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边城》,为人生掬一捧清泉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h79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
  俱为女子,我却原本并不喜欢翠翠。
  十三、四岁时第一次读《边城》,就不喜欢这个与自己差不多同龄的女子。十五岁时的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触目皆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活脱脱就是一个自然之子,有着原始的善良和纯真的可爱,应惹来无数爱怜。
  可那时的我却不喜欢,觉得这个女子的纯真的过了份,这是她保护自己的盾牌,也是尖锐的武器,一次又一次地刺伤了那些深爱她的人。她的不谙世事,她的含蓄懵懂,全变成一条条致命的引线,引向最终的惨烈。记忆里永远挥之不去的只有最后的悲哀结局,如同改编的同名电影里在昏黄温暖的色调下,却隐隐透出烟水空蒙的凄寒。
  这是我一直都不懂的故事,也是我一直都不懂的世界。作者笔下的茶峒山城,只是一个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境小城,在故事里却仿佛真正成了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安静角落。在那个风云变幻、改朝换代的时代中,不管别处的人们如何不幸挣扎,生死存亡的恐慌感都似乎永远弥漫不到这里。热闹充满生气的小河街,妇人聚集的吊脚楼,负责摆渡的老船夫,在难却盛情的收下过客的一枚铜板后会转送一大把的烟草叶。在那里就连世俗最为不齿的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她们可以为了生计接待四川商人,也可以把所有的眼泪快乐牢牢地系在归期不定的水手身上,有着古代女子“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的勇气和无悔,“较之讲道德和廉耻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可信任”。这样的水土和民风养育出的翠翠,有我想象中的淳朴,却没有意料内的勇敢。一如她的那段伤痛初恋,在那时的我看来不过是一个简约和克制导致的悲剧。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三角故事,作者舍弃了传统的情节要素,没有门第之见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倒多了民主和放手。可那个女子还是没有把握住自己的幸福,只能回望那一川碧溪,带走自己的爱与希望。
  那时的自己,并不理解这样的含蓄,也不喜欢翠翠的纯真善良毫无机心,当这些品质成为一个人性格的全部时,反倒失去了最基本的一点可爱。于是,我离开这个故事,忘记翠翠,忘记湘西清亮的白河,继续经历自己的青春岁月。
  时隔两年,因缘际会下我再次翻开《边城》,只因为怀念起湘西瓦蓝的云天。故事里的翠翠在成长,已经走到了自己命运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固执地等待,等着那个年轻人回来一同去采最喜欢的虎耳草。故事外的我也在长大,走过豆蔻年华,面临着少年人走向成熟的蜕变。而当我怀着这样的心境再次去读这个早已熟悉的故事、读到最后的那一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时,心底的那份惨然和惋惜尚在,却多了几许释然,并不再过多地执着于因那些巧合误会所导致的有情人未成眷属的收场。若说两年前这个故事让我感到的是温暖中透出凄寒,那么两年后我不仅感受到全篇无处不在的寂寞孤独,也更执著于其中几许温暖的色调,依旧昏黄,却足以照亮我的心房。
  而两年后的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俱为女子,翠翠却是特别的。她不应仅仅只是爷爷疼爱的对象、男子梦中的理想,也是女孩子心中永难消逝的情结。再读时,我不再指责她的懦弱隐忍,而是喜欢她的活泼率真,也爱她的含蓄。因为这才是每个这样年纪的女孩子心中最纯真的一面,也是最真实的一面。
