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为例,阐述职业院校应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培养经济行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
【关键词】实训基地纺织服装产业发展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
9889(C).2011.09.025
2011年3月全国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将中国由纺织服装制造业大国转变为纺织服装制造业强国。《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及相关的40个配套文件,也明确提出要优先重点发展汽车、石化、有色金属、纺织服装等十四个千亿元产业的战略任务,制订了逐步培育发展本土服装品牌,把广西建设成为茧丝绸大省的发展目标。纺织服装产业在未来五到十年内的广西经济发展中将起到经济支柱的重要作用。作为广西唯一一所开设纺织、服装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更应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与工厂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合作,加强校企实训基地的共建,培养急需的行业紧缺技能型人才,努力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案例学校简介
(一)学校概况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1979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现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学校占地面积共237.92亩(含平果校区166亩,现有教职工328人,在校生规模6610人。2003年经广西教育厅认定为自治区级首批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被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评为广西首批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现为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设有全国纺织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广西外派劳务人员培训基地,成立了广西茧丝绸研究发展中心以及南宁市唯一一所纺织服装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及鉴定考点,拥有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的各类实训基地建设(室)共41个,实训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是广西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在32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特色、专业、优质、合作、创新”的办学特色。
(二)校企合作办学的起因
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始于2004年。江苏景盟针织企业有限公司向学校无偿捐助价值200多万的实训设备并在学校设立景盟实训基地,同时组建了企业冠名班——“景盟班”。景盟实训基地拥有包括羊毛衫生产流程的所有设备,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羊毛衫生产厂。其中有国内针织行业的先进设备——德国产“STOLL”电脑横机及编程主机,有国际领先的织可穿技术,这些设备及技术均与企业一线生产同步。景盟公司还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担任景盟班的实训课教师,校企共同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景盟班采用的教材也为景盟公司岗位培训教材,使“景盟班”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接触到与企业生产实际同样的设备和技术。教学与生产真正做到了无缝对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实现了学生实训与企业一线生产的零距离,这种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及冠名班的创举成为当时广西远距离跨地域校企合作办学的典型。
由于学校办学专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吸引了国内众多知名企业前来合作,学校依次与雅戈尔日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上海伟航电脑针织有限公司、浙江嘉善百事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广西鹏达制衣有限公司、深圳市鄂尔多斯羊绒制品有限公司、香港中大实业等多家企业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奖学金、贫困生助学金、班主任激励金,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及实习就业岗位。现已建成企业投入设备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五个,投入设备资金近600万元,企业订单冠名班30多个。
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一)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由企业投资实训设备、材料、部分资金、应用软件,学校出场地及部分资金共建。采用“企业渗透式”教学管理模式,即从方案的制订、设备的安装调试、实训教材的编写、培训过程的全方位参与、全过程跟踪。
1.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实践。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同制订实训教学计划、岗位技能标准,企业派技术人员到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培训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企业可以把自己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用人标准要求通过自编教材,参与授课、教师座谈等方式融合进去,共同开展实训教学管理工作。
以香港中大实业暨中山织之道实训基地为例,2008年年底,香港中大实业有限公司投入意大利无缝内衣机、马泰克袜机等价值达150万元设备,建立香港中大实业暨中山织之道实训基地。2009年春节前,学校选派了三名专业教师到浙江义乌学习无缝针织圆机的操作使用技术。2009年6月实训基地建成后,中大实业就安排公司的专业骨干到学校,利用暑假的时间对专业教师进行为期30天的培训,使专业教师基本掌握了圣东尼电脑无缝针织圆机操作、编程、简单维修。在学生的实训方式选择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训与车间生产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采用“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轮换工种实训与固定工种强化实训相结合”的实训模式。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成,为推动学校教学、实训、科研一体化提供了保证。以针织专业实训基地为例,从原来仅有面积800平方米的两个实训基地发展为目前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六个实训基地、14间实训室,拥有先进的全自动电脑横机、大圆机、内衣机、袜机、纺织品检测仪器设备及多功能花型工艺设计软件,设备总值达700多万元,设备数量达500台/套,现已成为集教学、实训、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生产、科研和技术服务一体化的自治区综合实验实训生产基地,并于2009年11月获得自治区首批“示范性实训基地”称号。
