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寂寞来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人怕寂寞,视寂寞如魔鬼,一旦遭遇,又常常发出无奈的怨叹。达官贵人,位退权消,怕失势后门可罗雀的寂寞。富有者商海失利,怕树倒猢狲散的寂寞。名姝艳丽,人老珠黄,怕灯火阑珊的寂寞。学者作家,江郎才尽,怕笔涩墨干的寂寞,中年人怕事业无成的寂寞,老年人怕孤独无依的寂寞。各色各样的人有各色各样对寂寞的怕,归根结底,这些人都因为有所希冀,贪求满足,才怕寂寞。如果能够淡泊人生,敝屣荣华,那不但不会有寂寞的苦恼,反而需要寂寞,进而享受寂寞。
  确实有些人不怕寂寞,也从不感觉寂寞的困扰。他们摆脱喧嚣,远离热闹,需要寂寞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的。孔子的学生颜回居陋巷,身处寂寞,但是他为追求儒学之传,不顾箪食瓢飲,依然过着不改其乐的日子。司马迁遭受非刑,亲友疏远,寂寞之极。但他为完成父亲的遗业,为后世留一部信史,在寂寞中完成《史记》这部皇皇巨著。当代也不乏其例,多年遭受不公待遇,放之林野,妻儿分居,亲友不语。但矢志不移,终日沉浸书史,潜心著述,累累成果,为学林承前启后,为民众益智增识,真正享受美好的寂寞。
  我这一生曾有过两次寂寞:一次是40多年前,那是我被排除在群众队伍之外的岁月里,不管是圈居于牛棚,面壁苦思几十年的往事,供述交代;还是放逐四裔,战天斗地于广阔田野,只能困顿在永昼难耐,长夜不眠的寂寞之中。形影相吊,除了外调和提审(当年传唤交代问题,名之曰提审,视同囚犯),几乎没有任何语言的交流。难耐的寂寞!寂寞得令人烦躁、恐惧。无奈只能从随身带着的那些曾被人踏过撕过的书稿中求解脱。这些书籍和文稿,虽不懂人间的冷暖,却似乎字里行间不时会流露出丝丝笑意,有时好像若有若无地送来遥远的慰藉。在漫漫的几年禁锢日子里,我学而不厌地读了几十种书,恢复和撰写了三部著作。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不自觉地感到寂寞的美好。
  十多年前,我又遇到再一次的寂寞。20世纪的90年代初,我以古稀之年离休家居,刚从热闹场中退出,寂寞真的又来临了。但是这次的面对,比第一次自觉多多。我并不再感到难耐而是喜悦。因为寂寞给我腾出了自由的余年,从而我可以回翔于较大的空间,学而不厌地诵读满壁的藏书,也可以在窗前灯下纵笔写作。我还可以不被俗务打断而聚神凝思,悠闲地完成那些“半截子工程”,了平生未了之愿,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我更能把一生学而不厌的所得,用随笔的形式,平易化地回归民众,反哺民众。这难道不是最幸运的享受?
  从两次面对寂寞,享受寂寞看,学而不厌确是知识分子排遣寂寞的验方。其实这只是先师孔老夫子的遗教。据我的猜测,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四处碰壁,万分寂寞之际,喟然一叹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暗暗地廣记见闻,不断地读书学习,教书育人,这对孔子来说又有什么难的呢?默而识之是无形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诲人不倦,不能像孔子那样有一大批弟子在身边,接受教诲;所以对一般书生来说,只能恪遵“学而不厌”一条路。如果遇到寂寞,肯走学而不厌的路,会让人感到寂寞并不难耐,寂寞给人多么美好的享受!
