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立足于学生发展实际,针对综合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展开分析。三项措施分别是:以生活素材为基础,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品质;以情感教育为抓手,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生态意识。以期本文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综合实践;核心素养;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0-0124-02
Analysis on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Accomplishment in the Course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The Sixth Middle School of Puyang City, China) KANG Yanhong
【Abstract】Based o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courses. The three measures are: based on life materials, cultivate students' caring for society; use emotional educ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a sense of home and country; use practical activities as a carrier to enhance students' ecological awareness.It is hoped that this article can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educators.
【Keywords】Comprehensive practice; Core literacy; Emotional education
一、以生活素材為基础,培养学生关爱社会的品质
教育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其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却属于一种间接性认识。而这些间接认识都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性。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的方法,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形成理解性记忆。因此,虽然教学目标和总路线清楚,但是教师的实际教学方式和具体的落实计划却可以体现为多种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要通过引入生活内容的元素,选取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和实际事例,将僵化的课堂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了解、感悟生活中逐步培养自身关爱社会的核心素养。如设置问题:家庭轿车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汽车与保护环境有何关系呢?教师可以设计“汽车与环保”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教师要用心感受,用心发现,发现那些存在于我们生活周围的,适合应用到实践课程教学中的优质素材。比如,教师可以从身边一些常被人看见却很少被人深刻认识的现象为发起点,拿起一个表面光滑的勺子放到学生面前,把它当镜子使用时,学生会发现勺子凹面中呈现出的镜像是倒立的。因此,教师便可以和学生围绕这一现象展开探究,让学生接触有关知识。除此之外,当季节变化时,教师也可以带学生走到户外,让他们感受大自然。比如提到春天,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生机勃勃、春风送暖,但是当教师在初春时节带领学生走到户外时仍然是寒风呼啸。这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丰富其经验,进而促使他们在语文写作过程中摆脱模板化和千篇一律的文章表述形式。此外,还可以根据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主题设计,如“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垃圾与我们的生活”“身边浪费现象的调查”“中小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等。在这些主题探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制订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然后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请教家长,走访社区等各种方式,了解身边相关主题的现状。活动过程本身就可以促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情感,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自身关爱社会的能力,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二、以情感教育为抓手,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
情感是行为的原动力,感人心者,莫过于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能力展或品德的培养,无不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密切联系在一起。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意识和家国情怀十分重要。教育事业的开展和进行不仅是为了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强化思想道德教育,保证学生思想的积极性、先进性和正确性。因此,国家教育事业才如此注重在学校教育环节提出德育的基本理念和具体落实方式。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综合实践课程。因为爱国主义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教师仅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很难让学生产生深刻认识。所以,教师要通过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如,笔者根据我国传统节日设计了“走进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主题探究课程,以时间为主线,结合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通过开展春节“寻找年味儿”活动;清明节组织野外踏青、挑野菜、放风筝;端午节组织赛龙舟、包粽子等,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了解在我国存在了千年的传统文化的具体含义。我们还开展了“寻找家乡的味道”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访老作坊、学做家乡菜、回忆老味道等活动中,感受乡土文化的亲和力,了解其中的民俗、民风,品味其中蕴含的人生意趣。经过这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探究,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增强了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帮助其树立了家国情怀。正如有的学生在感悟中写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青少年,要为传承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承担一份责任,这不仅是每个人的分内之事,也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种担当,一种家国情怀…… 三、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生态意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每一个人都要积极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而树立生态理念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体现形式。促使学生形成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意识要从小学阶段抓起。因为小学生认知能力相对薄弱,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教师要在他们认知不断形成和深化的初始阶段,加强思想引导,在学生心中树立爱护生活环境,绿色生活的良好理念。而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无疑是最佳途径,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大自然千变万化的神韵中观察、发现、探索、感受大自然的奥秘,更能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将生态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比如在2010年的时间段内,我国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雾霾、沙尘暴等问题天气更是影响了国家部分地区。随着环境治理力度的强化,虽然整体局面已经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对该问题我们仍然持续关注。教师可以設置“沙尘暴是什么?”的主题研究课,让学生了解它的危害。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将自己搜集到的许多沙尘暴所带来的危害照片制成相册,配以悲怆的音乐展示出来,学生纷纷被震撼,感受到生存在地球上的各种生命是相互依存、共生共存的,人与大自然更是生命共同体,人类不仅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更要对世界充满善意,因为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又如,教师可以展示因为水匮乏,曾经的沃沃田野已经是隔壁碎石、黄沙漫漫;因为水污染,人们嬉戏水间,鱼儿畅游其中的场景,只能成为往日的回忆等图片。我们引导学生开启了“珍爱生命之源——水”的探究之旅。组织学生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走访、调查、实地考察、实验等形式,开展了就“节约用水的窍门”“水资源的状况”“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污染现象”“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主题探究活动。活动结束后,有的学生感慨地说:“生产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污染现象太严重了,不要世界上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那样太可怕了,为了人类和自己,请珍惜每一滴水,从我做起吧。”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不断反思自身行为,逐渐养成自觉保护生态的习惯,同时增强了学生从小事做起,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生态意识。
总而言之,“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问题。所以,如果说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是座“金矿”,那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开掘金矿的极好方式。此课程在学校教育环节的灵活应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个人认知能力,也有助于开阔学生学习视野,丰富其社会认知和阅历,而这些都是学生今后人生发展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陈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山西教育(教学),2018(03).