  再品与翠翠有关的章节,我看到了两条线索推动着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最明显的一条自然是三年的端午节,这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第一年的端午节由翠翠的回忆带入,与茶峒山城一样,他与傩送的初遇仿佛也是静止于时光中的美好。黄永玉曾以此为题材作过木版画,画中的翠翠只一低首,回眸间却有不胜凉风的娇羞。这样的画面即使只是最简单的白色,也足以在人的心上幻化出万紫千红。即使后来有漫天花雨,在翠翠的印象里也没有那个端午所经历的事甜而美。第二年的端午节,翠翠和爷爷在顺顺吊脚楼上避雨,那个场景在电影中拍得十分温馨祥和。天保一家送的大白鸭和尖角粽子,船总与爷爷间关于翠翠婚事若有若无的谈论,不仅再次体现了地方人情之美,也为下文情节发展提供了一个小小的契机。而到了第三年的端午,所有事纷踵而来,然后走向最后的终局。这三年的端午节对于翠翠的意义不言而遇,也是她感情最明显的体现地。
  不过不同于两年前一直认为的爱情,再读时我却对那两个男子的感情产生了小小的质疑。也许是着墨不多的缘故,天保和傩送的感情仅体现在一次又一次的求婚上。翠翠的纯真美丽,是区别于其他女子的特别,也正是这份特别吸引了他们。可从始至终我都觉得他们只是把翠翠当成一件最美好的东西那样小心翼翼地去追求,可以兄弟相争,可以唱一夜的山歌,可心底其实想要的在这一块纯澈的水晶之外,还是一个节俭持家的女子。但愿这只是我对男子的偏狭。
  可是翠翠,在这时却真的初尝到爱情的甜蜜,焕发出少女的光彩。她会在骂人后听到对方名号时“心里又吃惊又害羞”,沉默一个晚上,也会在爷爷提到嫁给天保时又羞又气地掐断话头。而在面对爷爷正式讲起求婚时的心念更是如电般瞬间即是百转千回,她的心会轻轻地跳动,会即使不知所措也装作从容地等待爷爷的决定。而当心上的事落空时,此刻的心理描写犹为精彩:“翠翠弄明白了,人来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也俨然从容了许多。”她的惊愕和极度失望,以及妄图掩饰的心理过程,在看似随意的动作中暴露无遗。其后面对爷爷的泪水,她的心中又烦又乱,想哭又觉得没有理由哭。就是在这一刻我仿佛明白了过去一直都不理解的事,翠翠并非不愿去大胆争取大胆说出自己的爱情,只是自身少女含蓄的性格,以及对爷爷的顾及使她不知所措,只能以不回应的方式来回应。看似不合情理,却恰恰是人之常情。
  而这种人之常情,却恰恰是当年的自己所不懂的。所以很多路必须亲自走过,才能知道坎坷波折,很多故事只有一读再读,才能体会个中情味。当读到另一条暗线时,才蓦地惊觉,翠翠走过的路,难道不就是自己曾感知过的一切。印象中全篇有四次将翠翠与“新娘”二字联系在一起,有年少无知时扮做新娘的懵懂,也有情窦初开后追看花轿的好奇。她会欢喜会红脸,会爱听取茶峒歌声的缠绵,也会为一片云一颗星而孤独凝眸。看到这里,现在的我会抬头微笑,无论上天赋予了女子多少种不同的性格,在此刻的心绪纵横旖旎情思当皆如是。所以当全篇最后一次在爷爷的葬礼上出现“新嫁娘”这三个字时,才会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哀凉。梦起之处,梦终之时,翠翠就这样以痴痴站立的方式无声地回应了自己年少梦想的如此终结。面对至亲的离去,至爱的离开,此刻的翠翠有前所未有的真实感。若说前面的娇羞含蓄引人憐惜,那么这时她的默然更贴近我的灵魂。
  是谁说过,不哭过长夜,不能语人生。我想没有经历过青春的甜酸凉薄,大概也不能懂《边城》。就好像当年老师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边城的民风淳朴,边城的珍贵难寻,当时的自己却只是不以为然。作者的语言的确很美,平淡如水却自有芬芳,景物描写引人入胜,但是否就真的是独一无二?现在的我已经不会怀疑。面对尘世间铺天盖地的灰土,面对无处不在的窒息感,不再被小心翼翼保护着的自己,越发怀念起茶峒清澈见底的流水,桃杏花里耀眼的紫花布,温柔的黄昏带着薄薄的凄凉。那样的世界,在素淡中自有明澈的光辉,质朴中自有蕴藉隽永之致,只能存在于过往,存在于梦中,存在于记忆,一去就永不再得。所以怎能忘记那山,那人,那只黄狗,那个和我一样大的女孩,她的身上有我最想抓住的洁净和自由,她的故乡是我穷尽一生也到达不了的远方。面对似乎再找不回的美好,心如何不念,如何不消瘦?