  莹莹荐自《说掌故论世情》上海人民出版社 几米/图
其他文献
船到码头车到站,辜局退休了。尽管对人去茶凉有心理准备,但如此冷清还是让他很不习惯。  夫人怕他窝在家里闷出病来,便建议他去老干部中心遛遛。辜局去了几趟老干部中心后,便提不起兴趣了。  那天,老友李局约辜局去乡下钓鱼。美丽的田园风光勾起了辜局的故园之思。大学毕業后,他分到外地工作,从机关的小办事员一路做到财政局的局长。屈指算来,三十多年间,他回老家不到十次,在老家停留的最长时间从未超过五天。山青水秀
期刊
因为有良知,人才会有痛苦。  痛苦有时是自找的事。  看人类不可阻抑地向前发展,是幸福的,同时感觉到些许悲哀。因为获得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东西。失去的却永远不可挽回。  告诉我们“向前就绝对是好”的人,可能愚弄了我们。有时后退才真正是好。退出那一段歧路,重新绕回正路。有时停下来也好,可以想一想,歇口气,调整一下自己。  小说写得极其圆熟的时候,可以把一个没意思的故事写得让人在读的时候觉得很有意思,读
期刊
办公室里曾有一位实习生小姑娘,她常常在我们面前抱怨父母管得太多,擅自翻看她的日记本,不尊重她的想法,把她当作小孩子一样对待。  有人给她出主意:“那你为什么不搬出去住呢?”  “我也想啊,可我現在的工资还不够自己买东西,搬出去肯定十几天就没钱花了。”她这么回答。  另外一个小姑娘附和道:“对啊,我去年搬出去住的时候,有天晚上停电,外面又刮着大风,我当时就吓得给我妈打电话接我回家,从此断了自己住的念
期刊
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和几位多年不见的挚友约了一个饭局。菜是次要,按照老规矩,不醉不归。  大高是朋友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个,我先为他斟酒。我刚把酒瓶拿起来,大高将杯子一捂:“不喝了,不喝了。”我诧异万分,放在以前,这可是个不喝尽兴不离席的人啊,几年过去了,没想到“软”了这么多。正在纳闷,大高一脸严肃地说:“戒了好几年了,血糖高,睡眠也不好……”也罢,我继续给其他人倒酒。结果,一圈下来,一瓶酒只倒出去三
期刊
针对近日一些媒体报道的有地方学校评定助学金时让学生“当众比穷”的情况,教育部1月22日下发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保护受助学生尊严”。公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情况的内容,不能涉及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评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时,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采用隐性的方式,避免大张旗鼓地发放款式相同、规格统一的资助物品,把困难学生与非困难学生割裂区分开。  评定识别贫
期刊
當世俗的尘埃迷蒙了你的双眼,当浮华的悲欢浸透了你的执著,那么静坐,闭眼,且听心吟。  且听心吟是智者的选择,是一份超脱的旷达,是采菊东篱的闲适,是拈花一笑的淡然。他,置身于山气日夕,流云飞鸟,虽结庐人境,却心远地偏;虽夕露沾衣,却留愿无违。在对南山的遥遥一望中听得心吟,在往来纷扰的人境中寻求淡然。他,身居陋室,苦寒困窘。然青苔素帘之间,调得心性素琴入耳中。从此独一身布衣而坐,陋室不陋。  他们是智
期刊
“不着急”说的是对时间的态度。一个人做完该做的努力之后,就该放下,手里放下,心里放下。有耐心,有定力,给自己足够的时间,给周围人足够的时间,给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足够的时间,仿佛播了种、浇了水、施了肥,给种子一些时间,给空气、阳光和四季一些时间,给萌发的过程一些时间,你会看到明黄嫩绿的芽儿的。有时候,关切是不问;有时候,不做比做强。  “不害怕”说的是对结果的态度。充分努力之后,足够耐心之后,結果往往
期刊
宁静的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父子,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父亲静静地坐在旁边。  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父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儿子闻声抬头,望了望草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说完继续低头看报。  父亲点点头,若有所思,看着麻雀在草丛中颤动着枝叶,又问了声:“那是什么?”儿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头,皱起眉头:“爸,我刚才跟您说了,是只麻雀。”说完一抖手
期刊
近山知鸟音  符 号  近山知鸟音,近水识水情;近赤者朱,近墨者黑;近鬼者鬼,近神者神;近水楼台先得月——“近”是一门学问!  近是接近,是靠近,是亲近,是逼近,是“套近乎”,是“远交近攻”——“近”中大有窍门!  舍近求远,贵远贱近,孰是孰非?  近贤远小,远水近渴,属吉属凶?——且登临那思维之山林,谛听百鸟之和鸣。  盘 算  唐和耀  某公司新班子決定拆除临街围墙,建门面房出租。  门面房半
期刊
我友,—日饮醉,对我说:“你信不信?我的存款,到我孙子习那辈都花不完。”我答:“我信。不过,老辈儿有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真的没必要给儿孙留那么多。”他笑了,說:“什么是福?我上半辈子穷怕了,不能再让我的儿子、孙子重复我的窮。我就是要让他们守着金山,过像样的日子。”  他说的是真心话。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入——但有一分钱,留与子孙花。仿佛我们今天多留一些钱给他们,他们的日子就能增加一些甘甜与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