(责任编辑 袁 霜)
【关键词】综合实践;核心素养;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0-0124-02
Analysis on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Accomplishment in the Course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The Sixth Middle School of Puyang City, China) KANG Yanhong
【Abstract】Based o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courses. The three measures are: based on life materials, cultivate students' caring for society; use emotional educ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a sense of home and country; use practical activities as a carrier to enhance students' ecological awareness.It is hoped that this article can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educators.
【Keywords】Comprehensive practice; Core literacy; Emotional education
一、以生活素材為基础,培养学生关爱社会的品质
教育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其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却属于一种间接性认识。而这些间接认识都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性。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的方法,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形成理解性记忆。因此,虽然教学目标和总路线清楚,但是教师的实际教学方式和具体的落实计划却可以体现为多种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要通过引入生活内容的元素,选取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和实际事例,将僵化的课堂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了解、感悟生活中逐步培养自身关爱社会的核心素养。如设置问题:家庭轿车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汽车与保护环境有何关系呢?教师可以设计“汽车与环保”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教师要用心感受,用心发现,发现那些存在于我们生活周围的,适合应用到实践课程教学中的优质素材。比如,教师可以从身边一些常被人看见却很少被人深刻认识的现象为发起点,拿起一个表面光滑的勺子放到学生面前,把它当镜子使用时,学生会发现勺子凹面中呈现出的镜像是倒立的。因此,教师便可以和学生围绕这一现象展开探究,让学生接触有关知识。除此之外,当季节变化时,教师也可以带学生走到户外,让他们感受大自然。比如提到春天,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生机勃勃、春风送暖,但是当教师在初春时节带领学生走到户外时仍然是寒风呼啸。这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丰富其经验,进而促使他们在语文写作过程中摆脱模板化和千篇一律的文章表述形式。此外,还可以根据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主题设计,如“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垃圾与我们的生活”“身边浪费现象的调查”“中小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等。在这些主题探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制订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然后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请教家长,走访社区等各种方式,了解身边相关主题的现状。活动过程本身就可以促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情感,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自身关爱社会的能力,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二、以情感教育为抓手,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
情感是行为的原动力,感人心者,莫过于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能力展或品德的培养,无不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密切联系在一起。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意识和家国情怀十分重要。教育事业的开展和进行不仅是为了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强化思想道德教育,保证学生思想的积极性、先进性和正确性。因此,国家教育事业才如此注重在学校教育环节提出德育的基本理念和具体落实方式。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综合实践课程。因为爱国主义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教师仅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很难让学生产生深刻认识。所以,教师要通过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如,笔者根据我国传统节日设计了“走进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主题探究课程,以时间为主线,结合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通过开展春节“寻找年味儿”活动;清明节组织野外踏青、挑野菜、放风筝;端午节组织赛龙舟、包粽子等,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了解在我国存在了千年的传统文化的具体含义。我们还开展了“寻找家乡的味道”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访老作坊、学做家乡菜、回忆老味道等活动中,感受乡土文化的亲和力,了解其中的民俗、民风,品味其中蕴含的人生意趣。经过这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探究,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增强了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帮助其树立了家国情怀。正如有的学生在感悟中写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青少年,要为传承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承担一份责任,这不仅是每个人的分内之事,也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种担当,一种家国情怀…… 三、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生态意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每一个人都要积极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而树立生态理念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体现形式。促使学生形成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意识要从小学阶段抓起。因为小学生认知能力相对薄弱,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教师要在他们认知不断形成和深化的初始阶段,加强思想引导,在学生心中树立爱护生活环境,绿色生活的良好理念。而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无疑是最佳途径,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大自然千变万化的神韵中观察、发现、探索、感受大自然的奥秘,更能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将生态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比如在2010年的时间段内,我国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雾霾、沙尘暴等问题天气更是影响了国家部分地区。随着环境治理力度的强化,虽然整体局面已经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对该问题我们仍然持续关注。教师可以設置“沙尘暴是什么?”的主题研究课,让学生了解它的危害。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将自己搜集到的许多沙尘暴所带来的危害照片制成相册,配以悲怆的音乐展示出来,学生纷纷被震撼,感受到生存在地球上的各种生命是相互依存、共生共存的,人与大自然更是生命共同体,人类不仅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更要对世界充满善意,因为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又如,教师可以展示因为水匮乏,曾经的沃沃田野已经是隔壁碎石、黄沙漫漫;因为水污染,人们嬉戏水间,鱼儿畅游其中的场景,只能成为往日的回忆等图片。我们引导学生开启了“珍爱生命之源——水”的探究之旅。组织学生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走访、调查、实地考察、实验等形式,开展了就“节约用水的窍门”“水资源的状况”“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污染现象”“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主题探究活动。活动结束后,有的学生感慨地说:“生产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污染现象太严重了,不要世界上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那样太可怕了,为了人类和自己,请珍惜每一滴水,从我做起吧。”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不断反思自身行为,逐渐养成自觉保护生态的习惯,同时增强了学生从小事做起,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生态意识。
总而言之,“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问题。所以,如果说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是座“金矿”,那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开掘金矿的极好方式。此课程在学校教育环节的灵活应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个人认知能力,也有助于开阔学生学习视野,丰富其社会认知和阅历,而这些都是学生今后人生发展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陈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山西教育(教学),2018(03).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