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研究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1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课程建设滞后于实际发展需要,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制度、实践基地等方面都有待完善。我们要重视实践课程的建设,建立具有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以促进广西财经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课程;模拟实验室;实践基地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新专业,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门人才为己任,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1]为培养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课程设置中需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领域。近年来,一些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高等院校已经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但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仍然滞后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和社会需求,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广西地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起步较晚,2005年,广西财经学院财政系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成为目前广西地区唯一的开设此专业的本科院校。自专业开设以来,我们一直都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探讨和研究。
  一、广西财经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情况
  广西财经学院是从原来的专科院校合并而成的新的本科院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现有财政实验室、税收实验室,还有一些会计、证券操作模拟等ERP实验室,在实践教学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目前广西财经学院的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部分,校外实践让学生自己到相关单位实习,或者是参观观摩相关部门的工作过程或流程,校内实践一般是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自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设立起,我们就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本院实践教学的优势来发展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教学,以期在社会保障业务实践操作方面建立自己的专业优势。
  按照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在校4年需要修满160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32学分,实践课程28学分。其中实践课程分为两个模块,模块一5个学分,全校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包括军事理论与技能、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块二23个学分,除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外,各专业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开设哪些实践实习课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目前开设的实践课程有会计综合模拟实习、社会保障业务实习、行政管理业务实习、社会救济业务实习、社保基金投资综合实验、社会调查。这些课程有的是校内实践课程,有的需要学生到校外相关单位和部门去实习,但大部分是校内实践课程,需要学生在校内进行。
  与其它高校相比,广西财经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较高,实践课程门类较多,基本围绕着当前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实际工作需要以及学生就业需求来进行,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践相结合,实践课程体系初步建成。
  二、广西财经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
  1.偏重理论课程,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度不够。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赋予实践课程相当大的比重,但是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很难一下子改变。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仍将重心放在理论的传授上,忽视了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2]虽然学校也一再强调实践性教学,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的内容、深度、方法还比较欠缺,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但也流于形式,不能够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而学校对于课酬的设计也明显地偏向理论课程,从事实践教学的课酬偏低,实践课程的报酬只有理论课程的80%,使得担任实践课程的教师缺乏积极性,很难把实践课程提高到理论课程一样的高度来对待。
  2.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缺乏系统规划和研究。自2005年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来,我们一直在对实践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但是由于本专业的建设没有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专业特色,所以课程设置没有一个基本的依据,随意性较大,往往是借鉴区外其他高校实践课程设置的经验,或者是觉得哪门实践课程有利于学生就业或者便于开设就开哪门课程,造成了实践课程设置较混乱,缺乏深入、系统地研究与规划。实践课程的任课教师各自为战,很多时候仅仅是为了应付差事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选取过多依附于某门理论课或现有教材,缺乏实际岗位所需要的实用性内容,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上比较随意,使得各门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无法衔接起来,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
  3.实践课程的教学条件滞后。近年来,广西财经学院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硬件投入力度,增设了一些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实践教学的条件逐渐改善,但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没有太大改善,滞后于实际需求。学校对该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实训软件的开发引进重视不够,以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模拟实验室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来。当然这也有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在国内其他高校没有先例,对于建立什么样的实验室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没有实际经验供借鉴和参考。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训软件建设更是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实训软件往往偏重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缺乏专业特色。[4]
  4.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水平持续发展的前提。由于专业建设时间短,广西财经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力量比较薄弱。目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教师多是最近引进的硕士研究生,教师整体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并且这些教师多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就进入我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际部门的工作经历,自身操作能力不强。可以说,现有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难以适应实践教学发展的需要。