通过实训基地仿真的生产环境及职业岗位规范的操作训练,使学生们了解企业生产与管理的基本规则,达到“应知、应会”等企业一线技工的基本能力要求,初步养成“踏实、肯干、会干”的职业素质,进而达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的标准,使校内技能训练与企业生产对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实现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增强、企业生产效益提高的“三赢”目标。
(二)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实践
1.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专业对口、岗位充足、教学设施和管理完善的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实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实训模式,即缓解了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实训基地因学生人数迅速增加而导致实训设备不足所带来的教学压力,又满足企业培养“准员工”的需求。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还可以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
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开展“工学交替”的“厂中校——鹏达服装实训基地”为例。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与广西鹏达制衣有限公司于2007年8月开展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的实训模式,即把原来分散的实训安排集中起来,二年级安排一个学期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一个学期回到学校开展理论教学,工学相互轮替,企业在学生实训期间全面担负学生的生产管理和现场教学管理,“工学交替”的实训模式为我校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2.校外实训基地成效。广西鹏达制衣有限公司作为服装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实训基地,至今已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提供教学实训岗位超过300个,安排近500人次的教学实训,有效提高了我校服装专业的实训教学质量。2008年至2010年,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囊括了广西中职组选手在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服装设计与制作项目中所取得的全部二等奖,这也是西部12省(自治区)中职组参赛选手在该项赛事中所取得的最高级别奖项;学校连续三年被自治区教育厅选定成为全区中等职业服装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的承办单位,连续四年获自治区教育厅颁发的“广西职业技能大賽组织奖”奖励,于2010年获评为广西首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比赛训练基地(广西仅有14所中等职业学校获此殊荣),奠定了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在广西中职服装专业教育的龙头地位。
三、实训基地为广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作贡献
(一)“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与广西立盛茧丝绸有限公司、玉林继业服装水洗厂等企业合作,开展“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具体情况列表如下:
学生在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期间,校企采用全程合作管理的方式。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授课,组织学生白天进行教学实习、晚上开展理论教学,即弥补了企业生产旺期的用人需要,又推动学校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参与企业科研攻关,优化教师队伍素质
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校教师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攻关、技术合作、业务挂职、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提供了平台。近年来学校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高效低耗低排放服装水洗技术开发与应用》《Na2SiO3解舒剂新工艺生产高品位白厂丝技术研发》《“海燕”牌和“天周”牌导湿排汗新面料的开发》等10多个厅市级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为南宁锦虹棉纺织有限公司试制针织面料,与玉林师范学校合作开展《高性能安全环保植物染料的提取技术研发》,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还实现了技术服务领域由企业向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延伸。
(三)开办培训班,教书育人服务社会
在南宁锦虹纺织公司的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开办校外招生教学合作。2010年第二批合作招收纺织类专业学生一百多名,组办全日制学历班,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整个教学、实训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这些学生定向到公司就业,为公司培养各层次的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打基础,受到企业的重视和欢迎,成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企合作的一个亮点和方向。学校还利用在实训基地基础上建立的紡织服装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及鉴定考点,与广西茧丝绸协调办、广西茧丝绸行业协会共同联办广西缫丝生产管理技术及操作技能培训,与广西监狱系统企业广西华盛集团共同联办毛织生产技术培训班、服装生产技术培训班,为企业、社会人员及兄弟学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服务,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
截至2011年3月,广西达到自治区级中职示范级别的纺织类专业及实训基地全部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所拥有,在全区起到示范引领的骨干带头作用。学校的纺织类专业设置在广西区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独特性,肩负着建设广西茧丝绸产业大省强省、实现东桑西移目标的人才培养重任。32年来学校共培养了近2万名技能型毕业生,所培养的人才成为广西纺织服装工业调整和振兴一线生产的中坚力量,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成为广西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家秀.校企共建高职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8)
[2]吴汪友.高职院校物流公共实训基地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8).
