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历史是一門综合性的学科,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处于尴尬境地,存在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兴趣不高造成的。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便有了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激趣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关键词:初中历史;激趣;策略
初中历史是向学生讲述基本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对学生来说,学好历史,能从历史中知过去、明未来。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对历史课存在厌学情绪,学习兴趣不浓,这主要是因为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枯燥乏味的知识很容易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这说明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它是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采取激趣策略,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适宜情境激趣
历史课是趣味性较强的学科,一些学生对其不感兴趣的原因在于教学未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单纯的讲授是枯燥乏味的,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从历史中领悟知识,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再现真实的场景,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导入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采用新颖的导入,让学生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教学《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时,教师可以用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谈论汉武帝的功绩,然后在导入新课,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时,让学生明确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从东西两面夹击匈奴。当匈奴抓住张骞的队伍时,人们都担忧张骞的安危,最后发现张骞至死都保持汉节,都被张骞的爱国精神所折服。当最终得知张骞逃脱时,又不由得欢欣鼓舞。但好事多磨,当得知张骞在逃回的路上都被抓捕时不禁长叹,故事的结局是张骞受尽了13年的折磨,终于回到祖国,学生又喜从心来。这样的历史知识,需要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设置疑问悬念激趣
疑问与悬念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巧设悬念,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对此,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教学《隋朝大运河》时,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概括胡曾对修建隋朝大运河的看法;概括皮日休对隋朝大运河的最终评价;你觉得谁的观念好,请阐明原因。这三个问题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也就理清了这节课的重点。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辩证意识。隋朝大运河对历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自己的看法。要解答这些问题就要求学生能概括作者的主要观念,并能阐释自我观点,涉及到大运河开凿的背景,人力、财力、物力及政治关系,又要涉及到对后世的影响及隋朝的灭亡等知识,这些知识一环套一环,形成问题链,有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的构建,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
三、利用教学媒体激趣
初中历史教学中,单纯的讲授知识,使得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大大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多媒体集声音、文字、画面于一体,能生动、形象的再现历史画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如教学《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时,教材中有插图,里面包含的信息很多,通过商鞅变法这一典型事件,使学生了解到商鞅作为改革家的典型,并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舌战图中,商鞅舌战群儒,惟妙惟肖,精彩的呈现出历史故事。如果能借助多媒体使图画动起来,并配上相应的背景资料介绍,必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采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纪录片史料、影视资源等,让学生体会到历史的现实性。如教学《三大战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淮海战役纪念塔,让学生在观看中感受到战争的真实性。
四、借助历史故事激趣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很多学生觉得历史课是枯燥乏味的,并且觉得历史离我们很远,是比较抽象的。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历史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时,开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讲“晏子使楚”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导入新课,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课文讲解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讲述“张仪巧破齐楚联盟”的故事,然后在再让学生讨论合纵连横策略。初中生好戏心强、表现欲强,这种方法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单纯的教师讲授要好很多,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又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五、挖掘时事热点激趣
初中生思维活跃,对社会时事热点问题比较感兴趣。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更容易接受。初中历史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因为现在发生的事情大都能找到历史因素,通过历史能鉴古知今,教师要做的就是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历史必须与现实相结合,才不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教学中教师赋予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价值,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进行《了解身边的“历史”》活动课,目的让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热点到书本记载的历史,改变课堂教学中沉闷的气氛,使历史变得更为鲜活,避免了课堂教学中纸上谈兵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王欢.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方略[J].考试与评价,2014(1)
[2]陈涛.新课标下的历史激趣策略[J].新课程研究,2007(1)
关键词:初中历史;激趣;策略
初中历史是向学生讲述基本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对学生来说,学好历史,能从历史中知过去、明未来。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对历史课存在厌学情绪,学习兴趣不浓,这主要是因为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枯燥乏味的知识很容易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这说明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它是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采取激趣策略,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适宜情境激趣
历史课是趣味性较强的学科,一些学生对其不感兴趣的原因在于教学未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单纯的讲授是枯燥乏味的,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从历史中领悟知识,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再现真实的场景,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导入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采用新颖的导入,让学生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教学《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时,教师可以用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谈论汉武帝的功绩,然后在导入新课,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时,让学生明确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从东西两面夹击匈奴。当匈奴抓住张骞的队伍时,人们都担忧张骞的安危,最后发现张骞至死都保持汉节,都被张骞的爱国精神所折服。当最终得知张骞逃脱时,又不由得欢欣鼓舞。但好事多磨,当得知张骞在逃回的路上都被抓捕时不禁长叹,故事的结局是张骞受尽了13年的折磨,终于回到祖国,学生又喜从心来。这样的历史知识,需要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设置疑问悬念激趣
疑问与悬念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巧设悬念,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对此,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教学《隋朝大运河》时,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概括胡曾对修建隋朝大运河的看法;概括皮日休对隋朝大运河的最终评价;你觉得谁的观念好,请阐明原因。这三个问题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也就理清了这节课的重点。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辩证意识。隋朝大运河对历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自己的看法。要解答这些问题就要求学生能概括作者的主要观念,并能阐释自我观点,涉及到大运河开凿的背景,人力、财力、物力及政治关系,又要涉及到对后世的影响及隋朝的灭亡等知识,这些知识一环套一环,形成问题链,有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的构建,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
三、利用教学媒体激趣
初中历史教学中,单纯的讲授知识,使得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大大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多媒体集声音、文字、画面于一体,能生动、形象的再现历史画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如教学《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时,教材中有插图,里面包含的信息很多,通过商鞅变法这一典型事件,使学生了解到商鞅作为改革家的典型,并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舌战图中,商鞅舌战群儒,惟妙惟肖,精彩的呈现出历史故事。如果能借助多媒体使图画动起来,并配上相应的背景资料介绍,必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采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纪录片史料、影视资源等,让学生体会到历史的现实性。如教学《三大战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淮海战役纪念塔,让学生在观看中感受到战争的真实性。
四、借助历史故事激趣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很多学生觉得历史课是枯燥乏味的,并且觉得历史离我们很远,是比较抽象的。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历史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时,开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讲“晏子使楚”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导入新课,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课文讲解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讲述“张仪巧破齐楚联盟”的故事,然后在再让学生讨论合纵连横策略。初中生好戏心强、表现欲强,这种方法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单纯的教师讲授要好很多,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又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五、挖掘时事热点激趣
初中生思维活跃,对社会时事热点问题比较感兴趣。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更容易接受。初中历史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因为现在发生的事情大都能找到历史因素,通过历史能鉴古知今,教师要做的就是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历史必须与现实相结合,才不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教学中教师赋予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价值,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进行《了解身边的“历史”》活动课,目的让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热点到书本记载的历史,改变课堂教学中沉闷的气氛,使历史变得更为鲜活,避免了课堂教学中纸上谈兵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王欢.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方略[J].考试与评价,2014(1)
[2]陈涛.新课标下的历史激趣策略[J].新课程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