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教。”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有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一般指其接受和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与程序。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呢?
一、教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
数学课本既是教师的教学之本,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依据。但是有的老师仅把它单纯地作为习题集,只在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接受课本;有的老师偶尔要求学生翻翻数学课本,读读课本里的数学定义、法则等。这与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自学能力相差甚远。教学生掌握阅读教材的方法,正是为了他们离开教师的辅导,能够自己看学习,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主要指教会学生“粗、细、精”地阅读课本。所谓“粗读”就是浏览一遍教材,知其大意;所谓“细读”就是对教材要逐字句地读,要钻研教材的内容、概念、法则和公式,正确地掌握例题的格式;所谓“精读”就是要概括内容,最好能把自然段和单元段的概括文字写在教材的旁边,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记忆。当然,当学生大都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这三种阅读方法之后,或对那些比较敏捷的学生来说,并不一定要求他们每次都机械地进行“三读”。
学生阅读课本有上课前的预习、课堂上的阅读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怎样针对不同的对象指导他们阅读数学课本呢?
1.对于识字不多,思考能力有限的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应采取在老师指导下讲解和阅读相结合的办法。如对刚入学的小朋友,首先要帮助他们初步了解数学课的特点,知道数学课要学习哪些知识,看数学课本的插图时要看清、数准图上各种东西的个数。接着教他们学会有顺序地阅读教科书,即要从上到下,从左往右地看;教学10以内数的认知看主题图时,要学会先整体后部分地看。又如,低年级教材中的知识是用各种图示表示的,教师要把指导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看图方法上,努力使他们做到四会:一要会看例题插图,能比较准确地进述图意;二要会看标有思维过程的算式,看懂计算方法;三要会看应用题的图示,能根据图示理解题意,搞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思考解答方法;四要会看多种练习形式,懂得练习题的要求。
2.对于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具有一定能力的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采用半工半读半扶半放的方式进行培养。如教师既可先讲后读,具体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也可骗制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提纲阅读课本,寻找答案,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3.对于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高年级学生来说,则可采取课前预习、启发引导、独立阅读的办法。如指导预习时,教师对学生要有明确的要求,要有预习的范围,要提出必要的思考題或实验作业,要检查预习情况。课堂上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读、讲讲、论论、练练的方式进行自学与讨论,要求他们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上理清知識体系,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智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数学知识的记忆应用理解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数学知识的记忆应以理解为主,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理解记忆法。就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的方法。数学知识丰富多样,算题千变万化,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例如:什么叫梯形。首先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理解“只有一组对边”是什么意思,若把“只”字去掉又会怎样。通过积极思考,学生认知到“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是四条边中相对的两条边为一组,其中一组平行,另一组不平行。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梯形这个概念就容易了。
2.规律记忆法。就是寻找事物内在规律,抓住其规律帮助记忆的方法。数学知识是有规律的,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就可以进行有效记忆。例如:记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进率。因为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掌握了这个规律记忆就比较容易。
3.形象记忆法。就是借助事物的形象或表象进行记忆的方法。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讲课时要注意生动、形象,以唤醒学生对事物的表象,进行形象记忆。例如,一年级数的认知把数字形象比喻成各种事物便于学生记忆,化抽象为形象。比如:1象筷子直又长,2象大鹅浮水上,3象耳朵在一边,4象小旗,5象钩子......。再如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教学中,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动画视频等媒体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辅助教学。
总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数学的教学方法多变,但其宗旨不会改变。开发智力、培养兴趣,学与练的结合,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抽象与形象的结合等。重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讨、不断创新。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一般指其接受和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与程序。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呢?
一、教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
数学课本既是教师的教学之本,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依据。但是有的老师仅把它单纯地作为习题集,只在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接受课本;有的老师偶尔要求学生翻翻数学课本,读读课本里的数学定义、法则等。这与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自学能力相差甚远。教学生掌握阅读教材的方法,正是为了他们离开教师的辅导,能够自己看学习,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主要指教会学生“粗、细、精”地阅读课本。所谓“粗读”就是浏览一遍教材,知其大意;所谓“细读”就是对教材要逐字句地读,要钻研教材的内容、概念、法则和公式,正确地掌握例题的格式;所谓“精读”就是要概括内容,最好能把自然段和单元段的概括文字写在教材的旁边,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记忆。当然,当学生大都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这三种阅读方法之后,或对那些比较敏捷的学生来说,并不一定要求他们每次都机械地进行“三读”。
学生阅读课本有上课前的预习、课堂上的阅读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怎样针对不同的对象指导他们阅读数学课本呢?
1.对于识字不多,思考能力有限的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应采取在老师指导下讲解和阅读相结合的办法。如对刚入学的小朋友,首先要帮助他们初步了解数学课的特点,知道数学课要学习哪些知识,看数学课本的插图时要看清、数准图上各种东西的个数。接着教他们学会有顺序地阅读教科书,即要从上到下,从左往右地看;教学10以内数的认知看主题图时,要学会先整体后部分地看。又如,低年级教材中的知识是用各种图示表示的,教师要把指导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看图方法上,努力使他们做到四会:一要会看例题插图,能比较准确地进述图意;二要会看标有思维过程的算式,看懂计算方法;三要会看应用题的图示,能根据图示理解题意,搞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思考解答方法;四要会看多种练习形式,懂得练习题的要求。
2.对于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具有一定能力的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采用半工半读半扶半放的方式进行培养。如教师既可先讲后读,具体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也可骗制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提纲阅读课本,寻找答案,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3.对于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高年级学生来说,则可采取课前预习、启发引导、独立阅读的办法。如指导预习时,教师对学生要有明确的要求,要有预习的范围,要提出必要的思考題或实验作业,要检查预习情况。课堂上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读、讲讲、论论、练练的方式进行自学与讨论,要求他们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上理清知識体系,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智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数学知识的记忆应用理解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数学知识的记忆应以理解为主,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理解记忆法。就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的方法。数学知识丰富多样,算题千变万化,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例如:什么叫梯形。首先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理解“只有一组对边”是什么意思,若把“只”字去掉又会怎样。通过积极思考,学生认知到“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是四条边中相对的两条边为一组,其中一组平行,另一组不平行。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梯形这个概念就容易了。
2.规律记忆法。就是寻找事物内在规律,抓住其规律帮助记忆的方法。数学知识是有规律的,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就可以进行有效记忆。例如:记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进率。因为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掌握了这个规律记忆就比较容易。
3.形象记忆法。就是借助事物的形象或表象进行记忆的方法。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讲课时要注意生动、形象,以唤醒学生对事物的表象,进行形象记忆。例如,一年级数的认知把数字形象比喻成各种事物便于学生记忆,化抽象为形象。比如:1象筷子直又长,2象大鹅浮水上,3象耳朵在一边,4象小旗,5象钩子......。再如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教学中,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动画视频等媒体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辅助教学。
总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数学的教学方法多变,但其宗旨不会改变。开发智力、培养兴趣,学与练的结合,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抽象与形象的结合等。重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讨、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