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坐落于河南原阳的玲珑塔,因其向东北方倾斜13.33度,比倾斜了3.99度的意大利比萨斜塔角度还要大,被誉为东方的比萨斜塔。该塔历经10余次地震,1938年遭日军炮击,仍巍峨矗立,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和艺术的智慧结晶。本文通过玲珑塔的结构尝试分析佛塔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塔;佛塔;塔的结构与作用
玲珑塔,又名徽塔也叫雁塔,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原武镇的东关。建于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斜塔,比著名的比萨斜塔还要早69年。1963年6月被河南省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明万历辛丑(公元1601年)《重修宝塔记》记述,善护寺原规模宏大,有大雄宝殿及众多僧人。重修宝塔由虔诚会首师君士和僧人悟节主持,善人赵仁偕赵九时、赵九思等人施工。后失火,寺毁塔存,塔顶铁刹、覆钵、相轮犹存。令人神奇的是,这座古塔有明显地向东北方向倾斜,不管是从远处眺望,还是从近处直视,倾斜的古塔好像随时都会倒塌。据传这座塔的方位正处于风口地带,为了抵御东北风,在建造该塔时,當时的工匠们故意使塔往东北方向倾斜。后经黄河泥沙浸泡,塔身倾斜的角度就更大了,且有继续倾斜的趋势,从西北方向看尤为明显。为保护民族文化瑰宝,有关部门一直在想办法减缓古塔倾斜的速度,留住这千年景观。
一、中国对塔的引进与变化
公元一世纪,印度苏堵波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塔”字也应运而生。然而,当时中国并没有滋生印度佛教的土壤,佛塔也和古典的楼阁台榭结合起来,“上悬铜苏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即在多层的楼阁顶加上一个有九层相轮的塔刹。
古代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半圆形的苏堵波代表了佛教的宇宙观。中国人把原来坐落在地上的“天”真正举到了天上,下以方形平面的楼阁来支撑,这是中国人“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佛塔的第二个变化就是原来埋藏佛骨的阴森的地宫走上了地面,变成了“寺”。所以在中国往往寺与塔建在一起,有塔便有寺。塔在中国,打破传统的单一的作用,既是佛陀“涅磐”神圣的象征,又成了风景胜地的标志。如“雁塔题名”成为历代文人登临咏怀的风流雅事;钱塘江边的六合塔,成了江船夜行的航标;有的地方甚至建塔镇妖以免除灾难,于是佛塔又变成风水塔。中国人对塔既是一种象征又将此赋予现实人生、实用的内容,所以中国的佛塔是“人”的建筑,而不是“神”的灵境。
二、中国佛塔的式样与结构
(一)佛塔的式样
1、覆钵式塔:
是印度古老的传统佛塔形制,主要流行于元代以后。这种塔由于被藏传佛教使用较多,所以又被称作“喇嘛塔”。又因它的形状很像一个瓶子,还被俗称为“宝瓶式塔”。塔结构主要由基座、塔瓶、塔刹三部分构成。基座方形,也有多边形,象征十善之地。塔瓶为覆钵式,正面辟门。甘肃夏河拉朴楞寺佛塔便是覆钵式塔。
2、楼阁式塔:
在中国古塔中的历史最悠久、体形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是汉民族特有的建筑样式。形体高大,在塔内一般设有砖石或木制的楼梯,可供人们拾级攀登、览远方,而塔身的层数与塔内的楼层往往是相一致的。有的塔外还有意制作出仿木结构的门窗与柱子。山西应县木塔、江苏镇江金山寺慈寿塔便是楼阁式塔。
3、密檐式塔:
在中国古塔中的数量和地位仅次于楼阁式塔。形体比较高大,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而演变来的。塔的第一层很高大,而第一层以上各层之间的距离则特别短,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塔身内部一般是空筒式,不能登临眺览。北京八里庄慈寿寺塔及局部檐层、河北正定天宁寺塔便是。
