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重视程度的提高,现阶段小学德育过程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教学。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具有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对年轻一代的道德素养、精神追求等养成较为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较为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德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从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及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等强化小学德育有效性。因此,有效的教学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优化教学措施,针对现阶段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调查结果——以某区为例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德育;现状与措施
小学德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德育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教学标准、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年龄心理特点等在德育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德育的启蒙性、基础性及综合性的特点[1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其中学习及掌握更多的德育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促进学生综合道德品质及文化修养的培养,从整体上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及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调查结果——以某区为例
现阶段以某区为例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存在限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较多做人的道理,值得学生学习与传承,能很好地强化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及思想境界。但研究调查发现,学生了解和接触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较少,仅仅局限在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学等知识性课程教学中,使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而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一般停留在中国古代历史、诗词歌赋、古文等的背诵学习中或习惯以灌输理论性的知识点的形式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对传统文艺、传统技艺等的重视程度不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利用不充分:调查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并未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教师未能将这些教材进行专业性的讲解教学,而是将其作为课外读物由学生自行选择阅读,传统文化教材在课堂上的使用频率较少,未能很好地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专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材进行学生的道德教学及发展[2 ]。(3)德育专业的师资教学力量不足:教师属于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保障。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掌握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基础,最大限度发挥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和意义。但当前从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很多教师根本未深入传统文化进行了解,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整体上还有待提升,以此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相应的传统文化。(4)小学德育中缺乏优秀传统文化课后活动:课后活动在小学德育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头脑及能力,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更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现阶段的小学德育不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课外实践活动,无法很好地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传统美德的学习及养成受到严重的限制及影响,无法很好地让学生贴近传统文化、了解传统礼仪、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及道德准则[3]。(5)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中文化环境建设不佳: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欠缺传统文化的融入教学,未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物质文化的构建中去或融入传统文化的比重较低,无法很好地达到德育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和影响意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及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综合道德素养及传统美德的培养和强化[4 ]。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优化教学措施
1.科学合理地构建德育教材体系,拓展和丰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在小学德育中,教师應重视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时代精神等相结合,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教材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发展需求等精心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在小学德育中更好地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积极地对小学德育中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拓展和丰富。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选择高效及合适的教学手段,针对低年级的学生采用趣味性较为浓郁的竞赛性、游戏性及故事性的方式活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氛围,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融入小学生的道德情感熏陶中去;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应采用适当的自主教学法、微课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方式传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强化德育的目的 [5 ]。
2.健全及完善小学德育中德育文化环境的构建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完善及健全小学德育文化环境的构建,物质文化具有营养浓厚校园文化气氛的意义,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及潜移默化的作用,需要科学合理的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校园物质氛围结合在一起,是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物质是精神的有效载体,传统文化的教学无法与学校的物质环境脱离开来,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人文精神及历史文化的承载与渗透者,最大限度上发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德育教学目的。此外,教师还应重视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如在学校的图书馆、档案室、文化馆及阅览室等地方收藏和展示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供学生免费阅读,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和途径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及文化背景,强化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 [6]。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构建不仅要综合自身的教学需求和自然环境,还应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合理地融入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具备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环境,结合地域文化及物质文化建设,在时代背景的发展趋势下赋予学校更多的文化教育内涵,强化学生的文化及情感的熏陶,为学生道德情感及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完善“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格局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断健全及完善小学德育中“三位一体”的教学格局,促使学生更好地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道德素养。学校在强化学生德育过程中应增进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积极与家长合作,利用通信工具强化家校之间的联系,通过网络信息技术途径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作用。此外,在小学德育过程中还应重视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小学德育实践性教学活动,通过趣味性、创新性及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德育品质及道德修养,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自身综合素养[7 ]。最后,除了小学德育中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的构建之外,教师还应重视社会环境的完善与健全,儿童的道德品质养成是通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一体化的合力对儿童产生影响,教师应充分发挥三者相结合的优势及作用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意义,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局势,更好地渗透及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
三、结语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清其在德育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构建德育教材体系、健全及完善小学德育教学中德育文化环境的构建及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完善“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格局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强化小学德育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道德素养、文化修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玥,周玉晔,徐莹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基于无锡市7所小学的调查分析[J].大众文艺,2019(5):199-200.
[2]沈桂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28):163.
[3]冯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9(25):1.
[4]韩爱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的研究[J].学周刊,2018,381(33):58-59.
[5]杨楠,云海佳,纪晓丹.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情况调查:以京剧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10):46-51.
