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贫困大学生就业普遍存在签约时间滞后、签约率偏低、签约质量不高等问题。文章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一、贫困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贫困学生的家庭社会资源相对薄弱。目前国内的就业市场并不规范,用人制度也不够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平等竞争就业环境并未完全建立。比如,有些单位的用人信息并不及时对外公布,需要有一定的人际关系才能获取,甚至有的招聘岗位可以量身定做。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家庭背景越好,其工作的落实率和工作质量相对越高;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来自穷乡僻壤或者城镇低收入家庭,社会资源相对匮乏,就业过程缺乏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支撑,成功就业的几率必然低于家庭条件好的毕业生。
2.贫困学生经济负担过于沉重。贫困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交不起学费的现象,许多人依靠着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来维持学习和生活。而毕业后,找工作又需要经济投入,主要包括形象包装费,参加各地招聘会所需的交通费、食宿费,与招聘单位联系的上网、打电话等通讯费用,用人单位收取的各种就业保证金、抵押金等等。这笔钱对于家境贫穷学生而言,无疑是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很多学生或者因为没有一套求职面试的正装、没有更多的特长而在竞争中惨遭淘汰,支付不起上网、打电话等通讯费用,导致信息闭塞,或者因为无法支付各种高额的保证金、抵押金而坐失就业机会。
3.贫困学生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在求职过程中,许多用人单位非常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英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薄弱,也没有条件进行各类兴趣特长的培养。而成长在城市且家庭富裕的学生,自小就能接受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享受各种优良的教育资源,他们视野开阔,有各类文体特长,综合素质能力远远高于贫困学生。进入大学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数埋头苦读书或者为缓解沉重的经济压力而不断奔波于各种兼职之间,这样直接影响到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经济宽裕的学生却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充分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4.贫困学生就业心理复杂。贫困学生过去生活较为艰辛,许多学生将上大学作为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途径,多数人也肩负着家庭的重托,从而导致就业时求职期望过高,急于找到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经济地位的工作,这就限制了他们的就业视野,使其对就业市场缺乏理性认识,盲目寻找稳定的工作、高报酬的工作。同时,经济上的困窘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欠佳,容易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自卑、胆怯心理,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充分展示和推销自己,无法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或者害怕竞争、害怕求职,不敢主动出击,而一味等待机会。
二、解决贫困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1.多渠道搜集就业信息,加强就业市场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工作已面向市场、走向社会,因此要不断密切用人单位与学校间的供需关系,加强相互间的交流,掌握足够的信息,这样才能实现“毕业生”与“职”的最佳匹配。要充分运用和发挥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的作用,发布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此外,要主动向这些单位发函、电话联系以收集就业信息,为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起积极的作用。在毕业生市场建设上,我们注重从三个方面抓落实,一是积极举办校园招聘会活动,每年毕业生离校前均举办1-3场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每月举办1-2次专场招聘会;二是建立网上信息平台,进行网上求职指导和就业岗位信息收集,加大投入,与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开通网上求职系统,免费使贫困毕业生不出校园就能与用人单位“求职面对面,沟通零距离”,实行远程招聘、竞聘。三是进一步加强人事部门和人才机构的联系,让毕业生在第一时间掌握就业需求信息。目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泉州人才中心的会员单位,贫困毕业生的推荐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近三年我们联合泉州人才中心已帮助近600名贫困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
2.学校就业工作部门要加强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就业。要组建一支具有职业指导师资格的骨干队伍,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从2008年起就开始着手此项工作,到2009年已有4位教师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1人取得助理职业指导师资格,2010年学校再次派出5名教师参加此项培训,帮助贫困学生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解除就业困惑,增加他们就业自信心。同时,还要多渠道引导毕业生其它形式的就业。一是做好“三支一扶”的活动,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增强毕业生社会责任感,调动毕业生的积极性。2009至2010年学校共有60多人参加了福建省“三支一扶”活动,占全省的5.8%,2011年又有8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此活动。二是加大毕业生参加“专升本”学习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三是积极鼓励贫困生献身国防事业。
3.加大对贫困生的帮扶力度,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学校和社会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奖、助、贷、减、免、缓交学费、特殊困难补助等多层次的困难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随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队伍的不断扩大,需要国家加大资助力度,也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帮助,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缓解经济压力、完成学业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年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支助贫困学生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学校为2010届毕业生提供的助学金为50多万元。学校及各系动员各方力量,对就业有困难的贫困毕业生,积极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落实就业单位。
4.开展贫困学生就业心理健康辅导,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学校要继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要针对贫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心理,通过开设热线电话咨询服务、网络在线咨询服务和咨询接待日服务,为贫困学生搭建多种交流和沟通平台,倾听他们的呼声,通过平等交流,使他们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排除心理困惑,逐渐消除就业不良心理障碍,从而使他们拥有稳定而积极的心态,从容面对挑战,实现人生价值。同时针对贫困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组织开展艰苦奋斗、抗挫能力、诚信等经常性跟踪教育活动,帮助贫困学生学会合作,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从而使他们心理素质获得全面提高,自信心得到增强,情绪调控能力得到改善,能及时排除在就业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 龙晓峰.浅析当今我国高校贫困生的就业问题[J].学习
月刊,2008,(2).