  同样面对找不回的过往,作者选择用笔将其记录下来。对于《边城》这样一个故事我只愿单纯地随心而读,不愿加之以所谓深刻的挖掘的目光。我读到了背后的热情和悲痛,却还是想许给自己一个希望。只是语序的不同,但又未尝不可以是作者留下的慈悲,那个在月下唱歌,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轻人,“也许明天回来”。
  每个人心里也许都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作者如是,翠翠如是,我也应如是。然后,我们都将余下的岁月留在了等待里,孤寂地等待。但即使等得眼已垂落、耳已闭锁又如何,毕竟似水的流年还在记忆里,曾经的梦想还在心里,闭上双眼往昔的温暖还一息尚存。
  既然一切都还在,来过就未曾离开,那么即使心已渐渐消瘦,也没有什么是不可释怀的边城。或许就是当时沈从文先生的生活写照吧,这也是当时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一份回忆……
其他文献
我道古都已落魄,原来长安仍璀璨。  西安,你好。  从高铁站下车转乘地铁去钟楼的路上,从我踏上西安的第一个脚步开始,我就已经知道,西安,不会让我失望。  因为我在第一瞬间就感受到了西安的璀璨。  与我同一节车厢的高铁上,就涌现出了三个老外团。  地铁站人流攒动,终于又唤醒了排長队买地铁票的回忆,唤醒了地铁里仅容得下一双脚的空间感。  钟楼的小吃街上,更已深,人未减;夜已半,人未倦。  这就是大都市
期刊
大爹出生那天,爷爷从三爷爷家大椿树下挖了一棵小椿苗种在自家的院子里。与小椿苗一起种下的,还有他与奶奶,与三爷爷三奶奶对这个头生儿子殷殷的期盼与祝福。一、他原本不是傻子的   “他原本不是傻子的。”奶奶踮着她的小脚向我走过来,她手里端着满上尖的一碗饺子,“快去送给你大爹,凉了就不好吃了。”他能有一碗饺子吃就不错了,猪一样的人,还管好不好吃?   当时我是这样想的。   碗递到我手里,她便转过身去抹泪
期刊
每一个人生时段,都是最好的人生时段。因为不可重复,也不可重来。不管是忙碌负重,还是云淡风轻,都值得认真珍惜,细细品味。  学会享受平淡的流年。  风雷雨电,烈火飓风,都不是人生的主旋律。平平淡淡,水波不兴,才是生活的主体。于平淡之中发现乐趣、发现惊喜、发现小确幸,不论年岁流逝,无愧于时光。当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其实恰好正是时候。看一缕晨曦,临一幅晚照,做一些改善,任何时候都不是为时已晚。  无才
期刊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①多少奇才。  不须②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他生性疏狂,早年居于洛阳,常狎妓冶游,尋访洛阳一带的山川名胜。《宋史》上载“敦儒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而他以清高自许,两次被举荐为学官而不出任。南渡后,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有人向朝廷推荐朱敦儒,高
期刊
《秦腔》里面有一句话:只有娃儿伙才盼着过年,大人们是过一年老一年,过一年少一年了。  枯荣总是同时存在的,有人在欢欢喜喜的时候,也总有人在惨惨戚戚。  《秦腔》以清风街夏家几兄弟的峥嵘岁月,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各种风俗琐事为背景,勾勒出了写实的农村由贫穷而热闹鼎盛到渐富而地荒人去的豪壮与悲凉。  夏天义、夏天智,清风街的灵魂人物,老了死了,清风街也就没有故事了——没有了魂,还有什么故事。  从夏天义带
期刊
韩小蕙  哈啦,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的特别垂爱,大院里,在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我的同辈人中,有6个家庭都是生了3个女孩儿,有一家是4个女孩儿,还有一家一连生了6个女儿,加上还有一家是2个女儿,刚好30个。今天我就讲讲这30朵金花和她们家庭的故事。  我这么说,绝不是因为我自己是女儿身就歧视男孩,而总是感慨于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单位曾有一个瘦瘦的女孩,貌不靓人,性格温稳,平时一点也不叽叽喳喳,因此尽
期刊
陈楠  韩愈从小就不顺当,孩提之时双亲亡故,抚养其长大且待之甚厚的兄长也在壮年殁于南方。童年的磨难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废,而是以一身正气行走于朝堂坊间。提起韩愈,我们能想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能想到《师说》,能想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始终以自己刚直的方式与这个并不公道的社会抗争,读韩愈的诗文,常常有画面感产生,从生动的表述、精彩的词句间仿佛看到韩愈怒发冲冠、振臂呼号。
期刊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2,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3,缚草为船,载糗舆粻4,牛繫轭下5,引帆上樯6。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7,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8,携朋挈俦9,去故就新,驾尘彍风10,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11,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屏息潜听,如闻音声,若啸若啼,砉欻嚘嘤12,毛发尽竖,竦肩缩颈,疑有而无,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
期刊
云使  巴黎是从罗马开始的。  在挪威买奥斯陆飞法兰克福机票时,卡里余额不足,慢了一步,低价票瞬间从鼠标下滑脱。还好,东方不亮西方亮,一通数字大挪移后,抢到了罗马飞巴黎的廉价机票,51欧,心情大爽。  价钱好,舒适和便利就不得不打折扣了。机场在罗马郊区,小而偏,起飞时间又太早,可是没关系,谁要咱买了这么便宜的机票呢。我和女儿提前一晚在附近住下,又预订了第二天一早的出租车,待睡眼惺忪到了机场,被航班
期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踏上丝绸之路,沿途绿意渐浓,大地好像由衷地释放出热量来,蓬勃地欢迎夏季,展开草原这青绿的帐幔,直蔓延到天际。从近处的平坦草原和蜿蜒其间的干涸河道望去,一碧千里,平地和小丘连绵相间,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成群的牦牛和藏绵羊坡上坡下散落一地,在无垠的草原里都化为一个个小白点,或疏或密地缀在这绿色的缎带上。直到遥远的地平线,绿意消歇,取代之的是天空的浅蓝和淡泊。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