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到深度贫困村——全兴村参加为期12天的扶贫调研工作。在村委支部和驻村干部的带领下,翻山越岭,走村串户,通过入户走访、实地查看、查阅资料、与村干部座谈交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兴村精准扶贫存在的困难
全兴村位于中益乡东部,总人口823人,距离县城46公里,海拔高度在1100-1480米之间,幅员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79亩,其中田地面积830亩,地面积3149亩,包含退耕还林732亩,林地面积30100亩。2016年,通过 “精准识别”,全镇共甄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65人,低保贫困户17户33人(其中贫困户中的低保户为2户3人),五保户4户4人,水库移民32户39人。全村主导产业有黄连、中蜂、竹笋、核桃等,粮食生产主要是玉米和土豆。
(一)贫困户精准识别难度大
除了一部分真正的低保、五保贫困户外,在贫困户评定过程中,存在人情因素和家庭调查困难因素,对农户收入和支出的调查不能做到完全精准。发现有农户互相攀比“贫困”,劳动能力虚报、瞒报,家庭收入支出根本调查不清等现象。
(二)村干部办公思想需提高
农村扶贫工作有两个特点:“农民要脱贫,干部脱层皮”、“扶贫好或坏,全靠干部带”。在实际的操作中,村级干部年纪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和办公技能都有待加强,而且不是属于国家正式公职人员,工作压力、程度不亚于一般公务员,然而待遇,奖惩不明确,和已经脱贫的乡村相比无差别,导致工作状态还有跟不上市上、县上的扶贫工作节奏。
(三)贫困户产业脱贫困难多
“五个一批”的第一批便是“产业就业发展一批”,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除“低保兜底一批”的贫困户外,全兴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在家的只剩老弱病残,要按照要求发展足够数量的种植、养殖项目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算在帮助下初步把项目搞起来,但是长期巩固困难,农户对项目的自造血功能太差,导致“脱贫”越来越难。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面上致贫原因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方式仍以分散经营为主体
全兴村以玉米,土豆种植为主,部分种植少量水稻等。经济作物主要是黄连、大黄等中药材为主,畜牧业上存在养殖规模较小,发展养牛养羊以散养为主,农户养殖技术含量低,不成体系的情况,有待引导。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不成规模、科技含量偏低。
2.科技推广运用阻力大
一是农民的科技意识不强。许多农民思想上还安于现状,不尊重知识,不相信科学,生产和生活仍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二是农民对科技成果的消化功能较弱。大多数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科技运用新技术能力较弱,缺乏产品竞争意识,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3.受交通、信息因素的制约,农副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局部脱节
全兴村远离城镇,交通不便,获取、吸收、交流知识的能力缺乏,处于信息化边缘状态,难以及时把握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在选择农作物品種、种植方法以及调整产品结构等各个环节较陈旧、闭塞。在销售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指导,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渠道少,即使获得了好收成,也难以实现产品价值,导致丰产不丰收。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
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懒惰、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经过走访调查发现,一是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力,又无技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观念比较传统、保守,自给自足、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部分贫困村民比较懒惰,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保障不足是诱因。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
三、关于深度贫困村精准扶贫建议
(一)访贫问苦,做好贫困户精准识别
坚持“四访”“五评”“六看”,摸实情。扶贫干部要真正做到吃住都在山里,用双脚丈量“山”里的每一寸土地,走进“山”上每户村民的家里,倾听群众心声,增进群众感情,从他们口中了解自家和邻里们的生活情况,一点一滴地破开他们的心扉,以真心换真言,把最真实的情况归纳汇总。同时紧扣“一有、两不愁、四保障”目标,理清思路,反推扶贫对象和脱贫标准,配合乡村两级做好建档立卡数据清洗、核查,弄清贫困人口数量、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做到信息准确、不错不漏、能进能出。
(二)专职扶贫,增强扶贫工作力量
市级、县级对一线扶贫的干部应该既要保证办公室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又要确保贫困户的实地走访、到户帮扶工作卓有成效,在人财物上大力支持贫困村的扶贫工作。一是提高一线扶贫干部待遇,增强扶贫积极性。二是加强一线扶贫干部年轻化,提高办公水平。三是加强扶贫业务培训,提升业务熟悉度。四是增强支部凝聚力,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三)产业扶贫,注重扶贫差异效果
针对不同的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要选择合适的帮扶项目,有的适合短平快,有的适合做大做强。必须根据产业培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来,不能统一固定模式。在摸底清楚贫困户的基础上,一是细化、简化扶贫政策,做好政策的宣传,让群众知晓扶贫工作如何开展,自己可以选择致富方向,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二是盘活扶贫资金,让贫困户有更多的脱贫渠道,如外出就业补助,培训技能补助,入股分红模式,贷款发展产业等。对资金使用情况村委会做好登记造册,实行跟踪服务,确保资金使用及时到位,不出问题。三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精心培育主导产业。全兴村目前计划打造中蜂、中药材、民宿旅游三大产业必须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遵循市场规律,尊重群众意愿,走“合作社+农户”路子,利用扶贫资金让贫困户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占有股份,既让贫困户受益,又促成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通过扶持产销一条龙、有市场经济头脑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增加收入,是实现“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的必由之路。
作者简介:
