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字是每个小学生在学校学习数学的时候首先接触到的数学元素,所以在学生以后的一生学习中对于数感的学习来讲就极其重要了。什么叫数感呢?通俗地来说就是每个人对于数字的敏感的程度如何,在感观上对数字和在数字运算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感觉,内容包括了这个人对于数字的顺序、大小以及表达方式等等。当学生的数感逐渐形成了以后,学生就会利用量化的思维方式来观察世界,分析事物的属性。由此可见,小学教学中要求教师特别重视对于学生的数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培养学生的数感,但现实的教学情况则不容乐观,不少的数学教师在受到学校片面要求教学质量,其他工作擠压了上课时间,导致上课时间较紧等等原因。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学生技能的培养,这样的效果成绩提高不快,学习兴趣也没能提上来。故此小学的数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数感这种理念全面深化,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学生的数感的意识,把理论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当中。
一、加强把数学知识生活化
世界万物都有存在的理由,它呈现的形色是多种多样的,小学对于未知的事物特别有好奇心,看到一些新的事物后就会进行深入的想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课本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这些新知识时就会觉得很亲切,是以前耳闻目睹的,学生就会用心去探索,形成自己全新的知识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也就能加强了他们的数感的培养。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时,主题图里面有四种非常可爱的鸟类和野生动物,我首先让同学们上网查找这些动物,让同学们对这些动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个过程就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吸引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接着我让学生根据教材给出的每种动物的数量,进行估算,最后才进行计算。这个 教学过程使学生体会数量的多少,更加珍惜这些动物,从而增强了学生对于数字的感知和体验,知道其实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周围,学习数学是那么充满趣味的,达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目的。
二、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比较好的教学手段,但现实教学中,很少教师能坚持运用,其实学生的思维过程还处于由直观逐步转向抽象的思维阶段。教师一定要明白学生的思维与成人是有不少的差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直观实践教学的力度,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建立了较好的数感,就能使学生学习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时更加高效,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直观实践教学的优势,降低学习新知识的坡度。
例如在学习“千米的认识”时,因为千米这个单位的量是比较大的,在学生的想象中难以得到完整的体会,于是我就组织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去上课。首先让一组学生量一量100米究竟有多远,而1千米有10个100米的长度,使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长,接着再让5个跑步比较快的同学在学校操场的跑道每人跑一圈,这样5个同学乘上200米就是1千米。通过这两次的直观实践活动,学生从直观上深刻感受到这个比较难理解的“千米”的概念,在这个概念让学生清晰地理解的同时,形成了学生较好的数感。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多个学科教学中获得普遍运用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当前各学段各学科普遍运用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对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其自主思考以及解决全新问题能力相对较弱,如果能够将他们合理的分成不同的小组形成一个团队,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则能够有效推动其展开自主探究激发思考和学习的欲望,积极表现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互相促进,对于反应较快的学生他们能够运用直接,简单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而反应较慢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也学会了新知识,建立了新知识的正确感,最终形成了无意识的数感,这样每一位学生都会受用终生。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的例8时,题目求每天的住宿费是多少钱?
教材是介绍了两个思考方法,列式都一样:267÷3,不同的地方是第一种方法是把267看作300,第二种是把267看作270,于是我就布置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这两种方法都对吗?那一种更加接近实际,实际的住宿费是比90少还是比80多?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终于明确了结论,这个过程是大家畅所欲言,团结合作进行的,当然也融合了学生本身已经拥有的认知,使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更加畅顺,丰富了学生的感受,而且经历了学习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四、加强针对性的练习
学生数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有时需要大量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故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和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巩固,让学生的多种感观得到充分的参与。经过练习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和技能更加深入学生的心田,熟能生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充分自由发挥。这种练习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课内,还可以在课外。
例如在学习了“年、月、日”后,老师布置家庭练习,让学生回到家里,找出家庭成员各自的生日,然后记下来,以后来到每个家人的生日时都要送上诚意的祝福。这样就能通过查找日历的过程让学生复习了日历设置、规律,形成了生活中的数感。
总之,学生的数感的形成需要教师长期培养,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牢记使命,把培养学生数感放在重要的位置,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苗峰.基于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感[J].江西教育,2018(33):52-53.
