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是许多外出打工者心中圆梦的地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批又一批的打工者来到深圳寻梦,在这里,他们有泪水、有欢笑;有失败、有成功,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参与书写了深圳今天辉煌的篇章。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他们中的几位,也许,他们平凡而又独特的经历会给您带来一点人生的启示。
心若在,梦就在。人生不怕出身太单薄,再小的花也不拒绝开放,再卑微的人也不拒绝成功。这里,笔者有幸采访了改革开放时代的打工者,他们的心灵故事,成败辛酸,与你共享。
采访对象:深圳某网络公司负责人陀琳
【采访】
网络公司负责人陀琳:来深圳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现在的罗湖宾馆做服务员吧。当时是非常辛苦,以前在家里从来没有从事过服务行业,而且服务行业,你知道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一天,站一天,做一天,脚都肿的。所以当时哭得想逃回桂林去。
【解说】
在家的时候,陀琳曾经是当地文工团的一名演员,经常面对的是鲜花和掌声,这两地间巨大的职业反差,一度使她无法适应。但最终,陀琳还是选择留了下来。二年以后,一次劳务输出的机会使陀琳走得更远,她来到香港一家知名的酒店从事服务工作。
【采访】
陀琳:去那边也很辛苦,特别是在香港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当时我还是挺下来了。我在那边呆了五年,从一个服务生做起,五年的时间我升到了一个大堂的经理。所以这段时间我对自己感到非常满意。
【解说】
就在陀琳赴香港打工的五年时间里,深圳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给这个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无穷的动力。于是陀琳返回深圳,希望发展属于自己的事业。她把在香港打工时积累的资金全部用来开办了一家酒楼。然而,酒楼的经营并不顺利。
【采访】
陀琳:开张不到半年,还是以失败告终。结果看到自己辛苦了几年的积蓄全部用光,还有了很多的债务啊。
【解说】
酒楼经营的失败,使陀琳的事业一下子又回到了起点。然而,她没有被打垮,也没有逃避,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陀琳不断尝试一些新的工作,寻找新的机会。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陀琳接触到了电脑网络。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意外的“触网”经历,却为她扣开了财富之门。
【采访】
陀琳:当时,我还不知道上网是怎么一回事。我就敲了一下“深圳人才市场”,结果是一片空白,“深圳人才热线”也是一片空白。在全国来讲,深圳的流动人口是最厉害的,所有人都往南下打工,怎么深圳会没有一个专业的人才网呢?
【解说】
自己的打工经历使陀琳预感到这里边蕴涵着极大的商机,她很快就把“深圳人才市场”和“深圳人才热线”作为域名注册下来,并以此为契机迈开了向网络事业进军的步伐。
【采访】
陀琳:摸索了半年的时间,从建网到推广都很辛苦,几乎工作一天起码有十八、九个小时。那时候,小孩才三四个月,晚上还要带小孩,所以是非常艰苦。
【解说】
目前,“深圳人才热线”网为数以万计的求职者和众多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双向沟通的网络平台。从一个完全不了解网络的高中生,到现在掌管一个网站,并可以依靠网络来挣钱,陀琳完成了一件似乎她无法完成的事情。在人们的眼里,陀琳是深圳打工群体中的成功者,而与陀琳相比,还有那些更多还在创业路上默默前进的打工者,他们的今天也许还不辉煌,然而依靠自己的努力,他们在深圳也创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采访对象:深圳某网络公司软件开发师曾广宇、市场开发师李昌华
【解说】
曾广宇是一个略显腼腆的南宁小伙子。目前他在深圳一家知名的软件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和网站设计工作。李昌华是一个性格开朗的柳州姑娘。她和曾广宇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公司软件的市场开发工作。他们都是在大学毕业以后,来到深圳开始自己的打工生涯的。然而刚到深圳,他们就感受到了这里巨大的工作压力。
【采访】
曾广宇:到深圳的人都是一些全国各地自信心很强的人才过来拼搏的。假如说你不努力,肯定会流浪街头。这一点是看到我身边有人买了房子,到最后估计在事业上没有什么进取,最后房子都被银行收走了。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社会。
李昌华:刚开始的时候,你甚至会担心说,我现在的工作在这里,我下一份工作会在哪里。
