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结合实际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3.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经历且体验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4.在自主探索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之间的转化。
教学准备:课件、探究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尝试画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
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校足球队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
师:找到你的身影了吗?
师:瞧。为了即将到来的市长杯足球赛教练员和同学们正在积极的备战呢,需要一个足球场的平面图研究战术。
师:请看这个足球场是一个长95厘米,宽60厘米的长方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这个足球场有多大呢?
师:足球场,大家都去过吧。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生:很大;特别大
师:是的,特别大。
师:那我们如何能够在这张A4纸上画出这么大的足球场的平面图呢?
请同学们拿出探究单,尝试在纸上画一画。边画边思考:怎样画才能不走样?
二、分析问题,抽象概念
(一)长9.5厘米,宽6厘米的足球场平面图(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第一种,长95米,宽60米。第二种,长9.5厘米。宽六厘米。第三种,长19厘米宽12厘米
预设1:长95米,宽60米。(投影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画的像吗?为什么?
预设(生)1:不像,因为图上的长度并没有95米,95米是他实际的长度,但是他却标记的是95米,所以我认为这样画出的平面图与实际的足球场不像。
预设(生)2:不像。应该把95米改成9.5厘米。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个足球长95米,纸没有这么大。
师:也就是说在A4纸上是画不出足球场实际的长95米的,所以这样画出来的平面图与实际的足球场并不像。
预设2:长9.5厘米,宽6厘米。(投影展示)
(二)探究长19厘米,宽12厘米的足球场平面图(验证)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这幅平面图画的像吗?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验证一下呢?下面你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验证,开始吧。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分享一下你们组的交流成果?
预设1:我们这样想的,因为长和宽可以同时缩小到原来的 ,那我们想是不是也可以同时缩小到原来的 呢?我把这里的95米换算成9500厘米;60米换算成6000厘米。然后用9500厘米和6000厘米分别除以500(也就是缩小到原来的 ),然后得到了19厘米和12厘米。
(19厘米:95米=1:500 ;12厘米:60米=1:500。)
生:因为长和宽的比都是一样的,都是1:500。所以我认为这样画出的平面图是像的。
师:哪个小组愿意再上来给大家交流一下你们组的想法。
预设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我们是把95米和60米换算成9500厘米和6000厘米,然后找9500厘米和6000厘米的最大公因数是500,然后用9500和600同时除以500,得到了19厘米和12厘米。
(19厘米:95米=1:500 ;12厘米:60米=1:500。)
三、即时练习,深化理解
师:学为用,练为战,下面请挑战。
(一)小试牛刀
(二)找找图中的比例尺
(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互化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单中第二题。
师:数值比例尺1:2000的意思是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0厘米,這里的2000厘米就是20米,所以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米;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0米。
师:线段比例尺的意思是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米,这里的30米就是3000厘米,所以转化成数值比例尺是1:3000,意思就是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00厘米。
(四)量一量、算一算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五人制足球场的平面图,请你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计算出这个足球场平面图的比例尺。
师:通过量一量发现图上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实际的长为40米,也就是4000厘米。10:4000=1:400,由于长和宽的比例尺是一样的所以宽的比例尺也是1:400。
四、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能说说这节课你都学习了什么?
生:... ...
师小结:为了方便计算,我们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的比。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和探索比例尺的意义。(板书课题)
五、生活中的比例尺
师:同学们你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比例尺?
生:……
师: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比例尺,你们想不想看?
师:比例尺真的太重要了,它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视频中说的,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更要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广泛的应用到生活中。
六、课后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比例尺1:1000就是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厘米,那像这样的比例尺你见过吗?它又会运用到我们生活的那一方面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师:下课。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结合实际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3.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经历且体验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4.在自主探索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之间的转化。
教学准备:课件、探究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尝试画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
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校足球队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
师:找到你的身影了吗?
师:瞧。为了即将到来的市长杯足球赛教练员和同学们正在积极的备战呢,需要一个足球场的平面图研究战术。
师:请看这个足球场是一个长95厘米,宽60厘米的长方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这个足球场有多大呢?
师:足球场,大家都去过吧。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生:很大;特别大
师:是的,特别大。
师:那我们如何能够在这张A4纸上画出这么大的足球场的平面图呢?
请同学们拿出探究单,尝试在纸上画一画。边画边思考:怎样画才能不走样?
二、分析问题,抽象概念
(一)长9.5厘米,宽6厘米的足球场平面图(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第一种,长95米,宽60米。第二种,长9.5厘米。宽六厘米。第三种,长19厘米宽12厘米
预设1:长95米,宽60米。(投影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画的像吗?为什么?
预设(生)1:不像,因为图上的长度并没有95米,95米是他实际的长度,但是他却标记的是95米,所以我认为这样画出的平面图与实际的足球场不像。
预设(生)2:不像。应该把95米改成9.5厘米。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个足球长95米,纸没有这么大。
师:也就是说在A4纸上是画不出足球场实际的长95米的,所以这样画出来的平面图与实际的足球场并不像。
预设2:长9.5厘米,宽6厘米。(投影展示)
(二)探究长19厘米,宽12厘米的足球场平面图(验证)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这幅平面图画的像吗?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验证一下呢?下面你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验证,开始吧。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分享一下你们组的交流成果?
预设1:我们这样想的,因为长和宽可以同时缩小到原来的 ,那我们想是不是也可以同时缩小到原来的 呢?我把这里的95米换算成9500厘米;60米换算成6000厘米。然后用9500厘米和6000厘米分别除以500(也就是缩小到原来的 ),然后得到了19厘米和12厘米。
(19厘米:95米=1:500 ;12厘米:60米=1:500。)
生:因为长和宽的比都是一样的,都是1:500。所以我认为这样画出的平面图是像的。
师:哪个小组愿意再上来给大家交流一下你们组的想法。
预设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我们是把95米和60米换算成9500厘米和6000厘米,然后找9500厘米和6000厘米的最大公因数是500,然后用9500和600同时除以500,得到了19厘米和12厘米。
(19厘米:95米=1:500 ;12厘米:60米=1:500。)
三、即时练习,深化理解
师:学为用,练为战,下面请挑战。
(一)小试牛刀
(二)找找图中的比例尺
(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互化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单中第二题。
师:数值比例尺1:2000的意思是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0厘米,這里的2000厘米就是20米,所以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米;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0米。
师:线段比例尺的意思是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米,这里的30米就是3000厘米,所以转化成数值比例尺是1:3000,意思就是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00厘米。
(四)量一量、算一算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五人制足球场的平面图,请你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计算出这个足球场平面图的比例尺。
师:通过量一量发现图上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实际的长为40米,也就是4000厘米。10:4000=1:400,由于长和宽的比例尺是一样的所以宽的比例尺也是1:400。
四、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能说说这节课你都学习了什么?
生:... ...
师小结:为了方便计算,我们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的比。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和探索比例尺的意义。(板书课题)
五、生活中的比例尺
师:同学们你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比例尺?
生:……
师: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比例尺,你们想不想看?
师:比例尺真的太重要了,它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视频中说的,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更要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广泛的应用到生活中。
六、课后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比例尺1:1000就是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厘米,那像这样的比例尺你见过吗?它又会运用到我们生活的那一方面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师: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