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无声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6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千层
  初见,以为是谁在柳树上挂了几个刷子。专门刷瓶子的那种。一个长柄上栽满细密的毛,红色,穗状,下垂。造型奇特的花,与树、与叶、与整体颇为疏离,甚至生硬。
  节假日,旅游区,人群拥挤,汗流浃背。每一种植物、每一个池塘、每一个粗糙的建筑旁边都有人在等着拍照。那棵长着红刷子的树,歪歪斜斜站在湖边,不高,未形成树荫,行人匆匆忙忙而过,竟无一人停步。
  后查,此树名红千层,意为一个接一个的红,层层叠叠(这是就整体而言),又名瓶刷子树(这是就单个的花而言)。倒是很贴切。
  我心深处,一见钟情,认定它是有文艺范儿的、有贵族血统的植物。自小被送入贫寒之家,起了个铁蛋一样的俗名,长于村边田垄,无妨。恰如幼时见过的俊朗少年,身穿破烂背心,鞋缝里钻出黑色脚趾,手持一个窝窝头,双眼炯炯有神。蓬乱的头发随手一抹,便露一股英气。所谓英雄落魄,
  才子借读,莫不如是。依我看,实际的名字应该叫慕容垂、红剑南、一手刷天之类。
  再见红千层,正逢修地铁。坑坑洼洼,放着音乐的大车一天洒几遍水。道路两旁的植物,仍不免一层灰尘。其中一株红千层,灰头灰脸,一副呼吸困难的样子。我瞥了一眼,赶紧转过头去。多年以后,被期待的少年还没杀出重围,却成了一个敦实的中年农民,扛着锄头向田间走去。
  假连翘
  一丛丛假连翘在路边。
  极小的紫色花朵,镶着浅白的边,五瓣儿。喜群居,少则两三朵,多则五六朵,凑成一小堆,远看好像一朵似的。有一股浓香,仿佛古早味的蛋糕。
  叶子革质,比花略大,中庸的绿,不深也不浅。一只身染蓝色斑点的黑蝴蝶,在花间扇着翅膀,使得花和叶看上去都在动。
  枝条上有刺,不尖锐,仍然是刺。只好站在路边或者墙角。就像人有了刺,也要靠边。
  山菅兰
  看到山菅兰这个名字,想到一词:草菅人命。
  圆形小果,珠子般大小,蓝色,露水照得晶晶亮。如果没有它,山菅兰就是一丛其貌不扬的野草,叶片似芦苇,长条,边缘锋利。纤细一根茎,支起黄色花苞,似有似无。
  山风微吹,果实摇摇晃晃,触目惊心。似在提醒,本品全身剧毒,人畜误食可致死。
  一点红
  兄弟分家时,它只分到了一点点红,所以起个名字叫“一点红”。为何其他花朵能分到那么多红?在藤条上,在枝头,以致洇透了天空,而它抱残守缺,星星点点,孤立于山地。
  四下看看,没人回答这个问题。也许世间一切自有安排吧!
  纤细的茎,支起一个圆柱形的花朵,类似农村老太太缝补衣物时用的顶针(但要小得多),花萼几乎将花朵整个包住。一根,一根,都很直。远处的大红花逼视着它,似乎想说点什么。抑或已经说了,反正我没听到。
  一个“红”字,至少有一万种指向。一点红的红,介于粉红与紫红之间。小巧到惹人怜。
  开小花的,不敢逞无用之美。要么浑身是毒,如蛇吐信。要么累积养分,增加用途。一点红属于后者。其叶其芽,“可炒食、作汤或作火锅料,质地爽脆,类似茼蒿”,兼具药效,“清热解毒、活血散淤”。言外之意,我这么可爱,总得让我繁衍下去吧?