[3]尹敬齐.影视类专业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5)
[4]伏六明.浅谈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及其运作[J].教育与职业,2009(18)
【基金项目】广西区教改项目(桂教职成[2007]112号)
【作者简介】王瑶(1966- ),女,满族,辽宁本溪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高级讲师,校办主任,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及管理。
(责编 何田田)
【关键词】实训基地纺织服装产业发展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
9889(C).2011.09.025
2011年3月全国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将中国由纺织服装制造业大国转变为纺织服装制造业强国。《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及相关的40个配套文件,也明确提出要优先重点发展汽车、石化、有色金属、纺织服装等十四个千亿元产业的战略任务,制订了逐步培育发展本土服装品牌,把广西建设成为茧丝绸大省的发展目标。纺织服装产业在未来五到十年内的广西经济发展中将起到经济支柱的重要作用。作为广西唯一一所开设纺织、服装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更应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与工厂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合作,加强校企实训基地的共建,培养急需的行业紧缺技能型人才,努力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案例学校简介
(一)学校概况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1979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现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学校占地面积共237.92亩(含平果校区166亩,现有教职工328人,在校生规模6610人。2003年经广西教育厅认定为自治区级首批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被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评为广西首批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现为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设有全国纺织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广西外派劳务人员培训基地,成立了广西茧丝绸研究发展中心以及南宁市唯一一所纺织服装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及鉴定考点,拥有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的各类实训基地建设(室)共41个,实训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是广西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在32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特色、专业、优质、合作、创新”的办学特色。
(二)校企合作办学的起因
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始于2004年。江苏景盟针织企业有限公司向学校无偿捐助价值200多万的实训设备并在学校设立景盟实训基地,同时组建了企业冠名班——“景盟班”。景盟实训基地拥有包括羊毛衫生产流程的所有设备,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羊毛衫生产厂。其中有国内针织行业的先进设备——德国产“STOLL”电脑横机及编程主机,有国际领先的织可穿技术,这些设备及技术均与企业一线生产同步。景盟公司还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担任景盟班的实训课教师,校企共同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景盟班采用的教材也为景盟公司岗位培训教材,使“景盟班”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接触到与企业生产实际同样的设备和技术。教学与生产真正做到了无缝对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实现了学生实训与企业一线生产的零距离,这种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及冠名班的创举成为当时广西远距离跨地域校企合作办学的典型。
由于学校办学专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吸引了国内众多知名企业前来合作,学校依次与雅戈尔日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上海伟航电脑针织有限公司、浙江嘉善百事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广西鹏达制衣有限公司、深圳市鄂尔多斯羊绒制品有限公司、香港中大实业等多家企业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奖学金、贫困生助学金、班主任激励金,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及实习就业岗位。现已建成企业投入设备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五个,投入设备资金近600万元,企业订单冠名班30多个。
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一)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由企业投资实训设备、材料、部分资金、应用软件,学校出场地及部分资金共建。采用“企业渗透式”教学管理模式,即从方案的制订、设备的安装调试、实训教材的编写、培训过程的全方位参与、全过程跟踪。
1.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实践。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同制订实训教学计划、岗位技能标准,企业派技术人员到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培训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企业可以把自己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用人标准要求通过自编教材,参与授课、教师座谈等方式融合进去,共同开展实训教学管理工作。
以香港中大实业暨中山织之道实训基地为例,2008年年底,香港中大实业有限公司投入意大利无缝内衣机、马泰克袜机等价值达150万元设备,建立香港中大实业暨中山织之道实训基地。2009年春节前,学校选派了三名专业教师到浙江义乌学习无缝针织圆机的操作使用技术。2009年6月实训基地建成后,中大实业就安排公司的专业骨干到学校,利用暑假的时间对专业教师进行为期30天的培训,使专业教师基本掌握了圣东尼电脑无缝针织圆机操作、编程、简单维修。在学生的实训方式选择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训与车间生产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采用“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轮换工种实训与固定工种强化实训相结合”的实训模式。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成,为推动学校教学、实训、科研一体化提供了保证。以针织专业实训基地为例,从原来仅有面积800平方米的两个实训基地发展为目前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六个实训基地、14间实训室,拥有先进的全自动电脑横机、大圆机、内衣机、袜机、纺织品检测仪器设备及多功能花型工艺设计软件,设备总值达700多万元,设备数量达500台/套,现已成为集教学、实训、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生产、科研和技术服务一体化的自治区综合实验实训生产基地,并于2009年11月获得自治区首批“示范性实训基地”称号。
