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体质健康理念的影响下,全面促进小学生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为学生有效参与体育运动做出积极的引导。本文结合小学生体育运动情况,对培养小学生积极锻炼身体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进行了系统的探究,旨在提高体育教育效果,促进学生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生;锻炼身体;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而言,小学生成长过程中良好锻炼身体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到学生成长环境和运动环境的影响,只有能对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进行培养,构建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奠定基础。因此在对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促进养成教育得到系统的贯彻落实。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身体锻炼习惯的前提,只有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激发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才能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身体锻炼实践中,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步形成[1]。因此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生兴趣激发的需求,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积极锻炼身体行为习惯的培养效果。
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引入竞赛模式,从阳光长跑主题活动入手,设置竞赛教学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天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可以到相应的积分,最终积分最多的小组可以获得运动标兵的称号。在竞赛模式的作用下,小学生能主动参与到积极锻炼身体的活动,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良好运动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使小学生积极锻炼身体行为习惯的培养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能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化奠定基础[2]。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活学生主动锻炼身体意识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积极锻炼身体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激活学生主动参与身体锻炼意识作为前提,只有学生能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参与到锻炼活动中,才能实现对学生内生动力的激活,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培养。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可以按照培养学生积极锻炼身体行为习惯的现实要求,对校园文化环境进行设计和规划,在学校中营造浓郁的主动锻炼氛围,为小学生积极锻炼身体行为习惯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3]。
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引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方面的趣味宣传标语布置校园文化环境,并且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兴趣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激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对自身综合素质进行强化,从而提高身体锻炼工作的综合效果。在实际创设良好体育运动氛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尽量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和文化宣传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产生参与身体锻炼的主观意识,从而在主观能动性的驱动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提高积极锻炼身体行为习惯培养综合效果,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助力。
三、促进家校联合,拓展学生主动锻炼身体空间
对于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而言,积极锻炼身体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锻炼作为支撑,只有能形成科学的指导体系,促进锻炼活动的合理化组织实施,才能提高积极锻炼身体行为习惯整体效果。因此在实际对学生积极锻炼身体行为习惯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促进家校联合,构建多元化的学生主动锻炼空间,使教育教学活动向学生的生活延伸,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从而优化身体锻炼综合效果[4]。
例如为了使学生养成主动运动的兴趣和习惯,在学校教育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知识技能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在课后阶段与学生共同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在学生家庭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将家庭空间作为学生体育锻炼的延伸空间,真正发挥家庭体育运动教育的辅助作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综合效果,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积极锻炼身体行为习惯加以培养,确保小学体育教学能实现预期目标,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做出积极的指引。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身体锻炼习惯的形成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不断的提升。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客观看待小学生积极锻炼身体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从多角度设计教学活动,确保能激發学生身体锻炼意识,促进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彰显小学生体育教育的价值,维护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丹.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锻炼习惯养成的研究[J].体育风尚,2021,35(02):203-204.
[2]施丹丹.体育教师培养小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路径研究[J].体育风尚,2020,21(12):164-165.
[3]陈佳成.育良好锻炼习惯,树终身体育意识[J].求学,2020,39(43):26-27.
[4]高建华.小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31(11):197.
关键词:小学生;锻炼身体;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而言,小学生成长过程中良好锻炼身体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到学生成长环境和运动环境的影响,只有能对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进行培养,构建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奠定基础。因此在对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促进养成教育得到系统的贯彻落实。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身体锻炼习惯的前提,只有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激发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才能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身体锻炼实践中,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步形成[1]。因此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生兴趣激发的需求,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积极锻炼身体行为习惯的培养效果。
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引入竞赛模式,从阳光长跑主题活动入手,设置竞赛教学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天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可以到相应的积分,最终积分最多的小组可以获得运动标兵的称号。在竞赛模式的作用下,小学生能主动参与到积极锻炼身体的活动,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良好运动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使小学生积极锻炼身体行为习惯的培养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能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化奠定基础[2]。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活学生主动锻炼身体意识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积极锻炼身体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激活学生主动参与身体锻炼意识作为前提,只有学生能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参与到锻炼活动中,才能实现对学生内生动力的激活,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培养。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可以按照培养学生积极锻炼身体行为习惯的现实要求,对校园文化环境进行设计和规划,在学校中营造浓郁的主动锻炼氛围,为小学生积极锻炼身体行为习惯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3]。
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引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方面的趣味宣传标语布置校园文化环境,并且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兴趣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激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对自身综合素质进行强化,从而提高身体锻炼工作的综合效果。在实际创设良好体育运动氛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尽量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和文化宣传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产生参与身体锻炼的主观意识,从而在主观能动性的驱动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提高积极锻炼身体行为习惯培养综合效果,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助力。
三、促进家校联合,拓展学生主动锻炼身体空间
对于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而言,积极锻炼身体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锻炼作为支撑,只有能形成科学的指导体系,促进锻炼活动的合理化组织实施,才能提高积极锻炼身体行为习惯整体效果。因此在实际对学生积极锻炼身体行为习惯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促进家校联合,构建多元化的学生主动锻炼空间,使教育教学活动向学生的生活延伸,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从而优化身体锻炼综合效果[4]。
例如为了使学生养成主动运动的兴趣和习惯,在学校教育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知识技能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在课后阶段与学生共同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在学生家庭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将家庭空间作为学生体育锻炼的延伸空间,真正发挥家庭体育运动教育的辅助作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综合效果,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积极锻炼身体行为习惯加以培养,确保小学体育教学能实现预期目标,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做出积极的指引。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身体锻炼习惯的形成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不断的提升。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客观看待小学生积极锻炼身体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从多角度设计教学活动,确保能激發学生身体锻炼意识,促进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彰显小学生体育教育的价值,维护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丹.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锻炼习惯养成的研究[J].体育风尚,2021,35(02):203-204.
[2]施丹丹.体育教师培养小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路径研究[J].体育风尚,2020,21(12):164-165.
[3]陈佳成.育良好锻炼习惯,树终身体育意识[J].求学,2020,39(43):26-27.
[4]高建华.小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31(1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