4、金刚宝座式塔:
金刚宝座式塔是针对它的自身组合情况而言的,而具体形制则是多样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下面有一个高大的基座,座上建有五塔,位于中间的一塔比较高大,而位于四角的四塔相对比较矮小。基座上五塔的形制有的是密檐式的,有的则是覆钵式。这种塔是供奉佛教中密教金刚界五部主佛舍利的宝塔,在中国流行于明朝以后。湖北襄阳广德寺塔、呼和浩特慈灯寺佛塔便是金刚宝座式塔。
5、亭阁式塔:
亭阁式塔是印度原始塔型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塔身的外表就像一座亭子,都是单层的,有的在顶上还加建一个小阁。在塔身的内部一般设立佛龛,安置佛像。由于这种塔结构简单、费用不大、易于修造,曾被许多高僧们所采用作为墓塔。山东历城四门塔、长宁寺塔林等均是亭阁式塔。
6、南传佛教缅式塔:
南传缅式塔又称傣式塔,因受缅甸风格影响较重而得名,有浓郁傣族特色。塔平面呈八角形,每角均建有一小塔屋,塔基上共立有一大八小九座佛塔。除主塔外,塔身均为实心圆形,塔刹高耸,塔尖悬挂铜铃。砖结构,大多饰金。副塔下设有佛龛,龛壁雕佛像,龛侧饰以花草、动物。云南飞龙佛塔、石佛塔便是南传佛教缅式塔。
(二)佛塔的结构
不管是什么样的塔,它都会有塔基、塔体、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基是塔的根本所在,所以塔基是全塔中最为坚实的部分。目前所知的塔基有五种形式:夯土式、木桩灰土式、砖木式、岩石式、砖石木混合式。
塔刹是塔顶的最高部位的构件,也是塔顶的结束。分为:砖基刹杆式、葫芦式、宝珠式、喇嘛塔式等。
佛塔发展到今天虽已经失去了它原来礼佛的意义,但这些古塔们千年不倒,至今仍巍然挺立、雄伟壮观,为我们研究古代建筑科学、造型艺术、装饰艺术及其他科学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史料。做好对它的保护工作对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新乡市博物馆 社教部)
【关键词】塔;佛塔;塔的结构与作用
玲珑塔,又名徽塔也叫雁塔,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原武镇的东关。建于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斜塔,比著名的比萨斜塔还要早69年。1963年6月被河南省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明万历辛丑(公元1601年)《重修宝塔记》记述,善护寺原规模宏大,有大雄宝殿及众多僧人。重修宝塔由虔诚会首师君士和僧人悟节主持,善人赵仁偕赵九时、赵九思等人施工。后失火,寺毁塔存,塔顶铁刹、覆钵、相轮犹存。令人神奇的是,这座古塔有明显地向东北方向倾斜,不管是从远处眺望,还是从近处直视,倾斜的古塔好像随时都会倒塌。据传这座塔的方位正处于风口地带,为了抵御东北风,在建造该塔时,當时的工匠们故意使塔往东北方向倾斜。后经黄河泥沙浸泡,塔身倾斜的角度就更大了,且有继续倾斜的趋势,从西北方向看尤为明显。为保护民族文化瑰宝,有关部门一直在想办法减缓古塔倾斜的速度,留住这千年景观。
一、中国对塔的引进与变化
公元一世纪,印度苏堵波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塔”字也应运而生。然而,当时中国并没有滋生印度佛教的土壤,佛塔也和古典的楼阁台榭结合起来,“上悬铜苏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即在多层的楼阁顶加上一个有九层相轮的塔刹。