【解说】
尽管在深圳工作的竞争压力很大,但在这个压力下,小曾和小李都感觉到自己的潜能被逼迫释放出来。对于未来的日子,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一番设计。
【采访】
李昌华:这一两年能够把自己负责的工作领域深度挖掘,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成为这个领域里比较资深的(人物),让自己更有实力面对这个竞争的城市。
曾广宇:我现在是公司的一个小职员,在短期内的设想是希望可以成为项目负责的经理。以后有实力的话,自己要到外面去开个公司。
【解说】
务实而进取,勤奋而坚持,作为打工白领的曾广宇和李昌华以自己的方式在深圳坚持了下来,为日后自己的发展之路打下了基础。
采访对象:深圳某街区应急消防副队长蒙世深
【解说】
相对于白领打工而言,深圳更多的还是那些主要依靠体力的蓝领打工者。这些操着南腔北调的蓝领打工者,他们散落于建筑工地、车间流水线、柜台和写字楼之间,为生计而奔波,在奔波中谋生。他们尽管没有常住户口,没有住房,没有资本,但对他们而言,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得到社会和市民的认可,他们都觉得自己在深圳的打工生涯也是一段很有价值的人生经历。
蒙世深是广西横县人。目前他担任深圳市龙岗区坑梓街民兵应急消防队的副队长。在深圳打工的六年时间里,他勇斗歹徒23次,参加扑火救险300多次,先后8次负伤。在龙岗区坑梓街道办,蒙世深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2004年,蒙世深被当地授予"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称号。
【采访】
深圳市劳动局某某某:全市共评出了98位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那么评出来的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都将把户口调入深圳,这个事情受到了社会和外来劳务工的好评。
【采访】
记者:在这里干了多久?
蒙世深:在这里干了4、5年了。
记者:你喜欢这个工作吗?
蒙世深:喜欢。人家都说干一行,爱一行,你出来做这一份工作,你就做得好自己的本分啊。我自己就是这样。
编后语:
的确,做好自己的本分,干一行、爱一行,不管你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不管你是临时打工者,还是企事业单位的白领,这或许就是所有成功打工者们共同的人生经验吧。
心若在,梦就在。人生不怕出身太单薄,再小的花也不拒绝开放,再卑微的人也不拒绝成功。这里,笔者有幸采访了改革开放时代的打工者,他们的心灵故事,成败辛酸,与你共享。
采访对象:深圳某网络公司负责人陀琳
【采访】
网络公司负责人陀琳:来深圳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现在的罗湖宾馆做服务员吧。当时是非常辛苦,以前在家里从来没有从事过服务行业,而且服务行业,你知道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一天,站一天,做一天,脚都肿的。所以当时哭得想逃回桂林去。
【解说】
在家的时候,陀琳曾经是当地文工团的一名演员,经常面对的是鲜花和掌声,这两地间巨大的职业反差,一度使她无法适应。但最终,陀琳还是选择留了下来。二年以后,一次劳务输出的机会使陀琳走得更远,她来到香港一家知名的酒店从事服务工作。
【采访】
陀琳:去那边也很辛苦,特别是在香港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当时我还是挺下来了。我在那边呆了五年,从一个服务生做起,五年的时间我升到了一个大堂的经理。所以这段时间我对自己感到非常满意。
【解说】
就在陀琳赴香港打工的五年时间里,深圳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给这个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无穷的动力。于是陀琳返回深圳,希望发展属于自己的事业。她把在香港打工时积累的资金全部用来开办了一家酒楼。然而,酒楼的经营并不顺利。
【采访】
陀琳:开张不到半年,还是以失败告终。结果看到自己辛苦了几年的积蓄全部用光,还有了很多的债务啊。
【解说】
酒楼经营的失败,使陀琳的事业一下子又回到了起点。然而,她没有被打垮,也没有逃避,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陀琳不断尝试一些新的工作,寻找新的机会。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陀琳接触到了电脑网络。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意外的“触网”经历,却为她扣开了财富之门。
【采访】
陀琳:当时,我还不知道上网是怎么一回事。我就敲了一下“深圳人才市场”,结果是一片空白,“深圳人才热线”也是一片空白。在全国来讲,深圳的流动人口是最厉害的,所有人都往南下打工,怎么深圳会没有一个专业的人才网呢?