  5.实践教学管理不规范。目前,广西财经学院已经将各种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中,但是对于实践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监督、实践效果的评估等往往没有相应的制度作支撑,在管理方面较主观、随意[1],缺乏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使得原有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验实训课程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5]。比如考核环节,实践课程一般重参与而不注重考核,往往是只要学生参与实践过程,按规定填写相关表格就可以通过,造成学生积极性不高,主动参与性差,以学分为目的,能力未见提高,实习流于形式。   6.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当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已经建立了一批实践教学基地,但是这些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少、种类单一、接收能力有限。我们的实践教学基地多是街道、社区居委会,因为街道、居委会工作任务繁杂,对学生接受度高而且接受能力强,但是学生普遍对这类实习基地不感兴趣,觉得社区的工作比较繁琐并且对本专业没有太大的实践价值,他们一般对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比较感兴趣,但是学校目前还没有与这些部门建立稳定的关系,并且这些部门的工作涉及到民生问题,很难让大批学生直接到这些部门去实践。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实习基地建设没有取得实质的进展,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三、加强实践课程建设的建议
  1.建立具有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两层意思,内容涉及到劳动经济、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安全与劳动卫生等众多领域,如果每个方向都开设一些课程,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培养模式,只能使学生无所适从,专业没有特色。因此,必须根据院校的特色和优势选择一两个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并根据此方向设置相关的实践课程,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特色。
  根据广西财经学院的优势和特点,我们认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目前的发展应该突出两个重点:社会保险和员工福利。这两个方向的社会认同度高,社会需求也比较直接。社会保险作为一个特色方向,主要是适应社会保障主体多元化趋势的需要,特别是商业保险成为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形式,应培养学生成为既懂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又懂商业保险管理的专业人才。这一方向可以开设社会保险职位模拟实习实训课程,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与生育保险等各种业务模拟实习、社会保障会计模拟实习、社会保障软件操作模拟实习等。[6]员工福利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主要是考虑到毕业生大多进入企业从事微观的行政人事工作,加强这一方向的培训便于学生毕业后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员工福利的筹划和设计、员工社会保险的管理等工作。可以开设劳动力计划与招聘职位模拟实习、工资福利管理职位模拟实习、劳动力培训职位模拟实习、绩效考评职位模拟实习等加强这一领域的锻炼。
  2.建立模拟实验室。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实际业务工作都是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为此,我们要建立社会保障业务模拟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模拟劳动与社会保障业务操作的全过程。首先,要建立社会保险业务模拟实验室,通过引进相关教学软件,模拟和实验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结构和运作模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社会保险登记、基数核定、缴费申报、费用征缴及个人账户等业务操作,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岗位实际操作。其次,建立企事业员工福利管理模拟实验室,让学生模拟进行劳动力计划、招聘、工资福利管理、劳动力培训、绩效考评等职位的工作。此外,建立劳动关系模拟实验室,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组织本专业学生进行劳动争议、保险案例裁决,培养他们独立判断的能力,使他们可以正确处理劳动关系争议[7]。
  3.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使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增强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实践教学基地可以直接接纳学生在相关机构实习,使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8]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完成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活动提供相应的条件和必要的服务。为此,学校需要加强与企业以及社会保障局等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不断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种类和数量,与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单位和部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将其列为实践教学基地,定期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前往实习和见习。
  4.加强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建设。实践教学对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能力要求较高,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我们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首先,加强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骨干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使教师进入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经办机构或企业开展科研立项、管理咨询等活动,提高其业务能力。其次,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经办机构从业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担任本专业学生的各种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或兼职授课教师,建设专兼职相结合、优势互补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9]此外,学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竞争机制,提高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标准,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报酬,充分调动教师投入实践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完善实践课程教学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实践过程管理,使实践教学逐步成熟和完善。每学期由专业教研室确定实践课程的门类和开设实践课程的班级,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指导教师负责具体实践方案的制定、实践单位或实验室的落实、实践过程的日常管理,指导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成绩考核阶段,要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日常表现、实习报告质量等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实践教学结束后,进行实践评估和反馈,根据实践情况,结合学生的意见,由指导教师就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方法、改进措施等进行总结,以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荣丽,陈淑君.分类制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实
  践教学大纲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3):218-
  219.