[2] 袁仁贵.2010年就业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2009-11-20.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一、贫困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贫困学生的家庭社会资源相对薄弱。目前国内的就业市场并不规范,用人制度也不够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平等竞争就业环境并未完全建立。比如,有些单位的用人信息并不及时对外公布,需要有一定的人际关系才能获取,甚至有的招聘岗位可以量身定做。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家庭背景越好,其工作的落实率和工作质量相对越高;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来自穷乡僻壤或者城镇低收入家庭,社会资源相对匮乏,就业过程缺乏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支撑,成功就业的几率必然低于家庭条件好的毕业生。
2.贫困学生经济负担过于沉重。贫困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交不起学费的现象,许多人依靠着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来维持学习和生活。而毕业后,找工作又需要经济投入,主要包括形象包装费,参加各地招聘会所需的交通费、食宿费,与招聘单位联系的上网、打电话等通讯费用,用人单位收取的各种就业保证金、抵押金等等。这笔钱对于家境贫穷学生而言,无疑是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很多学生或者因为没有一套求职面试的正装、没有更多的特长而在竞争中惨遭淘汰,支付不起上网、打电话等通讯费用,导致信息闭塞,或者因为无法支付各种高额的保证金、抵押金而坐失就业机会。
3.贫困学生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在求职过程中,许多用人单位非常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英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薄弱,也没有条件进行各类兴趣特长的培养。而成长在城市且家庭富裕的学生,自小就能接受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享受各种优良的教育资源,他们视野开阔,有各类文体特长,综合素质能力远远高于贫困学生。进入大学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数埋头苦读书或者为缓解沉重的经济压力而不断奔波于各种兼职之间,这样直接影响到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经济宽裕的学生却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充分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4.贫困学生就业心理复杂。贫困学生过去生活较为艰辛,许多学生将上大学作为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途径,多数人也肩负着家庭的重托,从而导致就业时求职期望过高,急于找到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经济地位的工作,这就限制了他们的就业视野,使其对就业市场缺乏理性认识,盲目寻找稳定的工作、高报酬的工作。同时,经济上的困窘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欠佳,容易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自卑、胆怯心理,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充分展示和推销自己,无法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或者害怕竞争、害怕求职,不敢主动出击,而一味等待机会。
二、解决贫困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1.多渠道搜集就业信息,加强就业市场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工作已面向市场、走向社会,因此要不断密切用人单位与学校间的供需关系,加强相互间的交流,掌握足够的信息,这样才能实现“毕业生”与“职”的最佳匹配。要充分运用和发挥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的作用,发布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此外,要主动向这些单位发函、电话联系以收集就业信息,为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起积极的作用。在毕业生市场建设上,我们注重从三个方面抓落实,一是积极举办校园招聘会活动,每年毕业生离校前均举办1-3场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每月举办1-2次专场招聘会;二是建立网上信息平台,进行网上求职指导和就业岗位信息收集,加大投入,与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开通网上求职系统,免费使贫困毕业生不出校园就能与用人单位“求职面对面,沟通零距离”,实行远程招聘、竞聘。三是进一步加强人事部门和人才机构的联系,让毕业生在第一时间掌握就业需求信息。目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泉州人才中心的会员单位,贫困毕业生的推荐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近三年我们联合泉州人才中心已帮助近600名贫困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
2.学校就业工作部门要加强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就业。要组建一支具有职业指导师资格的骨干队伍,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从2008年起就开始着手此项工作,到2009年已有4位教师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1人取得助理职业指导师资格,2010年学校再次派出5名教师参加此项培训,帮助贫困学生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解除就业困惑,增加他们就业自信心。同时,还要多渠道引导毕业生其它形式的就业。一是做好“三支一扶”的活动,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增强毕业生社会责任感,调动毕业生的积极性。2009至2010年学校共有60多人参加了福建省“三支一扶”活动,占全省的5.8%,2011年又有8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此活动。二是加大毕业生参加“专升本”学习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三是积极鼓励贫困生献身国防事业。
3.加大对贫困生的帮扶力度,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学校和社会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奖、助、贷、减、免、缓交学费、特殊困难补助等多层次的困难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随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队伍的不断扩大,需要国家加大资助力度,也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帮助,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缓解经济压力、完成学业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年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支助贫困学生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学校为2010届毕业生提供的助学金为50多万元。学校及各系动员各方力量,对就业有困难的贫困毕业生,积极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落实就业单位。
4.开展贫困学生就业心理健康辅导,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学校要继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要针对贫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心理,通过开设热线电话咨询服务、网络在线咨询服务和咨询接待日服务,为贫困学生搭建多种交流和沟通平台,倾听他们的呼声,通过平等交流,使他们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排除心理困惑,逐渐消除就业不良心理障碍,从而使他们拥有稳定而积极的心态,从容面对挑战,实现人生价值。同时针对贫困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组织开展艰苦奋斗、抗挫能力、诚信等经常性跟踪教育活动,帮助贫困学生学会合作,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从而使他们心理素质获得全面提高,自信心得到增强,情绪调控能力得到改善,能及时排除在就业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 龙晓峰.浅析当今我国高校贫困生的就业问题[J].学习
月刊,2008,(2).
[2] 袁仁贵.2010年就业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200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