秦麒麟(1974.3—),男,籍贯:重庆市石柱县,硕士研究生,单位: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行政管理。
一、全兴村精准扶贫存在的困难
全兴村位于中益乡东部,总人口823人,距离县城46公里,海拔高度在1100-1480米之间,幅员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79亩,其中田地面积830亩,地面积3149亩,包含退耕还林732亩,林地面积30100亩。2016年,通过 “精准识别”,全镇共甄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65人,低保贫困户17户33人(其中贫困户中的低保户为2户3人),五保户4户4人,水库移民32户39人。全村主导产业有黄连、中蜂、竹笋、核桃等,粮食生产主要是玉米和土豆。
(一)贫困户精准识别难度大
除了一部分真正的低保、五保贫困户外,在贫困户评定过程中,存在人情因素和家庭调查困难因素,对农户收入和支出的调查不能做到完全精准。发现有农户互相攀比“贫困”,劳动能力虚报、瞒报,家庭收入支出根本调查不清等现象。
(二)村干部办公思想需提高
农村扶贫工作有两个特点:“农民要脱贫,干部脱层皮”、“扶贫好或坏,全靠干部带”。在实际的操作中,村级干部年纪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和办公技能都有待加强,而且不是属于国家正式公职人员,工作压力、程度不亚于一般公务员,然而待遇,奖惩不明确,和已经脱贫的乡村相比无差别,导致工作状态还有跟不上市上、县上的扶贫工作节奏。
(三)贫困户产业脱贫困难多
“五个一批”的第一批便是“产业就业发展一批”,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除“低保兜底一批”的贫困户外,全兴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在家的只剩老弱病残,要按照要求发展足够数量的种植、养殖项目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算在帮助下初步把项目搞起来,但是长期巩固困难,农户对项目的自造血功能太差,导致“脱贫”越来越难。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面上致贫原因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方式仍以分散经营为主体
全兴村以玉米,土豆种植为主,部分种植少量水稻等。经济作物主要是黄连、大黄等中药材为主,畜牧业上存在养殖规模较小,发展养牛养羊以散养为主,农户养殖技术含量低,不成体系的情况,有待引导。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不成规模、科技含量偏低。
2.科技推广运用阻力大
一是农民的科技意识不强。许多农民思想上还安于现状,不尊重知识,不相信科学,生产和生活仍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二是农民对科技成果的消化功能较弱。大多数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科技运用新技术能力较弱,缺乏产品竞争意识,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3.受交通、信息因素的制约,农副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局部脱节
全兴村远离城镇,交通不便,获取、吸收、交流知识的能力缺乏,处于信息化边缘状态,难以及时把握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在选择农作物品種、种植方法以及调整产品结构等各个环节较陈旧、闭塞。在销售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指导,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渠道少,即使获得了好收成,也难以实现产品价值,导致丰产不丰收。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
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懒惰、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经过走访调查发现,一是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力,又无技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观念比较传统、保守,自给自足、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部分贫困村民比较懒惰,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保障不足是诱因。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
三、关于深度贫困村精准扶贫建议
(一)访贫问苦,做好贫困户精准识别
坚持“四访”“五评”“六看”,摸实情。扶贫干部要真正做到吃住都在山里,用双脚丈量“山”里的每一寸土地,走进“山”上每户村民的家里,倾听群众心声,增进群众感情,从他们口中了解自家和邻里们的生活情况,一点一滴地破开他们的心扉,以真心换真言,把最真实的情况归纳汇总。同时紧扣“一有、两不愁、四保障”目标,理清思路,反推扶贫对象和脱贫标准,配合乡村两级做好建档立卡数据清洗、核查,弄清贫困人口数量、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做到信息准确、不错不漏、能进能出。
(二)专职扶贫,增强扶贫工作力量
市级、县级对一线扶贫的干部应该既要保证办公室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又要确保贫困户的实地走访、到户帮扶工作卓有成效,在人财物上大力支持贫困村的扶贫工作。一是提高一线扶贫干部待遇,增强扶贫积极性。二是加强一线扶贫干部年轻化,提高办公水平。三是加强扶贫业务培训,提升业务熟悉度。四是增强支部凝聚力,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三)产业扶贫,注重扶贫差异效果
针对不同的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要选择合适的帮扶项目,有的适合短平快,有的适合做大做强。必须根据产业培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来,不能统一固定模式。在摸底清楚贫困户的基础上,一是细化、简化扶贫政策,做好政策的宣传,让群众知晓扶贫工作如何开展,自己可以选择致富方向,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二是盘活扶贫资金,让贫困户有更多的脱贫渠道,如外出就业补助,培训技能补助,入股分红模式,贷款发展产业等。对资金使用情况村委会做好登记造册,实行跟踪服务,确保资金使用及时到位,不出问题。三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精心培育主导产业。全兴村目前计划打造中蜂、中药材、民宿旅游三大产业必须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遵循市场规律,尊重群众意愿,走“合作社+农户”路子,利用扶贫资金让贫困户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占有股份,既让贫困户受益,又促成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通过扶持产销一条龙、有市场经济头脑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增加收入,是实现“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的必由之路。
作者简介:
秦麒麟(1974.3—),男,籍贯:重庆市石柱县,硕士研究生,单位: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