[2]黄丽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考试周刊,2018(75):8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培养学生的数感,但现实的教学情况则不容乐观,不少的数学教师在受到学校片面要求教学质量,其他工作擠压了上课时间,导致上课时间较紧等等原因。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学生技能的培养,这样的效果成绩提高不快,学习兴趣也没能提上来。故此小学的数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数感这种理念全面深化,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学生的数感的意识,把理论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当中。
一、加强把数学知识生活化
世界万物都有存在的理由,它呈现的形色是多种多样的,小学对于未知的事物特别有好奇心,看到一些新的事物后就会进行深入的想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课本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这些新知识时就会觉得很亲切,是以前耳闻目睹的,学生就会用心去探索,形成自己全新的知识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也就能加强了他们的数感的培养。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时,主题图里面有四种非常可爱的鸟类和野生动物,我首先让同学们上网查找这些动物,让同学们对这些动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个过程就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吸引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接着我让学生根据教材给出的每种动物的数量,进行估算,最后才进行计算。这个 教学过程使学生体会数量的多少,更加珍惜这些动物,从而增强了学生对于数字的感知和体验,知道其实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周围,学习数学是那么充满趣味的,达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目的。
二、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比较好的教学手段,但现实教学中,很少教师能坚持运用,其实学生的思维过程还处于由直观逐步转向抽象的思维阶段。教师一定要明白学生的思维与成人是有不少的差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直观实践教学的力度,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建立了较好的数感,就能使学生学习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时更加高效,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直观实践教学的优势,降低学习新知识的坡度。
例如在学习“千米的认识”时,因为千米这个单位的量是比较大的,在学生的想象中难以得到完整的体会,于是我就组织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去上课。首先让一组学生量一量100米究竟有多远,而1千米有10个100米的长度,使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长,接着再让5个跑步比较快的同学在学校操场的跑道每人跑一圈,这样5个同学乘上200米就是1千米。通过这两次的直观实践活动,学生从直观上深刻感受到这个比较难理解的“千米”的概念,在这个概念让学生清晰地理解的同时,形成了学生较好的数感。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多个学科教学中获得普遍运用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当前各学段各学科普遍运用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对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其自主思考以及解决全新问题能力相对较弱,如果能够将他们合理的分成不同的小组形成一个团队,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则能够有效推动其展开自主探究激发思考和学习的欲望,积极表现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互相促进,对于反应较快的学生他们能够运用直接,简单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而反应较慢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也学会了新知识,建立了新知识的正确感,最终形成了无意识的数感,这样每一位学生都会受用终生。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的例8时,题目求每天的住宿费是多少钱?
教材是介绍了两个思考方法,列式都一样:267÷3,不同的地方是第一种方法是把267看作300,第二种是把267看作270,于是我就布置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这两种方法都对吗?那一种更加接近实际,实际的住宿费是比90少还是比80多?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终于明确了结论,这个过程是大家畅所欲言,团结合作进行的,当然也融合了学生本身已经拥有的认知,使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更加畅顺,丰富了学生的感受,而且经历了学习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四、加强针对性的练习
学生数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有时需要大量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故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和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巩固,让学生的多种感观得到充分的参与。经过练习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和技能更加深入学生的心田,熟能生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充分自由发挥。这种练习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课内,还可以在课外。
例如在学习了“年、月、日”后,老师布置家庭练习,让学生回到家里,找出家庭成员各自的生日,然后记下来,以后来到每个家人的生日时都要送上诚意的祝福。这样就能通过查找日历的过程让学生复习了日历设置、规律,形成了生活中的数感。
总之,学生的数感的形成需要教师长期培养,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牢记使命,把培养学生数感放在重要的位置,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苗峰.基于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感[J].江西教育,2018(33):52-53.
[2]黄丽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考试周刊,2018(7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