了所属各县区委书记、党员干部训练班,为期15天,参加学习的有30多人。特委组织部长钟俊贤为班主任,特委书记梁威林、宣传部长饶璜湘亲自为训练班干部讲课,参加讨论,回答疑难问题。育文学校成为后东地区重要的工作据点,骏兴楼则成为梁、饶两位领导的居住点。
1946年,后东特委在村里的双螺石举办了五华青年干部训练班,为期半个多月,参加培训的有30多人。青干班由特委副特派员钟俊贤主持,当时我是五华县委书记,担任班主任,钟光汉、钟良、钟寰为班委成员。
石灰坝村更是我党后东抗日武装的后方基地。1943年春,后东特委组织部长钟俊贤来到村里,传达后东特委的指示,要在这里设立秘密中心交通站。于是,村里的经华楼被确定为后东的中心交通站。屋主张绍宗、居住在经华楼的张俊乔、张石源及其家人,以为国担忧扛责的一腔热忱,担负起来往于我党后东交通线上的各县交通员食宿、联络、安保工作。几年中,居住在经华楼的数十口人守口如瓶,保证了来往于石灰坝的数百名东江游击区同志和交通员的安全。后东特委的领导如梁威林、饶璜湘、钟俊贤、金阳等都先后多次在我家住。甚至一些因工作条件所限,无法带孩子奔赴前线的,还把年幼的孩子留在这里抚养:如在1944年冬,当时在五华一中教书的地下党员夏冰和吴祖光、黄怀平夫妇因奉命急于奔赴东纵前线,无法把两个孩了带去,大的五岁,小的才一岁半,留给我母亲抚养这两个孩子一年半时间。
1944年夏,为抵御日寇入侵,石灰坝人拿出了作为基金储存的“蒸偿谷”300担,请来转水青塘围的打枪师傅吴佰康、吴妙祥等人,在虎井村的榨油坊开炉造枪。历时半年,我们用土法打造了30多支七九步枪和若干支土打左轮枪,装配组建了石灰坝的青年抗日武装队伍。
1946年4月,东江纵队奉命北撤,留下了一批轻重机枪和步枪等武器,交给石灰坝人秘密掩藏,石灰坝人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妥善地掩藏了这些武器。一年后,这批武器完好无损地全部交还给东江人民抗征总队。
1947年6月,五华建立了代号为“华熊队”的武工队。石灰坝成了“华熊队”的基地,各个自然村都有联络点,只要部队需要,全村民居每间屋都可以住进去,石灰坝的一大批青年都加入了武工队。红色武装所带来的威慑力,致使原来驻扎在石灰坝的国民党福汶乡乡公所也不得不迁移到汶水“避难”。
石灰坝还曾是中共后东特委机关的驻地。1946年2月,为保证后东特委机关的安全,后东特委书记梁威林、副书记钟俊贤、宣传部长黄中强等人带领特委机关和电台、《星火报》报社五、六十人,分批星夜翻过七目嶂,秘密转移进石灰坝。后东特委机关在虎井村驻扎了两个多月,特委书记梁威林、秘书长兼青年部长卓扬、组织部长钟俊贤、宣传部长黄中强、武装部长郑群、电台台长钟应时都曾先后在石灰坝住过。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特委的领导和边区工委的工作人员进出石灰坝,但石灰坝的上千群众始终严守着党的机关秘密,保障了机关的安全。
历经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血与火的考验,石灰坝成为了一块红色的土地,这红色的历史让我们这批曾经在此战斗过生活过的老战士永远不能忘怀,我们毕生眷恋着这块土地,怀念着这里的人民,怀念在这里牺牲的战友,这里有我们的战友张海、张开文、张石源。
因为这段红色的历史,1989年省、市、县人民政府授予福兴村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今天,还命名骏兴楼为“五华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教育基地举办有“大田石灰坝革命堡垒村村史”、“中共后东特委旧址”、“战谊与乡情”等三个展览。我们请长布镇内的热心公益事业的知名企业家缪寿良、张伟文、张远华、张建良、张定文、张金权等对三个展馆的布展给予赞助,对他们关心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热情表示衷心感谢。希望我们的后人通过这些展览,以此解读石灰坝,亲近福兴村,继而爱我们的人民,爱我们的祖国,把爱国主义的精神传承下去。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鼓励后辈广大青年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一精神是渗透在中华大地的每个村寨、每个民众的村史家史中,通过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故事,我们深深感受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追求民族独立、维护国家尊严的坚强意志,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光辉业绩,衷心希望我们这个教育基地成为激发人们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了解我们国家艰难坚韧历程、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