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wysw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建筑设计是指将生态学运用到建筑中,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综合人、建筑、环境三方面为一个整体,找出人、建筑、自然三者间的和谐统一的最优关系,在应用多种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使建筑与环境融合为一个有机体。本文笔者对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建筑观;建筑设计;应用
  前言:生态建筑观应用于建筑设计是当下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它独有的优势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制定最优的方案,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1.生态建筑设计需遵守的原则
  1. 1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我国,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也使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破坏,所以在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地位。人们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收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任何一项工作都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生态建筑设计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和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大自然的朋友,建筑工程不能对自然产生破坏。
  1.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自然同建筑的完美结合
  在设计中,对于周围的自然资源设计师要充分加以利用。但是并不是要对自然环境或者自然资源进行一味索取,而是要将自然资源在不破坏的前提下充分融入到设计中,加以有效利用,让它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要进行一定的规划和设计,在此过程中就要对地上资源和地下资源都有所考虑,将自然合理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1. 3认真考虑相应生态环境地域特点
  建筑工程必将对一定的土地资源进行一定的利用,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等因素进行有效的掌握,对其能源分布和文化特点进行调查。在具体的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对这些因素产生破坏,才能在总体上实现建筑和环境的完美统一。
  2.生态建筑理论的特征
  2.1 以人为中心,以自然为本
  生态理论首先就是以人为中心,以自然为本,将二者充分的联系在一起。从建筑的发展历史来看,任何建筑的存在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生态建筑的出现不是对传统建筑模式的完全否定,而是选择性的扬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继承中创新发展。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人为核心,同时也是居住环境的核心,生态建筑理论关注的是人身心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以最大化、最优化的方式利用自然,最小化、最低程度的改造自然。然而,生态建筑理论所说的以人为中心,并不代表人類可以随心所欲无限制的向自然索取,它有一定的规则限制,就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同时要以生态环境的健康为前提,并且起着决定性作用,发展生态建筑,不是从“以人类为中心”飞跃到“以生态为中心”过程,要在发展中求平衡,在平衡中求发展,生态建筑理论需要“以人为中心”和“以生态为本”的有机结合。
  2.2 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地域是建筑存在基础,也是生态建筑的根本出发点。地域一方面包括地区的气候特点、地理位置,另一方面也包括地区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生态建筑要与特定地区的气候环境、地理环境相适应,也要充分体现出地区的文化特征;各个不同的地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态特征和文化特征,因此,地区建筑也应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生态建筑的地域性,是对本地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深层次挖掘和理解,是本地地域特征的充分体现。
  2.3 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由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几个部分组成,而从生态建筑理论的内涵上来讲,生态建筑充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3.生态建筑理论应用于建筑设计的策略
  3.1 高效利用优势能源
  在建筑施工建设中,一方面在强调建筑过程中生态环保的同时,也要注意在建筑设计中把各种优势资源的利用尽可能的展现出来,充分发挥有力条件的辅助作用。例如:靠海比较近的建筑,在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海岸的优势,像潮汐能、风能、太阳能等独特的自然优势,建筑的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时可以在建筑的顶部安装风车利用风能,在建筑前方按矩阵排列安放太阳能电池板,充分利用太阳能。
  3.2 因地制宜,把不同的环境和建筑科学融合
  地域的差异性特征,对于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的应用上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建筑设计在实现生态化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样化的创新,与不同的环境科学融合,不能只是简单的固定模式。除此之外,在建筑设计中,建筑与环境良好融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建筑适应环境,从人与环境之间关系出发;第二,环境适应建筑,根据建筑方案的要求,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实现两者完美的结合,从而达到建筑生态化的目的。人作为自然环境的一份子,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也成为生态策略的主要任务,首先,针对于温度以及湿度的问题上,在建筑师设计构思时,需要依照人体的要求设计建筑物的朝向以及门窗的尺寸,从而保证阳光的充足,进而调整室内的温度以及湿度。其次,针对于通风系统而言,应当以自然的空气循环为主,绿化以及净化空气,进而缩短人与自然的距离。最后,人文理念。主要是针对于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的关怀,即在具体的通道以及休息座位的设计上,应当对特殊人群予以特别的关怀。
  3.3 发挥地域优势,减少材料的投入
  无论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或者是建筑结构的设计上,都缺乏实质性功能的考察。并且在设计中不能对当地现有的材料充分利用,这也是制约我国生态建筑实践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地材料就成为建筑师们的首选,从而才能避免因远途材料运输造成的能源浪费。
  4.建筑设计应用生态建筑理论需要注意的因素
  4.1 自然因素
  从自然中发现原材料,并应用于自然环境。生态建筑理论的内涵就是从开始到结束都是没有污染,最后融解于自然。生态建筑对环保的要求很高,这就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或施工地的自然条件,与自然环境科学融合,构建良性循环系统,此外,也要考虑到自然环境中其他对生态建筑有制约性的因素。
  4.2 技术环境
  发展生态建筑,要有专业的技术做支撑,最大化的减少因技术因素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4.3 社会环境
  从传统的建筑业来看,存在着很明显的污染高、损耗高的问题。运用生态建筑理论,把建筑的层次由单一变为多样化发展,涉及到众多科学领域,并在每个领域内始终贯穿生态学理论,在此指导下,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才得以完全实现。
  4.4 经济环境
  经济基础是所有上层建筑的基础。建筑设计中要完全的高效的应用生态建筑理论,也受到经济水平的制约,针对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要采取最优方案,可以就地取材进行设计,经济水平的滞后对于生态建筑的实现起着直接决定的作用。
  5.结语
  生态建筑理论应用于建筑设计是当下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它独有的优势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制定最优的方案,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谢静 . 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 [J]. 中华民居 ( 下旬刊 ),2013(12):44.
  [2] 荆 鹏 . 在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 [J]. 河 南 科技 ,2013(18):159-160.
  [3] 刘彩枫 . 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J]. 北方环境 ,2011(5):162.
其他文献
2016年10月10日,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00282.SZ,以下简称“汇冠股份”)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并购重组委员会无条件通过,汇冠股份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恒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峰信息”)100%股权,其中,发行股份占交易对价的70%,为5.642亿元,支付现金占交易对价的30%,为2.418亿元。此外,募集配套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在不断地充实与扩展,EC网站作为电子商务产业的平台也应该与时俱进.这就使得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要求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要
期刊
本文简单介绍了某核电项目的预应力张拉的工艺、张拉顺序和工期安排,并通过预应力张拉对安全壳筒身垂直和径向两个变形量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安全壳在预应力张拉后,筒身和径向
期刊
花山岩画的美主要表现在与周围自然景观的融合,及其自身的美学特征,包括图像的造型对称、比例协调、排列有序等.花山岩画的美加上花山岩画的文化内涵及其民间遗存、发展,使其
摘 要:传统数学作业只注重数学题目的解答,而忽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与体验。新课程呼唤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作业本中的对话框将为师生交流开辟一块新天地。  关键词:作业;对话;沟通;对话框;反思  中国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1-029-01     一、传统作业的局限    作业历来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完成作业,可以进一步消化巩固课堂所
期刊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技术是较为关键的一项施工技术环节,其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因为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复杂性导致在预应力施工中总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着预应力施工的质量,最后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只有多研究、多思考、多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技术的水平,最终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施工技术的
在信息技术全球化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比较落后,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人才管理的模式.如今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结合计算机等先进
在当今的中职学校里,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越来越缺乏自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缺少兴趣,导致他们丧失了主动性和积极性.想让英语成为校园学习的一个热点,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