【解说】
自己的打工经历使陀琳预感到这里边蕴涵着极大的商机,她很快就把“深圳人才市场”和“深圳人才热线”作为域名注册下来,并以此为契机迈开了向网络事业进军的步伐。
【采访】
陀琳:摸索了半年的时间,从建网到推广都很辛苦,几乎工作一天起码有十八、九个小时。那时候,小孩才三四个月,晚上还要带小孩,所以是非常艰苦。
【解说】
目前,“深圳人才热线”网为数以万计的求职者和众多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双向沟通的网络平台。从一个完全不了解网络的高中生,到现在掌管一个网站,并可以依靠网络来挣钱,陀琳完成了一件似乎她无法完成的事情。在人们的眼里,陀琳是深圳打工群体中的成功者,而与陀琳相比,还有那些更多还在创业路上默默前进的打工者,他们的今天也许还不辉煌,然而依靠自己的努力,他们在深圳也创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采访对象:深圳某网络公司软件开发师曾广宇、市场开发师李昌华
【解说】
曾广宇是一个略显腼腆的南宁小伙子。目前他在深圳一家知名的软件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和网站设计工作。李昌华是一个性格开朗的柳州姑娘。她和曾广宇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公司软件的市场开发工作。他们都是在大学毕业以后,来到深圳开始自己的打工生涯的。然而刚到深圳,他们就感受到了这里巨大的工作压力。
【采访】
曾广宇:到深圳的人都是一些全国各地自信心很强的人才过来拼搏的。假如说你不努力,肯定会流浪街头。这一点是看到我身边有人买了房子,到最后估计在事业上没有什么进取,最后房子都被银行收走了。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社会。
李昌华:刚开始的时候,你甚至会担心说,我现在的工作在这里,我下一份工作会在哪里。
【解说】
尽管在深圳工作的竞争压力很大,但在这个压力下,小曾和小李都感觉到自己的潜能被逼迫释放出来。对于未来的日子,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一番设计。
【采访】
李昌华:这一两年能够把自己负责的工作领域深度挖掘,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成为这个领域里比较资深的(人物),让自己更有实力面对这个竞争的城市。
曾广宇:我现在是公司的一个小职员,在短期内的设想是希望可以成为项目负责的经理。以后有实力的话,自己要到外面去开个公司。
【解说】
务实而进取,勤奋而坚持,作为打工白领的曾广宇和李昌华以自己的方式在深圳坚持了下来,为日后自己的发展之路打下了基础。
采访对象:深圳某街区应急消防副队长蒙世深
【解说】
相对于白领打工而言,深圳更多的还是那些主要依靠体力的蓝领打工者。这些操着南腔北调的蓝领打工者,他们散落于建筑工地、车间流水线、柜台和写字楼之间,为生计而奔波,在奔波中谋生。他们尽管没有常住户口,没有住房,没有资本,但对他们而言,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得到社会和市民的认可,他们都觉得自己在深圳的打工生涯也是一段很有价值的人生经历。
蒙世深是广西横县人。目前他担任深圳市龙岗区坑梓街民兵应急消防队的副队长。在深圳打工的六年时间里,他勇斗歹徒23次,参加扑火救险300多次,先后8次负伤。在龙岗区坑梓街道办,蒙世深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2004年,蒙世深被当地授予"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称号。
【采访】
深圳市劳动局某某某:全市共评出了98位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那么评出来的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都将把户口调入深圳,这个事情受到了社会和外来劳务工的好评。
【采访】
记者:在这里干了多久?
蒙世深:在这里干了4、5年了。
记者:你喜欢这个工作吗?
蒙世深:喜欢。人家都说干一行,爱一行,你出来做这一份工作,你就做得好自己的本分啊。我自己就是这样。
编后语:
的确,做好自己的本分,干一行、爱一行,不管你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不管你是临时打工者,还是企事业单位的白领,这或许就是所有成功打工者们共同的人生经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