古代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半圆形的苏堵波代表了佛教的宇宙观。中国人把原来坐落在地上的“天”真正举到了天上,下以方形平面的楼阁来支撑,这是中国人“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佛塔的第二个变化就是原来埋藏佛骨的阴森的地宫走上了地面,变成了“寺”。所以在中国往往寺与塔建在一起,有塔便有寺。塔在中国,打破传统的单一的作用,既是佛陀“涅磐”神圣的象征,又成了风景胜地的标志。如“雁塔题名”成为历代文人登临咏怀的风流雅事;钱塘江边的六合塔,成了江船夜行的航标;有的地方甚至建塔镇妖以免除灾难,于是佛塔又变成风水塔。中国人对塔既是一种象征又将此赋予现实人生、实用的内容,所以中国的佛塔是“人”的建筑,而不是“神”的灵境。
二、中国佛塔的式样与结构
(一)佛塔的式样
1、覆钵式塔:
是印度古老的传统佛塔形制,主要流行于元代以后。这种塔由于被藏传佛教使用较多,所以又被称作“喇嘛塔”。又因它的形状很像一个瓶子,还被俗称为“宝瓶式塔”。塔结构主要由基座、塔瓶、塔刹三部分构成。基座方形,也有多边形,象征十善之地。塔瓶为覆钵式,正面辟门。甘肃夏河拉朴楞寺佛塔便是覆钵式塔。
2、楼阁式塔:
在中国古塔中的历史最悠久、体形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是汉民族特有的建筑样式。形体高大,在塔内一般设有砖石或木制的楼梯,可供人们拾级攀登、览远方,而塔身的层数与塔内的楼层往往是相一致的。有的塔外还有意制作出仿木结构的门窗与柱子。山西应县木塔、江苏镇江金山寺慈寿塔便是楼阁式塔。
3、密檐式塔:
在中国古塔中的数量和地位仅次于楼阁式塔。形体比较高大,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而演变来的。塔的第一层很高大,而第一层以上各层之间的距离则特别短,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塔身内部一般是空筒式,不能登临眺览。北京八里庄慈寿寺塔及局部檐层、河北正定天宁寺塔便是。
4、金刚宝座式塔:
金刚宝座式塔是针对它的自身组合情况而言的,而具体形制则是多样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下面有一个高大的基座,座上建有五塔,位于中间的一塔比较高大,而位于四角的四塔相对比较矮小。基座上五塔的形制有的是密檐式的,有的则是覆钵式。这种塔是供奉佛教中密教金刚界五部主佛舍利的宝塔,在中国流行于明朝以后。湖北襄阳广德寺塔、呼和浩特慈灯寺佛塔便是金刚宝座式塔。
5、亭阁式塔:
亭阁式塔是印度原始塔型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塔身的外表就像一座亭子,都是单层的,有的在顶上还加建一个小阁。在塔身的内部一般设立佛龛,安置佛像。由于这种塔结构简单、费用不大、易于修造,曾被许多高僧们所采用作为墓塔。山东历城四门塔、长宁寺塔林等均是亭阁式塔。
6、南传佛教缅式塔:
南传缅式塔又称傣式塔,因受缅甸风格影响较重而得名,有浓郁傣族特色。塔平面呈八角形,每角均建有一小塔屋,塔基上共立有一大八小九座佛塔。除主塔外,塔身均为实心圆形,塔刹高耸,塔尖悬挂铜铃。砖结构,大多饰金。副塔下设有佛龛,龛壁雕佛像,龛侧饰以花草、动物。云南飞龙佛塔、石佛塔便是南传佛教缅式塔。
(二)佛塔的结构
不管是什么样的塔,它都会有塔基、塔体、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基是塔的根本所在,所以塔基是全塔中最为坚实的部分。目前所知的塔基有五种形式:夯土式、木桩灰土式、砖木式、岩石式、砖石木混合式。
塔刹是塔顶的最高部位的构件,也是塔顶的结束。分为:砖基刹杆式、葫芦式、宝珠式、喇嘛塔式等。
佛塔发展到今天虽已经失去了它原来礼佛的意义,但这些古塔们千年不倒,至今仍巍然挺立、雄伟壮观,为我们研究古代建筑科学、造型艺术、装饰艺术及其他科学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史料。做好对它的保护工作对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新乡市博物馆 社教部)