  鸳鸯茉莉
  一面绿叶的墙,颜色不深。每一张叶片都厚实,革质,挤挤插插,像满墙的耳朵,我和朋友走过时,赶紧闭嘴,免得被它偷听。园丁将其修剪得整整齐齐,隔开另一个世界。墙那面是什么东西,不得而知。
  绿墙上有小花两种,一白,一蓝紫,长得一模一样。火柴盒大小,五瓣儿,围成一个圆形,每一瓣都皱皱巴巴的。闻起来有一股香味儿。依花寻根,竟然在同一源头,亦即,此为一种花。
  花名鸳鸯茉莉。相较之下,水中鸳鸯行动迟缓,稍显蠢笨,而绿叶中的花朵,轻盈洒脱,花瓣挽着花瓣,抖抖索索,翩翩起舞的样子,更显恩爱。
  后得知,此花并非生而一色。初绽为蓝紫色,渐变为雪青色,最后成白色。由于花开有先后,同株上同时可见蓝紫色和白色的花。其颜色之变,如蝌蚪与青蛙之变,亦如人之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世间哪来那么多鸳鸯,它是雌雄同体,自己和自己的不同阶段谈恋爱。如此,每个阶段也需不同相貌、不同气质、不同见识,乃至不同价值观。一生如几生。又似鸳鸯茉莉,每一生都要香。
  题外话:蝌蚪之前,青蛙之后,各自应还有一个模样,我们肉眼凡胎看不见。
  假臭草
  臭草即五色梅,长得漂亮。红黄粉几种颜色并立。小虽小,精致范儿始终端着。
  假臭草只一種颜色,浅紫。茎细长,顶端一朵小花,毛茸茸的。花朵名“假”者,多属东施效颦,或者有人强行配对,未经双方同意。而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无标准,无定论,随口一说而已。二者相同者,都有怪异的味道。凑近了闻假臭草,骚味儿扑鼻,故又名猫腥草。
  假臭草是实实在在的有害植物。生命力旺盛,孜孜吸收土壤肥力,所到之处,其他植物纷纷退却,直至消失。假臭草一家独大。农人要保护自己的作物,必除之而后快。战斗不可避免地发生。
  我在公园里见到了假臭草。一丛丛,一片片,明显是园丁种下的。它们好养活,星火燎原,让园丁们省了不少力气。假臭草的花也确值一赏。远望近望,总不见庄稼。
  是的,庄稼不再神圣了。
  二列黑面神
  叶子不绿就会引人注意。不绿的叶子并不多,二列黑面神是一个。
  路边灌木,密密地覆盖整个地面。低矮,茎细,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小叶片。仿佛不知道哪位闲得难受,往上面泼了一桶白漆,斑斑驳驳。泼得并不匀实,有的叶子全绿,有的叶子全白,有的同一片叶子上有绿有白,像一个人脸上长了白癜风。它既和自己对比,又和周围的纯绿对比。每见,眼睛都会掉进叶子上。又因常见,一直以为它只长叶子不开花。某次,偶尔蹲下来仔细看,见顶端有一朵小花,两瓣儿,浅粉色,对生。大小约等于叶子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另有小花藏于叶片腋下。它们的粉,都被白绿的嘈杂淹没了。
  这个家伙太特殊,也许它真是个有想法的品种,正所谓相由心生。心里奔涌着冲动,总能多多少少体现于外表。此物外表呈现的不过白绿掺杂,以植物共性,背后一定做了许多。只是具体指向不明。夜正浓,我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怎么也看不清底下藏了多少心机。连它们的叶子都看不透,自然不能看到更多。
  继续成长的二列黑面神,也许是个烂尾工程,也许某一天突然一飞冲天,令我等大吃一惊,谁知道呢。
  黄  葵
  脚手架,绿色安全网,轻尘。远处林立的新建小区,近处淌着积水的小沟壑。
  柏油路边,长条状的空地上,种满了蔬菜。扁豆、小白菜、小萝卜、辣椒、茄子、小葱。踩进去,双脚半陷入土中,有微微的大粪味。
  几株黄葵,笔直的茎,一人多高,上有疤节,似杈被打下的痕迹。叶子细长,有锯齿,摸上去不是很柔顺。顶端长黄色大花,拳头大小,五片花瓣,互相掩一半。花蕊如黄色小棒,藏在中间。一只黑色的蜂在花朵深处手忙脚乱地忙活着,它们什么时候才能淡定下来呢?