通过实训基地仿真的生产环境及职业岗位规范的操作训练,使学生们了解企业生产与管理的基本规则,达到“应知、应会”等企业一线技工的基本能力要求,初步养成“踏实、肯干、会干”的职业素质,进而达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的标准,使校内技能训练与企业生产对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实现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增强、企业生产效益提高的“三赢”目标。
(二)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实践
1.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专业对口、岗位充足、教学设施和管理完善的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实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实训模式,即缓解了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实训基地因学生人数迅速增加而导致实训设备不足所带来的教学压力,又满足企业培养“准员工”的需求。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还可以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
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开展“工学交替”的“厂中校——鹏达服装实训基地”为例。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与广西鹏达制衣有限公司于2007年8月开展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的实训模式,即把原来分散的实训安排集中起来,二年级安排一个学期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一个学期回到学校开展理论教学,工学相互轮替,企业在学生实训期间全面担负学生的生产管理和现场教学管理,“工学交替”的实训模式为我校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2.校外实训基地成效。广西鹏达制衣有限公司作为服装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实训基地,至今已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提供教学实训岗位超过300个,安排近500人次的教学实训,有效提高了我校服装专业的实训教学质量。2008年至2010年,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囊括了广西中职组选手在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服装设计与制作项目中所取得的全部二等奖,这也是西部12省(自治区)中职组参赛选手在该项赛事中所取得的最高级别奖项;学校连续三年被自治区教育厅选定成为全区中等职业服装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的承办单位,连续四年获自治区教育厅颁发的“广西职业技能大賽组织奖”奖励,于2010年获评为广西首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比赛训练基地(广西仅有14所中等职业学校获此殊荣),奠定了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在广西中职服装专业教育的龙头地位。
三、实训基地为广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作贡献
(一)“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与广西立盛茧丝绸有限公司、玉林继业服装水洗厂等企业合作,开展“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具体情况列表如下:
学生在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期间,校企采用全程合作管理的方式。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授课,组织学生白天进行教学实习、晚上开展理论教学,即弥补了企业生产旺期的用人需要,又推动学校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参与企业科研攻关,优化教师队伍素质
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校教师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攻关、技术合作、业务挂职、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提供了平台。近年来学校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高效低耗低排放服装水洗技术开发与应用》《Na2SiO3解舒剂新工艺生产高品位白厂丝技术研发》《“海燕”牌和“天周”牌导湿排汗新面料的开发》等10多个厅市级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为南宁锦虹棉纺织有限公司试制针织面料,与玉林师范学校合作开展《高性能安全环保植物染料的提取技术研发》,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还实现了技术服务领域由企业向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延伸。
(三)开办培训班,教书育人服务社会
在南宁锦虹纺织公司的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开办校外招生教学合作。2010年第二批合作招收纺织类专业学生一百多名,组办全日制学历班,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整个教学、实训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这些学生定向到公司就业,为公司培养各层次的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打基础,受到企业的重视和欢迎,成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企合作的一个亮点和方向。学校还利用在实训基地基础上建立的紡织服装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及鉴定考点,与广西茧丝绸协调办、广西茧丝绸行业协会共同联办广西缫丝生产管理技术及操作技能培训,与广西监狱系统企业广西华盛集团共同联办毛织生产技术培训班、服装生产技术培训班,为企业、社会人员及兄弟学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服务,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
截至2011年3月,广西达到自治区级中职示范级别的纺织类专业及实训基地全部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所拥有,在全区起到示范引领的骨干带头作用。学校的纺织类专业设置在广西区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独特性,肩负着建设广西茧丝绸产业大省强省、实现东桑西移目标的人才培养重任。32年来学校共培养了近2万名技能型毕业生,所培养的人才成为广西纺织服装工业调整和振兴一线生产的中坚力量,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成为广西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家秀.校企共建高职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8)
[2]吴汪友.高职院校物流公共实训基地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8).
[3]尹敬齐.影视类专业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5)
[4]伏六明.浅谈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及其运作[J].教育与职业,2009(18)
【基金项目】广西区教改项目(桂教职成[2007]112号)
【作者简介】王瑶(1966- ),女,满族,辽宁本溪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高级讲师,校办主任,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及管理。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