[6]邱凯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34(1):34-36.
[7]黄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J].信息周刊,2019(47):1.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208)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德育;现状与措施
小学德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德育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教学标准、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年龄心理特点等在德育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德育的启蒙性、基础性及综合性的特点[1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其中学习及掌握更多的德育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促进学生综合道德品质及文化修养的培养,从整体上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及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调查结果——以某区为例
现阶段以某区为例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存在限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较多做人的道理,值得学生学习与传承,能很好地强化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及思想境界。但研究调查发现,学生了解和接触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较少,仅仅局限在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学等知识性课程教学中,使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而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一般停留在中国古代历史、诗词歌赋、古文等的背诵学习中或习惯以灌输理论性的知识点的形式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对传统文艺、传统技艺等的重视程度不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利用不充分:调查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并未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教师未能将这些教材进行专业性的讲解教学,而是将其作为课外读物由学生自行选择阅读,传统文化教材在课堂上的使用频率较少,未能很好地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专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材进行学生的道德教学及发展[2 ]。(3)德育专业的师资教学力量不足:教师属于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保障。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掌握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基础,最大限度发挥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和意义。但当前从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很多教师根本未深入传统文化进行了解,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整体上还有待提升,以此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相应的传统文化。(4)小学德育中缺乏优秀传统文化课后活动:课后活动在小学德育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头脑及能力,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更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现阶段的小学德育不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课外实践活动,无法很好地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传统美德的学习及养成受到严重的限制及影响,无法很好地让学生贴近传统文化、了解传统礼仪、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及道德准则[3]。(5)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中文化环境建设不佳: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欠缺传统文化的融入教学,未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物质文化的构建中去或融入传统文化的比重较低,无法很好地达到德育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和影响意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及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综合道德素养及传统美德的培养和强化[4 ]。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优化教学措施
1.科学合理地构建德育教材体系,拓展和丰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在小学德育中,教师應重视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时代精神等相结合,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教材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发展需求等精心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在小学德育中更好地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积极地对小学德育中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拓展和丰富。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选择高效及合适的教学手段,针对低年级的学生采用趣味性较为浓郁的竞赛性、游戏性及故事性的方式活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氛围,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融入小学生的道德情感熏陶中去;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应采用适当的自主教学法、微课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方式传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强化德育的目的 [5 ]。
2.健全及完善小学德育中德育文化环境的构建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完善及健全小学德育文化环境的构建,物质文化具有营养浓厚校园文化气氛的意义,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及潜移默化的作用,需要科学合理的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校园物质氛围结合在一起,是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物质是精神的有效载体,传统文化的教学无法与学校的物质环境脱离开来,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人文精神及历史文化的承载与渗透者,最大限度上发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德育教学目的。此外,教师还应重视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如在学校的图书馆、档案室、文化馆及阅览室等地方收藏和展示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供学生免费阅读,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和途径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及文化背景,强化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 [6]。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构建不仅要综合自身的教学需求和自然环境,还应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合理地融入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具备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环境,结合地域文化及物质文化建设,在时代背景的发展趋势下赋予学校更多的文化教育内涵,强化学生的文化及情感的熏陶,为学生道德情感及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完善“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格局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断健全及完善小学德育中“三位一体”的教学格局,促使学生更好地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道德素养。学校在强化学生德育过程中应增进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积极与家长合作,利用通信工具强化家校之间的联系,通过网络信息技术途径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作用。此外,在小学德育过程中还应重视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小学德育实践性教学活动,通过趣味性、创新性及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德育品质及道德修养,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自身综合素养[7 ]。最后,除了小学德育中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的构建之外,教师还应重视社会环境的完善与健全,儿童的道德品质养成是通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一体化的合力对儿童产生影响,教师应充分发挥三者相结合的优势及作用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意义,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局势,更好地渗透及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
三、结语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清其在德育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构建德育教材体系、健全及完善小学德育教学中德育文化环境的构建及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完善“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格局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强化小学德育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道德素养、文化修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玥,周玉晔,徐莹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基于无锡市7所小学的调查分析[J].大众文艺,2019(5):199-200.
[2]沈桂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28):163.
[3]冯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9(25):1.
[4]韩爱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的研究[J].学周刊,2018,381(33):58-59.
[5]杨楠,云海佳,纪晓丹.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情况调查:以京剧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10):46-51.
[6]邱凯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34(1):34-36.
[7]黄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J].信息周刊,2019(47):1.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20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