  [2] 刘苇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初探[J].科
  教纵横,2008,(11):232-233.
  [3] 陈淑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分类化”管理模
  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6):168-170.
  [4] 刘苇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初探[J].科
  教纵横,2008,(11):232-233.
  [5] 李艳波,刘松先.实践教学是地方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的
  主体性教学活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6):68.
  [6] 陈建梅.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刍议[J].经
  济研究导刊,2009,(29):219-220.
  [7] 蒋蔷.普通本科教育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设置[J].
  科教文汇,2009,(7):17.
  [8] 周慧文.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研
  究[J].商场现代化,2009,(10):113-114.
  [9] 李燕荣,唐昭.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
  建[J].职业时空,2009,(8):85-87.
其他文献
摘要:以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因材施教的相关理论入手,在总结分析该院校6个二级学院、28个专业学生学习人文素质基础差异、个性特征差异、专业差别的基础上探讨因专业施教的方法,从而解决不同专业学生对思政理论课乐学、善学、学有实效的问题。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人文素质;专业差别;因专业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
期刊
摘要: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调研分析将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转换成为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情境为逻辑主线,对教学目标、内容、过程、考核方法进行具体实践设计。  关键词:高职课程;项目教学;商品养护    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再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的理念和学生培养目标,项目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商品知识与养护》课程中的某
期刊
摘要:工业设计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信息传达设计。但是在当今复杂的市场社会中决定产品使用质量好坏的因素很多,战后以德国布劳恩公司为代表的功能主义为核心的理想主义受到了冲击并衰落,反思其衰落背后的规律,对我们如何正确对待认识理想主义,对我国工业设计教育仍有启发。  关键词:布劳恩公司;理想主义;反思    一、布劳恩的理想主义  工业设计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信息传达设计。对于产品设计师的要求不仅是为一项具
期刊
摘要:分析了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并将这种以人为本的多元化教育模式在高年级计算机类课程中进行实践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对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也很有帮助。  关键词:以人为本;多元化教育;课程设计    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大力提倡并积极推进高校专业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如何提高高校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学
期刊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社会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它提倡去中心,强调差异性,鼓励多元化,推崇平等对话。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影响着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也不可避免地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招聘带来影响。结合2010年对广州大学城400家用人单位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通过对后现代视野下择业创业理念重塑的论述,剖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的变化,提出学校、用人单位、大学生三方在毕业生素
期刊
摘要: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农村民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民生科技是最贴近人民生活、直接服务于人民的科技。从总体看来,农村民生科技工作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以关注民生为目标的民生科技,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紧迫问题,也是长期任务。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民生问题;民生科技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大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
期刊
摘要:针对农牧区和谐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关键、提高教学质量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是和谐校园的保障、机制与情感是和谐的基础、环境建设是和谐的窗口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建议。  关键词:农牧区;和谐校园;思考  一、建设农牧区和谐校园的意义  1.建设农牧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
期刊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了山区中专生英语学习的现状,主要表现为:生源素质差,英语基础薄弱;厌学情绪严重,无远大学习目标;缺乏坚定信心和持久兴趣;英语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学习过程缺乏肯定性评价;现行英语教材难以凸显中职生专业特色;英语教学课时不足,课程安排具有一定随意性。  关键词:粤东北山区;中专学校;英语教学;调查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包括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全国总面
期刊
摘要:目前贫困大学生就业普遍存在签约时间滞后、签约率偏低、签约质量不高等问题。文章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一、贫困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贫困学生的家庭社会资源相对薄弱。目前国内的就业市场并不规范,用人制度也不够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平等竞争就业环境并未完全建立。比如,有些单位的用人信息并不及时
期刊
摘要:为加强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对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进行了重组和优化。新课程的设置以专业体系为依据,根据专业需要确定必要的基础知识,采取多层次“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数学实用技能极为有利。改革后的考核方法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更关注学生在求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