  见我拍照,该蜂嗡嗡飞出来,在我头顶附近转来转去。也许是我侵犯了它的地盘,它在威胁我。或许,好不容易见到人来,赶紧亲热一下。
  远近都无人,更远的地方有人影晃动,不知谁是种植者。
  若逼我做贼,不偷茄子不偷葱,摘一朵黄葵花即可。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王晓玲,女,60后,现居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以散文创作为主,有作品刊于 《洛阳日报》 《辽河》 《岁月》 等刊物。  我总是想,我和北京的那个男人结婚就好了。  高中毕业的那年夏天,一个午后,我串门回来,院外站着双手插着裤兜的姥姥,她说,你二姐领着媒人刚走,北京的,有钱,离婚的,二十七岁。我说,离婚的我不干。我没进家,坐在院外的石头上想这件事。即将黄昏,我进家,有意待在母亲身边,她啥也没
期刊
作者简介:梁永平,教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 《中国校园文学》 《四川文学》 《校园作家》 《未来文学家》 《章回小说》 等刊物及文学网络平台上发表近百篇作品。2005年12月出版个人小说集《人活一张脸》。  整理书房时,无意中发现一个账本,皱皱巴巴,页面开始发黄,且缺角少页,上面有些字被时光洇得模糊难辨,但有一笔账却异常清晰,直灼我的眼——蒲兴安:46.5元。  这是一笔压在心头的良心账,债
期刊
一  娘在我哥两岁时又一次怀孕了,姥姥偷偷找算命瞎子算了一卦,瞎子说爹娘命里有两个儿子,还说两个儿子将来都有出息,“不愁吃不愁穿,还能出个大军官”。瞎子这么一说,姥姥心动了,颠着小脚来到我家,一进屋就跟爹娘转述了瞎子的话,还说这事得听神仙的,说啥也得把这个“军官”生下来。爹盼着再生一个儿子壮门户,娘觉得一根独苗太单了。于是一家人拧成了一股绳:生!  娘后来跟我说,我出生那年,计划生育抓得正紧,村头
期刊
一  一阵窸窸窣窣声响,隐隐约约。他回头一看,果然又是那只大黑狗,贴着路边的草丛灌木,走走停停,盯梢一般跟随过来。一路上,他嘘它、呵斥它,甚至捡起小石头打它,一次又一次,就是不想让它跟着,可它总是不即不离,影子一样,怎么也赶不走。他瞪去一眼,大黑狗赶紧的就收住脚步,两眼死死地看着他,既敬畏又乞怜,夹紧的尾巴拨浪鼓一般来回摆动不停。他知道,再驱赶也是枉然,一会它还一样回来的,便不再理睬,只嘀咕了一句
期刊
樟木头  曾听朋友说起这个地方  朋友从千里之外的向阳山来到这个地方  背着向阳山的阳光、杂草和好心绪  淹没在流水线上的嘈杂声里  他在疲惫的梦境里杀掉向阳山的一头老牛  牛的身体里钻出一棵有脚的柳树  逃走了  晃晃悠悠像个伤了一条腿的乞丐  那棵树跑到观音山脚站立不动  “这段话不像诗歌,不像小说,也不像童话。”  “但它就是诗歌、小说和童话。”  “关于什么呢?关于牛和树的故事。”  “现
期刊
我们钱村姓钱的人有个传统,就是在家族祠堂两边设“红黑榜”,凡族人中有考取功名,或是在单位任有职务的,其个人事迹上红榜,以激励其他族人;凡族人中有违法犯罪的,其个人劣迹上黑榜,以警醒其他族人。没有人知道这个传统始于何年何月,反正村中老者小孩都知道,这是钱家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到了我这一代,有个婶子生下了钱村有史以来的第一对双胞胎,而且都是带把的男娃,这在重男轻女的乡村,可以说非常激励人。经九叔公
期刊
百衲衣  仿佛能感觉到一阵唐朝的风  绕过还有两个月的季节  迅速落入簕杜鹃映红的早晨  无可避免地,一切又会隐入浓黑  他们,带着祖先的密码  开启一种复苏模式  我必须承认,身上有什么东西被触及  千年太短,南无十方  如同一棵病了的树  整个森林都是它沧桑的言辞  努力生长,竭尽衰落  而我们,在用心拼接着什么  我们拼接光阴,习惯探问  每一粒米、每一寸布的来处  天高地厚,我们身着褴褛 
期刊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讲述共大故事的老电影《决裂》,其中“马尾巴的功能”这一句台词,尽管戏谑,却甚为经典,在父亲及我们这辈人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  父亲祖籍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生于1942年10月,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可谁又能想到,他当年读过大学,在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德胜关分校“半工半读”。  父亲60年前“半工半读”的这一段经历,饱含岁月的尘埃和沧桑。  江西共产主义劳
期刊
年 景  总是这样善于徒步  或仅仅骑行一架两轮车  灵魂会如自由一样  在风中无形伸展。  树林,大海依然在近处周密地编排  大自然的得失  当汽笛从身边轰然而过  事物之间所必然的联系有时也会  让雪白的善成为灰色的一瞬  在这些变迁中  我还在坚持着我,被潮弄的  被影射的微小……  胸无大志是属于我的生活  无处可藏梦如一只鸟却又在横跨天空  矛盾中会有一对蜂拥  的翅膀,远过了目极之处 
期刊
摁响表姐家门铃,姨妈开的门。  “姐呢?”  姨妈朝表姐卧室呶呶嘴。  卧室地上支着顶写满英文字母的草绿色帐篷。表姐拉开帐篷门,探出颗和秀兰·邓波一样发式的卷毛脑袋。我仿佛看到一只卡通片里才有的硕大无朋的绿毛龟。但我绷紧嘴唇,把笑憋了回去。有时,在一个沉迷于写作又有些神经质的人面前随意发笑会是一场灾难。  表姐从帐篷里钻出来,满面愁容地说:“你姐我真要江郎才尽了。”  此前,此前的此前,我无数次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